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的制作方法

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3-08-30 17:23:25

相关推荐

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

背景技术:

目前,当今社会,随着电气化的迅速发展,气缸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的各个领域。而现有的气缸中活塞是受压力零件,气缸在工作时活塞不断的进行往复运动,因此对气缸中活塞的润滑便尤为重要。现有的润滑方法都是预先涂抹润滑脂在气缸内壁上,然而在工作中润滑脂受到活塞的推动都集中在了缸体的两端,虽然润滑脂的量很多,但是几乎起不到润滑作用,另外该种方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添加润滑脂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通过在缸体内设置储液腔,并储存润滑液,再通过气体通道内的气体将润滑油液压入到腔体内以达到自动润滑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润滑效果差,无法自动润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活塞的侧面设有活塞环,活塞环将缸体的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缸体上设有分别与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的两个气体通道,通过气体通道改变上、下腔体内的气压从而带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缸体上侧设有储油腔及与储油腔连通的进液通道、进气通道和出液通道,进气通道与缸体上侧的气体通道连通,进液通道与外界连通且进液通道内设有密封堵头,出液通道与上腔体连通。本方案通过在缸体内设置储液腔,并储存润滑液,再通过气体通道内的气体将润滑油液压入到腔体内以达到自动润滑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润滑效果差,无法自动润滑的问题。

储液腔包括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第一储液腔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二储液腔连通的连通通道,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与第一储液腔连通,出液通道与第二储液腔连通,第二储液腔为沿缸体侧壁所在圆周设置的环形结构。第一储液腔内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外套设有弹簧,弹簧的顶部设有密封塞,密封塞与进气通道的出口配合。作为优选,第一储液腔容积为第二储液腔的3-5倍。一般情况下,气体通道通入的气体压力较大时会让润滑液飞溅,从而加大润滑液润滑的部位,若出现无法将缸体内壁润滑均匀的问题,可将第二储液腔设置为环形形状,并沿缸体内壁一周设置多个不同方向的出液通道以加大润滑液的均匀度。本方案通过在缸体内设置储液腔,并储存润滑液,再通过气体通道内的气体将润滑油液压入到腔体内以达到自动润滑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润滑效果差,无法自动润滑的问题。

活塞的中部穿设有活塞杆,活塞环与缸体内侧壁密封接触。活塞杆的两侧各套设有一个衬套,活塞杆通过衬套保持与缸体间的密封。

出液通道为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为活塞环的厚度的五分之一。出液通道平行设置有多条,各条均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30°到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缸体内设置储液腔,并储存润滑液,再通过气体通道内的气体将润滑油液压入到腔体内以达到自动润滑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润滑效果差,无法自动润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圆圈7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标号对应的部件名如下:1—缸体、2—活塞环、3—活塞、4—衬套、5—活塞杆、6,8—气体通道、7—圆圈、71—进液通道、72—第一储液腔、73—连通通道、74—第二储液腔、75—出液通道、76—固定板、77—限位柱、78—弹簧、79—进气通道、9—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缸体1和活塞3,活塞3的侧面设有活塞环2,活塞环2将缸体1的腔体9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缸体1上设有分别与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的两个气体通道6,8,通过气体通道6,8改变上、下腔体内的气压从而带动活塞3在缸体1内往复运动,缸体1上侧设有储油腔及与储油腔连通的进液通道71、进气通道79和出液通道75,进气通道79与缸体1上侧的气体通道8连通,进液通道71与外界连通且进液通道71内设有密封堵头,出液通道75与上腔体连通。

如图2所示,储液腔包括第一储液腔72和第二储液腔74,第一储液腔72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二储液腔74连通的连通通道73,进液通道71和进气通道79与第一储液腔72连通,出液通道75与第二储液腔74连通。第一储液腔72内设有限位柱77,限位柱77外套设有弹簧78,弹簧78的顶部设有密封塞,密封塞与进气通道79的出口配合,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储液腔72的侧壁设有固定板76,限位柱77固定于固定板76上。作为优选,第一储液腔72容积为第二储液腔74的3-5倍。一般情况下,气体通道通入的气体压力较大时会让润滑液飞溅,从而加大润滑液润滑的部位,若出现无法将缸体1内壁润滑均匀的问题,可将第二储液腔74设置为环形形状,并沿缸体1内壁一周设置多个不同方向的出液通道75以加大润滑液的均匀度。图中未示出将第二储液腔74设置为环形形状的情况。

如图1所示,活塞3的中部穿设有活塞杆5,活塞环2与缸体1内侧壁密封接触。活塞杆5的两侧各套设有一个衬套4,活塞杆5通过衬套4保持与缸体1间的密封。

如图1和图2所示,出液通道75为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为活塞环2的厚度的五分之一,避免出液通道75对活塞环2及活塞3的运动起到阻碍。出液通道75平行设置有多条,各条均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30°到60°。出液通道75向上倾斜可保证润滑液通入后在重力的影响下向下流动,从而保证提高润滑面积。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活塞上设有活塞环,活塞环将缸体的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缸体上设有分别与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的两个气体通道,通过气体通道改变上、下腔体内的气压从而带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缸体上侧设有储油腔及与储油腔连通的进液通道、进气通道和出液通道,进气通道与缸体上侧的气体通道连通,进液通道与外界连通且进液通道内设有密封堵头,出液通道与上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储液腔包括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第一储液腔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二储液腔连通的连通通道,进液通道和进气通道与第一储液腔连通,出液通道与第二储液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腔容积为第二储液腔的3-5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第二储液腔为沿缸体侧壁所在圆周设置的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腔内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外套设有弹簧,弹簧的顶部设有密封塞,密封塞与进气通道的出口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的出口为圆台形孔,密封塞为与圆台形孔配合的圆台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活塞环位于活塞的侧面,活塞环与缸体内侧壁密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活塞的中部穿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两侧各套设有一个衬套,活塞杆通过衬套保持与缸体间的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出液通道为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为活塞环的厚度的五分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特征在于:出液通道平行设置有多条,各条均向上倾斜,倾斜角度为30°到6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其包括缸体和活塞,活塞上设有活塞环,活塞环将缸体的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缸体上设有分别与上腔体和下腔体连通的两个气体通道,通过气体通道改变上、下腔体内的气压从而带动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缸体上侧设有储油腔及与储油腔连通的进液通道、进气通道和出液通道,进气通道与缸体上侧的气体通道连通,进液通道与外界连通且进液通道内设有密封堵头,出液通道与上腔体连通。本申请通过在缸体内设置储液腔,并储存润滑液,再通过气体通道内的气体将润滑油液压入到腔体内以达到自动润滑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润滑效果差,无法自动润滑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平;余丹;刘先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都市博胜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5.24

技术公布日:.01.10

如果觉得《一种自动润滑的气缸的制作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