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大别山养生堂

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大别山养生堂

时间:2021-03-06 18:51:36

相关推荐

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大别山养生堂

​二十八、头痛:

外感;

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寒犯厥阴;吴茱萸汤。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茶叶组成,为治风邪上犯清空之寒热头痛,或头风疼痛之方。笔者认为本方能疏散风寒,轻清上浮,通络止痛,临床随证化裁 ,还可用治支气管炎、鼻窦炎、荨麻疹、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现报道如下:

一、支气管炎 证属风寒咳嗽,治宜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川芎12g,荆芥12g,防风12g,羌活12g,杏仁12g,半夏12g,白前12g,甘草12g。水煎2次,药液混合,多次服下,每日1剂。

二、过敏性鼻炎 证属风邪上犯,肺窍不利,治以祛风、通窍为法。方用川芎12g,荆芥12g,防风6g,细辛(后下)6g,羌活12g,白芷12g,辛夷花(后下)12g,苍耳子(后下)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对副鼻窦炎也有效。

三、荨麻疹 证属卫阳虚损,风邪外袭,治以祛风固卫,佐以养血为法。方用川芎12g,荆芥12g,羌活12g,防风10g,细辛10g,黄芪30g,当归12g,地肤子15g,僵蚕12g,苦参10g。

四、三叉神经痛 证属三阳热盛挟肝火上扰之偏头风,治宜清热泻火、疏风通络、平肝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味:生石膏20g,钩藤15g,川芎、荆芥、防风、龙胆草、白芷、薄荷、生甘草各10g,羌活6g,细辛、全蝎各3g,茶叶少许。水煎服。

五、风湿性关节炎 证属风邪偏胜之痹证,治宜疏风为主,佐以散寒、通络、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味:川芎10g,桂枝10g,川乌10g,白芷10g,独活12g,羌活10g,防风10g,薄荷、甘草、苡仁各10g,生姜各6g。

本方常用于治疗风邪所致头痛,方中以川芎、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共为君药,其中川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头痛或头顶痛),羌活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加强三味主药之疏风止痛能力,并兼解表而为臣药;甘草和药缓中而为佐药;清茶能清上而降下,防诸药过于温燥、升散,使升中有降,而为使药。全方能疏风止痛,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痛等症。

川芎茶调散为疏散风邪之剂,故可治风邪为患的疾病。笔者根据风邪发病具有病位偏上、行无定处、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认为鼻窦炎、三叉神经痛为风挟热邪上犯清窍,故加苍耳子、辛夷等清热通窍之品。三叉神经痛可加石膏、龙胆草、钩藤等清热泻火之剂。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挟寒湿之邪,故加川乌、桂枝、独活、薏苡仁等以祛风散寒除湿。荨麻疹也为风邪所致,故加僵蚕、地肤子、苦参等祛风散邪止痒。

川芎茶调散原为诸药为细末,用茶叶泡汤调服。茶叶味苦性寒,既可上清风热,又能防风药升发太过,升中有降。笔者认为,具体应用时,惟风热上犯者(如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等)方可用茶叶。如风邪束在肌表,可以生姜代之,意在借生姜辛温发散之力,以助风药疏散解表。此方平和,临证若见风邪所致诸疾,均可用此方酌情化裁,改散剂为汤剂可大大增加发散之力。

一、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三见: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在《金贵要略》中除去与《伤寒论》重复者,有一见:

《金贵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综合四条经文而观之,有食谷欲呕、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呕吐涎沫、头痛、胸满诸见症。

若将诸症约为一个病机则以“胃虚寒饮,肝气上逆”(《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贵要略》P586)一语最为简明扼要。以王旭高氏“肝气与饮邪,相合为病”(《环溪草堂医案》)一语最为传神。

吴茱萸类方:

1、吴茱萸汤

2、吴茱萸当归四逆汤

3、吴茱萸四逆汤

4、左金丸

5、延年半夏汤

6、鸡鸣散

7、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煨)200g 补骨脂(盐炒)400g 五味子(醋制)200g 吴茱萸(制)100g 大枣(去核)200g

功效: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方义:(1)补骨脂: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

