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老舍的戏剧作品有 老舍戏剧作品有什么

老舍的戏剧作品有 老舍戏剧作品有什么

时间:2018-09-07 21:32:08

相关推荐

老舍的戏剧作品有 老舍戏剧作品有什么

#历史上的今天# 1899年2月3日,中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老舍诞生于北京。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我这一辈子》。#微头条日签#

老舍的话剧《茶馆》结尾那漫天飞舞的纸钱,是历经沧桑的三个老人常四爷、王利发,秦仲义为自己做的死前祭奠,活人生祭更是强化了悲剧气氛。谁知这一幕竟也成了作者自己的命运之谶,1966年8月24日,在文革中不堪屈辱的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话剧《茶馆》的悲中之悲是——从悲剧作品到悲剧作者。

#北京头条#大戏看北京.第六届老舍戏剧节群星璀璨,追忆老舍先生,回顾九个版本《茶馆》作品之何群先生导演电视剧《茶馆》。

话剧《茶馆》深入人心,电影《茶馆》轰动一时,电视剧《茶馆》立志传世。央视投拍39集电视剧《茶馆》于12月28日正式开机,6月28日关机,7月16日在央视八套首播。该剧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话剧《茶馆》,拍摄完成后的电视剧《茶馆》中,共有140多位人物先后登场,展现了三教九流的生死沉浮和历史潮流的社会变迁。

电视剧《茶馆》制片人、编剧,演员等诸多剧组成员中,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占了80%。编剧叶广芩女士是满族后裔,擅写八旗贵胄;另一位编剧杨国强先生是草根作家,熟知民俗民风,两人通力合作相得益彰,都曾动情讲述:“改编老舍先生的戏,一定要严肃,不能戏说,不能脱离老舍先生的文本框架。这个戏可以说是集体创作,我们大家都特别认真,我觉得态度认真观众就不会跟你较劲,除非你打着老舍先生的旗号干自己的事。老舍先生《茶馆》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演绎出来的,他们是不可逾越的高山。老舍先生写在《茶馆》里的语言,我们在写电视剧台词的时候是直接拿来用的,原著的台词我们一句也没有丢。”

电视剧《茶馆》中有一半以上是外景戏,剧组在涿州影视基地搭建了一万平方米的“老北京一条街”,包括牌楼、胡同、后海、四合院等老北京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另外还到鼓楼、天坛、南池子等地进行了实景拍摄。何群先生带领剧组,历时半年风雨无阻的完成了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京味特色鲜明的电视剧版《茶馆》作品。

何群导演195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工作于珠江电影制片厂。曾作为美术设计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先生、著名导演陈凯歌先生共同完成了电影《黄土地》的拍摄,开创了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美学风格,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其拍摄作品多次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何群导演饱含情怀的艺术表达和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得到业界与观众的高度认可,他以一种从容平和的叙事方式,表现了现实生活中最敏感的社会问题。

关于电视剧《茶馆》的拍摄,何群导演说:“老舍先生的《茶馆》实在太过经典,我脑子里总是浮现出北京人艺话剧《茶馆》,甚至于是之、蓝天野、郑榕等几位前辈的样子不停在我眼前打转,我要把老舍先生的这部《茶馆》拍成有滋有味的文化大戏,让观众品出世间百味。我立志要拍好这部戏,绝不能拍成一泡就发的注水剧。”

剧组要求电视剧《茶馆》演员,必须说一口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北京话台词,俗称“京片子”风格 。何群导演曾经感慨道:“越是拍名著,压力越大。接手《茶馆》,拍不好就真的有愧了。电视剧不会仿照话剧的内容,我要用慢功出细活的态度,把电视剧《茶馆》拍摄成老北京风情画卷,我会用幽默的风格贯穿全剧,要让观众在笑声中一边看电视剧,一边体会老舍先生的幽默,做到不沉不闷。”

电视剧《茶馆》给松二爷设计了一个唱青衣的儿子松梅岑、让王利发的媳妇王淑芬,从20岁演到70岁、让贩卖人口拐带妇女的刘麻子干了更多的缺德事!大家众志成城,为拍好《茶馆》出谋划策。

