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分享丨中心静脉穿刺 请三思而后行!

分享丨中心静脉穿刺 请三思而后行!

时间:2020-06-22 12:07:01

相关推荐

分享丨中心静脉穿刺 请三思而后行!

随着各级医院麻醉水平提高和设备普及,大家对于各种穿刺操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动静脉穿刺,给予了我们一些数据,也是医生们显身手的机会。但是,任何操作都是有一定风险的,有些数据不能指导临床,或者可有可无,而并发症的出现,给病人带来的是痛苦和经济损失,给医务人员带来的是负疚和医闹风险。

这里,我们先拿中心静脉穿刺说事。

案例分享

十多年前,本人所在单位一个真实病例:一位老年女性,行血管搭桥手术,全麻后开始颈内静脉穿刺,结果套管鞘损伤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接口处,导致胸内出血,紧急抢救。手术取消,患者进 ICU。后来在 ICU 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患者的女儿是麻醉护士,女婿是律师,好戏就此开始。

以上例子只是一个典型。中心静脉穿刺绝不是免费午餐,其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约 15%(米勒)。有些并发症,如气胸、血胸、心包填塞是十分可怕的。英国医疗系统律师委员会的文章表明,中心静脉穿刺的并发症,自1995至,有 25 例因为中心静脉穿刺而上法庭的案例,其中 20 例为“严重” 案例,10 例死亡,赔偿总额为 160万英镑,中位数为 2.7 万英镑。

如果非要用中心静脉穿刺,有一定的风险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哪些是非用不可的情况呢?我们先看看,中心静脉穿刺,是为了什么:

(1)给大量液体:外周无静脉,或认为外周静脉不够,特别是对于外伤、肝移植等手术;

(2)测量中心静脉压,也就是监测前负荷;

(3)给血管活性物质;

(4)抽出心房内气体。

但仔细想想,以上的目的,一定要做中心静脉穿刺才能达到吗?

(1)外周静脉问题:麻醉医生,应该是外周静脉的高手。如果能建立两个 16 号静脉,在未加压的情况下,其流量至少可达每分钟近 400 ml。如果能做到 14 号静脉,则可达近 600 ml。如果配合加压输血的设备,可以说绝大部分临床的失血性休克,可以用两个大号外周静脉解决。从液体动力学看,两个 16 号外周静脉(短而粗),效果要好于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管(长而细)。目前在一些急诊室,对于外周来不及建立通道的患者,骨髓内穿刺针已经被广泛应用。骨髓内可以理解为一个不会塌陷的静脉通道。研究表明,骨髓内注射,其效果和静脉针是一样的(Moore, 1989)。除了抗艾滋病药 (对骨髓有刺激作用),其他液体、血液、心肺复苏药物,都可以经骨髓针给予。以吗啡为例,骨髓内给药,和静脉内给药,其药代动力学是一样的(van Hoff, )。

(2)测量中心静脉压:监测前负荷。前负荷的真正定义,是左心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从 LVEDV 到 CVP,中间要经过容积和压力间的转换(顺应性),跨越了二尖瓣、肺血管、肺动脉、右心室、三尖瓣、右心房。如果你认为 CVP 反映了 LVEDV,那真是信念上的飞跃(leap of faith),说白了就是有些牵强附会或盲目信仰。有人会说,高 CVP 不用说,低 CVP 可以指导快速给液。,Critical Care Medicine 文章表明,综合其他因素,CVP 在感染12小时内,对容量状态有帮助,但12小时后,CVP将成为不可靠数据。

(3)给血管活性药:主要是考虑到外周静脉给药,万一外渗,将导致组织损伤。这里引用同事 Dr. Ferris 的一句话:如果外周静脉药物外渗,算是幸运的,因为如果是中心静脉药物外渗,你根本就无从知道!她经历过中心静脉药物外渗到纵隔的病例,后果很糟糕。其实,没有依据证明血管活性药要经过中心静脉给药。

(4)中心静脉抽空气:特别适用于脑外手术。最有效的吸空气的导管为多孔型开口(Bunegin-Albin)导管。普通的中心静脉导管,吸出气体的能力是很差的。1991年 Hanna 用心脏模型试验各种导管,在心脏倾斜 80度时,用多孔导管,可吸出 62%的气体,如果心脏位置不是那么倾斜,或导管位置不当,有效率只有 5%~20%。

既然中心静脉管用处有限,那么其另一面风险又如何呢?

主要并发症

▼心脏大血管穿孔:大血管损伤,死亡率 90%;

▼感染:特别是配合静脉营养时,是最好的培养基;

▼气胸:能够让外伤病人雪上加霜;

▼乳糜胸:基本治疗无效,往往转变成慢性乳糜胸,需要手术治疗;

▼气栓:40% 成年人有卵圆孔未闭,虽右向左气体移动少见,但有不可预见性;

▼动脉损伤:颈动脉被刺伤+加压 = 27% 中风风险,一旦发生,应该立刻修补,而不是盲目加压。

上述并发症中,主动能预防的是感染。目前,对于中心静脉管的放置,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包括洗手,患者全身铺巾,术者穿手术衣,用 chlorhexidine 消毒,放置好后用全封闭包扎,不要经过导管更换导管等。麻醉医生放中心静脉管,护士拿清单一项一项核对。对于静脉营养,最佳方案是经肠道进食,以保存肠道菌落正常和粘膜屏障功能完整。

并发症中气胸的发生率为4%,数据来自一家新泽西医院报告。颈内静脉反而高于锁骨下。气胸的治疗费用,从1280美元到208 750美元不等。医源性气胸,目前为医院质量考核指标。这类医源性并发症,政府已经不再支付治疗费用。

任何一个有创操作都要“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说“不要行”。即使出现了并发症,甚至死亡,如果是真正需要的操作,也可以站得住脚。一位心衰的老人,做主动脉置换,因放置CVP,即使因为并发症死亡,麻醉医生也可以在法律上保护自己。这里要强调的是:现在条件好了,进口东西多了,很多人想试一试,而没有把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放在心里,这是我们要规避的风险。

此外,我们的确要客观对待有创监测带来数据的用途。前,本人在美国做研究,天天和漂浮导管打交道。那时的ICU人员,天天放漂浮导管。新病人来了,护士把设备和漂浮导管材料都准备好了,插上导管,看看数据,心输出量若干,SVR 若干,sepsis 诊断更加明确了。然后,患者死亡了!

对其他中心静脉穿刺的认识,也可能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更的。从快速输液看,16 号外周静脉,加上加压装置,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休克治疗,此时的限速因素在血库,而不在通路。建立不了通路的情况,可以实施骨髓穿刺,这个方法在急诊室已经开展,简便易行。至于前负荷,超声是测量LVEDV的最好方法。目前,我科在全科范围内,开展 TEE 认证工作。

如果觉得《分享丨中心静脉穿刺 请三思而后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