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文化添活力 旅游显生机 高天厚土看庆阳 ——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文化添活力 旅游显生机 高天厚土看庆阳 ——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时间:2020-07-24 08:08:22

相关推荐

文化添活力 旅游显生机 高天厚土看庆阳 ——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的庆阳有着七千年的农耕文明、两千载的边塞文化,中医药文化在这里肇始,长征队伍在这里落脚,广阔苍茫的黄土高原和层峦叠嶂的子午林区衍生出独具特色的庆阳文化。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加大了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提质升级的力度。以打造红色旅游胜地、全国中医药旅游首选地、中国农耕及民俗文化体验基地为目标,围绕“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民俗庆阳”四大文化品牌,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1

体系渐成 旅游产品更丰富

进入冬季后,我市旅游景点普遍进入了淡季,但在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内,却是“淡季不淡”。

不管是不是节假日、周末,药王洞养生小镇的游客络绎不绝,品尝美食、观赏风景、体验刺激的娱乐项目,记者看到,停车场里除了本地车之外,还有河南、陕西、山西等外地车辆。

药王洞养生小镇依两条荒沟而建,就地取材的别致景观,各种记录着庆城历史文化的“古董”、牌匾、石磨盘矗立在步行街两旁,独具特色的陇东民俗美景,百店百味的乡村小吃,“旅游+”已在这里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元旦投入运营的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如今已成为庆阳市乃至周边地区游客喜爱的地方。从投入运营至今,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近5亿元,并于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药王洞养生小镇,成为庆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样板。

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我市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建设了南梁红色旅游景区、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合水县陕甘红军纪念园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以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为基础,启动建设了庆城药王洞养生小镇、镇原北石窟驿、正宁黄帝文化景区、宁县印象义渠莲花池、太白红色小镇、庆城北欧风情园、华池南梁荷花岛等一批人文生态和乡村旅游景区,全市旅游景点体系逐渐形成。

体系渐成,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让我市旅游产品更丰富,才能留得住人。

记者了解到,我市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岐黄文化等为依托,相继举办了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已成为庆阳传统的节会。每年节会开幕,就会吸引一大批本地及外地游客。还开发了南梁说唱、南佐遗址制陶、道情皮影等研习基地,推进了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建设,建成了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

根据季节特点、地域特色,先后举办了中国红色之路·长征赛、庆阳冰雪旅游节暨大众高山滑雪锦标赛、中国(庆阳·合水)秦直道乡村马拉松体育嘉年华等大型赛事活动,融登山滑雪、跑步越野、军事拓展、徒步探秘等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为一体,培育了户外健身、红色励志、徒步探秘等旅游新业态。依托有利资源,根据不同时节,推出了一批以赏花踏青、休闲探秘、田园采摘、观冰滑雪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了西峰蒲河川、宁县湘乐川、镇原茹河川、子午岭沿线生态廊道,成为群众“小长假”和周末休闲的主要休憩选择。

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庆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家统计局庆阳调查队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市旅游接待人数从的369万人次激增到的1088万人次,年均增长24.14%;六年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迅速,从16.65亿元增长至55.2亿元,每年增速均在20%以上,远远领先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庆阳市共接待游客10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达到7.79%。

2

提质升级 品牌影响力增强

,我市被国际旅游联合会评为“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增为“城市联盟常务理事单位”,荣获“魅力文旅扶贫城市”称号。庆阳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据了解,全市现有重点旅游景区20处,其中3A级景区7处,4A级景区4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处;中高档旅游酒店50多家,其中星级酒店11家,四星级酒店3家;旅行社和分社25家;度假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点300多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220多家,旅游演艺企业400多家,旅游汽车服务公司2家;全市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7.5万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基本形成。

全市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直接通航城市达到11个,银西高铁、甜罗高速公路等一批交通骨干工程即将相继建成,西峰区旅游集散中心基本建成,庆城县游客集散中心正在推进建设。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全市新建成100座旅游厕所,建成了5个景区游客中心,12座停车场,6座观景台,新建1家四星级饭店,新增床位3000多张,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加快,市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一部手机游甘肃”已完成庆阳业态信息录入并投入运行,3家4A级景区、6家三星级饭店、6家旅行社智慧旅游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市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随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提质升级,“庆阳”这个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以来,庆阳市累计投入2600多万元,围绕打造“高天厚土,红色庆阳”这一总体形象和“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民俗庆阳”四大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推介。

,庆阳市圆满完成了《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最终以第4名的总成绩荣获“十佳魅力城市”称号,庆阳香包被评为“最具魅力文创旅游产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乡约》《美丽中华行》等栏目组相继走进庆阳,央视财经频道还特别报道了庆阳市国庆节期间的旅游盛况。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庆阳市向全国乃至全球宣传推广庆阳城市形象、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多维度呈现庆阳魅力,极大提升了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配合《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庆阳市面向北京、上海、海口、成都、西安等客源市场微信朋友圈定投庆阳旅游及竞演活动宣传广告2000多万人次;通过相关平台传播《魅力中国城》庆阳竞演节目,关注量达到1200万人次,最高点赞人数14万人;网络推广《魅力中国城》“塬上探源”钻石旅游线路,点击人数近5000万人次;在微博发起“寻梦丝路,红色庆阳”话题,阅读量达4000多万人次。

