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前副车架及具有该前副车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前副车架及具有该前副车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0-11-12 04:35:44

相关推荐

前副车架及具有该前副车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及具有该前副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nvh特性已成为衡量车辆品质的重要指标。车内噪声是影响乘员的舒适性、语言清晰度、听觉损害程度以及对车外各种音响讯号识别能力的重要因素,是顾客选购汽车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汽车的加速过程中,动力总成的振动通过悬置主动端传递到车身侧悬置、通过半轴传递到转向节,进而传递到车身钣金件,引起钣金件的振动。如果钣金件的振动过大将与车内声腔产生很强的耦合作用,空气就会产生体积变化,将会在车内产生很高的压力脉动,即车内加速轰鸣噪声。通常会引起驾驶员和乘员听觉不适,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其中,“动力总成→后悬置→前副车架→车身”的路径通常为主要传递路径之一,因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如果前副车架的结构较弱,就会放大在后悬置传递激励下的钣金响应,导致前副车架振动明显,进而产生车内加速轰鸣噪声。

目前市面各乘用车型流行的蝶形前副车架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加速工况时前副车架在整车上下方向(即z向)的振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前副车架,可有效控制加速工况时其在整车上下方向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前副车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加强板包括:两个立板和至少两个横板,每个所述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板固定,每个所述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板固定,且所述立板的左端朝向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端延伸,所述立板的右端朝向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端延伸,所述横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板之间,且每个所述横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板固定,每个所述横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板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副车架,加强板与上板、下板之间形成抗弯性能很好的腔体,由此可有效抑制前副车架在整车上下方向的振动,从而改善了车内加速轰鸣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立板相互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两个横板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间隔开,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形成加强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横板适于与所述下板焊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横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上方,所述第三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形成加强腔体。

可选地,多个所述横板相互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上板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前端设置有左前支臂,所述左前支臂上设置有左前安装点,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前端设置有右前支臂,所述右前支臂上设置有右前安装点,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后端设置有左后安装点,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后端设置有右后安装点,所述左前安装点和所述右前安装点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前方,所述左后安装点和所述右后安装点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侧设置有后悬置安装点,所述后悬置安装点位于所述左前支臂和所述右前支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前副车架。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强板与下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副车架本体与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之后,发动机转速与噪声的关系曲线图;

图4是前副车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副车架10、副车架本体1、上板11、下板12、左前支臂13、左前安装点131、右前支臂14、右前安装点141、后悬置安装点15、空腔16、左后安装点17、右后安装点18、左后辅助安装点19、右后辅助安装点20、加强板2、立板21、前立板211、后立板212、横板22、第一横板221、第二横板222、第一加强腔体23、第二加强腔体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副车架10。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副车架10可以包括:副车架本体1和加强板2。其中,副车架本体1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上板11与下板12之间形成有空腔16,加强板2设置在该空腔16内,以提升副车架本体1的强度和刚度。

加强板2可以包括:两个立板21和至少两个横板22,每个立板21的上端与上板11固定,每个立板21的下端与下板12固定,且立板21的左端朝向副车架本体1的左端延伸,立板21的右端朝向副车架本体1的右端延伸,也就是说,立板21自左至右延伸。两个立板21与上板11、下板12之间形成条形腔体。

横板22设置在两个立板21之间,且每个横板2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板21固定,每个横板2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板21固定。加强板2与上板11、下板12之间形成腔体,形成腔体之后的前副车架10抗弯性能较好,由此可有效抑制前副车架10的z向振动、改善车内加速轰鸣噪声。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横板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立板21和两个横板22构成上下倒置的扁a型加强板2,扁a型加强板2可以布置在副车架本体1的中央,且扁a型加强板2分别与上板11、下板12固定,可选地,加强板2与上板11、下板1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同时,立板21与横板22之间也焊接固定,固定牢固、可靠。

针对具有扁a型中央加强板2的前副车架10进行整车加速工况试验验证,如图3所示,横坐标表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表示车辆前排加速二阶噪声响应,p为使用传统的前副车架时,发动机转速与噪声的关系曲线,q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10时,发动机转速与噪声的关系曲线,对比p与q之后可以看出:在发动机转速位于3100rpm~3700rpm区间时,q明显低于p,车辆前排加速二阶噪声响应可降低2~9db(a),乘员主观感受噪声明显降低。

