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老上海记忆:浦东的前世今生

老上海记忆:浦东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1-10-04 19:36:51

相关推荐

老上海记忆:浦东的前世今生

浦东详图

浦东,顾名思义,就是黄浦江以东地域的总称。永乐二年(1404年),户部尚书夏元吉组织拓宽范家浜,黄浦江成为上海地区的主河道后,以黄浦江为界,形成浦江东西的格局,也就出现了“浦西”、“浦东”之名。浦东作为区域名称,最早见于明嘉靖年间的《上海县志》。《上海县志》称:由闸港而下,若盐铁塘、沈庄塘、若周浦、若三林塘、若杨淄,此为浦东之水也。“浦东”是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老地名,但直到1958年8月,才第一次被用作行政区的名字:浦东县。浦东县面积158.85平方公里。1960年10月撤销浦东县,将农村地区划入川沙县,城市化地区分别划入黄浦、南市、杨浦三个区。1993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浦东新区,其地域为黄浦江以东、长江入海口南侧的三角形地块,包括原南市、黄浦、杨浦三区的浦东部分,原上海县(现为闵行区)的三林乡,以及川沙县全部,面积为569平方公里。

陆家嘴

陆深墓地上的石马

陆深,生于明成化(1477年),原籍河南,南宋建炎时,由开封南迁江苏华亭,后又迁至上海浦东洋泾。陆深在城厢中的府第位于四牌楼,名为邻黉(hong)阁,取近旁文庙之义,后来人们惯称那一带为陆家宅,之后又有一条陆家宅路。陆深隐退后,在临黄浦江边建了一座园林,名后乐园。他去世又奉敕葬于后乐园。因有陆深的墓地和故园,而北流的浦江又在此一折,改向东去,于是便有了陆家嘴这个地名。

陆家嘴轮渡

相当长的时期内,上海人过黄浦江主要靠轮渡摆渡。在浦江下游十几条航线中,名气最响、影响最大的,要数浦东陆家嘴轮渡站至延安路码头的陆延线了。陆延线原系民营渡线,地处小陆家嘴西北部,靠的是手摇民船摆渡。1933年始建春江轮渡码头,次年2月,定名为“春铜县”的市轮渡航线正式开航,浦西停靠在外滩铜人码头(今南京东路外滩)。1935年铜人码头撤销,浦西停靠在北京东路外滩,改称春北线。抗战爆发后,码头被日军占领,春北线即告停航至上海解放。1950年4月,经改建的陆北线(陆家嘴至北京东路码头)恢复航线;1956年,陆家嘴路辟建,陆延线正式通航,并很快成为黄浦江上的主要航线。1999年8月16日,陆家嘴轮渡站送走了最后一批乘客,推出了历史舞台。

正在被填平的洋泾浜

洋泾浜上的小石桥

洋泾浜东段又称定水浜

洋泾是黄浦江水系形成后古八泾之一。古八泾中浦东地区除了洋泾外,另一条是流经浦东中部的白莲泾(今浦东游泳馆附近车站名)。很长时期内,洋泾与白莲泾在河运、排涝、灌溉、挡潮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古时洋泾浜,系黄浦江支流,分东段与西段。浦西河段称西洋泾浜,浦东河段称东洋泾浜。19,英法租界当局开始填浜筑路,19底将西洋泾浜填平,建成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西洋泾浜虽被填掉了,但“洋泾浜”一词沿用至今(如“洋泾浜英语”)。

浦东的东洋泾浜从黄浦江边向东流经庄家宅、盛家行等十多个自然村,最后导人洋泾镇地区的洋泾港。清乾隆年间,浜中不仅能通船,而且对沿江地区居民点的形成,以及对农田灌溉等起过很大的作用。庄家宅的村民为了便利,还在河上架起桥粱,时称庄家桥。

清乾隆之后,因黄浦江边筑塘挡潮,浜口堵塞日益严重,到清朝末期洋泾浜西端从淤浅到完全湮没,湮没的河道被填埋筑路,原陆家嘴街道的东宁路(原路在东昌路靠近摆渡口,今“盛大金磐”附近,今已拓筑为银城南路,后又将这一圈改称陆家嘴环路)就是东洋泾浜的古河道,1928年修筑的东昌路也是东洋泾浜的一条支流,源深路以东的洋径浜东段又称定水浜,也因年久失疏,20世纪8O年代始逐渐淤塞,后在市政建设中被填埋掉。浦东开发初期,原定水浜边有一条以浜取名的定水路。

浦东区邮戳

如果觉得《老上海记忆:浦东的前世今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