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古墓笔记 | 大云山汉墓 极度奢华的大汉王

古墓笔记 | 大云山汉墓 极度奢华的大汉王

时间:2022-05-16 08:06:58

相关推荐

古墓笔记 | 大云山汉墓 极度奢华的大汉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册封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有战功的儿子刘非为江都王,改吴国旧地为江都国,都城广陵城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吴国旧地积累的财富,以及江都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江都王不仅可以在生活中尽情彰显王室的精致奢华,还能享受到异域珍玩带来的乐趣。这些出土自大云山汉墓的精美文物,或许可以为我们还原一个不见于文字记载的王的生活。

初,大云山发生了严重盗墓事件。同年2至3月,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现场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钻探表明,大云山山顶区域存在大型汉墓区。由于现场不断受开山采石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9月至12月,南京博物院对大云山汉墓区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揭示出一处比较完整的西汉江都王陵园,出土了大量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各类文物10000余件(套),许多文物均为首次发现。

看看真实的汉初诸侯王“后宫”

陪葬的嫔妃墓有三四十个

自从大云山发现王陵以来,对其墓主人的认定,一直有多种猜测,最终确定为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同父异母之兄长,江都王刘非。但是对于其它墓葬的主人,尤其是2号墓和8号墓,究竟哪一个是刘非的王后,一直难以判断。原因就是因为两墓先后严重被盗,尤其是8号墓,几乎被彻底摧毁,没有出土任何文物。

紧挨着1号刘非墓东侧的是2号墓,规模虽只是8号墓的一半,但出土了金缕玉衣、玉棺等重要文物,体现的确是王后级别身份。“按照西汉的墓葬制度,王后墓葬的规格,应该是和诸侯王相当的。在这一点上,2号墓和刘非的墓葬1号墓最为接近。但同时,王后的墓葬和诸侯王的墓葬应该是同茔异穴。这一点上,8号墓又和1号墓最为接近。所以究竟王后‘睡在’哪个墓里,一时也难以判断。

诸侯王后宫佳丽三千,除了王后以外,其他的嫔妃怎么管理呢?文献记载不多,“西汉时期,皇帝的嫔妃分为14个等级,这在考古界没有异议。但是诸侯王的嫔妃究竟分多少等级,一直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江都王陵北侧陪葬墓区的墓葬排列非常整齐,从南向北有7、8排,每排有5个。因为刘非的1号墓是在王陵的北侧,陪葬墓这样的排列,也直观地反映了嫔妃的等级分类。可以由此判断,西汉诸侯王的嫔妃,至少分7、8个等级。”刘先生说,以此推测,刘非的妃子最少有10多个。

一枚虎符银带钩,见证江都王的浪漫

后宫佳丽虽然等级森严,但是孰近孰远,孰亲孰疏,也可以从墓葬的陪葬品中探知一二。在距离考古现场约2公里的临时库房中,李则斌从保险箱中取出一件神秘的出土文物。只见他打开层层包裹,一枚长约3厘米,形如虎符似的带钩,跃然眼前。“这是从江都王陵12号陪葬墓中出土的,也是12号墓中最珍贵的文物。虽然在地下埋葬了2000多年,带钩依然精美光亮,丝毫没有腐蚀的迹象,因为它是银的。”

这个带钩同其它带钩相比,特别之处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个带钩是虎符式的。普通的带钩,无论是金的、银的、或者水晶的,都是整体结构,中间是分不开的。而这个带钩却可以从中间分成两半,加上整体上是老虎的形状,同西汉的兵符‘虎符’非常接近,可以说是个微缩版的‘虎符’。

第二,带钩中间还刻有文字。把带钩从中间分开后可以看到,带钩的内侧刻着铭文,一侧是阴文,一侧是阳文,这样带钩就可以整齐地合在一起。

第三,铭文是一句两千年前的定情誓言。仔细看的话,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带钩中刻的铭文是一句话‘长毋相忘’,字体是小篆。‘长毋相忘’的意思就是说,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互相不要忘记对方。”因为12号墓中埋葬的是江都王刘非的一个妃子,这个带钩极可能是刘非送给这个妃子的定情信物。由此能看出,刘非和这个妃子关系非常亲密,至少曾经非常亲密。”