(2)肉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咸能补肾,酸能涩精。

(3)吴茱: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引厥阴气分而补火。

(4)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

(5)盖久泻皆由于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

制水而不复妄行矣。

方论:本方是《普济本事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方中补骨脂温肾暖脾为君;吴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为臣,二者相配,脾肾兼治,使命门火足则脾阳得以健运,温阳涩肠之力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敛固涩,合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共为佐使。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现代运用:本方主要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之久泻或五更泄泻属于脾肾虚寒,尤以肾阳虚为著者。

辨证要点:五更泻,不思饮食,腹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歌诀: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除油五味具。

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泄最相宜。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活络止痛。芎芷石膏汤加减。

鼻窦炎也是常见的鼻病,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中医称此病为鼻渊。鼻窦炎急性期较好治,迁延失治变为慢性了,则缠绵难愈。鼻窦炎的炎症累及额窦则头痛较剧,累及筛窦、上颌窦,则鼻塞、嗅觉减退较甚。炎症严重时,伴有发热、恶寒。额窦炎,用手指按压攒竹穴(额窦处),有明显压痛;颌窦炎,用手指按压鼻鞍(副鼻窦处),亦有明显压痛。所以鼻炎造成的头痛比较顽固且缠绵不愈。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以“风邪”为主,故称为“脑风”“首风”。《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医圣仲景在《伤寒论》中亦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内伤头痛有较充分的认识:“有气血食厥而疼者,有五脏气郁厥而疼者。”《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并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及太阴头痛、少阴头痛等,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对头痛病进行系统总结:“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关于头风的治疗,《医碥·头痛》提出:“须分内外虚实”实为中医治疗头风的纲领。芎芷石膏汤首载于《医宗金鉴·四十三卷》,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及菊花组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温,《本经》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白芷《本经》载其“主风头(头风)侵目泪出”,《名医别录》载其能疗“风痛头眩。”石膏性辛,大寒,味甘,《药性论》云其“治伤寒头痛如裂”。三药合用,辛能止痛,温能散寒,甘寒切热,加用藁本、羌活祛风散寒止痛,菊花疏散风热,祛风明目,主治外感风热,太阳枢机不利之头痛,此为该方使用之常法。 该病例为反复发作偏头痛,根据病程之新旧当为内伤头痛,如何还使用该方?笔者就此疑问请教导师曾定伦。 导师回答:“病程之长短非判断外感内伤的绝对标准,此病例每受外风则发病,有明显外感特征,所以当使用辛温散寒,解表止痛之药物。患者病程日久,加之饮食不节,喜食辛辣厚味,日久化热,久病入络,故用芎芷石膏汤治之,并予地龙、生乳没及灵脂等搜络化瘀之品。你且去读《金鉴》所载"芎芷石膏汤’原文:该方除治疗外感风热头痛外,还明言主治"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可见古人告知我们该方是治疗风热为主头痛,不论新久,风热不去,辨证准确,用之必效。” 闻师言,笔者茅塞顿开,心悦诚服,课后立即查看原书所载,果如师言。 导师“读经典”、用经典,对经典条文理解和运用已纯熟到如此地步,着实令我等后学汗颜,切当以此案例为榜样,努力学习为是。

芎芷石膏汤药物组成比较简单,仅仅6味药而已,为什么这么简单的6味药能够搞定风热性头痛呢?主要还是在于6味药的配伍。方中以川芎、白芷、菊花、石膏为主药,起到疏风清热的作用。但是在止头痛方面,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川芎、白芷、羌活、藁本这四味药,但这四味药偏于辛温,所以在配伍上加上菊花和石膏两味寒性药物,以校正四味温药的温性,从辛温变成辛凉。

这个方子虽然只有6味药,但却也蕴含了头痛的分经论治思想,其中羌活、川芎可以调理太阳经头痛,白芷可以调理阳明经头痛,藁本可以调理厥阴经头痛,另外,按照张元素的用药理论,川芎还可以调理偏头痛(头角痛须用川芎)。

仔细分析全方妙在川芎、白芷和石膏三味药。川芎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主中风入脑头痛”,《医学启源》记载川芎“治血虚头痛”,且另有“头角痛须用川芎”的说法。川芎归归肝、胆、心包经,在分经用药中,也可用于缓解厥阴经头痛,不过使用时须与藁本或者吴茱萸联合使用。而白芷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记载,认为白芷能治“风头(头风)侵目泪出”,后来的《名医别录》也记载白芷能够治疗“风痛头眩,目痒”,而《本草纲目》进一步指出白芷能够治疗“眉棱骨痛”

