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陈惠仁:浅谈中国机床工业40年(结束语)

陈惠仁:浅谈中国机床工业40年(结束语)

时间:2018-09-08 06:18:12

相关推荐

陈惠仁:浅谈中国机床工业40年(结束语)

结束语

在准备结束本文的时候,不禁想起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并严谨回答的问题。在笔者从事机床工业并不算短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有好多位不同层级的领导同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场合问过我同样一个问题——中国机床工业与国外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能差多少年?我当然明白这些领导同志的意思,他们希望得到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比如,、30年亦或40年等,而且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大概念,并不要求十分严谨。但是这个问题对于我这样一个业内人士来说却不是一个可以脱口而出的简单问题,因为要给出严谨靠谱且简单明了的结论,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考量,至少需要大致的范围界定和最基本的前提假设。说实话我本人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仔细考虑,至今也未见到有业内专家做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因此我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定量概念,当然无法给出简单明了的回答,所以我无一例外地让所有提出该问题的领导失望了。不仅以前没能回答这个问题,直至本文还给不出严谨靠谱的答案,因为直到现在我也未曾做过这方面的认真研究。真希望有业界专家系统研究一下这个课题。

尽管不能给出关于差距问题的系统完整答案,但是我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个具体事例,也许可以从一个窄小的侧面帮助我们建立起差距的定量概念。日本山崎马扎克公司和我国的沈阳机床集团是笔者相对熟悉的两个企业,尽管这两家企业差距巨大,但是二者在产品和市场定位及企业结构模式等方面属于同一个类型,因此可以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做简单对比。根据我的了解,早在20多年前,前者最具代表性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多面五轴加工中心就已作为成熟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和市场供货,而后者现在的同类产品技术还远未成熟,要达到前者当年的水平,估计至少还需要十年以上时间,至于要达到前者当前的水平,估计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换句话说,二者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定量差距至少在40年(20+10+10)以上。早在1981年,前者就依靠自身的能力在其总部工厂建成了柔性制造工厂(FMF),基本实现了机床主要零部件的柔性无(或少)人化加工;随后(1983年)又在其新建的美浓加茂工厂中更大范围地应用了柔性制造系统技术(FMS),同样也是完全依靠自我武装的能力;其总部工厂还分别于1996年和实现两次大规模升级,1996年的升级主题是信息化,的升级主题则是智能化(MAZAK iSMART Factory),而后者的工厂现在还停留在单机加工的水平上,若要依靠自我武装的能力达到前者当年的水平至少需要以上的时间,而若要达到前者当前的水平,则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换句话说,二者在制造装备水平特别是在自我武装能力方面的定量差距至少在50年(37+10+?)以上。以上仅仅是二者在两个具体方面的大致差距,至于其他方面——譬如前文已经提到的技术研发体系方面——的差距在此就不准备继续展开了。

很显然,上文给出的定量化差距并不是严谨的,因为我采用的是孤立静止及匀速设定的简单方法,其中隐含了不少没有言明的假定前提条件,或可以将其称之为“静态差距”,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静态的,也不是孤立的,因此上述静态差距并不靠谱,仅可作为参考而已。

关于差距问题我想强调两点:第一,领先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静态差距与落后者消除这一差距所需要的时间是两个相关但完全不同的概念,绝不能混为一谈。消除差距所需的时间与静态差距相关但一般不会等于静态差距,决定所需时间的主要变量是二者在过程中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SWOT分析(注16: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第二,一般情况下,消除差距所需的时间一定会短于已经存在的静态差距。还可以换句话说,即一般情况下,追赶者的速度一定会快于领先者的速度,甚至会大大快于领先者的速度,这是因为追赶者具备独特的后发优势。后发优势不仅表现在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更在于领先者已经把道路开辟出来了,追赶者可以借道前行,从而避免再走弯路,速度当然要快得多了。可是这里引出了一个新的更为根本的问题:我们真的找到这条道路了吗?对于追赶者而言,有一句话特别关键:即“欲学其术,必悟其道”,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即“不悟其道,难为其术”。

所以说,差距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准不断缩小和彻底消除差距的正确道路,只要道路正确,不仅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缩小并消除差距,进而后来居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济南二机床等优秀企业的成功实践不是已经为我们做出样子了吗?

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做出清晰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主

(全文完)

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会议还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上述判断和要求完全符合机床工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前文提出的五个方面“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正是机床工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作为机床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并且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一抓到底,必会见到成效。

12月定稿

6月修订

如果觉得《陈惠仁:浅谈中国机床工业40年(结束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