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身边“非遗” 宣威花灯——滇东高原的戏剧之花

身边“非遗” 宣威花灯——滇东高原的戏剧之花

时间:2019-11-12 15:11:48

相关推荐

身边“非遗” 宣威花灯——滇东高原的戏剧之花

写在前面的话

有人曾将“非遗”无不幽默地解释为“非常遗憾”,这样的解释或许并非全然戏谑,很多遗产留给我们的的确只是遗憾。

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足够丰富,不需要在晚饭后翘首等待一场社戏的开场,即使它是“非遗”,也无人会鸟它,因为它远比不上电视上的一场选秀节目,更无须保留一个不小心打破的碗,直到锔匠的到来。

现在的很多非遗传承,无不是做些物件,进入藏家和玩家的手中,或摆进博物馆。因为与本来的生活相去甚远,传承的是物,包括技艺也被现代手段替代,更不是相互联系的生活方式,所以,即使传承亦是一种遗憾。

但人总是需要一种精神的,社会亦如此,这样,我们才不会忘了来时路,所以,我们关注身边的“非遗”。

宣威花灯——滇东高原的戏剧之花

滕仕万 文/图

△杨柳古戏楼

花灯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戏剧之一,是花灯音乐、花灯演唱、花灯歌舞、花灯剧四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宣威花灯是云南花灯的一支,起源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宣威地区广为流传,其文化资源丰富、表演形式多样、地方民族特色鲜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明清两代,大量汉人从中原进入宣威,和当地少数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形成宣威花灯雏形。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宣威民间以“走老丑”的形式丰富和发展了宣威花灯艺术。根据西泽、务德、阿都等地民间艺人回忆,传统的“走老丑”表演在宣威民间已有十代以上的传承历史。“走老丑”是元宵节期间流行于宣威民间的一种以“老丑”(角色)为主唱的民间演唱艺术形式,至今宣威花灯仍保留许多“走老丑”的传统音乐调式。

△宣威民间"走老丑"活动

宣威花灯还广泛吸收了地方山歌等民间音乐元素。晚清至民国年间,大量滇剧、话剧从外地流入宣威演出,宣威花灯同时借鉴了其他姊妹艺术的表演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1957年演出的花灯歌舞《赞花扇》剧照

1958年7月,以昆明市金马坊“太华春”剧社为主体成立的曲靖专区劳动剧团所辖第四花灯演出队一行34人到宣威巡回演出,之后经曲靖行署批准留在宣威,成立宣威花灯剧团。剧团成立以来,宣威花灯得到极大的繁荣和发展,至今专业从事花灯创作、演出的人员已传承了六代。宣威花灯剧团改为宣威市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宣威花灯剧团先后为本地培养了很多卓有成就的花灯专业演员以及数百名业余从业者,并长期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为丰富宣威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地方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花灯表演

宣威花灯在长期的创作演出实践中,在传统花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创作题材多取自当地的人物和故事,紧扣当地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以大型历史花灯剧《孟获出山》为例,其音乐创作大量吸收了宣威山歌的音乐元素,舞蹈编排多来源于当地农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场景,很多道具如尖底箩、顺杵等直接取材于宣威当地的劳动工具。传统花灯语言是以昆明官话为主,而宣威花灯中的唱腔、话白在此基础上大量掺杂和运用宣威方言,使得表演更富有地方特色。方言的运用也让观众更有亲切感,更能体现宣威花灯特有的魅力。

宣威花灯来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在宣威市境内及周边部分地区广为流传,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深受群众喜爱,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民间仍有数百名花灯爱好者长期进行花灯娱乐活动。花灯剧团成立50余年来,一直坚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为丰富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云南省花灯艺术周在宣威举办

宣威市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现保留有传统花灯音乐曲谱、剧本和移植、创作的花灯剧本上百种,演出剧照上万张,演出录像资料数十种。近年来,宣威花灯已形成集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舞蹈编排、导表演专业人员为一体的人才队伍,现有正高级2名、副高级6名、中级12名。宣威市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已成为省内较有实力的艺术团队。

多年来,宣威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宣威花灯的保护工作。剧团成立50余年来,名称、编制多次变更,但机构一直予以保留。近几年来,政府财政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多次选派骨干人员外出学习进修。成立了宣威市杜鹃艺术传播公司,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改革模式,参与社会演出活动。所有非公益性演出创收的500余万元,全部用于发展花灯事业。宣威市政府出台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将宣威花灯纳入重要保护内容。《宣威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花灯保护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近5年来,宣威市政府每年投入花灯事业的经费均在100万元以上。

△宣威市第二届新农村文艺汇演期间开展花灯组合培训

4月,宣威花灯被宣威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8月,被列入曲靖市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明确了宣威市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为保护责任单位。又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保护工作,传承花灯技艺。同时对宣威花灯传统剧(节)目、花灯音乐、舞蹈进行收集整理,组织开展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常年开展花灯创作、排练、培训、演出活动。8月,挂牌成立宣威市杜鹃少儿艺术团,在青少年中推广普及花灯艺术,并选送优秀青少年学生到省文艺学校等专业艺术院校定向委培,接受专业培训。在宣威市文化馆开展的“文化进校园”活动及基层辅导培训中,也将宣威花灯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普及推广。11月,云南省第三届花灯艺术周在宣威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宣威花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必将促进宣威花灯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如果觉得《身边“非遗” 宣威花灯——滇东高原的戏剧之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