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基本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 V型模型 迭代模型 增量模型 螺旋模型 大爆炸模型

基本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 V型模型 迭代模型 增量模型 螺旋模型 大爆炸模型

时间:2023-05-04 05:17:46

相关推荐

基本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 V型模型 迭代模型 增量模型 螺旋模型 大爆炸模型

瀑布模型

在瀑布模型中,开发过程是线性的。任务和阶段按严格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完成。进度平稳地向下流动,就像瀑布上的水一样。

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

优点

1、每个阶段的开发质量都有保证,减少了返工。2、是文档细致,降低了沟通成本,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

缺点

周期长,不易变更

不灵活(开发过程一般不能逆转,否则代价太大,如果项目是长期的,且正在进行的,此模型不行

瀑布模型是由文档驱动,在可运行的软件产品交付给用户之前,用户只能通过文档来了解产品是什么样的。瀑布模型几乎完全依赖于书面的规格说明,很可能导致最终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不适合需求模糊的系统

使用范围

用户的需求非常清楚全面,且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或很少变化,对软件的应用领域很熟悉;用户的使用环境非常稳定;开发工作对用户参与的要求很低。

不适合需求模糊需求经常变动的系统

补充

按照瀑布模型的阶段划分,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V型模型

V模型其实是瀑布模型的变种,反映了软件测试活动与软件开发过程(从分析到设计)的关系

优点

清楚的标识了开发和测试的各个阶段;自上而下逐步求精,每个阶段分工明确,便于整体项目的把控。

缺点

由于它的顺序性,当编码完成之后,正式进入测试时,这时发现的一些bug可能不容易找到其根源,并且代码修改起来很困难。

实际中,由于需求变更较大,导致要重复变更需求、设计、编码、测试。返工量大。

迭代模型

使用条件

适合于事先不能完整定义产品的所有需求,计划多期开发的项目

高风险项目,且需求不确定,用户能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参与。

1、在项目开发早期需求可能有所变化。

2、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很熟悉。

3、高风险项目

4、用户可不同程度地参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

优点

降低了产品无法按照既定进度进入市场的风险。

加快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度。

缺点

风险管理成本较高,在风险分析,进度管理方面,对项目组成员的要求也非常高。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也称渐增模型。使用增量模型开发软件时,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每个构件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构成,并且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

适用场合

适应于需求经常改变的软件开发过程

i. 用户核心需求非常清楚;ii. 项目人员不足;iii. 产品可以分割成不同的阶段分别完成

优点

开始时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可以事先推出核心产品以稳定用户,可以有计划的管理技术风险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

将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可以分批次地提交软件产品,使用户可以及时了解软件项目的进展

以组件为单位进行开发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风险。一个开发周期内的错误不会影响到整个软件系统

开发顺序灵活。开发人员可以对组件的实现顺序进行优先级排序,先完成需求稳定的核心组件。当组件的优先级发生变化时,还能及时地对实现顺序进行调整

1、在达到初始需求之前可降低成本。2、可快速生产出可使用的系统。 3、能够有计划地管理技术风险。

缺点

需要开放式体系结构,可能会产生设计效果差、开发效率低的情况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一种演化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兼顾了快速原型的迭代特征以及瀑布模型的系统化与严格监控。螺旋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风险分析,使软件在无法排除重大风险时有机会停止,以减小损失。同时,在每个迭代阶段构建原型是螺旋模型用以减小风险的途径

适用场合

特别适用于庞大、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

对新近开发,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适合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便于风险控制和需求变更。

优点

强调各个开发阶段的质量

减少了过多测试(浪费资金)或测试不足(产品故障多)所带来的风险

缺点

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

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软件建设周期长,但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可能会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较大的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由于引入了非常严格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将会大大消耗人力、资源,如果严重的影响了项目的利润,风险分析将毫无意义。

