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福柯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福柯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时间:2023-02-11 07:33:01

相关推荐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福柯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之前有一本畅销书叫《贫穷的本质》,作者分析了全世界各地,各种导致人们贫穷的因素,包括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缺陷等等,是什么导致他他们贫穷呢?贫穷一定是有本质原因的,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当然今天我并打算批判这本书的内容,但我们从这个话题开始。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福柯的哲学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分享福柯的代表作《疯癫与文明》这本书。

当我们说“穷人”的时候,会联想到很多负面的评价,比如懒惰、不思进取、冲动消费、目光短浅、游手好闲等等,甚至还会被冠以道德或者个人品质败坏的标签。但真的是这样吗?或许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穷人往往非常勤奋努力,懂得克制消费,而很多富人却不思进取,并热衷于消费,他们的道德问题可能更大,如果我们把一个富人和穷人角色互换,富人未必能做得更好。为什么认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我之前做过一期内容,说成功其实和自身的努力关系并不大,这里说的成功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你拥有财富的多少和自身的努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运气和偶然性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你的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处的家庭环境和你的天性和禀赋,还有现实生活中的随机性或者说运气,对一个人的财富积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努力不一定会拥有巨额的财富,同样的,贫穷其实也不是因为缺少努力,贫穷和不努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社会上非常多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他们都非常努力,努力程度远远超过其他的富人。所以,其实贫穷还是富有,偶然性、随机性、运气的影响很大,当然我这里并不是主张大家不努力,我之前的视频,实际上是表达,努力实际上是我们获得有意义人生的必经之路,如果你把努力看成获得财富是因果关系,你多半会失望,努力和有意义的人生,往往才是必然的。

所以,当我们在赞扬一个有钱人,一个世俗意义上功成名就的人,他们的睿智、自律、勤奋、求知上进和高瞻远瞩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不应该把穷人看成不思进取、懒惰或者目光短浅,因为没有人天生喜欢贫穷,贫穷是被很多原因导致的,不是认知局限,不是缺乏远见,不是不思进取,也没有所谓的本质,贫穷只是一种现象和结果,贫穷也不需要被冠以道德败坏的标签,至少绝大部分是这样。

就像福柯的《疯癫与文明》说的,在经济社会中,贫穷正被赋予道德败坏的标签,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失业和懒惰并没有任何关系,穷困和游手好闲也并非因果关系。贫穷和富有充满了偶然性,行乞是贫困的产物,而贫困本身则是土地耕作或者工厂生产中的偶然事件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商品价格飞涨或者经济社会环境等等因素造成的。贫穷不应该冠以道德败坏的标签一样,疯癫也不应该被冠以道德败坏的标签,贫穷和疯癫首先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转折点来自我们有了理性的定义。

接下来,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疯癫与文明》的主要框架和福柯背后的思想。其实,这本书的原名是《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在理性占统治地位的话语体系下,疯癫是怎么一步步站到人类理性和道德的对立面的。大概经历了这么四个主要阶段。

首先,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事情,疯癫并没有太引起人们的注意,疯癫还并没有被看成是一种疾病,有任何道德问题,并不是非理性的代表,那时候理性和非理性还没有二元对立。

其次,中世纪结束,欧洲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欧洲迎来了理性的崛起,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把理性和非理性对立起来,确立了理性的话语体系和思想统治地位。非理性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同时欧洲麻风病的消失,人们心中对死亡的恐惧仍然没有消失,而疯癫的人就逐渐填补了这个空白,疯癫一方面成为了恐惧的代名词,同时也慢慢被看成一种非理性,他们被流放和驱逐。

接着,疯癫为什么是非理性呢?它需要一个理由,其实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给出理性的证据,为了合理化人们的疯癫的认识,疯癫逐渐被贴上的道德败坏,人性堕落的标签。由此建立了一个理性的、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疯癫是一种非理性,是由于道德败坏导致的,是人性的堕落的标志。由此,疯癫者需要进行自我救赎,而救赎的方式比如通过残酷的劳动,或者被道德净化。当然这里面还有当时战争、经济和政治的因素导致的。

最后,理性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以疯癫为代表的非理性被宣告彻底失败,疯癫被合理化为一种被需要治疗的精神和心理疾病。福柯回顾说,过去,理性只有凭借物质力量并通过某些实际较量,才能取得对非理性的胜利,现在,胜负已经被事先决定。使疯人和有理性的相遇的环境,已经预先确定了非理性的失败。19世纪的疗养院中虽然没有了强制措施,但并不意味着非理性获得了胜利,而是意味着疯癫早已被制服。

