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名医名方 国医大师王绵之 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名医名方 国医大师王绵之 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时间:2024-06-10 14:25:22

相关推荐

名医名方 国医大师王绵之 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国医大师王绵之(左)与神舟六号航天员聂海胜

我国首次评国医大师30位入选者均从业55年以上_____人民日报 北京4月13日电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首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日前结束,经过严格遴选和评委会专家组认真审核,方和谦等30位名老中医(民族医)入选“国医大师”。

名单为:

方和谦、王玉川、王绵之、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何任、吴咸中、张灿玾、张学文、张琪、张镜人、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苏荣扎布(蒙医)、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唐由之、徐景藩、班秀文、郭子光、程莘农、裘沛然、强巴赤列(藏医)、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

国医大师,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 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王绵之(1923-),男,汉族,为江苏省南通一个中医世家的第19代传人。他1938年从父王蕴宽受业,1942年正式悬壶。王绵之,1947年经国家考试合格并授予中医师证书,1951年在南通医学院夜校学习西医一年结业。1956年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方剂教研组组长,1957年开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工作。先后任方剂教研室主任、校门诊部主任、中医基础部主任、校高职称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兼光明中药函授学校校长;曾任国家(85版)药典委员会中医组组长、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中(成)药分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职,为全国政协六、七、八届委员暨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编著有《中医学概论(初版)》、《汤头歌诀白话解》、《方剂学》等9种著作;撰有“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漫谈方剂教学”、“肝炎的辨证论治”等30余篇论文。

让中医走入太空

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神六”、“神七”的发射,也让全世界的人们再一次认识了中医药,由王绵之组方的中药“太空养心丸”首次被“神七”的航天员带入太空,在飞行期间服用。

王老使古老的中医药与最现代的航天科技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从起,王老应邀参加了航天员的保健工作。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后,王老就参加了对他的调理恢复,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神六”发射前,王老提前3个月就开始去航天中心,根据每个航天员的情况,潜心研究制定调理方案,开方进行中药调理。

在最传统的领域里耕耘的王老和最现代的科技领域——航天结缘了。

在世界载人航天领域存在三大医学防护难题,空间运动病、减压病、体力耐力下降。国外曾有航天员因为飞行中出现严重生理障碍,不得不中止宇航飞行。还有的航天员在出舱时不能稳定站立,甚至需要搀扶或者抬出航天舱。资料表明,航天飞行前三天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几率高达50%。但是,中国的航天员们至今没有发现染有“运动病”。

针对几大航天医学难题:短期失重状态主要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失调、水盐代谢异常、运动病等,长期太空环境引起的肌肉萎缩、骨丢失、免疫功能下降等。据了解,在对抗航天骨丢失方面,我国已有了较成熟的中医方法。这里,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国宝——中医药,也归功于王老的创新性研究。

说起古老的中医药为什么能解决现代航天员遇到的身体问题,王绵之说,航天员都是身体最棒的人,他们能有什么病?中医所说的病,也不等于西医说的血压不正常、心电图不正常等等,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看出机体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等哪一部分有偏差或不足,然后考虑航天员的工作量及环境变化等,进行调平。

中医讲究“平”,人体要达到最佳状态是很难的,但是要尽量调平,使各个器官之间能够很好合作,互相补充。为航天员用中药就是在调平,可以增强航天员的体质,让他们能在特殊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得到提高。同时,航天员执行任务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尽管是一样的,但是他们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给他们开的方子也是不同的。

经过长时间的体会和努力,王老为航天员的求平调理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成果——“太空养心丸”。

这个药就是专为“神七”做的,航天员在准备阶段和飞行阶段都在服用这个药。这个方子是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通过与航天员的接触,对他们训练过程身体变化的认识进行总结,和对他们飞行后身体恢复的保健调理的摸索,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航天员的生理特点及航天对人体的影响、损伤,等制定的带有规律性的处方。

王老说,中国的航天员通过中医保健后,身体状况比外国的航天员好,经国家航天中心监测,神舟六号航天员“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与俄罗斯、欧洲航天员存在明显差异……没有明显的受到重力变化的影响”。

