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表现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表现

时间:2024-04-08 16:23:05

相关推荐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表现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

1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比如说,仅仅是轻度减少或一过性减少,复查时未继续下降,又毫无症状或不适,那就不必紧张,也无需治疗。

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粒细胞缺乏:起病热、出汗、周身不适。几乎都在2-3天内发生严重感染。肺、泌尿系、口咽部和皮肤最易发生感染。黏膜可有坏死性溃疡。由于介导炎症反应的粒细胞缺乏,所以感染时的体征和症状通常不明显。感染容易迅速播散,进展为脓毒血症,死亡率甚高。本症常见的病因是药物反应,可有相关的病史。停用药物经抢救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回升,表示病情好转。

慢性特异性粒细胞减少症:系慢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以中青年女性较多见,无明确的特殊服药史及化学品接触史。临床无症状或有疲劳、低热、盗汗或失眠等。周围血细胞及骨髓涂片检查均无特殊发现。

周期性粒细胞缺乏症:以反复周期性粒细胞减少伴全身乏力、发热及轻度感染为其特点,大多数病人于婴儿期即起病,也可起病较晚。可累及家庭中几个成员。发作期约4-14天,间歇期12-35天,症状可完全消失。

家族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系显性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较大,成间歇发作,粒细胞中度减少,过程良好。骨髓象粒系停滞于中幼和晚幼粒阶段,可伴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随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

2白细胞减少症

常见症状

1.无感染者常自觉乏力、头晕、 气短、心慌、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等虚弱症状。

2.合并感染者可见高热、恶寒、周身酸楚,或低烧等症状。

常用中成药

本病可分气血两虚、下元亏损、血热、血瘀、温热等型辨治。

1.气血两虚型 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眩晕心悸,周身乏力,纳食不佳,或见低热不退,舌淡苔白见润,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

可选:八珍益母丸、十全大补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内服。

2.下元亏损型 症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偏于阴虚的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偏于阳虚的四肢清冷,舌淡胖嫩,脉象沉细或沉细数。

治宜:滋补下元。

偏于阴虚的宜服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偏于阳虚的宜服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还少丹等。

3.血热型 症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红起刺,脉沉滑数。

治宜:凉血清热。

可选:犀角地黄丸、犀角化毒丸内服。

4.血瘀型 症见面色暗滞,肌肤甲错,腹中包块触痛,舌暗有瘀斑,脉沉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

宜选:大黄蟅虫丸、鳖甲煎丸内服。

5.温热型 症见高热,畏寒,周身酸楚,口渴欲饮,头痛且晕,咽红肿疼痛,或有溃疡,舌绛,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解毒。

可选用:羚翘解毒丸、犀角解毒丸、紫雪散、安官牛黄丸等内服。

常用西药

1.利血生:口服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

2.维生素B4:口服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

3.碳酸锂:剂量0.6~O.9克/日,分3次服。

3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方法

白细胞减少症起病较缓慢,少数病人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才被发现。多数病人可有头晕,乏力疲困,食欲减退及低热等表现。对感染的易感性因人而异。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病,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做什么检查,下面,小编详细介绍一下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方法,一起看看吧。

(一)临床表现

应注意有无感染史,物理、化学因素接触史,有无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过敏性疾病病史,有无伴脾肿大的疾病,有无 遗传因素等病史。白细胞减少症病因虽不同,但其临床症状相似。单纯粒细胞减少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 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等;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若为粒细胞缺乏症,则起病急,可突然畏寒或寒 战,高热,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体检早期示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稍后 可见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充血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因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1)感染性粒细胞减少症:常见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伤 寒、副伤寒、布氏杆菌、粟粒型肺结核、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原虫以疟疾合并脾肿大者为多见。

(2)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氯霉素、合霉素、磺胺、复方阿司匹林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报道时常见到。

(3)放射线性粒细胞减少症:从事放射线工作或接触放射物质,可导致白细胞减少。 (4)获得性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结缔组织病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可于血清中查到抗白细胞抗体。

(5)骨髓病性粒细胞减少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粒细胞减少。

(6)婴幼儿可见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减少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2.0 ×109~4.0 ×109/L之间,伴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时白细胞多在2.0 ×109 /L以下,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1%~2%或完全消失。粒细胞浆内可出现中毒颗粒、空泡、核染色不佳等中毒表现。淋巴细胞、单核 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轻度增加。在恢复期,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血小板及红细胞无明显改变。

(2)骨髓象:属白细胞减少症者,骨髓多无明显改变。粒细胞缺乏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多无明显变化,粒细胞系可呈:

①成熟受阻,原粒及早幼粒明显增多,其余各阶段均减少。

②粒细胞系明显减少,甚至见不到。粒细胞可有中毒现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可增多,恢复期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可增多, 类似白血病的骨髓象,应注意鉴别。