在欧洲中世纪之后,疯癫开始从一种恐惧的典型,又被划到非理性一边,最后被贴上道德和人性罪恶的标签后,疯癫的非理性得到了进一步合理化。这个情况有点像我们对贫穷的认知,为什么你会成为穷人呢?因为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带有某种道德败坏和人性的堕落,所以你才会穷。但实际上,就像我们开始说的,其实很多贫穷的人,并不好吃懒做,而相反非常努力。在理性思维主导下,我们喜欢合理化,一切现象,这个过程称之为理性的思考。但实际上,我们搞错了因果关系,或者简化了这种关系,所以,在认识任何现象之前,我们并不需要先预设某种前提和基础,就像我们不能预设穷人有某种懒惰的本性一样。现象可能只是现象,并没有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本质。

福柯关注疯癫者,并非简单为疯癫和非理性唱赞歌,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其实很多认知,其实一开始都是偶然出现的,最后慢慢却被理性合理化。所谓的本质其实“理性”的幻想,疯癫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它是在历史过程中由很多因素所建构成的。在文艺复兴之后,疯癫的意义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是麻风病的灭绝,让很多限制的隔离场所,可以用于囚禁罪犯和疯人,这是偶然事件,最后导致了疯人和罪犯同等对待,一样地被排斥,他们替代了人们心中对麻风病的恐惧,同时,还出于社会稳定,经济复苏等一系列因素,疯人被禁闭隔离,并被强迫进行劳动,遭受各种惨无人道的对待。

欧洲政府为了合理化和理性化这样的行为,这些疯人又被冠以道德败坏和本性罪恶的标签,同时疯人也被确定为道德罪恶和精神疾病,17世纪,由于禁闭,疯癫经历了一个沉默和被排斥的时期,到18世纪,疯癫被各种道德审批,再到19世纪之后,疯癫被冠以精神病,被正式确定为一种疾病,这并非由知识论证得出的结论,这个过程充满了非理性,是历史偶然性的产物。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把疯人规定为非正常和非理性的一类,把疯人确立为理性、文明、知识、道德的对立面,这种非理性和理性的划分,是现代理性的话语体系所造成的。人们把疯人预设为非理性,预设了道德败坏和人性堕落的本性,只是人类站到了理性的视角和立场的结果,但实际上理性和非理性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福柯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认为自己杀害了自己的儿子,他经常宣称上帝为了惩罚他,派了一个魔鬼来优化他,魔鬼就在他身边,他很疑惑为什么其他人看不到。

这在常人看来一定是疯了,但这是一种被称之为“谵妄”的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一种认知障碍,但实际上,这个人是有他逻辑的,因为他带着自己儿子洗澡的时候,儿子溺水去世了,于是他认为自己有罪,上帝派魔鬼来纠缠他,这种念头的不断重复,就让他相信了魔鬼的存在。这个念头似乎是很荒诞,但当我们仔细分析他的话语逻辑的时候,他其实是有自己的逻辑的。这种谵妄被认为是一种疯癫,但实际上谵妄的现象和做梦的现象是类似的,为什么做梦没有被认为是一种疯癫呢?

福柯说,在中世纪的时候疯癫只是一种生存状态,他们默默无闻,并没有和理性对立,而且在文艺复兴时期,疯癫还是当时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现象,激情是想象力和艺术的宠儿,经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甚至人们借助疯癫,对宇宙最深切的秘密,表达最直觉的感悟,这就是非理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能直击人心的原因。但自从确立了理性在人们思想中的统治地位以后,理性和非理性就彻底对立了,就像光明和黑暗被一分为二,一切事物要么清醒的,要么是梦幻的,要么是真理,要么就是蒙蔽,不是光明的存在,就是黑暗的虚无。在理性法则的主导下,规定了一种必然的泾渭分明的秩序,确立了真理、理性的绝对性地位,疯癫、非理性被彻底排除在外。

福柯通过对疯癫史的“考古式”研究发现,疯癫在理性的压制下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疯癫正是理性通过权力被构建起来的一个概念,但理性和知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中立和客观。而恰恰相反,它是被历史各种因素构建的结果,包括人们对疯癫的认知,也是被理性、权力和道德支配的结果。福柯最后说,激情是自然赋予人的,激情和无理性也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都是属于自然本性。大自然使得我们所有人生而平等,疯癫的产物不是自然本性的表露,也是自然本性的恢复。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这本书《疯癫与文明》就解读到这里,更多思考留给大家,后面我将继续分享福柯的其他哲学思想,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和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如果觉得《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福柯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