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规范化病理诊断建议·共识与指南·

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规范化病理诊断建议·共识与指南·

时间:2021-12-26 00:41:37

相关推荐

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规范化病理诊断建议·共识与指南·

点击标题右下方“医知圈”关注本公号

【摘要】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重要的胃肠道非肿瘤性疾病。病理诊断 是炎症性肠病综合诊治的重要一环,但目前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实践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病理医师因 书写习惯不同、表述方式各异,病理报告的描述和诊断用语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临床医师难以准确理 解病理报告的含义。因此,我们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国内临床病理实际情 况的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模式,包括恰当的病理描述、注释,并阐述了炎症性肠病的一些病 理概念,以规范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旨在推动病理和临床更好的沟通交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病 因不明的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

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 近年来,国内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

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炎症性肠病已经是消化道的 主要疾病之一。病理诊断是炎症性肠病综合诊治 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炎症 性肠病病理诊断实践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病理医 师报告习惯不同、表述方式各异,导致临床医师难 以准确理解病理报告的含义。因此,我们结合国内 外文献报道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活检标本炎症性 肠病规范化病理诊断的建议。由于病理判断所面 对患者人群和临床条件的不同,一些建议可能无法 避免主观性,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大部分活检的目的是疾病的初次诊断,不能先 入为主对所有标本以炎症性肠病对待,尚需考虑相 关的鉴别诊断。因此,最重要的是思路的规范,即 在排除了肿瘤性病变后,对活检黏膜首先判断是否 有特征性的炎性改变。如果有,则需进一步观察描 述炎性改变的特征。

一、炎症性肠病活检标本报告中的病理描述 建议炎症性肠病的病理报告中描述如下组织学形态[1]:

1. 黏膜类型,如结直肠黏膜、小肠黏膜。

2. 炎症的活动性:轻度、中度或重度活动性炎; 需描述是否存在糜烂或溃疡。

3. 炎性细胞浸润范围及深度:如黏膜内,是否 存在黏膜基底部或黏膜下炎性病变等;是否存在黏 膜基底部浆细胞增多。

4. 隐窝或绒毛结构改变:如隐窝扭曲,隐窝萎 缩,隐窝分支或隐窝拉长等;这种改变是局灶、多 处,还是弥漫。

5. 化生性改变:有无幽门腺化生,左半结肠潘 氏细胞化生。

6. 肠炎的分布:局灶、片状或弥漫性。

7. 肉芽肿:需对肉芽肿的形态、数量、是否存在 坏死等进行描述。

8. 异型增生或癌变 :低 级别 ,高 级别或浸润 性癌。

9. 如有上消化道活检标本,也类似描述,如局 灶增强性胃炎、食管局灶活动性炎等。

10. 其他重要病理改变:如结直肠黏膜表面绒 毛状改变、淋巴管增多扩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 巴滤泡增生等。

上述组织学形态对病理诊断比较重要,建议描 述,为了减少病理诊断工作量,除了黏膜类型外,如 果没有见到上述病理形态可不提及。而对于其他 一些次要的组织病理学所见可以选择性描述。

当肠黏膜存在伴有较多浆细胞的混合炎性细 胞浸润(不局限于黏膜表层),同时存在隐窝结构的 改变时,病理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或慢性回肠炎(在 空肠可以称为慢性小肠炎)。描述了慢性回(结)肠 炎,可以不再描述隐窝结构的改变。如果存在隐窝 结构的改变,但缺乏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可以仅对 隐窝结构的改变进行描述,隐窝结构的改变提示慢 性黏膜损伤或修复改变。

为避免与慢性回(结)肠炎混淆,引起临床误解,我们不推荐使用“黏膜慢性炎”这一诊断。如果 没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等,仅有固有 层慢性炎性细胞明显增多,伴/不伴上皮损伤时,建 议代之以“黏膜慢性炎细胞增多”。

二、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报告中的注释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包括病理形态的描述和注释。病理报告中必须有病理形态的描述,注释能尽 量为临床提供倾向性意见,但也需注意规避诊断风 险,部分病例不强求提供注释。

