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中外文化交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时间:2020-12-29 21:30:51

相关推荐

中外文化交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原迅速传播,对当时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于人物画方面。正如张光福在《中国美术史》中所说:“人物画的兴盛,是这一时期绘画中的重要特点。首先就题材来说,由于佛教的东传而改变了中国人物画的内容,佛教人物画到南北朝时代大大的盛行起来。除广大民间画工被奴役、被雇用给僧侣、地主绘制佛教壁画外,统治阶级知识分子专业画家,亦莫不画佛,从曹不兴开始,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等,几乎可以说,只要是画家,无不善长佛教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一大批著名画家,大多都画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画家以外,文献中还记载有许多。如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中就列出初唐贞观年间存留于世的古代名家画作,大多都是魏晋南北朝时人的作品,而其中就有许多佛画。

同时《贞观公私画史》还列出两晋到隋的一些著名寺院和在这些寺院作画的画家的名字。并说:“寺四十七所,并是名工真迹。”其中,除了顾恺之、张僧繇外还有一批“名工”,如顾骏之、史道硕、沈标、董伯仁、杨子华、解倩、江僧宝陆整、丁光、张善果、焦宝颖、刘杀鬼、郑法士、张儒童、孙尚子、郑德文田僧亮、杨契丹、陈善见、刘乌、袁子昂、苍长寿、张孝师等。即便如此,这个名单仍然很不完全。

这里简单谈谈石窟寺的壁画。我们前面说过,中国是模仿印度才开凿石窟寺的,所以,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在石窟中画壁画也是从印度学来的做法。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石窟寺的壁画,以克孜尔千佛洞的古龟兹壁画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为代表。关于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中常出现的“涅槃图”,如温玉成先生所说:“克孜尔的‘涅槃图’常常和弥勒菩萨组合在一起…可知龟兹的涅槃图’与弥勒信仰的结合,既有佛典的依据,又有民间崇拜的基础。”

关于龟兹石窟中的一些全裸和半裸的人物画,温玉成先生认为:“推崇裸体美,是希腊文化的一个因素。希腊人认为,裸体可以把人的有机体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而完美的心灵只能寄寓在强健的体魄中。印度地处热带,人们平时都是半裸的。反映在古代印度雕刻或绘画中的神(如树神、夜叉等等)也是半裸的。接受了印、希文化影响的龟兹,采用了许多裸体或半裸体的形象是有这类艺术的渊源的。”

总之:“玉门关以西的‘西域画风’,虽然承受了印度、波斯、希腊乃至汉族文化的余绪,但它毕竟是西域人民的特有的艺术。从画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艺术匠师们已纯熟地把握住了人体的结构但他们又不是纯自然主义地去描绘。他们用富有旋律的装饰线条,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人体的美。”至于敦煌,由于其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在古代内地和“西域”的交接点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汇聚和融合,都留下自己的痕迹。这样,这些壁画也必然要反映出这种文化上的融合。前面已经说过,印度的凸凹法”等也在这里有所反映和表现。而各类佛画在内容上,不用说,最初都是取法印度佛教的。

如果觉得《中外文化交流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