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针灸治疗失眠50例

针灸治疗失眠50例

时间:2021-08-21 06:50:36

相关推荐

针灸治疗失眠50例

国学髓-03-21

针灸治疗失眠50例

康晓利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

失眠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熟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长期失眠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后果。西医临床上治疗失眠以药物为主,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副作用。我院自1993年以来临床上应用针刺加艾灸联合治疗失眠,疗效显着。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10月至10月于我院就诊的失眠患者50例。其中女性40例,男性10例;年龄23~60岁;病程2个月~23个月。大部分患者在针灸前曾分别用中西药物和各种物理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或疗效不明显。失眠症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所有入选患者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以风池、安眠、神门、足三里、照海、四神聪、百会为主。心脾两虚加三阴交、心俞;心虚胆怯加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胃腑不和加内关、中脘;肝火上扰加行间。

1.2.2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以30号毫针快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其中四神聪、安眠、风池平补平泻;神门、足三里、照海用补法。一般留针1小时,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好。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3灸法:以睡前10~15分钟温灸百会,对顽固失眠者,获效尤佳。

1.2.4减免用药:进行针灸治疗后10天,应逐渐减免一些镇静安神药。本组病例仅用针灸,一概不用其他药物。

1.3疗效判定: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失眠症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到3小时;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2结 果

经治疗2个月后,痊愈40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3典型病例

郑某某,女,40岁。失眠已18个月。其表现为头晕、倦怠、腰膝酸软、口干不欲饮、心悸健忘。长期服用安定片夜间可休息3~4小时,经多方治疗,疗效不佳。诊断为失眠(阴虚火旺)。

治:针刺风池、安眠、神门、足三里、照海、四神聪、太溪。睡前悬灸百会,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3个疗程之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4讨 论

人体的正常睡眠是大脑皮质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正常的表现。中医学认为神安则寐。祖国医学称失眠为“不寐”。《景岳全书》对不寐证做了精辟的分析:“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尽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二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又云:“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本证的病因很多,诸如情志内伤,思虑太过,房劳过度,惊恐伤肾。饮食不节等,以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阳不入阴,神不受舍而不得安眠。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养血宁心安神。

针刺治疗时,四神聪为奇穴,居于头顶百会周围,对调动太阳、督脉之经气血上荣脑髓,使阳神得以潜藏入阴具有重要意义。针刺该穴,既能调整头部经气的运行,健脑安神,又有安神定志之功效,以改善大脑功能的失调状态,达到益脑安眠的作用。风池为足少阳经腧穴,为胆经和阳维脉的交汇穴,可以清头养目,安神。百会穴为“三阳五会”多条经脉相互交会处,为安神定志之主穴,艾灸其对病程较长的虚性失眠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主心、脑、血脉、神志疾患,有宁心安神通络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要穴,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之功,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潜阳安神,使心神得养。安眠为经外奇穴,针刺之能调整阴阳,镇静安神。照海为足少阴肾经之穴位,补此穴可以益水生阴,滋阴安神。

如果觉得《针灸治疗失眠50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