“地下生活”宛如人间后宫

此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创造了江苏省建国以来的极致。作为主墓的1号墓,出土的文物更是让考古工作者惊讶不已,很多文物都是国内首次发现。整个陵园边长500米见方,几乎相当于汉代的一个城池。“刘非就是希望自己死后,能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享受奢华的宫廷生活,所以他将众多宫廷生活用品,作为陪葬品埋在自己身边。这也从侧面,向我们反映了当时诸侯王奢华的后宫生活。”

在众多文物中,一套罕见的编磬,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说它罕见,主要是因为它的材质。有玉质地的、石质地的、金属质地的,这套编磬,却是玻璃质地的,并且是全套22件,保存都较为完整,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虽然扬州之前也出土过一些,但只是很少的碎片,其考古价值与这次出土的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看着这一组晶莹剔透的玻璃编磬,仿佛瞬间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刘非和自己宠爱的妃子相拥而坐,四周美女如云,乐师在一旁敲打着玻璃编磬,音乐清脆动听,宛若天籁。刘非从口袋中取出刻有爱情誓言的带钩,交到爱妃的手中。坐镇一方的刘非想象不到,就在自己死后第8年,自己的儿子刘建,因为叛乱而自杀,最终国除,一切繁华都成为过眼云烟。

墓葬中发现一组玻璃编磬

这是我国最早用玻璃做的乐器

“我国出现玻璃用品是比较晚的,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西汉前期的墓葬中就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玻璃制品,实属罕见。并且这一组编磬从比例上看,同普通玉质编磬几乎一致,最大的有70厘米长,这说明这组编磬是当时的实用物,而不是微缩版的随葬品。这组编磬,也可以说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用复合材料制作的乐器。”唐宋时期的人,就已经不太知道玻璃是怎么制作的了,这在唐宋的一些诗词中都有体现。至于原因,可能和青铜制作工艺等其它古代工艺一样,因为战争等原因,慢慢失传了。

大云山汉墓

鎏金鹿灯

出土地点:1号墓南回廊下层西部

造型灵动的鹿形底座和可拆卸的灯盘、支架组成了这对高45厘米的鎏金鹿灯。该灯设计独具匠心,底座的鹿呈向后蹲踞状,头部高昂,鹿角单独铸造,亦可自由拆卸,鹿尾贴地成为除足之外的另一支撑点,增加了整个灯的稳定性。鹿口中衔有的支架为灵芝造型,上有柿蒂纹花瓣和花苞。托盘直径22.2厘米,深2.1厘米,盘内置三只圆锥状烛钎,起到固定作用。整件鹿灯造型独特,工艺精良,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汉代灯具典范。

镇席

出土地点:2号墓

“镇,重也”,《广雅·释诂》解释说“镇”就是用重物安定物件。在汉魏时期北方的胡床传入之前,古人席地而坐,席就是坐具。人们起身落座时,席子容易移动卷角,于是就有了用来固定席子四角使其服贴的镇席。这方镇席由一虎一熊盘踞而成,通体错金银嵌玛瑙,前后一共出土了四方,底部分别写有“甲”、“乙”、“丙”、“丁”,可见当时的摆放位置是有一定规律的。

伞柄饰

出土地点:1号墓南回廊东侧上层

古代车马主要分为密封车厢和开放式车厢两种。类似于今天的小轿车和敞篷汽车。出于美观和实用的考虑,开放式车厢内通常会有一个伞槽,用来固定伞柄,支撑伞盖。而这组纯银打造、通体划刻云气纹、镶嵌玛瑙的伞柄饰,就是被用来分段套在伞柄上,从而起到装饰和固定的作用。

错金虎摆件

出土地点:1号墓南回廊下层西部

大云山汉墓此次共出土两件鎏金老虎摆件,出土时尾部折断,经修复完好如初。这只老虎头部高抬,后腿蜷收,随时准备一跃而起,身上的纹饰被错金工艺表现得栩栩如生。虎的形象在诸侯王一级墓葬的镇席、车马器、丝织品中都十分常见。《后汉书·舆服志》中也记载,诸侯王的车马“倚虎伏鹿”,而列侯一级则是“倚鹿伏熊”,由此也可见虎的形象与诸侯王的地位等级可能有所对应。

