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内异症疾病的多种表现

内异症疾病的多种表现

时间:2022-08-05 22:53:34

相关推荐

内异症疾病的多种表现

大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对于子宫腺肌症可能没有听说过。其实,确切地说它也是内异症的一种。但是,这种情况与其他内异症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下腺肌症与内异症的异同点

1腺肌症与其他内异症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大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对于子宫腺肌症可能没有听说过。其实,确切地说它也是内异症的一种。但是,这种情况与其他内异症又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下腺肌症与内异症的异同点。

目前这两个疾病在育龄妇女中是常见病,很多人由于种种症状或者体检中被医生诊断这两种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相似及区别

首先说说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是个外形像倒梨形的空腔器官。主要的结构是一层厚厚的肌肉,形成胎儿居住的宫殿。在没有胎儿居住的时候,像没有充气的气球一样,腔只是两层肌肉贴在一起的缝隙。肌肉的内层覆盖一层内膜,外层是浆膜。内膜,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应该在子宫的内部,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增厚、脱落形成月经。如果一旦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它原本的那个地方,女性就生病了。如果进入肌层,就叫做子宫腺肌症,如果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上、盆腔腹膜上,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还可能种植在膀胱、直肠、肝脏、肺部等等,这些都比较少见。在卵巢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常会形成囊肿,类似于卵巢的肿瘤,但不是肿瘤。由于异位的内膜,也会和子宫内膜一样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出血,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内部会形成巧克力色的囊液,因此俗称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在其他部位,也往往和在位的内膜一样会周期性的出血,局部形成紫蓝色的结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灶。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既有其相似的地方,都和雌激素相关,我们叫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常常伴随发生,但不是同一种疾病。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就是说当雌激素分泌旺盛的育龄期是好发时期。青春期前或者绝经后基本不会发病。

通过上面腺肌症与内异症的异同点的介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女性了解这种疾病,有其症状出现的女性要及时就医使自己的疾病得到确切的治疗而避免发生严重的危害后果,影响自己的生育及身体健康。

2内异症疾病的多种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妇科疾病,它的表现特点可谓是多种多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它发生的部位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在不同部位发生的疾病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下内异症的表现特点。

(1)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为50%。病变早期在卵巢表面上皮及皮层中可见紫褐色斑点或小泡,随着病变发展,卵巢内的异位内膜可因反复出血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但以单个为多见,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内含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囊肿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多在5~6cm以下,但最大者直径可达25cm左右。当囊肿增大时,整个卵巢表面呈灰蓝色。由于经期时囊肿内出血增多,囊腔内压力增高,囊壁可出现小的裂隙并有极少量血液渗漏至卵巢表面,但裂隙随即被漏出物引起的腹膜局部炎性反应和组织纤维化所闭合,并导致卵巢与其邻近的子宫、阔韧带或乙状结肠等紧密粘连,故卵巢多固定在盆腔内,不能活动。若手术时将卵巢强行与其周围组织游离,囊壁往往破裂,流出粘稠的暗褐色陈旧血液。上述卵巢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特征之一,并可借此与其他出血性卵巢囊肿相鉴别。

(2)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部较低或最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碎屑接触机会最多,故为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早期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或子宫后壁下段有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随病变发展,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完全消失,严重者直肠子宫陷凹内的异位内膜向直肠阴道隔发展,在隔内形成包块,并向阴道后穹隆或直肠腔凸出,但极少穿透阴道或直肠粘膜层。

(3)宫颈:内膜异位累及宫颈者较少。病灶可位于表浅的粘膜面或深部间质内。浅表者多系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所致,在宫颈表面可见暗红色或紫蓝色小颗粒,月经期略增大,易被误诊为宫颈腺囊肿。深部病灶可能系直肠子宫陷凹异位灶直接蔓延而来,在宫颈剖面可见紫蓝色小点或含陈旧血液的小囊腔。

(4)输卵管:一般直接累及粘膜者少,偶可在其管壁浆膜层见到紫褐色斑点或小结节。输卵管常与其周围病变组织粘连,甚至因扭曲而影响其蠕动,但管腔多通畅。

(5)腹膜:早期病变通过腹腔镜检查,除在盆腔内见到典型的色素沉着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外,还可在一些早期病例发现无色素的早期子宫内膜异位腹膜病灶,其中有白色混浊腹膜灶、火焰状红色灶、腺样息肉灶和卵巢下粘连等。这些无色素灶发展为典型的色素灶约需时6~24个月。

