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总跟娃唠叨讲大道理 大多是“低层次家长” 一流父母这样教孩子

总跟娃唠叨讲大道理 大多是“低层次家长” 一流父母这样教孩子

时间:2020-09-27 12:12:49

相关推荐

总跟娃唠叨讲大道理 大多是“低层次家长” 一流父母这样教孩子

好多人表示,自己的童年两大阴影:老师留的作业和父母的唠叨。因为这都是必须完成的,作业要交,唠叨要听。父母的唠叨就像紧箍咒一样时刻围绕在孩子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孩子非常不喜欢,还会产生“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即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久过强时,就会对一件事情出现不耐烦和逆反情绪。

但从父母的角度出发,这是对孩子的教育和爱,想利用一切机会让孩子理解自己的做法,听从自己的安排,面对孩子的不耐烦、质疑、拒绝,只会让家长加重唠叨、讲大道理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可能是说服教育不深刻,所以孩子才不听话。

家长殊不知在孩子6岁以前,父母的唠叨是黄金,12岁以后再唠叨就是垃圾了。而这其实这正是“低层次父母”的表现,而家长还未自查。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所以给孩子讲道理、唠叨这种低层次教育行为,其教育意图太明显,孩子只能被动接受,所以父母不如带着孩子去看见、去感受,远比唠叨大道理有力量的多。

当孩子面对父母的唠叨出现“超限效应”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一、换一个教育者,减少孩子的疲惫感

家庭中通常是妈妈管教孩子的时间多,爸爸相对于负责赚钱养家,表达爱的方式也比较含蓄,所以慢慢孩子会对妈妈的唠叨和教育方式产生疲惫感,俗称“油盐不进”了,所以此时可以换爸爸和孩子沟通,相当于给孩子换了一种“教育口味”,毕竟孩子们不熟悉爸爸的行为方式,一切都是新鲜的,相信孩子也会比较容易接受和采纳,但也要切记唠叨。

二、停止所谓的唠叨,适当让孩子经历挫折

我知道让父母停止唠叨几乎是不可能的,唠叨的出发点其实是好的,父母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达给孩子,不想让他走弯路,可孩子不见得会接受,他总该要去经历他的人生,才会刻骨铭心、感受深刻。

所以父母停止您的唠叨,让孩子在他自以为的路上前进,当他碰见挫折、受伤失败后,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自然就理解父母的话,也就逐渐不再排斥唠叨了。

那作为1名一流父母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父母以身作则、示范榜样的力量

很多年前有一则公益广告非常火:“妈妈端水为外婆洗脚,被儿子看到,然后只有3岁的儿子稚嫩的双手端一盆水为妈妈洗脚,并且说到: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这么多年过去这个广告依然深刻地在我脑海里,相信也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力量。不要以为同孩子谈话、唠叨他们、嘱咐他们做事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其实在生活中父母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是在教育孩子。还是一句老话:你想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就要是什么样的人。

二、增强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与其父母不停地唠叨,徒增亲子矛盾,不如利用机会培养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未来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眼界和格局,这就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只有当孩子看过、了解过、感受过这个世界的缤纷与复杂,他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还有多少虚心学习的地方,才不会被眼前的景象和发展所局限,人生价值才会越来越丰厚。

想要增强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莹姨认为有条件的家庭就要带孩子行千里路,多见大场面。如果经济实力不够强,家长可以让孩子读万卷书!至于哪类书能够增加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呢?个人认为就是正能量的励志故事和名人传记。让孩子在名人的故事中获得生活的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也能增加眼界,不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

这才是一流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而不是只关注于孩子的日常琐碎生活,用唠叨的方式将自己与孩子隔阂起来。父母的用心良苦我们都懂,其实对于长大后的我们来说,能听一听父母的唠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早少年时期的他们并不完全理解。

6-12岁儿童励志故事书全10册少儿版名人传记 乔布斯牛顿爱迪生¥62.8度小店月销1购买

每个人都要经历属于自己的成长时期,父母的唠叨是爱,但不唠叨也是爱。所以请换一个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达爱吧!

如果觉得《总跟娃唠叨讲大道理 大多是“低层次家长” 一流父母这样教孩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