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海蜇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海蜇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时间:2021-12-11 19:22:40

相关推荐

海蜇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海蜇在生物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为我国沿海大型水生生物,具有生长快、味鲜肉嫩、适应范围广、耐低氧、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等优点,是名优新养殖的换代品种。在海洋资源日益匮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试验对海蜇采取捕捞前期自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的办法,利用海水育苗结束后闲置的育苗设施进行人工养殖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功。

1育苗技术

1.1育苗基础设施

1.1.1水池水泥池或水槽均可使用,对水池的大小、形状和深浅等无严格要求,现有鱼、虾、贝、藻类育苗池均可兼作海蜇育苗。如有条件,蓄养亲蜇的水池以池壁光滑为好(如镶嵌瓷砖),形状以圆形、椭圆形或方形池四周抹圆为佳,这样可减轻亲蜇柔软的伞顶部与池壁摩擦,延长其使用寿命。

1.1.2附苗器用来供螅状幼体附着。任何坚硬的无毒物质,如石块、瓦片、玻璃、贝壳和塑料等,均可用作附苗器。为有效利用水体和便于操作管理,通常使用塑料薄片,裁剪成40cm×30cm,按片间距3~4cm立体组装成附苗器。一般20片(2.4平方米)组成一个附苗器。使用新塑料片时,尤其应注意将油渍洗涤干净。

1.1.3卤虫卵孵化设备除早期螅状幼体的最佳饵料为本种浮浪幼虫和贝类担轮幼虫外,主要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故孵化卤虫的装置及相应的加热、控温、充气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1.1.4供排水系统与鱼、虾、贝、藻类育苗相比较,海蜇育苗供排水系统无特殊要求,沉淀海水甚至不经沙滤也可以使用。

1.2亲蜇来源

1.2.1自然海区采捕最好在8月末至9月初采捕亲蜇,蓄养时一般雌雄分开,每一亲体所占有的水体应不少于2立方米,如密度大则应增加换水次数。蓄养期间可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或其他小型浮游动物,每d2~3次。

1.2.2全人工培养将伞径2~3mm初期碟状幼体,置于500~1000mL玻璃缸中培养,水温18~20℃,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3次/d,1~2d换水1次,经10d伞径达到10mm左右。移入体积10L的圆形玻璃水槽中培养,水温18~20℃,投饵4次/d,经15~20d,伞径达20mm左右,中央口封闭,为幼蜇。将幼蜇移入镶嵌白瓷砖的水池中培养,池深0.5m、水体2立方米,水温18~20℃,投饵每d4次。当幼蜇伞径达100mm时,移入水深1m、体积5~10立方米水池中培养,水温20~24℃,投饵每d4~5次。随着个体生长,逐渐降低培养密度,人工培养的亲蜇,一般伞径200~250mm达性成熟。怀卵量为自然采捕亲蜇的1/2~1/3。

1.3人工孵化

1.3.1蓄水和水处理前1d将水池刷净,注入新鲜海水,作为孵化池。如果育苗室地处内湾或城市附近,可在海水中加入4×10×E-6~8×10×E-6浓度的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1.3.2搭配凌晨5∶00~6∶00,将亲蜇从蓄养池移入孵化池,雌雄比以2∶1~3∶1搭配为佳。亲蜇密度1~2个/立方米,有利于雌、雄个体之间相互诱导性产物排放。

1.3.3抽样镜检移入亲蜇1h后,从池底取样在显微解剖镜下观察是否出现卵裂。之后每隔20~30min抽样观察1次,直到发现大量分裂卵或未受精卵解体为止。

1.3.4移出亲蜇卵裂进入3h左右,将亲蜇移出,次日再重复利用。待孵化池水静置30min,使用胶皮软管虹吸将上层水排出,一般至水位下降到30cm左右时为止。排水时应使池内端的软管口向上,避免发育卵大量流失。

1.3.5孵化当日下午,胚胎全部孵化为浮浪幼虫,使用体积法定量。通常孵化率在60%。

1.4浮浪幼虫的管理

1.4.1投放附苗器浮浪幼虫定量后,应在24h内下附苗器。由于浮浪幼虫多以前端向斜上方游动,附苗塑料片应与水面平行。浮浪幼虫变态为螅状幼体,绝大多数附着于塑料片下侧,即螅状幼体柄部向上,口端向下,呈倒垂状。

如果觉得《海蜇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