2、镜下检查:在病灶中可见到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但异位内膜反复出血后,上述典型的组织结构可能被破坏而难以发现,以致出现临床和

镜下病理所见不一致的现象,即临床表现极典型。但内膜异位的组织病理特征极少。由于内膜异位的出血是来自间质内血管,而不是来自腺上皮或腺体,故在镜检时能找到少量内膜间质细胞即可确诊本病。

若临床表现和手术时肉眼所见病理改变十分典型,即使镜检下仅能在卵巢的囊壁中发现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出血证据,亦应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据报道无色素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病灶镜下病检时,一般可见到典型的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虽可随卵巢周期变化而有增生和分泌改变,但其改变不一定与子宫内膜同步,且往往仅表现为增生期改变,此可能与异位内膜周围组织纤维化以致血供不足有关。内膜异位症一般极少发生恶变。

通过上面内异症的表现特点的介绍,大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疾病应该有很好的认识和了解了。出现了上述表现的女性要及时就医诊治自己的不适。使疾病得到对症的对待。

3内异症基本病变的MRI表现特点阐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谓是十分多种多样的一种妇科疾病,有的疾病发生的位置比较容易诊断,可能通过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就能使病情得到良好的诊断。而有的患者疾病的发生部位比较深,诊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是需要MRI检查确诊内异症详情的。我们来看看这种检查所见是什么情况。

目前超声检查是用在内异症患者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但仅对内膜异位囊肿有价值,并不能检查内膜种植和粘连。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与其他无创影像手段相比,已被证明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它可提供比超声检查更大的视野,并且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粘连显示更清晰,是评价附件区占位很有价值的辅助检查,可被选用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可以说磁共振检查是最权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

1、技术:MRI检查应使用盆腔专用线圈。表面的阵列线圈可以提供高信噪比,从而提高空间分辨力以及对解剖细节的显示。成像平面可以包括三个标准平面(轴、矢、冠面),其中矢状面对评价子宫直肠窝和直肠尤其有用。

盆腔MRI除了常规T1和T2加权像之外,通常还扫描脂肪抑制的T1加权像。脂肪抑制缩小信号范围,从而突出组织信号对比。在T1加权像上,异位内膜囊肿可表现为相对均匀的高信号(与脂肪相同或更高)。 当周围脂肪的高信号被抑制时,病变就可以显示得更清晰。脂肪抑制的T1加权像在内异症的评价上非常有价值,它能提高MRI在小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并由此除外含脂肪的病变如皮样囊肿。

造影剂增强在内异症的评价方面帮助不大。在增强扫描时,内异症囊壁增强形式多样,与其他良性或恶性病变不能区分开。并且,正常增强的子宫旁组织可能会被误认为内异症病灶,导致假阳性诊断。而当怀疑卵巢癌时,增强扫描还是有意义的。

2、基本病变MRI表现:

内异症三种基本病变包括腹腔异位内膜种植,异位内膜囊肿,以及粘连。

1)种植内膜病灶:是在腹腔浆膜内种植了子宫内膜表皮和基质,启动炎症反应并反复出血。腹腔受累部位包括卵巢、子宫韧带、子宫直肠窝、子宫上方的腹膜卷折、输卵管、直肠和膀胱等。种植内膜随出血时程的长短、血产物的降解程度不同而表现很大差异。病灶常较小,信号变异很大。它们的信号常接近于正常子宫内膜,即长T1、长T2信号,但在T1和T2像上也可表现为低或高信号。小的种植内膜病灶一般在MRI上较难显示,这是MRI 在这方面应用的局限所在。 盆腔深部病灶详见后述。