注释可以是简单给出倾向或诊断性意见,如病 理形态提示/考虑炎症性肠病,请结合临床;炎症性 肠病可疑/可能;不排除炎症性肠病;未见炎症性肠 病诊断依据等。也可以对描述进行总结后再给出 倾向性意见和鉴别诊断意见,如该病例见到慢性回 肠炎伴幽门腺化生,见 3 个非干酪样肉芽肿,克罗恩病可能,类似改变也可见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 请结合临床排除(或克罗恩病或结核等感染性疾病 均有可能,因肉芽肿小,分散,未见坏死,倾向克罗 恩病,请结合临床考虑)。在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 沟通良好的情况下,简单的注释对临床也有比较大 的帮助,但是简单的注释有可能存在诊断风险,我 们建议给出较为详细的注释。

三、对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病理报告中一些形态学概念的认识

我们应该对一些炎症性肠病相关重要概念有 清楚的认识,尽管有些概念国内外还没有统一定 义,但有必要结合文献给予阐述,并对一些较为模 糊的概念提出我们的建议。

1. 慢性结肠炎(chronic colitis)和慢性回肠炎(chronic ileitis):

慢性肠炎除了黏膜固有层炎性细 胞浸润作为基本成分以外,应伴有以下病理特征之 一:(1)肠黏膜隐窝减少/消失,隐窝扭曲/分支或小 肠黏膜绒毛萎缩;(2)肠黏膜腺体的化生性改变,如 幽门腺化生或结肠脾曲以远结直肠黏膜潘氏细胞 化生;(3)肠黏膜基底部浆细胞增多(基底部浆细胞增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有较大帮助)[2]。当然,诊 断慢性肠炎只是满足了炎症性肠病诊断的第一步。 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角度来看,我们认 为肠黏膜存在伴有较多浆细胞的混合炎性细胞浸 润(不局限于黏膜浅层),同时存在慢性隐窝结构改 变,诊断慢性结肠炎或慢性回肠炎较为合适(图 1, 2)。如同时存在隐窝结构改变和黏膜基底部浆细 胞增多可诊断慢性回(结)肠炎伴基底部浆细胞增 多,多见于炎症性肠病(图 3)。慢性结肠炎伴有活 动性炎性病变时,可以描述成轻度(中/重度)活动 性慢性结肠炎,或慢性结肠炎,轻度(中/重度)活动 性。不伴有明显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的肠隐窝结构 改变,在非炎症性肠病的疾病中并不少见,这种情 况需要临床信息,如果没有既往炎症性肠病诊断和 治疗病史,不宜使用慢性肠炎这个术语,而仅对隐 窝结构改变进行描述(图 4)。息肉表面的隐窝扭 曲不应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图 5)。需要强调慢性 肠炎并非炎症性肠病的特异性表现,任何原因所致 的黏膜慢性炎性损伤都可以出现相应改变。除了 炎症性肠病外,慢性回(结)肠炎也可见于以下疾 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免疫缺陷性肠炎、 慢性吻合口炎、梗阻性肠炎、憩室相关性肠炎、慢性 缺血性肠炎、旷置性肠炎等(图 6~9)。

2. 黏 膜 基 底 部 浆 细 胞 增 多 (basal plasmacytosis):肠黏膜基底部浆细胞增多是炎症性 肠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尤其是对溃疡性结肠炎 的诊断有较大价值,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指 标。但黏膜基底部浆细胞增多的定义不强调浆细 胞具体数量。正常结肠黏膜隐窝底部直接接触黏 膜肌层。如果隐窝底部与黏膜肌层之间出现明显 空隙并有浆细胞填充,则为基底部浆细胞增多。虽 然不同文献对黏膜基底部浆细胞增多在炎症性肠 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存在一些差异[3⁃6],我们建议 将黏膜基底部密集的浆细胞浸润称为基底部浆细 胞增多(图 10)。

