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苏轼和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苏轼和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时间:2018-09-01 17:31:53

相关推荐

苏轼和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苏轼一家可谓是妥妥的文学界明星家庭,而且,一家三人都在唐宋八大家里。

苏洵擅散文,尤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轼我们也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标签有那么——多,光环有那么——大;而同样作为大家的苏辙,留给世人的印象似乎只有苏轼的弟弟,苏洵的儿子,并没什么亮点的样子。

但是看了苏轼和苏辙之间的生活故事,螺蛳君反正是羡慕得不要不要的,我也好想拥有暖男辙弟弟!(小声bb:你有东坡那般才华吗。)

1.明明是个弟弟,却活得像个哥哥

虽是一个爹妈生的,可性格完全不同,哥哥苏轼豁达洒脱、率真孤傲,弟弟苏辙则是冲和淡泊、老成稳重。

苏洵在《名二子说》里也很好地总结了两兄弟的性格,“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担心苏轼处在显眼位置,却不懂装饰自己;对于苏辙则放心很多,“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而兄弟俩的一生也恰好印证了父亲所言,长大后的苏辙越发沉稳,明明是个弟弟,却一直为哥哥奔前走后,为苏轼操碎了心。

元丰二年爆发的“乌台诗案”,就和苏轼的耿直boy性格有关,锋芒外露的他自然成了被御史弹劾的对象。

弟弟苏辙一得到神宗要逮捕哥哥的消息,快马加鞭派人给苏轼送去消息,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不知其所以然的苏轼害怕牵连弟弟和朋友,便把很多手稿烧掉了。

苏轼被下大狱后,苏辙连夜上书,甘愿放弃自己的仕途官职,只求神宗饶哥哥一命。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轼在狱中,尚不知弟弟为他做的努力,写了两首诗交代后事,拜托狱卒梁成转述给弟弟苏辙。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诗中讲到,随处找个青山埋了就好,但怕弟弟“他年夜雨独伤神”,希望来世还能和苏辙做一对快乐好兄弟。

苏辙知道后伏案痛哭,把诗句上交给神宗,希望能有所感动而免其死罪。

神宗看完后,内心确实有所触动,加上朝中大臣王安礼、宰相吴充,连隐居且是苏轼政敌的王安石都在求情,曹太后也说:“以诗系狱,得非受了小人中伤。”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思量再三的神宗决定将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弟弟苏辙也被贬为筠州盐酒税,其余相关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2.哥哥你大胆地往前走啊!莫回头

出狱当天,伤疤没好就忘了疼的苏轼又开始提笔赋诗《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吓得苏辙赶紧捂住他的嘴:

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

出狱后的苏轼第二天就要赶往黄州,来不及拖家带口,苏辙让哥哥放心去,他会安排好的。

苏辙安抚好两家老小的情绪后,就赶紧打包好行李,赶往江西筠州,到达筠州后,再护送哥哥的家人去黄州。

从开封到筠州途中的几个月,苏辙自己的存款本就不多,自己有十来个孩子,再加上哥哥的一家老小,衣食住行都要他负责,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苏轼在黄州待了四年后,升职了,以为要咸鱼翻身,走上人生巅峰了,结果好景不长又被贬到惠州了。

这个时候的苏轼连去惠州的路费都拿不出来只能找弟弟苏辙借钱,一借就是七千缗,可以算得上是苏辙的全部家底,但是苏辙并没有说什么,全力支援哥哥。

要知道宋朝公务员的待遇是十分优厚的,真不知道苏轼是怎么做到月月光、年年尽的。

邵圣四年,苏辙被贬为化州别驾(雷州),苏轼被贬为琼州别驾(海南)。

五月,哥俩在滕州相遇了,一路作伴,苏辙护送哥哥到了海南。分别时,苏轼痔疮发作,难受得一夜没睡,苏辙一边吟诗诵读陶渊明的《止酒诗》,一边劝哥哥少喝点酒。

可以说,苏轼豁达乐观的背后少不了弟弟苏辙的善后和支持,哥哥你大胆地往前走啊!莫回头。

3.哥哥对弟弟的爱都写在诗里了

其实,苏轼对弟弟也是情深义重时刻挂念,以子由为题的诗就有100多首。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那样:“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

苏辙忆起同哥哥进京考试时路过渑池寺院题诗一事,写下《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便和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有次正值中秋佳节,兄弟俩同在山东为官,却因公务繁忙不能相见,苏轼心中感慨,写下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提起弟弟是:“嗟予寡弟兄,四海一子由。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苏辙提起哥哥则是:“手足之爱,平生一人。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两人都把对方看作世上最亲近的人,最值得信赖的人。

苏轼在刚生病那会儿就给苏辙写信“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希望让弟弟给自己写墓志铭。临去世时唯一遗憾的也是没见到弟弟一面:“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

苏辙收到哥哥的死讯时,大哭不已:“小子忍铭吾兄!”,作为亲密手足,谁愿意兄长先他而去呢?

苏轼去世后,苏辙把侄子们都接到身边抚养,不问世事,死后与哥哥葬在一处,再续兄弟情谊。

苏轼苏辙一生变故无数,唯一不变的却是两人的兄弟情,试问有谁不希望有辙弟弟这样的手足至亲呢?

如果觉得《苏轼和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