2)卵巢的异位内膜囊肿(即巧克力囊肿)含有棕褐色胶冻状物质,由不同厚度的纤维壁包绕。常为多发,双侧都有。常见和重要的MRI特征是在T2加权像上存在阴影(就是说,病变内部的信号丢失)。这种阴影反映了异位内膜囊肿的慢性本质,可以与其他含血病变区分开。在这些囊内的血成份,是成年累月周期性出血的结果。这些慢性病变内容物非常黏稠,含有血降解产物,包括极高浓度的铁和蛋白质。在高浓度情况下,蛋白之间发生互联,由此T2弛豫时间下降。以上这些因素都产生阴影。 阴影表现为在T2像上模糊的分层改变,也可以是完全信号丢失,随着血成份的浓度不同而表现不同,变化也可以很大。而在T1加权像上常为均匀的高信号。当有急性出血可表现为T1和T2像上都是低信号,而陈旧出血可表现为在T1和T2像上都为高信号。异位内膜囊肿周围的低信号环是纤维化的囊壁和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结合所致,在T1和T2加权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

尽管异位内膜囊肿形态、信号多样,Togashi等人[4]发现当囊肿在T1像上为高信号而在T2像上可见阴影时,基本可以断定异位内膜囊肿的诊断。而当T1加权像上出现多发高信号囊肿时,不管在T2像上信号如何,异位内膜囊肿的诊断也可以基本确定。在该项研究中,MR成像诊断内异症的总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达到90%,98%,和96%。这些囊肿所含血成份的产生时间和浓度不同,因此表现也不同,在T1像上不表现为高信号的病变常较难与其他附件肿块鉴别。在T1像上表现为高信号的病变还有皮样囊肿、粘液性囊腺瘤和出血性肿块等。皮样囊肿存在化学位移伪影、在脂肪抑制图像上信号可被压制,由此可以与异位内膜囊肿区别。含粘液的病变在T1像上可以是高信号,但其信号强度远不及脂肪或血。最难鉴别的是卵巢黄体出血,其MR表现与内异症相似。鉴别点可以包括:出血性囊肿常为单房,而异位内膜囊肿多为多房且双侧发生。并且,出血性囊肿在T2像上没有阴影现象,随时间推移而渐消减。MR或超声随诊复查可确定诊断。卵巢癌偶尔可有内部出血。肿块含实体成分、内部有分隔、较大体积常提示恶性可能。

3)粘连是内异症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这也是影像检查着重解决的问题。在MR检查时,粘连有时可以显示为针状的低信号条带,使器官边界模糊。子宫和卵巢的后倾、肠管的成角、阴道后穹隆的升高、盆腔积液的分房及输卵管积水以及卵巢和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界面的消失,都是提示粘连存在的征象。但影像检查常较难了解粘连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还须行腹腔镜检查。

3、MRI诊断深部内异症(deep pelvic endometriosis)的优势:

深部内异症定义为盆腔腹膜下异位内膜病灶,其穿透腹膜的深度超过5 mm[。其中子宫骶骨韧带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其次是直肠和膀胱。深部内异症的术前诊断对于手术的计划和手术范围界定非常重要,但查体、超声甚或腹腔镜检查由于范围所及的限制,常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MRI对于深部内异症病灶显示上尤其有帮助,尤其是在子宫骶骨韧带及阴道直肠隔的病灶。Kinkel等人描述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深部内异症病灶被MRI显示的情况,认为MRI的T2加权像可以100%地探测到内异症对子宫骶骨韧带的侵犯。他们采用的诊断策略是子宫骶骨韧带近端出现结节状改变,且厚度超过9mm。而Bazot等人在近来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则发现,子宫骶骨韧带上厚度小于9mm 的局限性增厚、双侧不对称以及形态不规整这些诊断策略,与单独的厚度测量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

MRI也可有效探及子宫直肠窝和膀胱处病变,尤其当子宫直肠窝被病变闭合时,更显示其优越性。但对直肠受累显示不佳。有研究者推荐检查前清水灌肠、静脉注射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使用直肠内线圈等来提高成像效果。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腔内线圈和阵列线圈的采用,MRI评价深部内异症的可靠性也不断提高。

另外,MRI还可以监测内异症对治疗的反应,以及在治疗前预测疗效。并且,可能显示内异症侵犯神经(如坐骨神经内异症)和腹壁病变。

通过上面MRI检查确诊内异症的介绍,女性朋友对于内异症的MRI检查所见有了很好的了解,所以有特殊情况的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MRI检查,确诊后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如果觉得《内异症疾病的多种表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