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就业与发展良性互动的宿迁探索

就业与发展良性互动的宿迁探索

时间:2024-01-02 02:47:26

相关推荐

就业与发展良性互动的宿迁探索

曾是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市的宿迁,已经连续3年内转大于外输,全市2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近年来蓬勃开展的全民创业就业活动中实现了战略性转移,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工资性收入年均递增超过了17%。该市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探索和实践,受到各方关注。

让农民进得起城住得起城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接受记者采访时,饶有兴致地谈起宿迁各地兴建的“蓝领公寓”:“前不久,遇到几位想落户宿迁的苏南、浙江客商。说他们那儿企业订单充足,品牌顶级,难的是招不到工人。我就问他们,你们那儿的房价是多少?他们说,县城都要上万了,差一些的地段也要7000多元。我说,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我随手指了开发区建的‘蓝领公寓’,说这种房子工人买得起,有稳定住房就有稳定的工人。他们点头称是。”

张新实说的“蓝领公寓”,是宿迁专为进城农民工建设的公寓楼。在泗阳县经济开发区“蓝领公寓”三期工地上采访时,记者遇到吕叶、周公超等20多位返乡农民工,冒着蒙蒙细雨结伴来看房。听了家乡领导的介绍,他们心都热了,当下决定进城买房。

副县长刘娟介绍说:“‘蓝领公寓’作为县里企业招工的标志性工程,建设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提供‘栖身’之地,让他们低成本入住和就业,能够进得起城,住得起城!”

位于泗阳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千仞岗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羽绒服的大型企业,80%的员工来自农村。据公司总经理王建明介绍,目前企业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在县城买房定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 “蓝领公寓”,目前,公司正在建设自己的“蓝领公寓”。

这样的“蓝领公寓”,该县开发区就建了1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1000元;去年又建了17万平方米,每平方米1700元;户型为60、70、80平方米。有3年以上的固定合同工人都可以购买,政府帮助贷款,并提供前5年的50% 贴息。泗洪县开发区去年6月开始启动建设5万平方米,每平方米1300元,在开发区工作5年就可以取得永久产权;宿迁经济开发区去年9月启动建设11.3 万平方米,目前4.7万平方米已经封顶,计划价格为每平方米1500元。

张新实在以《多建“蓝领公寓”》为题的博文中写道:“‘城市留得住人,企业才有工人’、‘城市有工人,才会扩大城’。中国很多城市因为产业而崛起……因此,宿迁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要大规模地建设‘蓝领公寓’、 ‘工人新村’,既要提供‘岗位’,又要提供‘床位’,让新一代农民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这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应尽责任。”

让农民享受经济发展的就业成果

经济增长本身既可以是就业友好型的,也可能是就业排斥型的。对于有2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宿迁来说,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宿迁市市长缪瑞林,带去了数份建议和议案。其中,一篇《努力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调查,引起不少媒体记者和与会者的关注。他说,宿迁近年来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

记者深入宿迁城乡采访,深切地感觉到这“三个过程”的实施力度和功效:在全面建立促进就业政策体系方面,全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就业再就业、职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险等政府规章100多个配套文件;全市技术工人占职工的比重,由2000年的35%提高到目前的77%;全市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保持动态为零。

宿迁是农业大市,粮食产量占江苏1/9,但全市340万农民中,种粮仅需要50万人,如何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劣势转化为增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在转变发展方式进程中,宿迁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三来一加”工程,即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让大龄劳动力以及返乡民工不出家门即可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三来一加”专业村87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2.5%;从业人员60.3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0.15亿元,人均 3342元。

在宿迁,有一个正在越做越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蓄水池———经济开发区。宽敞的公路,大片的绿地,成排的林木,清澈的流水,蓝白相间的标准厂房……走进市郊的这一省级经济开发区,仿佛置身于公园中。据统计,全市开发区年实现GDP约26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5.9%;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86.3%,是5年前的120倍。目前,全市开发区企业已达2146家,用工已达25万人,平均每年新增用工人数在4万人以上。

宿迁市劳动部门负责同志介绍说,宿迁城乡从业人员由2000年的262.15万人增加到末的309.88万人,累计新增就业47.7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310万城乡劳动力中,从事一、二、三产分别为103万人、112万人和95万人。就业与经济发展初步实现良性互动。

让农民尝到绿色增收的甜头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农村劳动力内转增收空间,是近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和实践课题。其中,让更多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能力的农民,着力发展和守住农业这个基础性产业,便成了这个农业大市出现的一个新潮流。

沭阳县具有四百多年的花木生产历史。近几年来,该县通过政策激励、组织引导,促进花木生产营销方式转变,大力鼓励、引导花农尝试网上开店卖花。新河镇第一个在网上开店卖花木的农民张超说,他在淘宝网上的“超达”花卉店几年来已做成1万多笔生意,月销售额20万元以上。在新河镇,像张超家这样级别的网上花卉店已达200 余家,月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沭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丁晓平介绍说,沭阳县目前花木面积近40万亩,全县花木从业人员达18万人,年销售额达30亿元。

泗阳县是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他们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育苗、植树、育林、加工产业链。全县从事杨树苗木繁育的农户就达8600多户,年均繁育杨树苗 2300万株,亩均收入两万多元;每年新植杨树1000万株以上,已建成成片林60多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106万亩;全县四旁杨树保存株数达 536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7.8%;全县杨树加工企业发展到790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年加工产值63.6亿元,木业产业工人占全县产业工人的三分之一。

位于宿豫区仰化镇的宿迁市隆润蔬菜科技示范园,由山东寿光客商前年底投资2.2亿元兴建,规划建设3200亩蔬菜基地、 860个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其它反季节蔬菜设施及配套设施,年产值1.6亿元、利润1500万元,吸纳当地劳动力2400余人。

如今,像 “隆润”这样由外来客商投资兴办的设施农业,已成为宿迁大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娃哈哈、五得利、卫岗奶业、南京雨润、广东温氏、天津宝迪、荷兰瑞克斯旺,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数万人。

近年来,宿迁市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农民本地转移就业。副市长秦正宝介绍说,至末,全市高效种植业、高效渔业面积分别达到250万亩和52.6万亩,直接吸纳农民就业36万人。

如果觉得《就业与发展良性互动的宿迁探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