由此看出,具有该扁a型中央加强板2的前副车架10结构设计可有效改善因前副车架10放大振动而导致的汽车加速轰鸣噪声问题。如在产品开发前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10,可有效降低因前副车架10结构较弱而出现加速轰鸣噪声的概率,降低整车nvh性能调校成本、缩短调校周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副车架10,扁a型中央加强板2可以为前副车架10本体的上板11和下板12提供非常强的支撑,并且在加强板2与上板11、下板12之间形成抗弯性能很好的腔体,由此可有效抑制前副车架10在整车上下方向的振动,尤其是加速工况时的振动,从而显著降低整车加速过程中车内轰鸣噪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10结构设计通用化高,后续乘用车型均可借鉴此结构进行平台化开发,有利于节省开发成本。

可选地,两个立板21相互平行设置,由此可使两个立板21与上板11、下板12之间的腔体截面积均匀,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前副车架10的振动。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两个横板22包括:第一横板221和第二横板222,第一横板221与第二横板222间隔开,第一横板221、第二横板222、两个立板21之间形成第一加强腔体23,第一加强腔体23可为上板11、下板12提供较强支撑。

进一步地,第一横板221设置在第二横板222的下方,且第一横板221适于与下板12焊接固定。如图2所示,第一横板221适于与下板12贴合固定,或者第一横板221与下板12之间仅有少量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至少两个横板2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横板22(图中未示出),换言之,第三横板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三横板22设置在第二横板222的上方,第三横板22、第二横板222、两个立板21之间形成加强腔体,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加强板2的加强作用。

可选地,多个横板22相互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板21横向设置,横板22水平设置,由此方便立板21与横板22的焊接固定,也方便了立板21与上板11、下板12的焊接固定,同时方便了第一横板221与立板21、下板12的焊接固定。

如图2所示,第二横板222与上板11间隔开。两个立板21包括前立板211和后立板212,前立板211位于后立板212的前方,上板11、第二横板222、两个立板21之间形成第二加强腔体24,第二加强腔体24可为上板11、下板12进一步提供支撑。

参照图1、图4所示,副车架本体1的左前端设置有左前支臂13,左前支臂13上设置有左前安装点131,副车架本体1的右前端设置有右前支臂14,右前支臂14上设置有右前安装点141,副车架本体1的左后端设置有左后安装点17,副车架本体1的右后端设置有右后安装点18,左前支臂13和右前支臂14设置在加强板2的前方,左后安装点17和右后安装点18设置在加强板2的后方。左前安装点131、右前安装点141、左后安装点17、右后安装点18适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由此实现前副车架10在车身上的安装。

如图4所示,前副车架10上还设置有左后辅助安装点19、右后辅助安装点20,左后辅助安装点19设置在左后安装点17的后侧,右后辅助安装点20设置在右后安装点18的后侧,且左后辅助安装点19、右后辅助安装点20均与车身固定,由此提高了前副车架10在车身上的安装牢固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前副车架10仅是前副车架10的位于前端的一部分,其后端部分并未显示。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示,副车架本体1的前侧设置有后悬置安装点15,后悬置安装点15位于左前支臂13和右前支臂14之间。后悬置安装在后悬置安装点15处,来自发动机舱动力总成的振动传递到后悬置、再传递到前副车架10,前副车架10可改善汽车加速轰鸣噪声问题,提升乘员乘车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前副车架10,可有效降低车辆出现加速轰鸣噪声的概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加强板包括:两个立板和至少两个横板,每个所述立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板固定,每个所述立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板固定,且所述立板的左端朝向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端延伸,所述立板的右端朝向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端延伸,所述横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板之间,且每个所述横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板固定,每个所述横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立板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横板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间隔开,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形成加强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横板适于与所述下板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横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上方,所述第三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形成加强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横板相互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板与所述上板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前端设置有左前支臂,所述左前支臂上设置有左前安装点,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前端设置有右前支臂,所述右前支臂上设置有右前安装点,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后端设置有左后安装点,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后端设置有右后安装点,所述左前安装点和所述右前安装点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前方,所述左后安装点和所述右后安装点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侧设置有后悬置安装点,所述后悬置安装点位于所述左前支臂和所述右前支臂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及具有该前副车架的车辆。该前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副车架本体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与下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加强板,加强板设置在空腔内,加强板包括:两个立板和至少两个横板,每个立板的上端与上板固定,每个立板的下端与下板固定,且立板的左端朝向副车架本体的左端延伸,立板的右端朝向副车架本体的右端延伸,横板设置在两个立板之间,且每个横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板固定,每个横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板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加强板与上板、下板之间形成抗弯性能很好的腔体,由此可有效抑制加速工况时前副车架在整车上下方向的振动,从而改善了车内加速轰鸣噪声。

技术研发人员:侯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5.05

技术公布日:.02.28

如果觉得《前副车架及具有该前副车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