3. 活动度判断标准:溃疡性结肠炎炎性病变活 动度的组织学判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自 1956 年开始至少有 18 种组织学活动度判断标准被 提出,但没有一种被普遍使用,部分标准比较复杂, 不适合临床使用。我们目前推荐使用以下活动度 判断标准:(1)无活动性:上皮内无中性粒细胞、无 糜烂和溃疡;(2)轻度活动性:存在隐窝炎的隐窝不 超过总数的 25%,罕见隐窝脓肿(每片活检组织中 不超过 1 个);(3)中度活动性:>25% 的隐窝存在隐窝炎,或者多个隐窝脓肿,或者看到少量小的黏膜 糜烂灶;(4)重度活动性:存在溃疡或多灶糜烂[7]。 该标准比较简单,适合临床使用,且与 Nancy 组织 学活动度判断指标存在一致性[8]。

4. 肉芽肿:肉芽肿是克罗恩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之一,但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肉芽肿是由巨噬细 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 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中 肉芽肿被定义为:至少 5 个以上类上皮细胞(激活 的组织细胞伴有均质红染的胞质)构成的境界清楚 的结节,伴或不伴有多核巨细胞[9]。微小肉芽肿是 小灶的类上皮细胞聚集,体积小。其定义还不是很 清 楚 ,曾 被 描 述 为 结 构 松 散 或 边 界 不 清(poorly formed)的小灶上皮样组织细胞聚集,不伴有多核 巨细胞,也有作者将 200 μm 以下的肉芽肿称为微 小肉芽肿[10⁃12]。有学者将边界不清或类上皮细胞 分布松散的肉芽肿称为未成熟肉芽肿,可见于克罗恩病[13]。由于肉芽肿对临床诊断克罗恩病很重要, 因此我们建议谨慎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少使用“未 成熟”或“不典型肉芽肿”等名词,对于不典型病变 可使用可疑肉芽肿或组织细胞聚集灶,以免误诊。

临床实践中,可以将肉芽肿分为 4 类:第一类 肉芽肿有以下特点:肉芽肿直径在 100~400 μm 之 间,类上皮细胞排列紧凑,边界清楚,无坏死、融合 等结核相关改变,此类肉芽肿最多见于克罗恩病, 也可见于少数感染性疾病及结节病等(图 11)。第 二类肉芽肿为微小肉芽肿(microgranuloma)和可疑肉芽肿(也可称类上皮细胞聚集或局灶组织细胞聚 集),克罗恩病与普通细菌(或病毒)感染均可见此 类肉芽肿[14](图 12)。微小肉芽肿可见于沙门菌、 弯曲菌、小肠结肠炎型耶尔森菌等感染性疾病[15]。 当此类肉芽肿出现在黏膜表面或淋巴滤泡内时需 要特别注意排除感染。第三类肉芽肿至少具有以 下特点之一:直径在 400 μm 以上,肉芽肿融合,出 现坏死。此类肉芽肿较多见于结核,但也可见于克 罗恩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图 13)。第四类肉芽肿 为隐窝破坏所致的肉芽肿,可见破坏的隐窝或表面 上皮相关的组织细胞聚集,可伴有多核巨细胞,提 示为隐窝破坏后黏液外溢所致的组织细胞反应,感 染、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可见此类肉芽肿

(图 14)。此类肉芽肿不应该被视作诊断克罗恩病 的证据,也不能据此排除克罗恩病。实际上每一种 肉芽肿对病因诊断都不是特异的,但上述 4 类肉芽 肿的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鉴别克罗恩病、普通细菌(病毒)或结核菌感染。

5. 局灶增强性胃炎(focally enhanced gastritis): 指的是胃小凹或腺体周围小灶淋巴细胞或组织细 胞聚集,常伴有中性粒细胞聚集[16]。此类炎性病变 往往围绕或破坏腺体,上皮内常见炎性细胞浸润

(图 15,16)。与腺体无关的单纯淋巴细胞聚集灶 不能称为局灶增强性胃炎。局灶增强性胃炎对克 罗恩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单纯的局灶增强 性胃炎并不具有诊断特异性,且具有较强的主观 性,不同病理医师判断上的差异较大,需要谨慎使

用该概念。需要强调的是,全科病理医师可能会对 局灶增强性胃炎的判断存在较大的偏差,为避免影 响诊断,建议由专科病理医师或消化病理诊断经验 较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判断。

