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温阳化气治口渴

温阳化气治口渴

时间:2019-12-25 22:53:07

相关推荐

温阳化气治口渴

桂枝为樟科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应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温通阳气的治法,热炽气分口渴与热入营血口渴:二证虽同为里实热证但应分辨邪热之在气在血治宜温阳化饮法,饮停于心下者苓桂术甘汤主之;饮停于下焦者可用五苓散。

口渴一症,临床多见。究其病因,可分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引起者,如风热感冒、阳明证……

口渴一症,临床多见。究其病因,可分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引起者,如风热感冒、阳明证及温病等。一般病程较短,总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等症可寻。内伤引起者,一般病程较长,多由阴虚引起,然由阳虚引起者也不少见。

如治某患,男,60岁,主因口渴引饮3个月,于11月10日初诊。半年前大热天吃凉香焦1只,当时即感腹部憋胀,继之脘腹痞满隐痛,胃纳减少,旬日不解。后用单方焙香蕉研面水冲服而瘥。3个月前觉口渴,渴而引饮,但喝而愈渴,尽管喝得腹胀仍觉口渴。仅晚饭后至就寝前即饮水约1200mL。小便自利。几个月来大便燥结,非得吃香蕉或服三黄片方可排便,过后复结。近半月来经常腹痛隐隐,以夜间为重,服气滞胃痛冲剂效不著(以往服之甚效)。病来饮食减少,睡眠可,下肢沉重困乏。脉沉少力,舌体大有齿痕,质淡红苔薄白,根部厚腻。化验血糖、血脂、血流变均未见异常。诊断:口渴,腹痛,便秘。证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痰湿内停。 来自“本”

病机分析:寒邪直中,戕伤脾胃,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脾阳受损,则脘腹涨满,饮食减少。脾虚日久,先天失养,则肾阳亦虚。肾阳虚,则阳不化气。气化不行,津不上承则口渴引饮。但本阳虚,饮入大量阴液使阳气更虚,气化更弱,津更不行,故愈喝口愈渴。津液不布,大肠失于濡润则肠燥便结;脾肾阳虚,脾失健运,则聚湿成痰。痰湿阻滞经络,经脉不畅则腹痛隐隐;水饮下趋聚于下肢则双腿沉重困乏。

什麽食物温阳化气比如水果啦蔬菜啦之类的,

治宜温阳化气,健脾助运。方用真武汤加味: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白芍15克,制附子10克(先煎),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2剂,水煎服。方中附子温肾阳,干姜暖脾阳,使阳复而气化行;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湿健脾,二药合用使脾气健运,痰湿速去;白芍敛阴和阳,又制姜、附之燥烈;甘草固护中气。诸药合用使阳气得复、气化得行、津液得布,痰湿得去而诸症自除。

11月14日二诊:服药第二天凌晨腹痛未作,晨起口渴减轻。剂尽渴饮显减,饮食增加,大便已行。再进2剂双腿沉重乏困消失而愈。

按:《内经》云“饮入于胃,游移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段经文是说饮食体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即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消化,水气营养物质由脾上输到肺脏,又通过肺的通条水道,将其下输到膀胱,再经过膀胱的气化,将其排出体外。也就是说,吃进饮食后,通过胃、脾、肺、肾、膀胱的共同作用,使水液和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本例病已3个多月,求医数人,服药20余剂。

视其方药有温里之理中汤辈,有滋阴之六味、沙参麦冬汤辈,虽亦有效,然终未治愈,且病有渐进。细审其症脉酷似《伤寒论》第213条所云:“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而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辨治中紧扣阳虚水泛之病机,运用温阳化气之治则,选用温阳利水之真武汤,1剂知4剂愈。之后每遇以口渴为主诉的患者,首先辨其属外感还是内伤。排除外感后,再辨其是阴虚还是阳虚。凡见畏寒肢冷,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色淡苔白,或兼食少腹痛,或兼大便质稀/便秘,或兼疲乏无力,证属阳虚者,恒用温阳化气之真武汤,治之辄效。

治疗学术语,温法之一,如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

如果觉得《温阳化气治口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