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归去来兮——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之路

归去来兮——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之路

时间:2019-12-08 23:45:37

相关推荐

归去来兮——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之路

作品链接:

/wenwu

引言

3月23日,在中国、意大利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两国代表签订协议,意方将返还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这是二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昂首嘶鸣的唐代彩绘骆驼、憨厚可爱的汉代陶猪俑、古朴的马家窑文化彩绘红陶罐……文物们被逐个编上号码,列入“回家”的队列。国宝归来讯息让人欣喜,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文物回家,民心所盼,中华文明星汉灿烂,文明结晶却历尽劫数散落四海。

我们搜集了全球21个国家147座博物馆逾278万件中国流失文物信息,与你一起企望远在异乡的中华游子。五千年文明火种薪火相传,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让文物回家不仅是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之使然,更是彰显中国文化主权之必然。

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

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是指鸦片战争后,因战争抢掠、盗掘等不道德和非法手段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究竟有多少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由于信息的不易获取和对文物和合法性定义等诸多困难,准确统计流失文物的数量其实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开的统计数字显示,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中国文物学会据此提出另一组数字,认为从中国流出的文物总数达一千万件,是博物馆藏品的六倍。

加以类比,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40万件,流失海外的所有文物差不多抵得上7个国博的库存。

我们对国外147个博物馆官网公布的中国藏品数量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日本,几乎涵盖了所有文物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漆器、雕塑、典籍等各类珍品。

在美国,有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分别是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艺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欧洲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国家是英国,其中以大英博物馆最为着名,其收藏中国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法国收藏的文物仅次于英国。

国宝“流失”之路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民国,不仅时代完整,而且种类齐全。其中不乏《女史箴图》、《捣练图》、《永乐大典》、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等人们念念不忘的“明星”。回顾中国文物流失的历史,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方式:

一是战争掠夺。19世纪中下旬以来,国力衰微的中国抵挡不住殖民者的坚船利炮,国门数度洞开,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欺凌和掠夺,其间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大洗劫。被雨果盛赞为:“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的圆明园1860年也被英法联军野蛮地的劫掠和焚烧。与此同时,紫禁城、中海、南海、北海等皇家行宫都遭洗劫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二是文化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日、美等国的“考古学家”、“汉学家”那些打着“文化考察”,“地理探险”旗号,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石窟、壁画和古文化遗址进行的肆意盗窃和非法挖掘,以考察探险为名掠走大量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与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陈寅恪的一句“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道出了国民的心声。

三是非法走私。非法走私是指在违背文物所在国法律的情况下,将文物携带至他国的行为。近代社会动荡,国内军阀、奸商勾结外国商人大肆倒卖中国文物。中国的第一部正式文物法规是1930年由中华民国政府公布的《古物保护法》,于法律而言,1930年以后所有未经中国政府允许而将中国文物运送出境的,已属违法。1949年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结合我国近30年大规模的文物盗掘、走私活动估算,外流文物至少有几十万件,甚至接近百万件。

文物的回归

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悲痛,从其流失之日起,我们无不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重返祖国母亲的怀抱。要求流失文物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非常鼓励那些流失在海外的瑰宝能尽快地回归祖国。流失文物回归最常见的渠道就是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提出的三种方式:回赠、回购和讨还,并提出要根据文物的性质和价值,采取不同方式实现文物回归。

通过收集整理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志文物卷及个别省市的文物志、《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1949—1999)》、《故宫博物院年鉴》等资料并结合业界学者的研究成果,对1949年至今我国成功收回海外流失文物的案例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从1949年至,我国成功收回海外流失文物共计49例。通过回赠回归的有11例,通过回购回购的有15例,通过讨还回归的有23例,其中讨还包括国际民事诉讼、谈判与协商、国际执法合作等具体形式。

回赠固然是国家最欢迎的回归方式,但考虑到每件流失文物都价值不菲,需要文物捐赠者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因此这并不是文物回归的主要渠道;而讨还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面临着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种种障碍,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成功;因此,回购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回流方式。但是学者赵榆、利民在《国宝回归话十年———略述拍卖市场与国宝的回归》一文对回购中的拍卖行为提出 “拍卖市场开辟了国宝回归的新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回归,因为回流的文物很可能因“价高者得”而再次流出国门。文物回购并不是最好的回归渠道,所有通过盗墓方式违法流失海外的出土文物,或者其他被盗文物,本身都是赃物,通过公约和协议依法追索的方式,才是彰显中国文化主权的正义行动。

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对于各国在战争时期从我国掠夺走的文物必须无条件要求其归还,目前我国已参加了四个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9月25日日加入《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7年3月7日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1999年10月31日加入《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根据这些公约的相关规定,文物流失国有权追索流失文物,流失文物应当归还其原属国。近年来我国根据这些国际公约,坚持追索历史上被盗及非法出口文物的严正立场,采取外交及法律手段,成功追索回多批流失文物,但是在讨还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法律障碍。

不过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近三十年来流失文物回归案例呈递增趋势。12月11日,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蓥”重回祖国的怀抱,2月28日,美国政府向中国归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 3月23日在中意两国元首的见证下79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到家乡,创下二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记录。其中每一件的成功回归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段精彩。但是,成功的是大家能看到的,还有很多不成功的努力,还有很多多年努力还在进行中的,是大家没有看到的。

结语

古人用“近者悦、远者来”形容王朝的强大,认为近悦远来、万方辐辏,方为大国气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物的回归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无论使用什么方式,文物回归不是单纯地索要,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文物回归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视,昭示了一个国家或者政府履行保护文化遗产责任的决心。这个过程本身甚至比结果更重要。只有文物回归其文化母体,才是最恰如其分的选择。五千年文明火种不熄,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让文物回家方便了大众更加近距离的了解和接触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更彰显了中国的维护文化主权的决心。

如果觉得《归去来兮——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之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