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3-01-14 06:42:28

相关推荐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及对策

原创:安安-07-11

注:此论文获得湖北省教学科学研究院二等奖,黄冈市教学科学研究院一等奖,想必还是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养成有部分指导性作用,现在分享出来,希望可以给予同类问题困扰的家长和老师提供帮助。(感谢梅玉林老师供图!)

正确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及对策

红安县直机关幼儿园罗燕

摘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是当今幼教中一项重要的课题。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高度关注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教育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媒介和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纲要》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了广泛重视。现在的幼儿园都是全托或半托制,幼儿都是和那么多的同伴在园一起集体学习和生活,打架这种带有攻击性行为的社会性活动,是幼儿成长阶段中不可能缺少的一环。通过我这些年的幼教工作中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从这种貌似无聊、消极的活动行为中应该可以发掘出值得借鉴、利用的信息。

幼儿用拳头打人、拉头发、掐、咬、踢等伤害别人身体的动作都是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在一个集体中,我发现始终有部分幼儿喜欢这种攻击性行为,一部分幼儿表现为主动攻击,而另一部分幼儿则相对被动。这些主动攻击的幼儿,常常把攻击行为当做达到要别人服从自己的意愿、将别人或是公共的东西据为己有的手段,如果他们的攻击行为没及时遭到被攻击者的反抗或是成人的制止,幼儿就会经常使用这一手段。

幼儿间的攻击行为是司空见惯,但成人决不能因为对此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因为,当攻击行为经常在某一幼儿身上出现,且该幼儿不分时间、场合胡乱攻击别人,经常搅得与其一起玩耍的幼儿不得安宁时,该幼儿未来人格的发展可能会出现问题,而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幼儿对未来社会的适应,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协调。如果一个幼儿抢另一个幼儿的东西,被动者哭着躲开,那么主动者就轻易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下一次就会同样的采取攻击性行为,来达到将别人东西占为己有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被动着的退缩、忍让,鼓励了攻击者的攻击行为。相反,被攻击者一旦采取对抗别人攻击的行动而获胜,他就会懂得只有采取攻击才能不受欺侮,因此他也就逐渐学会了攻击行为。这种现像在幼儿园中和多子女的家庭中常可以观察到。

现在我们来分析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很强。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二、与幼儿交往的技能很差,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想要的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于是就攻击别人。

三、有一种欺负别人而自我满足的快感。看见人家比自己弱小就有成就感,喜欢看别的幼儿被人攻击以后哭的样子,喜欢领导别人,缺少同情心。

四、持宠生娇。幼儿依赖家人的溺爱,开始攻击他人的时候没有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严厉制止,觉得做错了事情也会被原谅,形成了习惯。

五、寻求别人注意。在幼儿做得好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而他又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攻击别人,来引起注意。

六、模仿电视电影里的暴力行为。分辨不清勇敢和鲁莽,常把胆大、脾气躁、好打斗的人误认为英雄,他们看电影、电视上有打人,格斗的镜头,觉得很好玩,就要好的同伴间相互嬉闹,模仿电视电影的武打动作进行“切磋”。

在这种受部分幼儿喜欢的行为活动中,不论是有意攻击还是游戏攻击,他们毕竟都是幼儿,自控能力不是很好,有攻击行为就可能会导致伤害,要对好斗的幼儿实施正确的教育,我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着手:

第一、建立信任,及时进行正面教育

无论是教师或者家长,如果把自己放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去管理幼儿,那么,你就错了。一个好的教师或者家长,应该是幼儿的朋友,是幼儿的玩伴,是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和他同龄的幼儿,变成他们的朋友,引领着他去游戏、去发展能力的人。也应该是幼儿最信任最依赖的人。如果发现幼儿有攻击行为就训斥,就命令他“不要做什么”“不许怎么样”,效果是非常差的,幼儿就会觉得在你的身上找不到依靠,逐渐对你失去信任。在对待攻击行为的幼儿时,惩罚要及时,明确指出幼儿的不对之处,并进行教育。同时惩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适度且就事论事,不要提高到道德品质方面,以免对幼儿的自我评价产生不良心理暗示。在教育时,要使用正面的语言:“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由教师或家长一味的训斥,恐吓。

第二、适时放手,允许幼儿自主学习

由于幼儿还正在发育中,他的大脑抑制能力是比较差的,当幼儿间发生纠纷时,可以先让幼儿们尝试自己解决。《幼儿心理学》讲到:“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幼儿有攻击行为是很正常的,或许从幼儿的性格上来讲,不服其他的幼儿;也许是因为幼儿习惯在家备受呵护,有时候出现分歧,有争论就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幼儿的有攻击行为发生在正常交往中而且并不十分厉害,教师和家长就不应过多干涉,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好了。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社会交往能力。主动攻击的幼儿遭到同伴反抗和老师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的幼儿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他的成长也是有利的。