“开机冷,关机热。”著名演员陈宝国先生饰演电视剧《茶馆》的灵魂人物王利发,他说:“我为拍《茶馆》倾注了全部, 即使发高烧也不敢请假,生怕导演不让我演了。这部戏拍了6个月,开机时挺冷,关机时挺热,180天的时间可不算短,我把我最好的状态留在《茶馆》里了。拍完了,关机了,我忽然感觉被掏空了。为了这个戏,我瘦了16斤。杀青了,我忽然觉的伤感,老舍先生的‘茶馆’真是让我恋恋不舍……”情深心动,陈宝国先生眼圈红了……

7月16日电视剧《茶馆》在央视八套首播,即刻引发收视热潮。该剧秉承了“挖掘与抢救”、“继承与创新”这两大创作原则,不但使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立体丰满,新增的人物也是个个鲜活,观众不禁为电视剧《茶馆》的精彩拍案叫绝。何群导演执导的电视剧《茶馆》荣获了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奖项。但令人遗憾的是,何群导演因肺炎引发心衰,于12月31日凌晨3时不幸去世,享年60岁。借用管虎导演送别之语,向何群先生表达辞敬之意:金刚低眉,凤凰琴咽,愿何群导演一路走好……

#以书之名#

《茶馆》是老舍的话剧作品,刊于1957年6月出版的大型文学刊物《收获》(上海)创刊号。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时代(晚清封建帝制统治时代、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国民党蒋介石统治时代这三个时代)的黑暗、腐败和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的主题。剧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细密;语言幽默,兼具悲喜剧的风格。这是老舍戏剧中反响最大的一部,成为后来的戏剧创作的典范。

#时尚先生六月戏剧特辑# #北京人艺70周年院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茶馆》是由老舍先生创作的不朽的话剧作品,凝聚了人艺几代艺术家的心血,常演常新,历久弥新。

时尚先生Esquire 为大家带来《茶馆》独家后台花絮照。

#茶馆##世界戏剧日#

老舍作品《茶馆》脍炙人口,话剧、影视剧、戏剧等版本不断上演,经久不衰,此次《茶馆》广播剧版本选用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高度还原老舍作品精髓,并填补了《茶馆》在听觉领域的空白,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今日听书:网页链接

老舍和茅盾两位作家的作品,你弄明白了吗?

《龙须沟》是老舍的创作的3幕话剧,原本是为配合时事和政策宣传而创作的戏剧,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非抗日战争时期)。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焦菊隐导演。

《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

该剧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表现生活的真实。

《春蚕》,是茅盾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932年“二二八”战争后的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蚕农老通宝一家由小康到破产、由自耕农下降为贫农的过程,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真实地反映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中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中国社会日益殖民地化。

小说通过老通宝丰收成灾的故事,以精确的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根源。

【在头条,读老舍的《#茶馆#》】

三幕话剧《茶馆》以老北京城的“裕泰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以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生活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展现一个时代,描绘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老舍先生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充满了人间气息和烟火味道。在这个小小的空间环境中,老舍先生用文字展现人生和历史的波澜壮阔,意蕴浓厚,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和时代气息,成为近现代文学的经典。

点击下方阅读卡片,阅读“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

更多好书,可在今日头条搜索。#我在岛屿读书#

前一段时间,人艺公益版[雷雨]上映,遭遇滑铁卢。

北京人艺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剧团,其作品在过去号称`郭老曹根据地'。意思是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是人艺的看家大戏,部部都是名篇,句句都是经典。

其中涌现了好多脍炙人口的段子,你比如说[茶馆]里那句著名的感慨:改良改良,越改越凉!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浴室的水管子老坏,热水不热,修了好几次也不行。大家伙对此事,就是这么评价的。

可见这样的名篇是多么脍炙人口。

但是就在前一段时间,人艺给自己办院庆,推出了面对大学生的公益版名篇巡演,杨立新老师领衔的[雷雨],却遭到了观众的笑场。

这个版的[雷雨],是人艺在征求了许多业内人员意见之后,推出的阵容。而且演员对曹禺作品的把握也是非常到位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名角,名篇,名团,名剧,在面对年轻的大学生演出时,却得不到一点共鸣,愣把一个批判性的爱情悲剧[雷雨],演出了德云社的味道。

台上是悲怆的爱恨情仇,台下是学生的一片笑声,弄得演员都非常抓狂,一再调整自己,改换台词的语气,表演节奏,但是依然仿佛郭德纲附体,小岳岳站台,观众们还是大笑不已。

之后,领衔主演杨立新在自己的微搏上抱怨连连,他公开表示,这样的面对年轻人的公益演出,自己以后不想参加了。观众素质太差了。

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点自己的看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观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角度,没有什么所谓传承千年的经典,只有顺应观众的改变。要在不停地打磨修炼,调整发掘中,寻找共鸣。

还是那句老话:你不能批评观众啊!