对于这项经过实践检验卓有成效的成果,12月6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给这位中医大师85岁寿辰发来的贺信中说,“中国的载人航天实践表明:航天员在任务前,身体状态良好。任务中,航天员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他们的心率、血压都非常稳定,没有出现任何病症,并且能够健康自主出舱,返回后航天员的身体恢复很快,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您将中医药应用于载人航天,为我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医监医保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神七”任务三名航天员共同的特点,就是心率相当稳定,无论是发射前还是飞行中,尤其是返回后。据介绍,欧盟、俄罗斯的航天员返回地面时心率在100次/分以上,而我国三名航天员的心率,与平时安静状态相比,无明显变化,均为60-70次/分。心功能指标均正常。而且航天返回后立位耐力下降,通俗讲就是“自立不耐受”的问题,三名航天员返回当天恢复了。

这是对中医药作用的充分肯定。中医药在航天医学上显示出的独特优势,也引起了俄罗斯、美国等航天大国的高度关注。

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脾胃病从寒热虚实而言,以虚、寒为多

脾脾胃病病因多端,其中尤以贪凉饮冷、过用或误用寒凉药物者居多,这些患者又以小孩及青年女性占多数。小孩为纯阳之躯,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因饮食喜凉饮冷或药物误用寒凉者十之五六,因而多见脾胃虚寒,纳运失司。妇女每值经期,血少气亏,肝之藏血相对不足,相火内动而口渴燥热心烦,喜食生冷,然而气血既亏,焉耐寒凉,寒伤脾胃,也致脾胃虚寒,运化失司。寒与虚常相伴而生,诚如张景岳所说,“寒者阴之类也,或为内寒,或为外寒,寒者多虚”,他还指出,“气不足便是寒”。胃虚寒常可见到脘腹胀满、疼痛隐隐、食少恶心、便溏泄泻、倦怠乏力,治宜温运脾胃,常以香砂六君子汤合良附丸出入,药如党参20g,炒白术12g,清半夏12g,制香附12g,茯苓18g,砂仁5g(后入),广木香3g。

(如果::

1.气虚明显,加炙黄芪18~25g;

2.湿为阴邪,寒湿相聚,加苍术12g,白蔻仁5g(后入)以芳香行气燥湿;

3.脾虚不运,胃寒不能腐熟水谷,食滞不化,加焦神曲12g或焦三仙各12g消食导滞;

4.腹泻加煨姜3g,炒稻芽12g,炒枳实9g理气化痰;

5.食滞酿生痰热,则加大贝母12g,瓜蒌皮18g,连翘9g清热化痰;

6.泛酸明显加煅瓦楞子15g或乌贼骨15g制酸和胃,入汤以煅瓦楞子为好,入丸用乌贼骨为佳。

脾胃病常以脾胃虚寒为本,痰食积滞为标,治疗以治本为主,兼顾治标,健脾益气的同时不忘消食化痰。总之,祛邪不过权宜之计,像大贝母、瓜蒌甚至黄芩等清热化痰药,待胃肠痰热一清,即宜去之,不得长时间使用,更不能滥用黄连、石膏等大苦大寒之品,折伤脾胃阳气。)

先生治疗脾胃病,善用生姜,从一片到五片(每片五分钱币大),最多可用至60g,或直接用鲜姜汁一滴至数滴,和药汁同服。用生姜寓意有三:其一,生姜起调味作用,有助于去除其他药物的异常气味,达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其二,加生姜后有助于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充分发挥药力,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其三,也是最主要的作用,温胃助运,以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若病见胃寒重,腹中痛,可用良姜3g代替生姜,盖其辛辣之性更强,散寒止痛之力更大。

脾胃病从脏腑关系而言,与肝、大肠关系密切

肝与脾胃同处中焦,功能上关系密切。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肝主疏泄,协助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病理状况下常出现肝木克土,土壅木郁或木土两虚等病变。如女子素体脾虚,复因月事来潮,经量过多,血海空虚,肝无所藏,则肝脾两虚。如乙肝患者初期邪毒湿浊阻碍脾胃,脾胃运化失常,而土壅木郁,出现脘痞纳呆,胁肋胀痛,大便黏滞不爽;日久脾虚木郁,而倦怠乏力,胁肋胀满疼痛,大便溏泻;最终邪毒湿浊留恋,肝脾俱亏。调理肝脾,先生常以逍遥散出入,根据木郁、血虚、脾虚三者的轻重主次,调整用药。血虚甚常见两目干涩,发酸发胀,女子月经后更加明显,治以当归、炒白芍为主,补血和血。