第三、减少说教,放大优点指出问题

作为一个教师或是家长,不要给幼儿定性:这个幼儿不乖,这个幼儿不好。这种评价,是不可取的。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他肯定有乖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可能因为幼儿不乖,家长和老师平时容易经常批评他,如果教师和家长只盯住幼儿的过错,那无疑是加重疮疤的疼痛,对于幼儿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侵蚀,是一种伤害。批评太多了,幼儿会不求进步,只想捣乱。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对这个幼儿的了解,看看他有什么样的爱好,从他的爱好入手,找出闪光点有针对性的表扬他,使幼儿逐步建立自信。(表扬不是无目的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比如:他画画好,可以在他画了一幅画以后,向全班幼儿展示一下他的画,指出他的画哪些地方比较好。表扬要具体。)

建立自信以后,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提醒他:你画画非常好,但是,你哪些地方还有些不太好,如果你能把这一点也做好,你就会表现的更棒,会有更多的幼儿喜欢你......——指出他的问题,再鼓励他。

第四、家园合作,共同参与幼儿教育。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果幼儿确实有些任性,有暴力倾向,教师和家长之间应该多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园共同教育方式。有很多幼儿的任性,出在家庭教育的溺爱上,可以与他的父母和家里其他成员或是班内其他的老师多交流,商量好,在教育方法上要统一态度。让父母跟老师一起合作,帮助幼儿纠正自己性格上的不足之处。幼儿之间如果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教师和家长要先加以制止,以防止不必要的肉体伤害。

对问题的解决还是先要坚持:幼儿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幼儿自己解决不了,求助于老师和家长,我们就应该首先弄清楚攻击行为的原因,让幼儿有正确的是非观,分析原因后是哪个幼儿不对,还应该让幼儿向对方赔礼道歉,指导幼儿道歉时应注意的礼貌用语。假如分析原因后是对方的不对,教师和家长也应指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属于在正常交往中发生的小冲突,可让幼儿采取忍让、不予理睬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如果属于幼儿的既得权益受到侵犯,可让幼儿据理力争;对经常欺侮人的幼儿,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或向教师、家长反映情况,让大人介入。

第五、正确引导,给他发展的空间

在幼儿和同伴的交往中,打打闹闹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教师和家长过于敏感和紧张,不能容忍幼儿的任何冲突,往往把幼儿原本正常的行为演变成极力制止的“十恶不赦”行为,影响了幼儿的正常交往。正如我共班三年的保育老师陈友菊所说:“幼儿有攻击行为也是他在学习与人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起码自卫就是这样学会的。”

如果幼儿确实是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短期内没有好的改善,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为了避免麻烦,限制幼儿与幼儿交往。如果我们限制幼儿与别的小伙伴交往,幼儿的交往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他就越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对纠正他的攻击性行为根本不会有任何帮助。与成人相比,幼儿的行为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幼儿的攻击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等供幼儿选择。在选择玩具与娱乐器具时,我们要应尽可能避免选用刀枪等明显有攻击倾向的玩具。

第六,转移情绪,提供宣泄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龄前幼儿情绪变化的比较快,自控能力较差,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所以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因为玩耍时意见不合或争抢喜欢的玩具图书等而起争执,甚至攻击别的幼儿。另外,他的动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知轻重,经常有意无意推倒幼儿,有时还会冷不丁的突然撞到幼儿或是老师的身上。他的攻击性行为常常伴有较强烈的情绪变化,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对这样的幼儿教育他调节自己的情绪,减少直至杜绝情绪化的攻击性行为对其他幼儿的伤害。

然而有些幼儿可能由于害怕惩罚而强行抑制自己的攻击心理,长此以往,会产生过分的焦虑,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和家长在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引导他们采取被允许的积极的方式去表达或去发泄情绪,教给幼儿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用语言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运动来调适自己情绪,如打球、跑步、扔沙包、跳舞等,这些运动同样会使幼儿表达或发泄情绪。

第七、以身作则,传达榜样的力量

要防止幼儿产生攻击行为,教师和父母要给幼儿一些正面的示范,首先,不管幼儿表现如何,我们不要打幼儿。不论对于几岁的幼儿,打孩子永远是最坏的选择。在打幼儿的时候实际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他: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强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我们应该告诉幼儿,无论如何,攻击性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此外,父母还应经常抚摸、拥抱或者多花些时间和幼儿一起游戏,玩耍,教他正确的表达爱与喜欢。让他明白,只有这些方式才是表示友好的恰当方式。幼儿之间一旦发生冲突后,切莫简单处理,武断对待,或不问青红皂白打骂主动攻击的幼儿。这些方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都是不可取的,更不能因幼儿在交往中的问题引起家长们之间的不和睦,造成不良的影响。作为家长要以诚相待,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这也会给幼儿树立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以上观点,是我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当中的一点体会,由于知识水平所限,只能泛泛而谈。关于幼儿成长当中的攻击性行为的问题,除了上述所做的基本分析外,还受着众多教育观点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希望以上粗浅的观点和看法,能对教师和家长提高综合素质有一些启示。我们要不错过任何自我学习和适时教育的机会,努力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及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如果觉得《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及对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