大爆炸模型

Big Bang 模型通常不遵循任何特定过程或说明。开发从当前可用的资源和工作开始,几乎没有计划或根本没有计划。结果,客户得到的产品甚至可能无法满足要求。功能是动态实现的。

Big Bang SDLC 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将所有可用资源分配给产品本身的开发,主要是在编码方面,而不用担心满足计划。这是仅用于一两个软件工程师的小型项目的 SDLC 方法之一。

敏捷模型

定义

一种以人为核心、快速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强调以人为本,专注于交付对客户有价值的软件。是一个用于开发和维持复杂产品的框架。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适用场合

适合于中小型开发团队,客户需求模糊或多变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轻文档(弱化文档,但不是不需要文档)

客户需要全程参与

需求可以的变化

优点

敏捷确实是项目进入实质开发迭代阶段,用户很快可以看到一个基线架构版的产品。敏捷注重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也即具体应对能力,客户前期满意度高。

可以促进跨部门的合作及更优的反馈机制

缺点

但敏捷注重人员的沟通,忽略文档的重要性,若项目人员流动大太,又给维护带来不少难度,特别项目存在新手比较多时,老员工比较累。需要项目中存在经验较强的人,要不大项目中容易遇到瓶颈问题。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要求在进行实际软件开发之前,应建立系统的工作原型。

原型通常是实际系统的一个非常粗糙的版本,与实际软件相比,可能表现出有限的功能能力、低可靠性和低效的性能。

在许多情况下,客户只能对软件产品的期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没有关于系统输入、处理需求和输出需求的详细信息的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原型模型。

适用场景

i 处理简单过程明确、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ii 大型系统的需求阶段,用原型去跟用户交流,需求分析会更加明确和细化

优点

支持早期产品营销

降低维护成本

由于系统是并排的,因此可以更早地检测到错误

缺点

一个不稳定/执行不善的原型通常会成为最终产品

花费大

很难知道该项目将持续多久

耗时长

W模型

开发一个v;测试一个v组合起来的模型(w模型也叫双v模型)

优点

将测试贯穿到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且除了代码要测试,需求、设计等都要测试。

更早的介入到软件开发中,能尽早的发现缺陷进行修复。

测试与开发独立起来,并与开发并行。

分阶段工作,方便项目整体管理。

缺点

对有些项目,开发过程中根本没有文档产生,故W模型无法使用。

对于需求和设计的测试技术要求很高,实践起来很困难。

不能适用于需求变更频繁的项目

总结

各模型项目特点

瀑布模型——文档驱动型

迭代模型——风险驱动型

增量模型——任务驱动型

原型模型——需求驱动型

瀑布模型

强调开发工作(计划、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各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不可以并行操作。

迭代模型

与瀑布模型不同,不再强调开发工作的序列化过程,而是将这些过程并行化,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这些工作,只是不同阶段,不同的比例。

v模型

强调将测试和开发同等重要,对于开发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测试阶段。

原型化模型

强调产品以用户为中心,先开发出原形,和用户进行持续沟通,最终确定需求,并设计出最终的产品。

敏捷开发模型

强调以为核心,这点和原型化模型很像,但是更强调程序员团队和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联系,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的自我组织型团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螺旋模型

强调的是风险,面对大型、复杂的项目,采用这种方式,要根据需求,制定计划,风险分析,设计原型,客户评估,这四个阶段不断重复。不断地增量发布,针对每次的原型或者产品不断的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整方案、需求、设计,以此迭代方式,最终完成产品。 强调的是产品从小到大,不断改进,不断风险分析的过程。虽然有迭代,但角度与迭代模型不一样,虽然用原型,但侧重点不是用户需求分析,而是风险分析,风险不仅仅来源于需求。

基本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 V型模型 迭代模型 增量模型 螺旋模型 大爆炸模型 敏捷模型 原型模型 W模型 特点分析与总结

如果觉得《基本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 V型模型 迭代模型 增量模型 螺旋模型 大爆炸模型 》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