当归苦辛甘温,苦能下,辛能散,甘能缓,温能补,故功能补血又行血,其甘味缓肝脾之急,甘温能补益脾气;白芍酸甘微寒,养血柔肝;两药相合,散收兼顾,肝脾并调,临床常合生地12g,麦冬12g,石斛12g,增强滋阴养血之力。脘胀明脾虚甚,可见面色萎黄不华,脘胀便溏,倦怠乏力,治疗以茯苓、白术为主,若力量不够,加党参20g,生(炙)黄芪20g以助苓术健脾益气;显者加制香附12g,广木香3g,炒枳壳9g以理气消痞。肝郁甚者常可见到肝经循行部位胀痛明显,尤以胁肋部胀满疼痛不适为主,女子伴见乳房胀痛、少腹胀痛,可用柴胡疏肝,用量宜小,每用3g。

先生认为,肝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而柴胡有升阳之弊,用量大每易挑动肝中相火,日久耗劫肝之阴血而出现头痛、头胀、面赤、耳鸣、心烦,舌质红赤甚至发暗等表现。然小量柴胡疏肝之力不足,故常用制香附助之。如郁热甚,取丹栀逍遥散之意,用川楝子易山栀,取其清肝热、疏肝气而无伤肝阴之弊,也用佛手、香橼、绿萼梅等疏肝和胃,肝胃同调。肝气犯胃,气逆欲吐,加旋覆花(包煎)12g,代赭石(先煎)15g,揣仲景旋覆代赭汤之意,代赭石性凉碍胃,故先生认为不宜量大。

大肠乃胃府之延续,胃肠病变常相互影响,《伤寒论》中三承气汤证系胃肠同病的典范。先生认为,肠胃宜常清,即《内经》所云的“传化物而不藏”。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每每产生食积、痰浊,导致气滞血瘀。肠胃不清的患者,往往大便能行而不畅,或黏或硬,或时硬时溏,先生常用瓜蒌皮12g,火麻仁12g,桃仁9g通便泄浊。热结便秘明显者,用小承气汤荡涤泻热,以利胃气降,脾气升,使脾胃纳运、升降恢复正常。

脾胃病从气血而言,常气血同病

脾胃主升降,是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无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均可引起脾胃升降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血运失调。常见症状为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化等。朱丹溪创越鞠丸,阐明了气郁与血、痰、火、湿、食郁的关系,认为理气是治疗六郁的关键,为后世医家所崇。治疗脾胃病,必先调理气机,调气宜分清虚实,实当理气、降气,虚宜健脾益气。理气时,气滞轻者,每用制香附12g,炒枳壳9g,陈皮10g;气滞重者,则用川朴6g,青皮9g,炒枳实9g。此处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而枳壳行气宽中,行气之力缓,两者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别;同样,青皮的行气之力胜于陈皮,使用上也不同。补气常以黄芪合四君子汤出入。

对于虚胀的患者,切忌虚虚之误,如胃下垂、胃扩张的患者,本属脾胃虚弱,纳运无力而胀满,治宜健脾益胃,选黄芪、党参之属,如用大剂行气之品,虽有一时消胀之快,但因气伤益甚,旋即脘腹胀满更加严重。先生认为,理气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而胃为阳土,喜润恶燥,故用之不当极易耗气伤津,对年老体弱而脾胃素亏者,更应该慎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初病在气,久必入血,以经脉主气,络脉主血也”,脾胃病也是如此。气郁可以导致血郁,气虚不能行血也可致血瘀,因此,治疗时气血并调,每每相得益彰。

先生常用当归、炒白芍和血调血,无论年龄大小,只要病程较长,面色不华或发暗,均可使用,对于儿童长期纳食不佳,体弱易感,双目及鼻旁发青者尤宜。对于胃下垂、胃扩张患者,证见脾胃虚弱,使用当归、白芍、丹参等养血和血,疗效更加满意。如血瘀征象明显,或面色黧黑、肌肤枯燥,或舌边尖有瘀点瘀斑,则常用赤白芍各12g,桃仁9g,红花9g,或用行气活血化瘀之郁金12g,三棱9g,莪术9g,以加强活血力量。