[雷雨]显而易见是个爱情悲剧。

它写了周家两代人的爱而不得,苦闷彷徨,因爱生恨,压抑无助。整个调子都是灰的。

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在大学的戏剧社里演过这部剧,我当时演的是侍萍。人艺的辅导老师,对我的评价是:斗争性太强,情感戏不足。

就是说我能够演出侍萍对周朴园的恨,但无法表现出她对这位自己初恋情人的爱。

爱与恨是并生的!

老师的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但是,我后来询问了一位去看这场话剧的大三学生和他的大二女友。这二位一再表示此剧有趣,可以推荐同学们一起来看。里面的爽点太多,我非常奇怪,问他这戏有什么爽的呢?

男生扒拉着手指头给我算。

你看:这是两代霸道总裁宠小娇妻呀!父亲那辈是虐恋,也就是周朴园和侍萍的爱情。那小一辈呢?是周冲和四凤的爱情,这是小周总和凤凰女呀。当然还有小鲜肉和大御姐,也就是继母与大少爷之间,你看看,这简直就是个大爽文啊,最后同归于尽全完蛋,太带劲儿了!

我听了之后觉得原地蒙圈了!

也是。

现在的00后,实在是没法理解那种沉重的封建礼教。

封建的道德伦理是个啥?

00后从小就是在漫画,脱口秀,各种游戏,动漫,爽文之中长大的,那种旧礼教压迫感,要让他们理解,那才是:臣妾做不到啊!

当然你可以把这抗争,运用在就业内卷上,你可以和他们谈经济下滑,打工人的悲催,但是唯独在男女关系,在两性这方面,我们现在的社会,和100年前,甚至是50年前,都差得翻天覆地了。

解放工作都做到位了!

我以前在一个三本大学里教过一段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普通的大学生。他们对性方面的看待的非常宽松,很多男生并不在乎自己的女友,之前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交过多少个男友,很多女生,觉得与男生同居,也不算是个事儿。至于什么贞操感,这些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旧时代的名词了,在当下那种沉重,早就无影无踪了。

许多人批评,年轻人不懂名著,其实也不尽然。有的名著,比如说红楼梦到现在为止,依然能够被年轻人共鸣。

那是因为这位曹老师,他写的不只是女性反抗和对礼教的追问,红楼梦也谈论社会问题。

比如说:小镇做题家贾雨村的逆袭之路。

比如说:富二代贾宝玉的躺平摆烂。

比如说:一心想实现阶层跃迁的薛宝钗,和无奈嫁入豪门的贾元春。

整天忙着打三的王爱财,和日日持爱行凶的林作作。

这些在当下也能找到同类呀!

同样是年轻人,有一位00后曾对我说过,他看了老舍先生的作品[骆驼祥子],看得感同身受,泪流满面。

他说,他觉得自己能够和祥子共情。自己和祥子同呼吸同哀怨。因为祥子想用三年的时间买一辆车,车就是他的梦想!

而这个00后,想用30年的时间买一套房,房就是他的洋车,也是他的梦想。

他面临的选择是,自己是要像祥子前期那样奋斗,还是像祥子后期那样躺平。

祥子苦干007,能有收获吗?

祥子能够卷过其他车夫吗?

祥子35岁之后的就业之路在哪?

我也爱我的小福子,可我妈告诉我,小福子是伏弟魔,不能娶啊!

显然,看[骆驼祥子]的时候,他不会心不在焉,更不会觉得笑场连连,因为他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主人公的窘困与挣扎。

八月里,正好是老舍先生逝世的时节。这位为我们提供了[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的大师,在100年前所描绘的许多问题,时至今日年轻人依然没有解决。

所以他们笑不出来了!

如果觉得《老舍的戏剧作品有 老舍戏剧作品有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