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阴虚 实热 到底能不能灸?

阴虚 实热 到底能不能灸?

时间:2022-09-18 02:56:57

相关推荐

阴虚 实热 到底能不能灸?

这次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阴虚、实热到底能不能灸的问题。

灸法种类众多,本意主要讨论灸法的主体──艾炙的一般作用机理(化脓灸等有共独特的作用机理,不在此讨论)。

艾灸这种火热疗法可以治寒、热、虚、实证并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现象,在古代已为著名中医临床家所认识。

既然同样的灸法可治疗上 些有某种本质差异的病症,那么,灸法必然得具有适用于治疗这些不同病证的一般的(即共同的)作用机理。

对于艾灸的一般的作用机理,一些古代学者曾试图予以阐述,然其立论过简,未能深入细致地说明问题。

以临床观察为推论的依据,我们以为,艾灸的一般性治疗效应是由两方面而构成的,一是艾灸产生的特殊的“药气”所引起的效应;一是艾灸生火热,其热刺激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时产生的“药气”由灸位的皮表及随呼吸被机体吸收后,能起到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也就是说,艾灸有直接“驱邪”的效应。此外,这种“药气”显然还具有安神、醒神、通窍的效用。

艾灸生热,其适量的热刺激施于适当的灸位(主要是穴位)便产生艾灸最主要的治病效应。

马少群先生他发现了嗜热穴。嗜热穴就是对热非常敏感的穴位,这与现代陈日新教授的热敏灸疗法的热敏穴是一致的。

无论实证、热证、虚证、寒证,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有病体体表可以出现一些具“嗜热性质”的腧穴,所谓“嗜热性”,是指在此施灸,患者会无一例外地感觉舒适。

虚寒证尚易于理解,而实热、阴虚内热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嗜热穴”出现?

下面我们试图以实热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就一般而言,热病呈整体的产热亢进及散热障碍状况。这种整体的“热态”多为邪正相争,机体对病理性刺激反应过敏过激所导致。在热病过程中,机体的穴道起着行营卫、驱病邪的作用。

穴道的这种功能有其限度,由于病理产物堆积等因素,在病程一定的时期便导致某些局部穴道不通、气血不荣的状况。穴道不通则痛,气血不荣则寒,这就是为什么,在热病状态下,某些穴位具有嗜热性,灸后感到舒服的原因。

因此我们认为,施灸时机体的局部(灸位)“得温而舒”,在局部就起着通穴道、行营卫、驱病邪的作用(这些作用又互为因果),并继而通过作用于经脉系统产生远道放射,扩散效应,从而起到对整体的调整、治病作用(包括抵消病理性恶刺激,抑制机体的过敏、过激反应,使机体的“传输、通讯”系统恢复秩序,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及对病理产物的吸收、排泄能力等)。

这也就是艾灸所以能治寒、热、虚、实证的一般作用机理。

以艾灸治寒证时,导入大量的热能以直接对抗、抵消体内之“寒”,也是灸疗的作用机制之一,但这绝不是灸疗具普遍意义的作用机制。

治疗实热证、阴虚内热证,则要避免不恰当的热导入。所谓“不恰当的热导人”,主要是两种情况:其一,术者辨证未明,取穴未得病机,如此施灸便是徒然导入热量,未能愈病,反会助长病势。这也是历来有些人反对热病用灸的理由之一。其实,取穴当否,验之也简单,一般略灸其穴上,获“温而舒”感觉的,取穴正确,否则便是取穴不当。

其二,取穴得当而灸量欠妥。虚寒证灸的“过热”一些,一般问题不大,但实热病等同,灸量一定要小心控制,中病则已,过即为害。特别是在“艾火未行”的情况下(指少数病例,因脏腑、经脉瘀滞特甚,初灸时艾火尚未能远达,聚于灸位,患有或感觉不适的现象,不可猛灸,只宜小火,少时,此亦“甚者从之”的道理”。

根据临床的观察及灸疗机理的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灸疗的适应证是极为广泛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灸疗能包治所有的病证。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疗法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对灸疗法也不应有这种企望。我们只是强调,灸疗的适应证一般不受“实、热、虚、寒”概念的限制。

一些老师在大量的临床中发现,比如像肝癌病、大肠癌病,他有时候表现的就是热证。比如大肠癌病人,他有时候它的舌相是红而无苔,而且或者是苔黄、舌苔黑,脉数、脉洪大,这就是典型的热象。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施灸取穴的时候就得小心了,我们多半会取郄穴,因为郄穴它有退热的作用,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配合药物,利用一些清热利湿的药,这样结合起来疗效才明显。还有肝癌病,他表现出阳黄的时候,也就是说,出现身体发黄,口干、舌红无苔脉数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是不宜一味只用艾灸, 一定要用中药配合才能取得疗效。