(三)其他临床检验

(1)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

方法有几种,如用同位素DF32P标记自身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查,结果确切,但受条件限制,难广泛开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中性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持续20-30分钟,正常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不超过1.5-2.0×109/L,若超过或增加一倍,提示粒细胞减少可能由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引起。

(2)粒细胞储备的检查

方法是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测定用药前后粒细胞上升情况,以了解骨髓的储备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强的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

(3)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酶及溶菌酶指数

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通过以上方法,将粒细胞减少按动力学分类,给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四)诊断标准

(1)白细胞减少症: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成人)低于4.0 ×109/L时。称白细胞减少症。儿童则参考不同年龄正常值定为:>10岁低于4.5X ×109/L;<10岁低于5.0 ×109/L。且无出血时,称白细胞减少症。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当外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 ×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在儿童≥10岁低于1.5 ×109/L,<10岁低于1.5×109/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五)预防与护理

(1)定期检查白细胞,用药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如发现白细胞减少,必须及时停药。接触放射线、X线、γ线、β线、中子射线等工作的人,注意安全防护,定期检查血常规。患者营养障碍,维生素B12、叶(整理)酸等营养障碍者,应及时检查,发现。患有传染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等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接触苯、二甲苯等有毒害化学化学药物的人,要加强防护,定期查血常规。

(2)患者易发高烧,高烧时积极治疗同时应进行物理疗法。发热时注意口腔护理、皮肤清洁护理。注意隔离、消毒、尽量住单间,防止探视患者叉感染。注意卧床休息,饮食营养丰富。

4白细胞减少症如何诊断?

白细胞减少症为常见血液病。临床主要表现以乏力、头晕为主,常伴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心悸,畏寒腰酸等症状。可是,白细胞减少症如何诊断?

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

一、病史

注意追问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和周期性,药物、毒物或放射线的接触史。有无急慢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等。有无家族史。

二、体检

有无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及相关疾病的阳性体征和感染病灶。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观察粒细胞减少程度及是否伴有其他系统细胞减少和异常细胞。怀疑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成人应每周检查血象2次,连续6~9周;儿童每周检查血象1次,连续4周即可。

(二)骨髓象

观察增生程度,粒系各阶段及其他细胞系的比例,可为诊断原发病或寻找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提供线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粒系左移,早期细胞代偿性增加。白血病、转移瘤等可见异常细胞浸润。中毒、药物和严重感染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可见粒细胞核固缩,胞浆内中毒性颗粒、空泡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增生受抑,三系减少。

(三)特殊检查

1、肾上腺素试验

肾上腺素促使边缘池中性粒细胞进入循环池。从而鉴别假性粒细胞减少。

2、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

包括白细胞聚集反应、免疫荧光粒细胞抗体测定法,以判断是否存在抗粒细胞自身抗体。

四、诊断标准

1、白细胞减少症

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成人)低于4.0 ×109/L时。称白细胞减少症。儿童则参考不同年龄正常值定为:>10岁低于4.5X ×109/L;<10岁低于5.0 ×109/L。且无出血时,称白细胞减少症。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当外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 ×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在儿童≥10岁低于1.5 ×109/L,<10岁低于1.5×109/L,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白细胞减少症的西医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 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

三、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

四、粒细胞储备的检查。

五、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数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

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

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二、防治感染

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并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细胞缺乏者,应考虑采取无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感染者应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影象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待病原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若3~5天后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三、升粒细胞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粒缺患者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常用剂量为2~10ug/(kg·d),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常用量为:0.6~0.9g/d,副作用为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等,肾脏疾患者慎用。

四、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则不宜采用。

五、治疗方案

1、按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停止使用或接触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气体及射线等。

3、有感染者应及时控制感染。

4、药物治疗

(1)刺激白细胞生长药物:可选用2-3种,治疗观察3-4周,如无效改换另外2-3种。维生素B410~20mg,3/d,口服;维生素B610-20mg,3/d,口服;碳酸锂20-30mg,3/d,口服;氨肽素0.1,3/d,口服;利血生10mg,3/d,口服;鲨肝醇50-100mg,3/d,口服;脱氧核苷酸钠10-20mg,3/d,口服;辅酶A100U,1/d,肌注;ATP20mg,1/d,肌注。

(2)糖皮质激素:对部分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有效,但因其可抑制正常粒细胞功能,故不能无选择滥用。伴有严重感染时,有条件者可考虑使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如GM-CSF、G-CSF等。

(3)免疫抑制剂:如确诊为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糖皮质激素应用无效时,可谨慎选用。硫唑嘌吟50mg,2-3/d,口服;环磷酰胺100-150mg,1/d,口服;长春新碱2mg,1/周,静脉滴注。

(4)脾摘除术:一般仅用于确诊为脾功能亢进及Felty综合征患者。

如果觉得《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表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