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柬埔寨王子曾来华留学 归国后备受百姓赞誉 为何最终下场凄凉

柬埔寨王子曾来华留学 归国后备受百姓赞誉 为何最终下场凄凉

时间:2019-09-27 07:19:51

相关推荐

柬埔寨王子曾来华留学 归国后备受百姓赞誉 为何最终下场凄凉

引言

众所周知,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与我国关系匪浅,他曾经派了三个儿子到中国来学习,本人在柬埔寨内乱期间也曾到中国来暂避。不过由于柬埔寨国内形势复杂,这三个王子中有两个都不幸遇害,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感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不得不说,遇到战乱,就算是王公贵族,也无可奈何。

西哈努克国王将三位王子派到中国时,曾经写信讲述过这三个孩子的性格以及对他们的期望。对于大王子尤瓦纳特,因为他学习天赋不高,所以西哈努克希望他能成为一个钢铁工人;对三王子诺罗敦·纳拉迪波,西哈努克对他的期望是能成为一名中文和俄文翻译;最小的王子克玛努拉克,因为年纪太小,所以西哈努克希望他能先上小学,然后在技术学校学习一门手艺。

▲西哈努克及王后莫尼列

01

西哈努克认为三王子纳拉迪波聪明而且学习勤奋,对之寄予厚望。虽然在信件中,西哈努克的对孩子的要求很低,但这明显只是谦虚。因此,我方相关人员对于三王子纳拉迪波非常重视,刻意加以培养。

柬埔寨三王子于1960年来到中国,跟当时还有一位名叫黄班纳利德的大臣之子和他一起进入学校读书。王子脾气温和,平易近人,从来不摆皇室架子。而他的陪读黄班纳利德反而冲动易怒,有时候和同学发生冲突,纳拉迪波王子还要加以劝解。在纳拉迪波王子进学校读书前,便专门去学习了普通话,在入学后就能以熟练的普通话与同学老师交流。

▲纳拉迪波王子(第一排左四)

纳拉迪波王子对中国历史兴趣颇高,特别是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和艺术文化。在和自己的历史老师闲聊时,他告诉老师,说有一位中国公主曾经在古代嫁到柬埔寨,这位历史老师大为好奇,专门跑去查找资料,却没有得到结果。

02

在华学习时,纳拉迪波王子也对中国历史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他的历史成绩比某些中国同学还要好,但其他各科也表现优秀,这让西哈努克国王十分高兴,曾多次向中国政府道谢。1963年春,纳拉迪波王子的一位老师和家人一同游览十三陵,偶遇纳拉迪波王子,当时纳拉迪波王子正在为与他同行的柬埔寨同胞讲解定陵的出土文物,可见王子的中国历史学得好,所言非虚。

▲明十三陵鸟瞰

在学校读书时,但凡有唱歌跳舞的场合,只要有人相邀,纳拉迪波王子便不会拒绝,他最喜欢唱的中文歌是《社员都是向阳花》,他还曾经为同学们跳过《孔雀舞》。虽然就读于普通中学,但纳拉迪波王子身份到底不一样,所以经常会被邀请参加国宴,总理也曾邀请他去家中做客。但王子非常低调,从来不向同学炫耀或者吹嘘。

在学校放暑假的时候,纳拉迪波王子便会回到柬埔寨,在有一次回到柬埔寨的时候,他通过国家电台发表讲话,希望人民不要对他下跪(在柬埔寨普通百姓见到王室成员,需要下跪行礼),这件事让柬埔寨人民记忆深刻,纳拉迪波王子也因此深受大家的爱戴,将他称为“被中国培养的人民王子”。

▲柬埔寨首都金边旧照

03

后来纳拉迪波王子前往北大继续学习,在特殊年代,北大派遣了9位老师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给他授课,这个小组的组长被人戏称为“太子太傅”。1967年,纳拉迪波王子奉西哈努克国王的命令回国,回国后他担任了《柬埔寨日报》的中文版总编辑。

纳拉迪波王子本来应该有着大好前途,但是正如宋代吕蒙正在《破窑赋》中所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纳拉迪波王子的命运,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1970年,柬埔寨王国前首相朗诺发动政变,迫使西哈努克流亡国外,并且把纳拉迪波王子和他的哥哥那拉烈王子都抓了起来。

▲红色高棉武装组织成员

经朗诺政府审判后,纳拉迪波王子被判处5年徒刑。当时纳拉迪波王子被判刑的罪名是“通敌”,而这个敌人指的便是“红色高棉”。讽刺的是,后来“红色高棉”领袖波尔布特夺取政权后不久,便处死了纳拉迪波王子。所以这个通敌罪名到底是怎么来的,世人也就不得而知,颇有几分“莫须有罪”的意味。

结语

纳拉迪波王子死于1977年,时年31岁。现在已经无法找到他当时的照片,人们也无从得知这位王子在西哈努克国王心目中曾经被寄予过何等厚望。西哈努克有5位王子和14位孙子都在混乱年代丧生,纳拉迪波王子也只是其中之一,只有他曾经的同学和老师记录下了一些当年这位“王子同学”的趣事,实在令人感慨叹息。

参考资料:

《过零丁洋》

《破窑赋》

《我所见到的纳拉迪波王子》

《与纳拉迪波同窗时光》

《王子学生纳拉迪波》

如果觉得《柬埔寨王子曾来华留学 归国后备受百姓赞誉 为何最终下场凄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