治疗痛经不孕

虽然不孕和月经病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关的疾病,但是王老认为这两者息息相关。女子不孕有多种原因,诊治不孕重在调经,月经的正常来潮是受孕的基础和关键,因此,不孕应该重在调理月经。

如今,大多数不孕患者月经多不正常,常有月经量少、痛经、月经后期的表现,这大多是因为妇女现在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或是年龄偏大导致,多数属于肝郁肾亏血虚型,需要调补肝肾,滋阴补血。

典型病例:

闫某,女,28岁。患者痛经多年,结婚8年未育。初诊患者月经周期尚可,经期时小腹绵绵下坠作痛,月经量少,色暗红无血块。平素体质较弱,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8年间怀孕5次,皆3月余即胎停不长,现已2年未孕,舌淡红,苔薄,脉细弦。诊断为肝肾虚损型痛经,治宜补益肝肾,滋补阴血。

用方:生晒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生黄芪25克、怀牛膝10克、炒杜仲12克、当归20克、菟丝子15克、制香附10克、炒白芍20克、桑寄生15克、炒小茴香6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于经前5天开始服用。

二诊:患者五天前来月经,现已经净。除第1天小腹坠胀外,其余几天未见明显不适,月经量明显增多,血色较前转鲜,面色略有好转,仍腰膝酸软,时有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上方去当归,加巴戟肉15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忌生冷、辛辣,注意休息,放松精神。

三诊:患者服完上14付药,自觉精力好转,因现已是经前1周,想调方巩固疗效。上方去巴戟肉、川断加生地20克、炒白术12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咐患者以后每次经前5天开始服初诊用药;经停后可继续服用二诊方。此后,患者行经时几乎无任何不适,半年后怀孕,其后顺利产下1子。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第3110期

养心健脾,化瘀潜阳治疗心动悸(心脾两虚,阳不潜藏,瘀邪暗蕴)

初诊

患者姓名:58岁 男 徐某

就诊时间:1997年12月5日

主诉:心慌气短,头晕

现病史:饭后出汗,心慌气短,头晕,纳差,胃内有水声,时有腰痛,全身乏力,大便日1行,小便可。察:心电图示:心律不齐;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刻下症:饭后出汗 心慌 气短 头晕 纳差 胃内有水声 腰痛 全身乏力 舌暗红 苔厚腻 脉弦细

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律不齐。

辨证分析:心脾两虚,阳不潜藏,瘀邪暗蕴。

中医诊断:心动悸(心脾两虚,阳不潜藏,瘀邪暗蕴) 西医诊断:心律不齐

治则治法:养心健脾,化瘀潜阳

方名:自拟方

组成:党参25g,当归18g,炒枳壳9g,广木香3g,红花9g,桃仁9g,煅龙、牡各15g,生姜5片。

用法:7剂

纠偏救误治疗阳痿 早泄

初诊

患者姓名:中年 男 患某

就诊时间:1990年10月1日

主诉:阳痿、早泄数年

现病史:阳痿、早泄数年,自己购服补肾壮阳药,不效。遇一医,谓其“仍属阳虚”,为求速效,滥用辛热之品,大剂仙茅、仙灵脾、鹿茸粉、巴戟肉、阳起石等。初服略微见效,不久则完全萎废不用,前来慕名求治。诊其脉弦细而数,两尺几无;舌红苔薄不润

刻下症:脉弦细而数 舌红苔薄不润

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辨证分析:误用辛热,煽动虚火,更耗真阴,以致肾气化生无源,必然萎废不用

中医诊断:阳痿 早泄 西医诊断:

治则治法:纠偏救误

方名:自拟方

组成:生地12g,熟地12g,天冬6g,麦冬6g,枸杞子12g,当归18g,白芍18g,炒杜仲12g,炒知母5g,炒黄柏5g, 制香附12g,怀牛膝10g,炙远志6g,山萸肉6g,生龙骨15g,牡蛎15g

用法:21剂。水煎服,日1剂|生龙、牡(先煎)

如果觉得《名医名方 国医大师王绵之 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