在古代,由于主要采用着肤直接灸,易灼伤皮肤。特别是其中的化脓灸,非灼伤皮肤不可,若施灸量过大及灸后护理不当,还会导致灸位皮下深层组织的损害。故前人提出某些禁灸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若掌握好灸量,施用温灸器灸,艾卷灸及着肤温热灸等,则不会灼伤体表,因此也没有禁灸穴可言。只是在常人的以前区、孕妇的小腹部及幼儿囟门未闭前的囟会穴应该慎灸罢了。

附:灸无定穴,看懂了你才能成为艾灸高手!

有一类留言,总是让人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比如:胃痛,灸哪儿?减肥灸哪儿?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人体是动态的,不是静态模型,不能说什么病灸什么穴就一定管用,同样是治疗失眠,有人灸百会和涌泉有效,有的人则无效。同一个人,上次感冒发烧灸大椎穴有效,这次灸就无效,为何??

艾火的能量是通过穴位这个入口对人的身体起作用,但是,患者能够接纳外界能量的这个合适的穴位却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样说也许你会明白:不同的人,喜爱的口味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口味也会不同,有时想吃酸,有时想吃辣。人因自身状态的不同,愿意接受艾火能量的区域也会有变化。比如小编,一般感冒鼻塞了灸印堂就管用,可有的时候就迟迟没有灸感,就是无效......

常提到的灸感和热敏灸,不知灸友还熟悉吗?找寻你身体的敏感穴位,您依照灸感进行艾灸,常常能快速见效,这就是灸对了。如何找对穴位?不是一两句说的清,需要大家多去操作和练习

这就是所谓的灸无定穴,人体是一个动而不居的实体,只有当下的状态里身体的反应才是真实和准确的。

讲到这里,需要再来说说常用的压痛穴。

压痛穴的强弱、大小、多少和深浅,同病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可特别强烈,常能为患者自身所感知,或是为患者在无意中触及。

最大的能有指头大小,最小的也能像绿豆和芝麻。最少的只能发现一处,最多的能有五六处。最深的能在肌肉深处,必须用力按压才能发现,最浅的只要轻触皮肤即可被感知。

疾病愈严重则压痛愈多、愈大、愈浅,反之则愈少、愈小、愈深。当疾病痊愈后,反应穴也就随之消失。症状已经改善或自觉痊愈者,如压痛仍然存在.则指示有复发的可能。

寻找压痛穴来施灸,常常能灸一穴治愈疾病。

那如何找到压痛穴呢?

1、一般的均是先行在背部探索为主。令患者露出背部,双手交叉抱肩,身体略向前倾,使肩胛骨分歼,首先进行目测,如发现有变色变形之处,即直接用手指尖对之按压,常可一触即得。

常规的方法是用人指第一节指腹(食中指均可)先沿脊柱正中、次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压一次。用力徐缓均匀,以便发现浅表的反应。再自下而上细心推压一次,用力要稍重,以便发现皮下组织及肌肉部分的反应。按压时切忌使指头跳跃前进。只要上下来回一次即可,如按压次数太多,使患者感觉疲劳,反而不易发现。

用力要适当,用力过大可出现假阳性反应,过小则一些微小的深部压痛又不易捕获。如有发现应以一个指头确定,再做好标志。如属对称经穴,两侧应先后同时探索。

2、一种疾病可以在几条或同一经络上面出现几个压痛穴或他种病理反应。例如面部的脓肿可以在左右手阳明经的合谷、手三里、曲池等处,或者在阳明经的库房、屋翳、膺窗、三里及督脉的至阳、灵台等处均有压痛反应出现。这些反应有强有弱,有远有近,是全用为好,还是单用为好,就应该区别对待。

经验证明,如在不同的或是同一经络上面能出现几个压痛穴,并不需要全部使用,原则上是拣强的或近的先用,弱的远的则可用可不用。分别应用较同时应用为好。

3、当压痛穴一经发现与确定之后,即可采用多种方法对之施加影响与作用,如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拔罐,挑割,埋藏等均可应用。老病以直接灸效果最为确实,新病则在其余诸法中任择一种即可。当压痛穴较多时,如果采用直接灸,则1~2穴即可,温和灸则可以分次应用或轮用。

附:艾灸到什么程度才能把病治愈

治病用灸,效果如何,有三个关键点:

是否灸进去

是否灸到位

是否灸够量

判断是否灸进去,主要是看有没有灸感。灸感的发生,是被灸者的身体主动吸收艾热而发生的。身体会主动吸收艾热,其深层含义,是被灸者的神还在,并且能指挥身体去吸热。所以,排除掉艾灸禁忌症后,有灸感时,都是可灸的。

临床上常见的现象往往是被灸者身上,有灸感的点很多,这些都是可灸的地方。但如何选择一个最优的点去灸呢?不同的灸师,对此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而其中都认可的一点经验,就是要以能够很快灸到位的点为首选。

怎么去判断有没有灸到位呢?

