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点评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

点评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

时间:2019-02-17 06:06:12

相关推荐

点评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

两人过独木桥 (山西、河南、陕西、河北)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点评】

这道题出的,相当地莫名其妙。看上去这道题是要学生写一写关于“规则”引起的争议,也可以说是让学生说说对“规则”的理解。可要命的是,出题老师根本就没把“山羊过独木桥”这个比赛项目的“规则”说清楚;是要两个选手走到桥上对打,一个把另一个推下去?还是到了桥中间,俩人划拳,输了的自己跳下去?既然不让俩人“合作”一起过桥,那规则是让选手干什么啊?出题不把这一点交代清楚,你让考生评论什么啊?记得《我爱我家》里有一段,居委会陈大妈进门就冲着老付抱怨:“可不得了了,你说这可怎么办啊,你说她还是不是个东西呀?”老付说:“谁啊?你还没说他是谁呢,我怎么知道他是不是个东西。”可不就是嘛,你让考生点评规则,你连规则是什么都没写明白,这不是害人嘛?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老规矩(北京)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点评】

北京考区的这道作文题,出得算不错,中规中矩,比较扎实。通过人们对一些“家规”的淡漠,让学生就此展开联想和议论。这种题目,学生思考的时候,下笔的时候,言之有物、寻之有根,“抓地”使得上劲儿。这就对了。出考题的宗旨,不是为了难为考生,更不是为了炫耀出题者的水平,而是给考生一个充分的思考空间,把所思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表达的内容,才是我们需要的。唯一的缺点是,题目中的这些“规矩”,其实是应该由大人来讲出一番道理的,考生作为孩子,是这些规矩的承受方,让他们来说这些,相当于打完孩子,问:“说说,刚才我为什么打你?”有那么一点点的“虐”感。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穿越沙漠和自由(上海)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点评】

千军万马考同一道作文题,出题人得明白一个道理,这种场面下的考题,不宜太“宽泛”,或者说,不能太模糊;对于考生来说,题目宽泛当然是好事,发挥空间大,写东写西、指天画地,都行;但是,直接造成的负作用是,评卷的标准就变“散”了,评卷的“公平性”不容易把握。打个比方,两个木匠比手艺,最好是俩人都做同样的家具,才好评判;甲做了一套衣柜,乙做了一条舢板,这就不好评判了。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高考非要在文中评出第一、第二来,就得尽量让考生发挥“规定动作”,题目的启示越具体,比赛结果越公平。

来看上海这道作文题目,显然过于宽泛了。细分析,也不严谨。“穿越沙漠”与“自由”,有点儿扯不上。“沙漠”中哪儿来的“道路”啊?既然有“方式”可选,为什么还要强调“沙漠”呢?若选飞机飞过,沙漠和海洋还有区别吗?如果一定要出这个类型的题目,完全可以说“出行与自由”——你逛街,可以选择时间、道路、方式,这是自由;但同时,你必须遵守交通法规,注意文明礼貌,不能为所欲为,这又是不自由的。题目这样讲,既容易理解,又贴近身边生活,何必弄出个“沙漠”来呢?进了沙漠,能活不能活都还两说,哪还谈得上自由?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假如有一款芯片(天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点评】

天津考区的作文题,出得比较有人情味;一是考虑到了高中毕业生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兴趣;二是容易展开联想,可窄可宽,可议可叙。这道题的可贵之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象了一个“未来世界”,等于打开了一扇门,让孩子描绘他们所看到的,议论他们所想到的。

这道题目的缺点也有,其实我们都能看出,这是要求孩子写一篇议论文;但题目的表现,过于绘声绘色,考生接着“卖雪糕的老大娘”和“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这两个出场人物想下去,很容易写成微型科幻小说,成了记叙文;由此造成的跑题现象,不知出题人考虑过没有。

其实议论文的出题,不必这么“生动”,就说将来如果有这么一个智慧芯片,把所有知识都一股脑地装进你的脑子里,再也不用翻书查字典了,再也不用出国为语言不通发愁了,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写一篇文章,多少多少字。就行了。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胶片与数码时代(广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我个人比较喜欢广东省的这道作文题,认为此题出的比较好;比上海、北京的都好。首先,把文章的议论中心聚焦到“照片”上,以此为出发点,为圆心,展开联想和议论,容易发挥,但不容易走样儿;像放风筝,走得再远,也拉得回来。第二,照片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尤其孩子们,更是不陌生,手机相机既是玩具,也是记录生活点滴离不开的工具;在这样一个孩子们很熟悉的东西上去找题目,能看出出题老师是个“明白人”。过去拍照片,“全家福”最多,原因是过去拍照片是个大事,得去照相馆,一家人沐浴更衣,换上过年才穿的衣服,非常郑重地去照相馆记录这团圆的一刻。时代不同了,照相成了小事儿,但照片所承载的情感记忆,是不是也会被碎片化呢?这还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探究这个问题,可深可浅,孩子的思维游刃有余,容易把握,就容易发挥正常的水平。毕竟我们出题的目的,不是要憋坏大部分考生,而是要发现大部分考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保证这个“真实”的前提,就是尽量人人都看懂,人人看完都有想法儿,人人想完都能下笔,人人写完又各自不同。此为出题的最高境界。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木有

门与路(浙江)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点评】

这道题出的,有点儿鸡汤味儿,不够扎实。意思倒是不散,但表述不够平实。出题老师的意思,是想说大学这道门,是终点,也是起点;让学生思考一下,辩证地理解走进大学这扇门的意义。问题是,这帮考生还没上大学呢,这不正在往门里挤吗?你让他现在就琢磨进了大学后,开启另一扇启程的门,就有点儿诱着孩子说空话的嫌疑。

