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不一样的《水调歌头》:苏轼和苏辙 两兄弟的手足情深

不一样的《水调歌头》:苏轼和苏辙 两兄弟的手足情深

时间:2023-09-24 19:12:24

相关推荐

不一样的《水调歌头》:苏轼和苏辙 两兄弟的手足情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耳熟能详的词曲,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至今,它依旧被人们广为流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了人们在中秋之夜,寄托对远方亲人相思之情的名句。

而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1076年,被贬密州时,恰逢中秋月圆之时,独立一人,因为太思念远方的弟弟,手足情深的两兄弟,因为都在朝中为官,两人已经有七年未曾见过面了。

怀才不遇的苏轼因为反对宰相王安石的变法,在朝中成为众矢之的,看管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后,他向朝廷自请调京外任,到地方任职。在从杭州调往密州之后,这荒凉的之地,日子虽然清贫,但也乐得逍遥自在。

正是在密州的那个中秋之夜,苏轼来到庭院里,抬头看到了挂在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不禁感慨到“明月几时有,”月圆之夜,却独自一人,自己唯一的亲人,却是远在天边,真是叫人日夜思念,何时才能和自己的弟弟相聚呢?只能一边喝酒,一边“把酒问青天”。

因思念而伤感的苏轼,又何曾不想“我欲乘风归去”,去到弟弟的身边,和他在这月圆之夜团聚,“又恐琼楼玉宇”,因为自己在远在外地任职,不得不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觉得“高盛高处不胜寒”的他只能在月光之下翩翩起舞。这般景象也是让人倍感孤独,感觉自己都不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尽的思念就像这天上的明月一般,藏不住,也收不回。“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即使思念就像放飞的风筝,但也只能由它肆意在心底的张狂,即使不能改变什么,那就敞开心扉接受它吧,看开了就好。于是,自我安慰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的规律,我们常人又怎么能改变它呢?既然此事自古以来都难以圆满,那我就衷心的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年的中秋节之夜,思念涌上心底,伴随着凄凉而来,苏轼只得将他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在一口一口的美酒中融化掉。就这样喝酒,直到第二天天亮,大醉之后,一时兴起,便写了这首词。并作了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键怀子由。

至此,在苏轼的这首词曲中,我们似乎也回到了九百多年的那个中秋之夜,在苏轼轻唱浅吟的旋律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哥哥苏轼对弟弟苏辙的一往情深。

两人的手足之情,就像一瓶陈年的佳酿,穿越在时光的隧道里,只是闻一闻,就能感受到那种潜入心脾的温暖。

然而,我们大多数只知道苏轼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苏轼的这首词曲之后,一年之后,两人在徐州终于相聚了。苏辙念与哥哥当年的“明月几时有”之情怀,于是也作了一首《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回赠与哥哥。

分别得太久,一转眼我与哥哥已经有七个中秋未曾相聚过了,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暂的相聚后,两人又将踏上新的征程,离愁依旧,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兄弟二人都是北宋时期,声明远播的大文豪,也被后人称作“唐宋八大家之一”。而纵观他们两兄弟的一生,他们两兄弟始终相互携手,患难与共。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就像苏轼所言: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

就像苏辙所言:“手足之爱,平生一生,”

两人之情,至今读来依旧让人动容。

如果觉得《不一样的《水调歌头》:苏轼和苏辙 两兄弟的手足情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