石膏在这个方子里的位置举足轻重,可以说最妙全在石膏。在《名医名录》里记载,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在《药性论》里记载,“治伤寒头痛如裂”,在《珍珠囊》里记载,石膏“止阳明头痛”,在《药性赋》中明确记载“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在《本草再新》中记载,石膏“治头痛发热”。而且石膏大寒,正好可以抑制方中川芎、白芷、羌活、藁本的温热之性,使温从凉化,达到疏风清热的作用。

具体计量如下:

川芎10g,白芷10g,石膏30g,藿香10g,白术10g,前胡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淡竹叶12g,黄芩10g,甘草5g。

当然,这个芎芷石膏汤不仅仅可以调理风热鼻炎、鼻窦炎造成的头痛,还可调理“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当然,在临床运用时也会有些症状的变化,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时方加减,比如风热偏胜的,可以去掉羌活、藁本,加上黄芩、栀子、薄荷以辛凉清解;如果发热较重的,可以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如果是热盛津伤,出现舌红少津的,可以酌情加入知母、石斛、天花粉等中药来清热生津;如果有大便秘结、口舌生疮的,可以加上三黄汤以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方剂】: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独活各10g,蒿本,防风,炙甘草各6g,蔓荆子5g,川芎3g。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加减】:若湿邪较重,肢体酸楚甚者,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郁久化热者,加黄芩、黄柏、知母等清里热。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共为君药,二者皆为辛苦温燥之品,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故皆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其中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两药相合,能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臣以防风、蒿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内伤;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饮

[组成] 天麻10 钩藤12(后下) 石决明18(先煎) 栀子9 黄芩9 川牛膝12 杜仲9

益母草9 桑寄生9 夜交藤9 茯神9

[功用]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表现有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 本方证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兼有肝火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肝。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

牛膝引血下行,为药引;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

[现代应用] 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半身不遂、耳源性眩晕及神经衰弱有上述证候者。

[加减法] 1.有痰者可加入川贝10 胆南星6

2.手足发麻者加入广地龙10 希莶草12

3.视物不清者,可入加决明子9 茺蔚子10

4.偏于火盛者,可加入龙胆草10 夏枯草15

5.偏于风盛者,可加入龟板15 牡蛎25

钩藤煎水好降压

钩藤又名莺爪风,钩藤入药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但古代医家认为其气轻清,故多视为小儿的专用药,正如陶弘景指出:“疗小儿,不入余方。”后世中医学家不断拓宽它的应用范围,现已成为内、儿、妇科的常用药。

中医认为,钩藤性微寒,味甘,入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止痉的功效。近年来,钩藤在临床上应用得更加广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于治疗高血压。经药理实验证实,钩藤既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又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却不产生嗜睡的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钩藤煎剂后2-7日,血压开始下降,10日后渐达最佳效果。随着血压的下降,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失眠等症状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早期高血压治疗效果更好。然而,钩藤不宜久煎,后下为妥,因钩藤煮沸20分钟,其有降压作用的成分容易被破坏。一般每日用量10-15克,若疗效不显著,可增加至每日100-150克,一般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作者:山东省平阴县卫生局 副主任医师 朱本浩

2、肾精亏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随。大补元煎加减。

大补元煎-09-04

【方剂名】大补元煎,明·《景岳全书》。本方制丸,名“大补元煎丸”。

【组成】人参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3~60克),山药二钱(6克),熟地黄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一三两(6~90克),杜仲二钱(6克),当归二三钱(6~9克),山茱萸一钱(3克) 枸杞二三钱(6~9克),炙甘草一二饯(3~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肝肾双补。

【主治】气血两亏,精神委顿,腰酸耳鸣,汗出肢冷,心悸气短,脉微细。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眩晕、头痛、恶性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不孕、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哮喘,又用以治疗紫癜,病毒性肝炎等病症。

1.眩晕:以大补元煎加味治疗颈椎病眩晕47例。临床疗效评价以眩晕症状消失,经­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较前改善为显效。结果: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湖南中医杂志》2000年第4期)

2.恶性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 :恶性肿瘤常规化疗基础上配合大补元煎加减为治疗组44例,与单纯化疗治疗16例对照。观察患者疲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白细胞减低、贫血、脱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在防治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四川中医》2000年第11期)

