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上海垃圾分类催生新业务 你愿付费“垃圾代扔”吗?| 媒体聚焦

上海垃圾分类催生新业务 你愿付费“垃圾代扔”吗?| 媒体聚焦

时间:2019-08-19 15:29:59

相关推荐

上海垃圾分类催生新业务 你愿付费“垃圾代扔”吗?| 媒体聚焦

近日,我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周向红就上海垃圾分类相关问题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以下为刊发原文。

自7月起,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已半月有余,据数据显示,垃圾分类上海模式孕育75.56亿元市场规模,其中,前端垃圾分类督导费用11亿元,垃圾转运环节8.04亿元,湿垃圾处理环节56.52亿元。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垃圾分类的正式实施不仅提升了分类垃圾桶的整体销量,还催生出很多新兴职业:垃圾分类检查员、代收垃圾网约工等。毫无疑问,垃圾分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引发了新的行业变革。

市场招工短缺 招聘难度略高

记者在某二手网站搜索到,不少个人从事垃圾代扔业务,一般限定好单个小区或周边一定范围区域,单词收费1元—20元不等。

其中,世纪大道地铁站附近代扔者标价,单次5元;武宁路桥附近,4元/次,120元/月;滨浦新村附近,更是晒出收费标准,单户180元/月,季缴420/元,年缴/1320元;组团还可更优惠。

记者从上海分类信息网站百姓网获悉,近期发布关于“垃圾分类”关键词招聘的信息新增27%,招聘类目浏览量整体提升18%,此外还有“垃圾分类项目经理”“垃圾分类运营主管”“垃圾分类市场经理”等多岗位招聘,工资待遇在5千到1万元不等。

记者通过该平台联系到了三家物业公司,其负责人均表示,垃圾分类实施后,导致了垃圾分类检查员的职位空档,以往的保洁人员大都是50-60岁的年龄区间,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相对较弱,所以他们需要招聘一批对垃圾分类非常熟悉的岗位来帮助内部及小区居民作培训以及后续的小区巡视等工作。

上海闵行黎安四村的物业经理说:“虽然小区会有一些志愿者协助,但还是满足不了日常需求,招工成本是上去了,但相比处罚力度,还是招一些专业的人更合适,毕竟这是一场长期的战争。”

面对这一市场招工缺口,实际招聘情况似乎不太乐观。物业公司告诉记者,因为“垃圾分类检查员”的岗位是顺应市场突然出现的,这对于求职者有很非常高的要求,必须要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面试的时候发现,很多求职者并没有收到过专业培训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会有偏差,应聘难度会有增加。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周向红认为,目前岗位短缺,存在政策力度加大与以往人员储备不相匹配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介入,情况会有所缓解。她建议,短时间可以专兼并用;另外,适当提供薪酬待遇,也会增加供给。

95后投身新兴职业 “没出息”也坚持

95年出生的王中意来自湖南,是名退伍军人。今年6月,了解到上海即将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政策,王中意看到了潜在市场和机会,开始从事垃圾代扔业务。

垃圾分类简易办公室 竺嘉茹 /摄

“我本人爱干净,又是从部队出来的,卫生工作得心应手。”王中意发现,徐汇田林地区发展的几十家客户中,年轻群体占了80%。“上班族工作忙,先跑一趟垃圾厢房再到公司,这段路对他们而言比较麻烦。有些人爱干净,尽管有盛水的泡沫塑料可以用来洗手,但总不如回家里洗干净。”

了解到这一痛点,王中意团队会给客户提供垃圾分类塑料袋和垃圾桶,让客户在家中可以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虽然接受他们服务的客户可以避免因投错垃圾而受罚,但他们提供的垃圾代扔服务,并不意味着给客户偷懒的机会,客户还是要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

为客户准备的垃圾分类塑料袋和垃圾桶 竺嘉茹 / 摄

他们提供的垃圾代扔服务,收费标准为:电梯房各楼层收价无差异,每月收价40元;楼梯房底楼每月收价30元,每层楼再加5元。

由于每个小区的垃圾库房开放时间不一,王中意团队在统计了各小区的垃圾投放时间后,决定把上门代收垃圾的时间定为早上8:00-10:00,下午6:30-8:00。客户也可选择在他们代收垃圾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事先将垃圾放至家门口,这样做则解决了作息与垃圾投放时间冲突的问题。