此外,庆阳市还通过举办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和农耕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并用《黄土大塬》《新绣金匾》《医祖岐伯》等一批承载当地乡土文化的经典作品,宣传推广庆阳文化旅游品牌,吸引广大游客前来庆阳旅游观光。

3

问题仍存 竞争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问题仍然存在。

记者从庆阳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了解到,我市旅游业与文体娱乐、康体、交通、商贸、会展等相关行业缺乏有机整合,没有形成互补互利、协调发展的产业机制,产业发展缺乏龙头引领,缺少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较大规模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整体规模及市场影响力较小,竞争能力不强。

庆阳旅游景点分布较散,缺乏空间上、功能上的有机规划整合,各县(区)、景区之间存在“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现象,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

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

目前全市红色旅游景区大都开发模式单一,几乎都是以纪念馆、纪念碑、遗址、故居等组成,观光内容也大多主要是橱窗讲解、静态陈列,再配以文字图片,使游客被动刻板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形势和内容过于雷同和单调,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很难与红色内涵产生互动,对于游客来说“感觉红色景区差不多都一样”“内容偏少”,缺乏吸引力。

景区发展非常依赖政府,商业资本参与的比例比较低,缺乏参与性高、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游客类型相对单一,以党政考察和红色教育为主,日程安排主要为半日或一日游,旅游高峰月份为5-10月,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节假日期间。

目前,庆阳境内铁路通车里程仅15.8公里,难以与周边城市形成便利的旅游快车道,同时辖区内也未达到县县通高速。如西峰区距离南梁景区路程不到150公里,但驾车需要近3小时才能到达。

景点分散、点多线长、路长游短,市、县(区)没有开通直达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车,景区、景点之间通达性便捷性普遍不足,全市3A级以上景区的道路处于3级以下的尚占37.5%,公路沿线旅游厕所、景区标识标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尚存在短板。

尽管近年来庆阳市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中医药养生、秦直道、子午岭、丝路古道、庆阳民俗这些优质资源处于低层次开发或尚未开发状态,旅游资源没有有效转化为产品,缺乏外界认可的品牌景区,景区项目普遍规模偏小,开发水平不高,参与体验类的旅游项目匮乏,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景区没有活态展示,对游客吸引力不强,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

部分景区经营模式滞后,经营理念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当前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散客比重逐年增大,景区应当针对影响散客旅游体验的“门票经济”,加快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旅游产品。

如药王洞养生小镇景区,建成后免费开放聚集人气,围绕游客需求,通过不断扩建小吃一条街、知青点、影视基地、儿童游乐园等功能区,丰富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本地和周边地区游客前来游玩。投资650万建成的玻璃栈道,投入运营异常火爆,不满4个月便收回成本开始盈利,来自陕西咸阳的游客表示“去年就来过一次了,这次听说有新项目可以玩,带母亲过来体验一下”。

4

前景广阔 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近年来,我市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高位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业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编制了《庆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30》《庆阳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抓好规划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搭建“互联网+”文化产品电商销售平台12家,建成电商服务机构400多个,发展物流35家、快递200多家,交易额达10亿元。市内重点文化产业公司均建立了网上销售平台,陇绣阁等23家文化企业在淘宝网建立了网店,49家香包公司加入了庆阳市电子商务协会,使庆阳文化旅游产品能“走出去”。

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着力打造红色励志、寻根访祖、田园农耕旅游产品,构建“一个龙头”牵引(南梁红色大景区)、“两个中心”带动(西峰和庆城两个旅游集散中心)、四大片区支撑(红色经典旅游区、祖脉文化旅游区、丝路寻古旅游区、子午岭生态旅游区)、五条廊道辐射(蒲河川、湘乐川、茹河川、平定川、子午岭林缘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到,全市游客接待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以上,旅游业对全市GDP的直接贡献达到8%以上;争取建成1家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0家3A级景区。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建立政策支持、项目整合、行业加强、队伍建设等综合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发展软硬环境。

理顺体制机制,参照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推进旅游业发展由粗放向集约、由低层次向高端化转变,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改善基础条件,尽快补齐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短板,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与公安、交通运输、商务、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以大数据拓宽智能服务和宣传维度,提供产业决策和管理依据。

人才是发展之本,要打造懂管理会运营善服务专业队伍。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岗培训、竞赛交流、建立智库、引进人才等多种方式,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全市旅游开发、运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

“做到可持续发展,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相关负责人说。

点击查看往期精选

原标题:《文化添活力 旅游显生机 高天厚土看庆阳 ——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如果觉得《文化添活力 旅游显生机 高天厚土看庆阳 ——庆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