6. 如何使用“未见诊断性异常”这个描述性诊 断?以下肠黏膜可以描述为未见诊断性异常:黏膜 隐窝结构正常,单个核炎性细胞(包括浆细胞)局限 于黏膜上半部分,黏膜内未见中性粒细胞,黏膜上 皮无明显慢性损伤性改变,上皮内淋巴细胞不增 多,未见病原体。正常黏膜固有层内可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未见诊断性异常”是一个形态学描述性 诊断,主要指病理医师没有发现具有诊断价值的异 常,没有见到明确的疾病依据。

四、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病理诊断模式举例

例 1:(回肠末端)小肠黏膜,未见诊断性异常;

(升结肠、降结肠)轻度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黏膜表 面绒毛状改变;(乙状结肠)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溃 疡;(直肠)慢性结肠炎,轻度活动性,伴黏膜表面绒 毛状改变,黏膜基底部浆细胞增多(图 17~20)。

动性慢性结肠炎改变,回肠黏膜正常,考虑溃疡性 结肠炎,请结合临床(如临床信息充分,可报告“结 合临床,病变符合溃疡性结肠炎”)。

例 2:(回肠末端)活动性慢性回肠炎伴溃疡形 成;(升结肠)结肠黏膜,未见诊断性异常;(降结肠) 结肠黏膜活动性炎性病变,见多个肉芽肿,部分相 互融合,无坏死;(横结肠、直肠)结直肠黏膜,黏膜 固有层内慢性炎性细胞增多(图 21~25)。

注释:该病例可见慢性回肠炎,(降结肠)结肠

图 17~20 为同一患者肠道不同部位的镜下表现 HE 低倍放大 图 17 (回肠末端)小肠黏膜,未见诊断性异常 图 18 (升结肠) 轻度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黏膜表面绒毛状改变 图 19 (乙状结肠)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溃疡 图 20 (直肠)慢性结肠炎,轻度活动 性,伴黏膜表面绒毛状改变,基底部浆细胞增多 图 21~25 为同一患者肠道不同部位的镜下表现 HE 低倍放大 图 21(回肠末端)活动性慢性回肠炎伴溃疡形成 图 22 (升结肠)结肠黏膜,未见诊断性异常 图 23 (横结肠)结肠黏膜,固有层内慢 性炎性细胞增多 图 24 (降结肠)结肠黏膜活动性炎性病变,见多个肉芽肿,部分相互融合,无坏死 图 25 (直肠)结直肠黏膜,固 有层内慢性炎性细胞增多 图 26~31 为同一患者肠道不同部位的镜下表现 图 26 (回肠末端)活动性慢性回肠炎伴个别非干酪 样肉芽肿 HE 低倍放大 图 27 (回肠末端)肉芽肿体积小,边界清 HE 中倍放大 图 28 (横结肠)结肠黏膜,片状轻度活动性 炎性病变,黏膜下层见一非干酪样肉芽肿 HE 低倍放大 图 29 (降结肠)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溃疡 HE 低倍放大 图 30 (乙 状结肠)结肠黏膜,片状轻度活动性炎 HE 低倍放大 图 31 (直肠)结肠黏膜,隐窝结构保存,片状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HE 低倍 放大

恩病或结核可能性较大,请结合临床及内镜表现 考虑。

(注意:该病例局部肉芽肿数量较多,部分相互 融合,比较难鉴别克罗恩病和肠结核,列出鉴别诊 断比较合适,不必勉强做出倾向性诊断)

例 3:(回肠末端)活动性慢性回肠炎伴个别非 干酪样肉芽肿;(横结肠)结肠黏膜,片状轻度活动 性炎性病变,黏膜下层见一非干酪样肉芽肿;(降结 肠)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溃疡;(乙状结肠)结肠黏 膜,片状轻度活动性炎;(直肠)结肠黏膜,隐窝结构 保存,片状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图 26~31)。

注释:该病例见活动性慢性回肠炎伴节段性慢 性结肠炎,伴非干酪样肉芽肿,肉芽肿小,数量少, 提示克罗恩病,需结合临床排除感染,特别是结核。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病理诊断只是炎症性肠病 综合诊断的一部分,不是金标准,需要与临床、影 像、内镜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姜支农:查阅参考文献、总结病理诊断经验、收集 各位专家意见、病理图片拍照、撰写论文;石雪迎、周炜洵、李增山、 薛玲 、黄 艳 、柳 萍 、吕 丽 、傅 玉娟 、李 甘地 、陈 杰 、辛 伟 、刘 秀丽、 肖书渊:提出文章写作意见、修改文章、讨论文章中的具体病理概 念定义及用语;曹倩、胡品津:审核文章涉及临床部分的内容

参 考 文 献

[1] 肖书渊,姜支农,刘秀丽 . 黏膜活检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 鉴别诊断[M]//肖书渊,姜支农,刘秀丽 . 炎症性肠病病理鉴 别诊断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4⁃195.