这道题应该一拆为二,让考生说说,对于大学这扇门,作为学习阶段的一个“终点”,你为什么要走进来?或者说说,作为人生学习阶段新的起点,你打算如何开始全新知识探索历程?选其一就行。但不管如何选,这道题都避免不了孩子说“空话”,出题之处,就留下这种说套话的空子,属于出题人的不高明。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开窗看问题(山东)

材料作文: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到的是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

【点评】

很遗憾,我热爱的家乡,我自豪的孔孟之乡,出的这个题目,我一点儿都不喜欢。我个人认为,这种题目,既不适合孩子,也不适合大人;这类口气的启发,属于鸡汤的原材料,怎么做都免不了做成一碗鸡汤。

题目看似很宽泛,其实导向很窄,我相信90%的考生都会把这个“画框”描述成心灵的窗户,说一番心里有什么你就看到什么的鸡汤大道理;比如你善良,你看到的都是善良,你仇恨,你看到的都是仇恨;绝脱不了这个模式。造成这个结果,不怪孩子,全是考题的鸡架子诱导的。

逻辑也有问题,不同人在窗口看到不同的风景,不是由他们看什么决定的,而是由窗外发生了什么决定的。是客观发生的事情决定主观,而不是主观决定客观。我想,出题老师的本意,他所说的“窗口”,是指看到同样的风景,个人有个人不同的理解;那就不要强调是“不同的画面”,看到不同的画面,当然就有不同的看法了。

其实,如果要修改这个题目,让它不至于被考生门写成全省一锅鸡汤,也简单,把题中“看到的”三个字,改成“发现了”就行了。“有人发现了雅,有人发现了俗,有人发现了发现了静,有人发现了闹”。这可不是咬文嚼字,出题老师在用字上差一毫,做题考生在理解上就会偏千里,这是很严重的,必须严谨。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安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

说实话,我是看到安徽这个考题,才想起在点评的时候,加一个“欠揍指数”的。换句话说,是安徽这道题,让我有个揍出题人的冲动。

安徽省的这个出题人,大概平时是个兼职编剧,业余生活经常被搅进影视圈的剧作权纠纷,常为被欠稿费或稿子被改得七零八落苦恼。问题是,你苦恼你活该,是你自己没想开,你这种破事儿编进高考作文题,让全省的孩子们替你叫屈,这算什么?影视圈,娱乐圈,打成了一锅粥的破事儿,他们自己都没捋明白道理,你去问孩子?你被你家的驴车压断腿了,你去问三十里外的放羊娃为什么,你想让他怎么说?

这种题目,是逼着考生站队,要么赞同甲,要么赞同乙;也有第三个选择,就是当“和事佬”,算了算了,大家都退一步,互相体谅,互相尊重,云云。考生可能觉不出问题来,他们可能愿意参与评论这种娱乐圈的破事儿,但话题很窄,笔下根本展不开;就好比在地铁里看到俩人为争座位打得头破血流,让旁边围观的发表意见,你想想他们能说出什么新鲜观点来?这且不说,关键问题是,这种“剧本修改谁说了算”的话题,根本就与学生无关,八杆子打不着。出题人的脑子真是进水了。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人只有站起来后世界才属于他(四川)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点评】

四川的这道作文题,有点儿半吊子的感觉。架子拿的挺足,底气不足。一股豪气漂在半空,一股怒气俯瞰众生,就是不接地气。

首先,这不是什么名人名言,也不是俗语古语,只是出题人不知被什么现象或是事情刺激了,凭空蹦出来这么一句带有训斥口气的话。其次,议论文的、之所以要“议论”,是因为议论文的观点不确定,有选择,你这么看,而我那么看,这才形成议论辩论,这才需要论点论据论证;比如前面提到的五星欠揍的安徽考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起码还符合这一条,结果有选择,只是剧本那事儿,不该让孩子选择。而四川这道题“人只有站起来,世界才能属于他”,是出题人给出了一个肯定的观点,可以想象,围绕这个题目展开的所有文章观点,翻来覆去,无非都是一句话:说得对,顶!“只有……才能……”没有争辩的余地,你让人议论什么啊?况且这句话,空得很,经不起细琢磨。题目中的人、自己、他,这三个词放一起,尽管语法没什么问题,但看着挺别扭,像西瓜炒肉。

这是一道害人的题,注定出不来好作文。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空谷(福建)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不少于800字。

【点评】

读完福建省这个作文题目,我的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幅情景:武大郎拎着刷子提着桶,推着一车立邦墙面漆,走进了层高16米的酒店大厅,酒店经理一指顶棚,说:刷吧,快点干。你说这种情况下,你这个顶棚,他那个身高,你这不是逼着他漫天甩灰点子吗?

这道题,看似很宽泛,但出题人的本意并不宽泛。悬崖和栈桥,出题人已经给出了严谨的提示,就是绝路与通途的关系,或者说,征服与屈服的关系;出题人是想让考生在这个意思上加以发挥,看不出有第二个选择。“根据这句话”,这五个字的意思,就是限定。如果这五个字换成“你想到了什么?”选择就多了。所以说,出题人看似给了一个选择,其实并没有选择,只要孩子不傻,就不会说看到“悬崖”,都得讴歌一番逢山铺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

这道题出得不好,出题人所认为的正确观点只有一个,审题的出路也只有一个,谁说的对上了出题人的心思,谁就可以得分;说错了的那个,那个想在悬崖上建一个蹦极俱乐部的孩子,很可能被老师把分数扣光。

出题水平 ★★

难度指数 ★★

写作兴趣 ★★★

发挥空间 ★

欠揍指数 ★★★

如果觉得《点评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