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时间:2022-02-08 08:19:11

相关推荐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拙政翠黛。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拙政园的布局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是明代园林风格的代表。

作者:余开亮

图片来源:《苏州园林名胜图》 曹仁容 绘

园林禅境

“园林是画境,是文心,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禅境是空净,是不执,是很多文人的心灵归属。园林与禅意的融通,造就了空色不二,有无双遣的人生。”

——余开亮

文化是具有穿透力的,高度体系化的中国古代文化更是如此。它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国古典园林的叠山理水构石莳花无不飘散着文化的墨香。在众多的园林理趣之中,禅的意味更是让人咀嚼不已。

《五灯会元》载青原惟信禅师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仍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在参禅的人眼中,山水依然是山水,只是那颗观山水的心已经是禅意一片了。

▲留园辑峰。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全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有读书台、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197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上很多造园家正是用禅的眼光看待着周遭的园林美景,山水园林与禅学义理在他们眼中联为化境。南朝刘宋时期山水诗集大成者谢灵运既通玄学,又谙佛理,并著有《与诸道人辩宗论》,申述竺道生“顿悟”之义。谢灵运的足迹几乎遍及江南,江南的崇山峻岭、溪泉湖海、膏腴良畴,无不在他笔下尽相穷形。谢灵运还是个造园家,他 “移籍会稽,休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他渔弋山水言咏属文,其山水园林诗中透着阵阵禅意:

研精静虑,贞观厥美。怀秋成章,含笑奏理。(《山居赋》)

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石壁立招提精舍》)

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法不孤生,仗境而生”。谢灵运的山水诗结构一般都由记游--写景--兴情--悟理四部分构成,这正与佛家禅数默然相契。谢灵运正是在山水园林的“赏心”中参禅入室、由凡入圣。

▲耦园荷风。耦园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仓街小新桥巷,为清顺治年间保宁知府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耦园三面临河,一面通街,前后设有河埠。粉墙黛瓦,映衬着小桥流水,颇有江南水乡风韵。黄石假山气势雄伟,浑厚古朴,东花园,布局疏密得体,错落有致,西花园环境幽雅宁静,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唐代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佛学义理与自然景观在其山水园林诗中结合得更是圆融无碍。王维晚年居住在终南山的辋川别业。辋川别业建在终南山一绿障环绕的山谷之中,且有小湖相伴。湖光山色,很是清净幽雅。诗人曾有诗云:“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这是迎客。“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此乃送客。在这座风光如此秀丽的别业中,主人的心境又是如何的呢?由于长年的修佛历程,王维已摆脱了在谢灵运身上滞带的外界形迹,而使得佛意从日常的行为心态上自然流露,达到了由圣入凡的境界。他在辋川写的诗作中,禅意与自然山水不期而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鹤园廊影。鹤园位于苏州市韩家巷4号,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三十三年道员洪鹭汀始筑,因俞樾书有“携鹤草堂”匾而取名“鹤园”。鹤园规模不大,其布局近乎庭院。山池的安排及局部的处理,以简洁为特征,园景则以平坦、开朗为主,可谓“旷”、“奥”结合。

明月、松林、清泉、白云、篁竹与那颗习惯于孤独的诗人之心构成了一幅禅意深浓的《雪中芭蕉》。这里,空静成为了诗人笔下的园林特色。“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空静的景色背后际会的是诗人的一颗禅心。在静寂之后获得的是另一种透视:“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色已臻自然交融。

在谢灵运和王维那里,士大夫对禅境的领悟是离不开山林的,这还是属于向外做功夫。这种境界如同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自中唐至宋,园林大规模进入城市,而不拘形迹悟道的观念也日益得到士人们的共识。只要有一颗佛的机心,即使在喧嚣的都市,佛意也随处可见。这才是禅宗中非凡非圣的最高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竹药闭深院,琴樽开小轩。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白居易《酬吴七见寄》)

筑室园艺于汴泗之间,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可无不可。(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正是这种“无可无不可”的不执心境而使园林与禅宗提倡的平常心是道自然契合。平淡也因此成为宋人最为推崇的园林美学法则。品茗、水墨山水画、书法、文玩、赏金鱼等园林活动无不充满着士人的平淡情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恰于平淡处流动禅意。

▲狮林踏雪。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故名“狮子林”。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中部以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物,架桥设亭,使得全园设计布局紧凑,富有”咫尺山林之意境。

中唐至宋后的园林越来越趋于小巧,园林景观也愈发精致化。“壶中天地”、“芥子纳须弥”已经成为了园林的基本空间原则。士人更在尺波假山的玩赏中体道悟禅: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未如床席前,方丈深盈尺。(白居易《官舍内新凿小池》)

小巧功成雨藓斑,轩车日日扣松关。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郑谷《七祖院小山》)

“寄致味于澹泊”、“盆池虽小亦清深”。至宋,禅意与园林游赏已走入融合,也走向了世俗。文化况味与中国园林最终以淡然的姿态合为一体。

所以,游赏园林若没有一颗淡然的文化心境是难以得其滋味的。

附:曹仁容先生其他部分作品

▲沧浪烟波。沧浪亭,建于北宋,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沧浪亭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网师秋色。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清乾隆年间,定名为“网师园”,全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环秀探幽。环秀山庄,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占地不过半亩,而峭壁、峰峦、洞壑、涧谷、平台、磴道等山中之物,应有尽有,极富变化。置身园中恰如置身于万山之中,可远观亦可近赏,无怪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 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觉得《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