[2] Van Assche G, Dignass A, Panes J, et al. The second Europe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rohn′s disease: definitions and diagnosis[J]. J Crohns Colitis, ,4(1):7⁃27. DOI:10.1016/j.crohns..12.003.

[3] Kumarasinghe MP, Quek TP, Chau CY, et al. Endoscopic biopsy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challenges of adult Crohn′s disease at initial presentation[J]. Pathology, , 42(2): 131⁃137. DOI: 10.3109/00313020903494979.

[4] Tanaka M, Riddell RH, Saito H, et al. Morphologic criteria applicable to biopsy specimens for effective distinc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rom other forms of colitis and of Crohn′s disease from ulcerative colitis[J].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9,34(1):55⁃67.

[5] Villanacci V, Antonelli E, Reboldi G, et al. Endoscopic biopsy samples of naïve "colitides" patients: role of basal plasmacytosis[J]. J Crohns Colitis, , 8(11): 1438⁃1443. DOI: 10.1016/j.crohns..05.003.

[6] Bessissow T, Lemmens B, Ferrante M,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erologic and histologic markers on clinical relapse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with mucosal healing[J]. Am J Gastroenterol, , 107(11): 1684⁃1692. DOI: 10.1038 / ajg..301.

[7] Feakins RM.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iopsies: updated 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reporting guidelines[J]. J Clin Pathol, , 66(12): 1005⁃1026. DOI: 10.1136 /

jclinpath⁃⁃85.

[8] Marchal⁃Bressenot A, Salleron J, Boulagnon⁃Rombi C,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Nancy histological index for UC [J]. Gut, ,66(1):43⁃49. DOI: 10.1136/gutjnl⁃⁃310187.

[9] Seldenrijk CA, Morson BC, Meuwissen SG, et al.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of colonic mucosal biopsy specimens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diagnostic implications[J]. Gut, 1991,32(12):1514⁃1520.

[10] Rotterdam H, Korelitz BI, Sommers SC. Microgranulomas in grossly normal rectal mucosa in Crohn′s disease[J]. Am J Clin Pathol, 1977,67(6):550⁃554.

[11] Pulimood AB, Ramakrishna BS, Kurian G, et al. Endoscopic mucosal biopsies are useful in distinguishing granulomatous colitis due to Crohn′s disease from tuberculosis[J]. Gut, 1999, 45(4):537⁃541.

[12] Cuvelier C, Demetter P, Mielants H,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ileal biopsie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normal and diseased mucosa[J]. Histopathology, 2001,38(1):1⁃12.

[13] Pulimood AB, Peter S, Ramakrishna B, et al. Segmental colonoscopic biopsie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leocolic tuberculosis from Crohn′s disease[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5):688⁃696.DOI: 10.1111/j.1440⁃1746..03814.x.

[14] Cuvelier C, Barbatis C, Mielants H, et al. Histopathology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related to reactive arthritis[J]. Gut, 1987,28(4):394⁃401.

[15] Magro F, Langner C, Driessen A, et al. European consensus on the histopath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J Crohns Colitis,,7(10):827⁃851.DOI:10.1016/j.crohns..06.001.

[16] Oberhuber G, Püspök A, Oesterreicher C, et al. Focally enhanced gastritis: a frequent type of gastritis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J]. Gastroenterology, 1997,112(3):698⁃706.

(收稿日期:⁃08⁃04)

(本文编辑:常秀青)

如果您觉得有价值,请把此文放到您朋友圈,大家都会感谢你

看完别忘了点“在看”哦

如果觉得《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规范化病理诊断建议·共识与指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