“从大方面讲,我们要把环境维护得更美好;从小方面讲,要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到最好。”王中意坦言,“在老家,有些人知道你干的工作和垃圾有关后,会觉得你没出息。”尽管如此,他还是对垃圾分类的发展前景抱有极大的信心。

随着业务的扩张,王中意团队已经发展了20家客户,而王中意也于近日取得营业执照。但是记者发现,垃圾代扔业务并无细分,仍归属家政范畴。

近日,王中意拿到了企业营业执照 受访者供图

有需求就有市场 垃圾代扔服务涌现

垃圾定时定点回收模式,一定程度上给垃圾分类带来不便,尤其是上班族,996生活方式,无法适应定时投放要求,从而催生了上门收集服务市场。

白领王女士告诉记者,代扔业务出现的太及时了,家住6楼,出门的时候垃圾库房还没有开门,回来的时候湿垃圾都馊了,家里弥漫的味道很是一言难尽。而且一个月收费也不贵,觉得很合情合理。

同样接受垃圾代扔服务的王先生表示,小区里的垃圾库房与自己所住的单元楼有段距离,且开放时间与自己的作息时间冲突。代扔业务收费不贵,服务态度诚恳,还能避免自己分错垃圾,觉得可以试试。

不少人则认为,代扔垃圾是在姑息懒人养成垃圾不分类的习惯。一位持否定意见的吴小姐接连反问,“为什么不能自己扔垃圾?垃圾分类本来是要提高人们的意识,代扔垃圾难道不是在让社会退步吗?”此外,吴小姐还认为,由于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上门代扔垃圾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转变都会带来一些新兴行业和增长点,比如大家都重视减肥和锻炼,那么私人教练就应运而生。”周向红教授表示,垃圾分类的涉及面非常广,随着推广力度的增强及推广范围的扩大,将会孕育很多小众的职业,代扔职业只是其中一种。

未来发展取决于定时定点规则是否有所改变。周向红指出,目前一些小区已经应用了一些新型设施,可以随时投放。同时,一个职业能否长久,取决于该职业是否规范,如果不能获得相应的信任,将很难长久;而最终成为一个职业,则取决于市场供需等方面。

智能垃圾分类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随着垃圾分类的逐步推进,“垃圾分类+高科技”科技成果转化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除了强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还大大减少了志愿者的工作量,五花八门的垃圾分类智能系统还为垃圾分类增添了趣味色彩。

闵行区“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集成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项功能,可通过监控装置,实时监控垃圾投递现场,有效识别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还可以红外端口扫描,支持绿色账户卡识别。

徐汇区智慧垃圾投放,田林十二村居民试运行的个别垃圾箱房,只有在指定的投放时间拿着指定的智能卡刷一下,投放口才会打开。每张智能卡都“绑定”了一户居民,在刷卡投放垃圾时,居民的基本信息会传输到居委会的后台,是谁扔的,一目了然;对于把垃圾扔在箱房外面的居民,通过后台数据也能找到,其刷卡频次会不规律,甚至一次都没刷过,很容易识别出来。

虹口区智能化物联网终端设备,蒋家桥社区增加了1套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智能投放设备。该设备自带称重系统,居民通过刷卡、按钮、自动开箱、投放,将不同的垃圾投放至不同的箱体,并根据居民投放不同垃圾的重量可自动进行积分。同时,垃圾箱还有满溢报警功能,能提醒环卫工人及时清运。

“这是一柄双刃剑,这几年技术确如隐形的翅膀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其便利性;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技术对隐私边界的压迫。”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场景落地一线研究者,在上海垃圾分类调研过程中,周向红教授感受到市民对智能垃圾分类技术的担忧。

技术让生活更便捷的同时,也要更安全更放心。周向红教授建议,技术设计者应增强人文关怀。“方便是老百姓的需要;不方便,也会提高满意度。正如垃圾分类,不方便也是一种生活场景,它体现老百姓的公民素养。在适应不方便的同时,也从市民向公民提升了一步。技术,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希望技术不仅能在空间分隔,也需要权限分级,更需要技术提高安全等级。她认为,未来区块链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嵌入智慧社区场景。

文章转载自:人民网 -07-23

记者:葛俊俊、实习生 竺嘉茹

教授介绍

周 向 红

同济经管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MPA中心主任

智慧城市与电子治理研究所所长

上海公共管理事务研究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宏观管理及政策分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场景落地

如果觉得《上海垃圾分类催生新业务 你愿付费“垃圾代扔”吗?| 媒体聚焦》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