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增加 要重视预防

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增加 要重视预防

时间:2022-03-25 03:17:09

相关推荐

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增加 要重视预防

导读

说到BRCA基因突变,始终绕不开一个美丽的女人——美国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因检测出携带BRAC1 基因突变,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高达87%和50%,安吉丽娜·朱莉选择接受预防性双乳腺切除术,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随后掀起了女性基因检测的热潮,被称作“安吉丽娜效应”。,安吉丽娜·朱莉再次宣布切除卵巢和输卵管,以降低卵巢癌风险。

1

什么是BRCA1/2基因?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分别于1990年与1994年被鉴定出来。

BRCA1/2基因在调节人体细胞的复制、遗传物质DNA损伤修复、细胞的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BRCA1/2基因发生了突变,那么它所具有的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就会受影响。

研究表明,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突变,称之为遗传性乳腺癌(hereditary breast cancer,HBC),其中BRCA1/2基因突变占15%。

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女性不仅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其他如卵巢癌、输卵管癌、胰腺癌、胃肠癌及黑素瘤等发病风险也增加,男性罹患乳腺癌、前列腺癌风险增加。

60%~80%的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超过75%的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为Luminal型。

2

谁应该去做BRCA1/2检测?

指南专家组结合NCCN、ESMO等国外指南,以及我国现有的临床数据,提出推荐进行BRCA基因筛查的乳腺癌患者特征(证据等级2B类):

1、≤40岁发病

2、≤50岁发病,同时伴有:(1)第二原发性乳腺癌;(2)满足≥1项以下家族史标准:

▲≥1血缘近亲有任何年龄发病的乳腺癌史;

▲≥1血缘近亲有胰腺癌史;

▲≥1亲属有前列腺癌史(Gleason评分≥7);

▲未知或有限的家族史。

3、≤60岁发病,同时伴有:三阴性乳腺癌

4、所有男性乳腺癌

5、任何年龄发病,同时满足≥1项以下家族史标准:

▲≥1血缘近亲有≤50岁发病的乳腺癌史;

▲≥2血缘近亲有任何年龄发病的乳腺癌史;

▲≥1血缘近亲有卵巢癌史;

▲有三级亲属患有乳腺癌和(或)卵巢癌,同时其有≥2血缘近亲患有乳腺癌(其中至少有1例≤50岁)和(或)卵巢癌;

▲血缘近亲有男性乳腺癌家族史;

▲≥2血缘近亲有任何年龄发病的胰腺癌和(或)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

▲有已知的家族型致病性BRCA1/2基因突变。

3

怎样监测BRCA1/2基因突变?

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对于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首选MRI检测;对于没有条件进行MRI检查的地区或人群,可以考虑超声联合钼靶的检查(证据等级2B类)。

4

基于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如何治疗?

1.靶向药物

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奥拉帕利用于治疗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对于伴有BRCA基因突变的晚期或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作为化疗方案的替代方案,在部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较高、或对化疗不耐受、或对生活质量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使用PARP抑制剂(证据等级2A类)。

2.化疗药物

在晚期或者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若存在BRCA1/2胚系突变,制定化疗方案时可以优先考虑铂类药物而非紫杉类药物(证据等级2B类),而在新辅助化疗时,目前研究尚不充足,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据等级3类)。

5

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如何管理及预防?

1.预防性乳腺切除术(RRM)及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PBSO)

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健康人群,预防性切除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风险。但考虑到我国患者群体BRCA基因突变数据不够完善、接受程度有限以及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总体原则为慎重,建议对于基因检测存在BRCA基因突变的人群要重视乳腺癌筛查,可考虑行预防性BRRM(证据等级3类)。

对于计划乳房重建的患者,为了保持双侧乳房对称美观,可以考虑预防性对侧切除及双侧乳房重建。考虑做BRRM的女性应该首先进行全面的多学科评估,包括乳房检查、双侧钼靶和MRI检查,在结果正常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手术。

对于罹患乳腺癌的BRCA基因突变携带患者,如果组织学分级、细胞增殖指数较高,且激素受体表达阴性,对侧乳房预防性切除手术也是可以考虑推荐的治疗策略(证据等级2B类)。

对于小于50岁的高危年轻患者可以推荐尽早行PBSO以取得最大获益(证据等级2B类)。

2.药物预防

目前对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的药物预防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证据等级3类)。但对于ER阳性的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可以推荐使用内分泌治疗进行预防(证据等级2A类)。

参考文献:

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中国癌症杂志.,28(10):787-800.

如果觉得《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增加 要重视预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