3.头痛:以大补元煎加味治疗肾虚型头痛65例,疗程为2周。疗效评价以头痛消失为治愈。结果:治愈37例,好转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23%。(《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第12期)

4.不孕:以大补元煎加减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36例。疗程3个月。以治疗后1年内妊娠为痊愈。结果:痊愈2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国医论坛》2002年第4期)

5.紫癜性肾炎:以大补元煎治疗脾肾气虚型紫癜性肾炎30例(治疗组),与西药泼尼松治疗30例对照。疗程3个月。疗效评价以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为治愈。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中西医结合研究》第6期)

6.慢性乙型肝炎:以大补元煎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8例,疗程3个月。结果:痊愈60例(症状消失,两对半大三阳转阴,两次肝功能复查均正常,B超检查肝脾恢复正常),好转62例(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26例(症状、体征及肝功能、两对半无任何改变)。(《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年增刊)

【方解】本方用人参、山药健脾益气,配以当归、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滋养肝肾。临床应用以神疲气短、腰酸耳鸣、脉微细为辨证要点。如见阴虚甚,可加龟板、鳖甲、旱莲草;阳虚明显,可加巴戟天、肉苁蓉;纳差,加神曲、砂仁、谷芽、麦芽等。

【现代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又用以治疗紫癜、鼻衄、癫痫、带下、不育等病症。

【方歌】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活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减。

四物汤是中医在开药时常用的一种基础配方,它所含有的药物一共有四种,熟地黄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能够补血调经,被称为“妇科第一药方”。

原因分析

四物汤的作用有:

调经止痛

女性月经不规律、痛经、头晕目眩、贫血时可以服用。

滋润肌肤

这些属于滋补的药物,偶尔服用能够使皮肤面色红润光滑。

举措建议

在服用四物汤时,以下情况不能服用:

1.热性体质的人。

2.肠胃功能不好的人。

3.生理期不规律的女性。

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点评】

1、本方是为风痰眩晕而设。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导致眩晕,不宜服用。

2、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的患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的患者,加钩藤、代赭石潜阳熄风。

3、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有上述证候的患者,均可随证加减服用本方。

总之,本方主要治疗由于水饮痰湿所致的头目眩晕证,并且收效较好,可谓良方。

另外,本方也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的白术,平肝熄风的天麻,而组成化痰熄风方剂。

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加减。

通窍活血汤-12-17

【方剂名】通窍活血汤,出自清·《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川芎各一钱(各6克),桃仁二钱(6克),红花、生姜各三钱(各9克),麝香五厘(0.15克),老葱3根,大枣7枚。

【用法】前七味用黄酒250克,煎至一盅,去渣,入麝香微煎,临卧服。

【功效】活血通窍。

【主治】主治上部血瘀久聋,酒糟鼻,目赤疼痛,头发脱落,牙疳,白癜风,紫癜,干血痨,舌淡,苔白,脉弦细或细滑。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发作性眩晕、癫痫、脑卒中、颈椎病等病症。

1.偏头痛:通窍活血汤治疗偏头痛患者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采用盐酸氟桂嗪治疗,2周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湖南中医杂志》第5期)

2.发作性眩晕:本方加味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患者治疗组62例,疗程6周。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痊愈31例,显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7.1%。(《陕西中医》第6期)

3.癫痫: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外伤后癫痫患者72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54例对照,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第8期)

4.脑卒中:本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与西药(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维生素E,静脉滴血塞通)治疗30例随机对照,疗程1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期)

5.颈椎病:通窍活血汤治疗颈椎病患者50例,与推拿按摩、针刺结合牵引器牵引治疗50例对照,疗程10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湖南中医杂志》第2期)

【方解】本方中赤芍清热活血;川芎、桃仁、红花养血活血行血,祛瘀生新,麝香芳香走上,开窍醒神,全方共奏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之功。

本方临床应用广泛,在头痛症方面除上述偏头痛症外,还可以治疗顽固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血管性头痛;还可以治疗脑梗死、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脑震荡、白癜风、斑秃、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挫伤、失眠、脑供血不足、痴呆、脏躁、震颤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病症。

【现代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通窍活血汤可以明显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受损减轻,且通窍活血汤能明显提高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Ach的含量,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如果觉得《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大别山养生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