第一点,我们可以看灸完后,被灸者的个人感觉。如果被灸者感觉到明显的好转,那一定是灸到位了。譬如主诉是胃疼,灸完后胃疼大减,甚至直接就痊愈,这一定是灸到位啦!简单讲,有显著的效果,一定是灸到位了。

第二点,我们可以看灸的时候,被灸者主诉的地方有没有感觉。像拉肚子,灸肚脐时,小肚子热热的,这个就是主诉的地方有感觉。腹泻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却都离不开大肠,灸的时候小肚子有热感,艾热就到病位啦!如果灸的时候,主诉的地方有疼痛等剧烈的非热灸感,一般提示正邪相争得厉害,最好一直灸下去,不要停下来,也不要换点。至少要灸到这样剧烈的非热灸感消失,才能停灸,否则病容易复发,并且病势会更大。

灸到位后,病能否灸好,就得看有没有灸够量。

怎么去判断有没有灸够量呢?

第一个办法是依据被灸者的灸感。灸感发生时,我们说被灸的地方对艾热很敏感,而当身体吸够了艾热,这种敏感就会消失掉。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吃饱饭时,就不想再吃一样。灸够量时,被灸的地方对艾热脱敏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敏消量足。

需要注意的是,敏消量足时,无论我们如何调整艾条的高度和角度,被灸者都感到烫。此时就不要再硬灸下去啦,就像硬吃多几口饭,伤脾胃一样,灸够了再继续硬灸,就会伤阴。

而常见的施灸过程中,被灸者感到烫,绝大部分都是施灸者把艾条拿得太低的缘故,可以拉高一点,再做一下手法,很快又恢复灸感。如果施灸者一直感到艾条被顶着,这时也不要轻易换点,可以把艾条拉高一点,在该点处反复做回旋的手法,并且将艾条由垂直于皮肤的状态,慢慢改成小角度切入。施灸过程中,高度和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施灸者要灵活变化,总归以被灸者灸得舒服放松为上选。

第二个办法是观察被灸者的反应。这个办法很适合被灸得熟睡的朋友,特别是小孩子。小孩子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身柱穴和肚脐。譬如我们趁小朋友睡着时,给他灸肚脐,怎么知道灸进去和灸够量呢(小孩子身体比较通透,灸进去就容易灸到位)?可以观察他被灸时的呼吸,如果很深沉,说明灸进去了;另外,小孩子灸进去时,通常都是一动不动的。所以,当孩子睡着时,你帮他灸,他从一动不动,忽然翻身,或者乱动,这说明灸够量了,可以停灸。

明白艾灸治病的这个道理,可以让我们消除掉关于艾灸的时间的一些误解。譬如最常见的,艾灸一个穴位,一次只能15分钟到半小时。我们吃饭还有胃口好坏不同,饭量也不同的时候,怎么艾灸就不管被灸者的感受,一律统一标准呢?这明显是不对的。

另外一个启示是小朋友没有不适,可以不用艾灸。家长朋友,您要相信您的孩子是很健康的,只是偶尔有点外感或者食积,基本的体质都是很好的。通过艾灸,调一下他身体的气机,小朋友恢复得很快。真为孩子好,就是在他有明显症状时,果断施灸;而在平时,让他玩,让他亲近自然,别追在他后头,叫他一定要被你灸。想让小朋友被灸,也得问问他的身体是否需要灸吧?否则,和死守艾灸一个穴位只能半小时,又有什么不同呢?一样是执着。

最后,如果灸到敏消量足,效果会怎么样呢?

灸到敏消量足,随之而来的,通常是病愈和神足。与霸道地消除症状,带来的“病愈”不同,灸够量后的病愈,常常是身体状态更好。这一点在孩子身上看得很清楚,孩子灸够了的第二天,欢蹦乱跳,跑一天都不累,这样的状态还能持续挺长一段时间的。反观我们成年人,天天灸,还很难灸到敏消量足,原因何在?我们每天耗神的地方太多了。

附:辨汗”能识病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按出汗时间分: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一为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

二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

三为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按气味辨别: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

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如果觉得《阴虚 实热 到底能不能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