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藏区】四川白玉县境内首次发现一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综合)

【藏区】四川白玉县境内首次发现一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综合)

时间:2020-12-30 12:26:20

相关推荐

【藏区】四川白玉县境内首次发现一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综合)

河坡乡格学村遗址出土的滴水,14世纪。罗文华提供

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一行,日前对四川白玉县境的历史遗迹、寺庙壁画、雕塑和寺藏文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鉴定,首次发现吐蕃时期的一处摩崖石刻。

打莫寺经堂II壁壁画。18世纪。罗文华提供

8月9日至16日,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一行深入白玉县境,对当地历史遗迹、寺庙壁画、雕塑和寺藏文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鉴定,有了重要发现,让大家对白玉县现存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了全新的认知。

打莫寺胜乐殿II壁壁画,18世纪。罗文华提供

罗文华表示,金沙江两岸的昌都、玉树和石渠均有吐蕃时期摩崖石刻造像发现,这次在白玉县登龙乡邦邦村首次发现了吐蕃时期的一处摩崖石刻,表现了佛与菩萨五铺造像,风格与其他各处非常接近,下方还有藏文题记,初步判定其年代为9世纪左右。“这对于我们重新思考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田野调查,未来在这一地区很有可能再发现其他吐蕃时期遗迹。”罗文华称。

打莫寺佛学院在III壁壁画,19世纪。罗文华提供

“河坡乡格学村遗址是一个呈回字形的城址,一直未受人为扰动,墙垣结构很清楚,类似驻军点。”罗文华介绍,从这里俯瞰赠去河和金沙江的汇合处,西去白玉,南往甘孜,北到德格,与西藏隔江相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面发现大量灰色板瓦和筒瓦,部分为绿釉琉璃瓦。瓦当上的佛塔纹样,有元代风格。从一处剖面上可以观察到石块叠压在碎瓦片上,说明该城至少经过两次使用。据文献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忽必烈在宣政院下设朵甘思田地里管都元帅府,以河坡为中心,建立土司制度。“此遗址或是其中一部?要确认这一点,尚需考古发掘工作之后才有可能。”罗文华称。

打莫寺壁画与雕塑,18世纪。罗文华提供

据了解,甘孜州白玉县有多教派共荣共存的传统,其中宁玛派、萨迦派、本教等寺庙遗存数量较多,此次考察的寺庙包括昌台区安章寺、赠科乡打莫寺和达衣寺、麻绒乡扎嘎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莫寺,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初建时期的壁画。罗文华介绍,这是目前为止甘孜州所发现的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壁画;根据壁画上的题记,可以准确地断代到18世纪初;壁画内容较为完整地表现了宁玛派尼扎大师伏藏传承十八种不共法的尊神体系,这是现存最早的图像实例;该寺壁画的艺术风格与德格印经院小护法殿现存18世纪的壁画极为相近,明显属于德格土司主流风格的作品;但是又有创新,汉藏艺术结合得更加自然、流畅,令人耳目一新。

登龙乡邦邦村摩崖石刻,9世纪。罗文华提供

罗文华告诉中新网记者,该寺佛学院保存的壁画属19世纪,但是展示出来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可以相见,必出自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之手。壁画可以作为德格土司时期绘画艺术的代表性作品。更为难得的是,胜乐殿和师尊殿尚有18世纪的泥塑造像保存完好,是整个多康地区极为罕见的珍贵实例。

据悉,此次考察时间有限,且多集中于白玉县境北部,未来如果能够在南部多开展考古调查工作,想必会有很多的惊喜。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忠俊

“海内外华文媒体云南藏区行”活动在香格里拉落幕

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的“海内外华文媒体云南藏区行”活动24日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落幕。

迪庆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核心区。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9个千人以上民族在此长期居住,民族文化丰富。

过去5天,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记者,深入迪庆,参观了松赞林寺、茨中天主教堂等地,并考察了境外藏胞回乡创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旅游发展等情况,行程总计约800公里。

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告诉中新社记者,说起藏区,海外有些人可能只知道西藏,不了解中国有五大藏区,更不知道藏民生活得怎么样,文化保护得怎么样。通过这几天的参访,看到迪庆风景优美、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少数民族文化也保护得很好,回去后会将这些资讯传递给罗马尼亚及周边十几个国家的读者。

第一次到藏区,台湾《两岸犇报》记者陈崇真被壮阔的自然风光震憾。他说,看到那么多崎岖山间的小村庄,油然敬佩在各种环境中求生存的人们。其实跟台湾一样,这里也是一个多元社会,各种宗教信仰并存。一路看到多民族和谐相处,民众乐天、好客,感觉很好,将把所见所闻传递给台湾民众。

自开始,中国统促会每年组织海内外华文媒体到藏区参访。该会副秘书长冯记林指出,此次记者深入云南藏区,实地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信少数民族良好的生活、精神风貌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海外对中国大陆的民族政策一直有很多误解,也希望通过报道,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藏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郑巧

“电力天路”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

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8月22日,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双向累计输送电量突破90亿千瓦时,达到91.4亿千瓦时。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30千米,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段工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和穿越多年冻土里程最长的输电线路。

国网青海电力检修公司柴达木换流站站长李晓明介绍,“电力天路”格尔木至拉萨直流工程自投运以来,通过多次试验不断提升输电系统双向输送能力,输送功率现已由工程投运初期的100兆瓦提升至最高600兆瓦。

“今年6月1日起,西藏再次开始向青海反送富余水电,单日最大输送电量达780余万千瓦时。这是工程投运以来柴拉直流系统首度在常态化大功率运行方式下外送西藏富余电能。”李晓明说。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但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冬季严重缺电、夏季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的矛盾突出。

李晓明介绍,近年来,在不断强化青藏联网工程运维管理水平的同时,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先后通过串补工程、调相机系统等新技术着力提升青藏联网工程线路输送能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不仅确保了丰水期“藏电外送”、枯水期“送电进藏”,而且提高了西北电网及柴拉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缓解了柴达木盆地新能源消纳问题。

来源:新华社

作者:骆晓飞

玛曲:游客零距离体验游牧文化

为了向外界宣传和展示玛曲极具地域特色的古老文化,近期,玛曲县文化馆开放了流动文化体验馆。

流动文化体验馆分别展示表演艺术、传统知识、游牧文化三部分内容,向八方宾朋展示原生态的藏族民间弹唱、牛角琴演奏技艺、格萨尔说唱、藏鹰笛演奏技艺、非遗传承项目、民族技艺、手工制品、饮食文化、游牧生活习俗等,让游客零距离体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玛曲县委、县政府精心打造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世界最美湿地草原”“中国赛马之乡”“藏族民歌弹唱故里”五大旅游品牌。积极保护和挖掘非遗工作,鼓励藏族民歌创作发展,大力培养民间弹唱艺术家,全面摸排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情况,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调查,先后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类43项的申报工作。

来源:香巴拉在线

作者:杨平

如果觉得《【藏区】四川白玉县境内首次发现一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综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