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12 | 排序(下):如何用快排思想在O(n)内查找第K大元素?

12 | 排序(下):如何用快排思想在O(n)内查找第K大元素?

时间:2023-06-19 19:19:42

相关推荐

12 | 排序(下):如何用快排思想在O(n)内查找第K大元素?

算法对比:

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都用到了分治思想,非常巧妙。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思想,来解决非排序的问题,比如:如何在 O(n) 的时间复杂度内查找一个无序数组中的第 K 大元素?

归并排序

使用分治思想: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分而治之,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归并排序的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merger_sort(p..r) = merge(merger_sort(p..q),merger_sort(q+1..r))终止条件p>=r 不再继续分解

归并排序的伪代码

merge_sort(A,n){merge_sort_c(A,0,n-1)}merge_sort_c(A,p,r){if p >= r then returnq = (p+r)/2;//分治递归merge_sort_c(A,p,q)merge_sort_c(A,q+1,r)//合并merge(A[p...r],A[p...q],A[q+1...r])}

merge()函数的实现思路:

申请一个临时数组 tmp,大小与 A[p...r]相同。我们用两个游标 i 和 j,分别指向 A[p...q]和 A[q+1...r]的第一个元素。比较这两个元素 A[i]和 A[j],如果 A[i]<=A[j],就把 A[i]放入到临时数组 tmp,并且 i 后移一位,否则将 A[j]放入到数组 tmp,j 后移一位。继续上述比较过程,直到其中一个子数组中的所有数据都放入临时数组中,再把另一个数组中的数据依次加入到临时数组的末尾,这个时候,临时数组中存储的就是两个子数组合并之后的结果了。最后再把临时数组 tmp 中的数据拷贝到原数组 A[p...r]中。

merge函数的伪代码

merge(A[p...r], A[p...q], A[q+1...r]) {var i := p,j := q+1,k := 0 // 初始化变量i, j, kvar tmp := new array[0...r-p] // 申请一个大小跟A[p...r]一样的临时数组while i<=q AND j<=r do {if A[i] <= A[j] {tmp[k++] = A[i++] // i++等于i:=i+1} else {tmp[k++] = A[j++]}}// 判断哪个子数组中有剩余的数据var start := i,end := qif j<=r then start := j, end:=r// 将剩余的数据拷贝到临时数组tmpwhile start <= end do {tmp[k++] = A[start++]}// 将tmp中的数组拷贝回A[p...r]for i:=0 to r-p do {A[p+i] = tmp[i]}}

归并排序性能分析

稳定排序、非原地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归并排序的执行效率与要排序的原始数组的有序程度无关,所以其时间复杂度是非常稳定的,不管是最好情况、最坏情况,还是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都是 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n)。

快速排序

快排的思想是这样的:如果要排序数组中下标从 p 到 r 之间的一组数据,我们选择 p 到 r 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据作为 pivot(分区点)。我们遍历 p 到 r 之间的数据,将小于 pivot 的放到左边,将大于 pivot 的放到右边,将 pivot 放到中间。经过这一步骤之后,数组 p 到 r 之间的数据就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前面 p 到 q-1 之间都是小于 pivot 的,中间是 pivot,后面的 q+1 到 r 之间是大于 pivot 的。根据分治、递归的处理思想,我们可以用递归排序下标从 p 到 q-1 之间的数据和下标从 q+1 到 r 之间的数据,直到区间缩小为 1,就说明所有的数据都有序了。

快排的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quick_sort(p…r) = quick_sort(p…q-1) + quick_sort(q+1… r)终止条件:p >= r

快排的伪代码

// 快速排序,A是数组,n表示数组的大小quick_sort(A, n) {quick_sort_c(A, 0, n-1)}// 快速排序递归函数,p,r为下标quick_sort_c(A, p, r) {if p >= r then returnq = partition(A, p, r) // 获取分区点quick_sort_c(A, p, q-1)quick_sort_c(A, q+1, r)}

归并排序中有一个 merge() 合并函数,我们这里有一个partition() 分区函数。partition() 分区函数实际上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就是随机选择一个元素作为 pivot(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 p 到 r 区间的最后一个元素),然后对 A[p...r]分区,函数返回 pivot 的下标。

如果不考虑空间消耗的,我们申请2个临时数组X,Y,遍历A[p...r],将小于pivot的元素复制到X,大于pivot的元素复制到Y,最后再将数组X和Y的数据顺序拷贝到A[p...r]即可。示意图:

如果我们希望快排是原地排序算法,那它的空间复杂度得是 O(1),那 partition() 分区函数就不能占用太多额外的内存空间,我们就需要在 A[p...r]的原地完成分区操作:

/**游标i对应的是什么数字并不关心,它只是一个分界线,游标i前面的区间都是小于pivot的,后面遍历到某个数时,如果小于pivot,那么就跟当前的游标i进行数字交换,然后游标i++ 游标j是遍历游标,一直往前走 游标i是分界游标,只有出现交换操作才会往前走**/partition(A, p, r) {pivot := A[r]i := pfor j := p to r-1 do {if A[j] < pivot {swap A[i] with A[j]i := i+1}}swap A[i] with A[r]return i

快排性能分析

通过游标 i 把 A[p...r-1]分成两部分。A[p...i-1]的元素都是小于 pivot 的,我们暂且叫它“已处理区间”,A[i...r-1]是“未处理区间”。我们每次都从未处理的区间 A[i...r-1]中取一个元素 A[j],与 pivot 对比,如果小于 pivot,则将其加入到已处理区间的尾部,也就是 A[i]的位置。在数组某个位置插入元素,需要搬移数据,非常耗时。当时我们也讲了一种处理技巧,就是交换,在 O(1) 的时间复杂度内完成插入操作。借助这个思想,只需要将 A[i]与 A[j]交换,就可以在 O(1) 时间复杂度内将 A[j]放到下标为 i 的位置。因此快排不是稳定排序算法

快排和归并排序区别:归并排序是自顶向下,先处理子问题,然后再合并;快排是自底向上,先分区,然后再处理子问题。

归并排序虽然是稳定排序,但是是非原地排序;而快速可以实现原地排序。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跟原数据的是否有序无关,始终是O(nlogn);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数组中的数据原来已经是有序的了,比如 1,3,5,6,8。如果每次选择最后一个元素作为 pivot,那每次分区得到的两个区间都是不均等的。需要进行大约 n 次分区操作,才能完成快排的整个过程。每次分区我们平均要扫描大约 n/2 个元素,这种情况下,快排的时间复杂度就从 O(nlogn) 退化成了 O(n2)。但是也有很多方法将这个概率降到很低。所以实际中,快排应用最多而归并排序很少使用。

标题解答

快排核心思想就是分治和分区,我们可以利用分区的思想,来解答开篇的问题:O(n) 时间复杂度内求无序数组中的第 K 大元素。比如4, 2, 5, 12, 3 这样一组数据,第 3 大元素就是 4。

我们选择数组区间 A[0...n-1]的最后一个元素 A[n-1]作为 pivot,对数组 A[0...n-1]原地分区,这样数组就分成了三部分,A[0...p-1]、A[p]、A[p+1...n-1]。如果 p+1=K,那 A[p]就是要求解的元素;如果 K>p+1, 说明第 K 大元素出现在 A[p+1...n-1]区间,我们再按照上面的思路递归地在 A[p+1...n-1]这个区间内查找。同理,如果 K<p+1,那我们就在 A[0...p-1]区间查找。

如果觉得《12 | 排序(下):如何用快排思想在O(n)内查找第K大元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