玉带饰

出土地点:1号墓盗洞内

这组精美玉饰是皮革腰带上的装饰品,出土时皮革部分已腐烂。玉牌青铜镂空构件原为通体鎏金,因时间久远大部分剥落。其余玉饰被制作成了贝壳的形态,体现了江都国临海的独特文化。

鎏金象 驯象人 鎏金犀牛 骆驼形编钟底座

出土地点:1号墓

这组大象、驯象人、犀牛、驯牛人的鎏金器物为全国首例出土。专家根据鎏金犀牛的形态特征认定,此种犀牛为亚洲犀牛苏门答腊种。显然,现产于东南亚的犀牛和大象必定通过某种途径进入了汉王朝,并成为汉代工匠精细制作的工艺品形象。相比之下,编钟底座的骆驼形象则显露出一些马的特征,专家根据这种形象上的偏差推断,江都国人还没有真正见过骆驼,这个艺术形象是根据传闻塑造出来的。

金饰件

出土地点:1号墓盗洞内

这组饰件由纯金打造,状如纽扣,雕有精美的羊角状花纹,四周用金丝捻成的两重边饰形,直径1厘米左右。由于在满城中山王墓和广州南越王墓中均出土过同类物品,一般认为此类羊角纹金饰片的使用规格极高。从出土地点看,它们应该是盗墓贼逃跑时仓皇遗落的。根据金饰件边缘的孔洞,专家推断这组器物可能是缝在衣服上的装饰品。

伞柄饰(车马器) 汉代

五枝灯 汉代

五枝灯一组两件,两件大小相同,唯蟾蜍底座造型似有一雄一雌之分。灯通高60.8厘米,最宽处97厘米,由灯盏、灯柱、灯座三部分组成。灯盏呈碗形,直径9.8厘米,深2.7厘米,盏底有一方锥形支钉,插入灯柱的接口中。灯柱主干两侧各伸出两条枝干,上饰竹节纹。

每支顶端托一灯盏,下层枝干与底座处于同一水平面,增加了灯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蟾蜍底座为趴伏状,长18.7厘米,最宽处18.7厘米,背部向上伸出高6.8厘米的銎,上接灯柱。

暗花纹铜戈 汉代

铜戈尖锋,长胡三穿,内上装籥。籥顶铸一鸟,作回首状。清理时器身外表漆鞘保存较好,鞘饰云气纹。器身通体饰暗花纹,极其罕见。在铜戈籥顶装饰回首鸟的做法在西汉时比较流行,由于造型别致、装饰考究,这件铜戈及可能是礼兵器。

值得关注的是,暗花纹技术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独有的兵器装饰技术,一般认为秦以后即失传。而本次集中出土了一批暗花纹兵器表明,暗花纹装饰工艺在西汉早中期仍有所发展。

玉戈 汉代

尖锋,短援,长胡三穿,内上装籥。籥顶铸一鸟,作回首状,通体鎏金。主体饰浅浮雕勾连云纹。戈为攻击性兵器,一般均以铜、铁等金属材料制成。以玉制作兵戈作为非实用的礼器在商周较多件,但造型纹饰相对简单。进入汉代,玉戈极其罕见,仅在曲阜鲁王墓、永城梁王墓、狮子山楚王墓各出土一件。大云山所出两件玉戈,当属玉礼兵器,可能为江都王祭祀或出行仪仗用具。

分格鼎 汉代 国内首次出土

鼎带盖,盖为圆顶,两者以子母口相合。腹下三蹄足,器口两侧有两个稍外撇之耳。汉代铜鼎中礼器功用逐渐下降,大多作为食器使用。本件分格鼎为国内首次出土,推测与文献中的“濡鼎”有关。

缸灯 汉代

灯通高50.8厘米,从上至下由烟道、灯罩、灯盘、三足空心炉等部分组成。三足空心炉呈扁球形,小口,鼓腹,平底,三蹄足,肩部两侧向上伸出一管状烟道。

编钟 汉代

金银错俑镇

鎏金铜矛 汉代

玉环和玉璜 汉代

玉衣残片 汉代

玉带钩 汉代

兽面纹玉带钩

玉圭 汉代

双面印章 汉代

水晶带钩 汉代

铜鎏金件 汉代

鎏金龙纹铜虡业(编磬兽座) 汉代 国内首次发现

如果觉得《古墓笔记 | 大云山汉墓 极度奢华的大汉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