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上海机床百年沧桑(四)

上海机床百年沧桑(四)

时间:2021-07-13 11:53:27

相关推荐

上海机床百年沧桑(四)

1951年创刊,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摘录用期刊。

上海机床百年沧桑之四

中流砥柱之上海机床公司(一)

记者/梁玉 谭弘颖

上海机床工具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上海机床厂、上海机床公司和上海工具厂。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每个时期的名字或不同,细论起来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纠缠甚多,但不管外在的“形”是如何变幻,其“神”尚存。本篇以“上海机床公司”(笔者注:惯称)为主,得窥上海机床工具行业“沧海桑田”之一隅。

新中国的成立,让近代以来一直承受“国之不国”的炎黄子孙站了起来。很多身居海外的华人“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不少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或者颇有家资的企业家不顾阻挠,怀揣拳拳报国之心纷纷归国,或振兴科研或投资建厂。最为国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们,如钱学森、彭恒武等。在上海机床工具行业,也有这样的情况,据老专家回忆,比如六合机器厂的张秉谦等,这批人的回国,带动了上海机床工具行业开始吸收外面的技术。另外,许多江苏无锡人、浙江宁波人,一伞一包裹来沪,则分别带动了上海机床工具行业的铸造、机械加工领域的发展。

满目疮痍 公私合营

上海解放后,其机床工具行业可谓满目疮痍,比“一片空白”略好点的就是“底子尚在”。为此,1951年,上海成立了8个机床行业联营所,统一承接华东工业部加工订货业务。1954年,政务院(笔者注:一般认为是国务院前身)通过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及至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上海的机床工具行业实行经济改组,近千家工厂裁并为800余家,全部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1月20日,上海市第一机床公司和第二机床公司正式成立,其中第一机床公司下属企业103户,职工2 665人,规划中心厂11家;第二机床公司下属企业687户,职工8 400人 ,规划中心厂110家。1958年,上海市第一机床公司和第二机床公司合并,改名为上海机床制造公司,有企业519户,职工10 124人。

图1 上海重型机床厂制成的4.5m立式重型车床

合并之后,上海机床公司有裁并改合,也有新建和扩建。新建的如上海重型机床厂,扩建的如上海冲剪机床厂和上海锻压机床厂。1958年全面开展的“大跃进”也让上海机床工具行业陷入其中。但这一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辛勤劳动、大胆创新,在技术革新上取得了不少成就。老人们回忆里,印象最深刻的是“蚂蚁啃骨头”精神——意即在没有工程师、缺乏资料的情况下,采用工件不动、落地加工、以小攻大的方法,用小机床加工大工件。这一精神声名远扬,在业内得到极大推广。在上海机床公司内,此时尚在筹备阶段的上海重型机床厂(1959年1月1日正式建成)制成了我国第一台4.5m立式重型车床,并在1959年以之为国庆献礼。而上海第一机床厂则于1959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大型2m滚齿机。再往后数一数,1964年上海砂轮厂在一缺设备、二缺技术资料、三缺技术人员的情况下,还造出了大颗粒人造金刚石。

数控研发 精神可嘉

1952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发生了质的变化。与现今的数控系统格局不同,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其起点并不比日本低。然而,用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时乖命蹇”来形容,也不为过。当然,数控系统研发在全国范围来看,也并非就上海一家。国内最早开始数控系统研发的还有北京机床研究所和清华大学。而在1965年的上海,上海市委确定上海加快发展精密机床生产规划时,有7个重点企业,上海机床公司是为其中一家。

就上海机床公司的“数控系统之路”而言,断断续续,零零落落。1963年,上海机床公司开始筹建上海精密机床研究所(由蒋大申主要负责筹建,1964年成立)。成立之后的上海精密机床研究所并没有开展什么工作便碰上了“四清”、“文化大革命”。随后,合并了长江机器厂。

图2 早期的上海精密机床研究所

数控系统的发展以上世纪70年代为界,可主要划分为2大阶段。70年代前是硬件数控系统(NC),主要由电子管和继电器等硬件构成具有计算能力的专用控制器;70年代后称为计算机数控系统(CNC),则是逐步由集成度更高的计算机处理器代替。上海机床公司主持研发数控系统,参与其中的有上海第二机床厂的工程师,如徐孝宣等;也有复旦大学的教授,如谢铭培、沈晔明等。据这些老人回忆,可谓满满的艰辛、深深的遗憾。像复旦大学的几位教授,谢铭培教授本身就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创始人员,一开始是在物理系,70年代才开始从事计算机研发。数控系统的研发是从零开始的,最“简单粗暴”的手段就是从展览会上买下“不知谁家”的数控系统,然后回来拆开,逆向分析。那时候的人们那股子废寝忘食的劲头,至今让人难忘。像“党委书记睡门房、孩子出生不进门、三天两夜连续调试以及没有恒温室用塑料布搭建”这样的事迹屡见不鲜。

上世纪80年代末,更名为上海机床研究所的上海精密机床研究所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引进数控系统Markcentre one T/M和 AC200交流伺服和主轴驱动系统技术,实现了国产化,建立了生产线,进行批量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品,便有了“上海开通数控有限公司”的底子。上海开通数控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现隶属于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

如果觉得《上海机床百年沧桑(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