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苍南的6种方言!隔一条河 话就不一样了

苍南的6种方言!隔一条河 话就不一样了

时间:2022-08-30 21:04:53

相关推荐

苍南的6种方言!隔一条河 话就不一样了

苍南独特、多样的区域文化

蒲壮所城

苍南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县域,由于地处浙闽交界,历来是人口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所以在苍南随处可见风俗各异、方言多样的社会特征。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苍南历史文化的特点,那就是苍南具有独特、多样的区域文化。

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苍南历史的文化多元。在苍南文化的基因里,各类文化和谐共处,协同发展是主要特点。全县共有温州话、闽南语、蛮话、金乡话、畲话、蒲城话等六种方言,至今仍保存完好,并普遍在使用,形成一种独特的多方言文化现象。

在苍南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三个六百年文化。即600年的金乡卫、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600年的矾山矿山文化,600年的碗窑制陶文化。

至于它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血缘认同的宗族文化;二是多样有序的信仰文化;三是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四是彪悍英勇的尚武文化。

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多方言文化是苍南文化多样性最典型、最突出的体现之一。苍南县域面积1295平方公里,却有闽南话、蛮话、温州话、金乡话、畲话和蒲城话六种方言。这六种方言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差异极大,相互之间不能交流。

闽南话与蛮话的发音就有天壤之别,苍南闽南话中的“奶奶”叫“姆妈”,在蛮话里“姆妈”就是妈妈的意思。我是钱库人,讲蛮话的。据考证,蛮话是从闽东方言传过来的,它和泰顺的蛮讲有一定的关联,但随着语言的融合与融化发展,逐步形成现在的蛮话,蛮话可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种方言,不管在世界那个地方,只要有人讲蛮话,就基本上可以认定是钱库这一带的人。蛮话虽然来自闽东,但与闽南话相差很大。

我刚到灵溪时,就分不清男女在闽南话里为什么叫“嗒姆扎姆”,在苍南其他方言里,男女就用一个字来说的,(比如蛮话、温州话)为什么在闽南话里用四个字叫“嗒姆扎姆”?后来通过查询,才明白在闽南话里的“嗒姆扎姆”是指男人在外面撒网打鱼,所以叫嗒姆(打网),女人在家里织网,所以叫扎姆(织网)。这样就显得男女有别,体现出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场景。

比如说一句“有空来我家玩”吧。所有苍南方言里玩就用一个字,唯独闽南话里用“迌”两个字,迌在闽南话里就是玩的意思。

如果说苍南方言有独特的景观,主要在江南垟一带,那里面积只有308平方公里,除了蒲城话,其他五种方言都有人讲。在那里经常出现同一个村里讲两种方言的现象。比如钱库的三石桥村,就有两种方言,蛮话和闽南话,三石桥村还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讲闽南话的人来问讲蛮话的人,宜山怎么走?结果闹出一场笑话。

另外还有灵溪的沪山社区、灵江社区、渎浦社区,既说闽南话,又讲温州话;金乡城内讲金乡话,出南门就讲闽南话,出北门却说蛮话,为了便于交际,很多苍南人不得不学会几种方言来应对,这一点,我们很多乡镇干部做得比较好,为了方便与来办事群众的交流,他们会讲好几种方言。金乡人普遍会一两种方言,因为金乡话是一种语言孤岛现象,会讲金乡话的人不多,走出城门就得讲不同的方言,所以金乡人特别聪明,开口就能来几句不同的方言。这在苍南多方言文化中是一个独特的景观。

这么丰富多彩的方言是怎么形成的?

上海东方电视台受中国语言委委托于10月在苍南拍摄《中国方言苍南卷》,林维斌向记者介绍苍南的移民和方言形成情况。

一般的想法都是因为地理距离,两个地方离得远,交流少,所以语言自然就不一样了。但是研究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比如新疆的和田和乌鲁木齐,中间隔着那么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普通话的发音是差不多的。但是在我们苍南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两个相邻的村子,语言经常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村有两种不同的方言并存,以前所谓“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在苍南不要说十里不同音,有时隔一条河就有不同的声音。

在我看来,方言的形成不是被动的,而是人类的一种主动行为。也就是说,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为了应对竞争压力,人们主动地提高小群体的凝聚力。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制造一种“异己感”,也就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这才是方言形成的原因。

同样,我们如果在外地如果遇到同乡人,就感得特别亲切,啊,我们是自己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苍南的方言特别多呢?这是因为苍南是全国著名的移民大县,现有姓氏426个,少数民族37个。语言是移民文化的方向标,多民族、多姓氏的社会环境是苍南产生多方言的基础,苍南生成了闽南语、蛮话、瓯语、金乡语、畲话、蒲城话等6种互不相通的本地方言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环境的必然。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方言是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并且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何保护传承地方方言?

我们国家不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吗?这里又说要保护方言,这跟国家推广普通话不是有矛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文件精神,教育部在解释该法案时说:“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求方言区的人在会说自己方言的基础上,再学会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便在公众交际场合使用。”

那么苍南在保护方言方面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呢?

苍南的方言保护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民间保护为主,政府支持为辅。

据我了解,在苍南六种方言保护工作中,做的最好的当属蛮话。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蛮话方言,5月,由吴尚忠老先生发起并召集了在上海的14位蛮话人,在上海自发成立苍南县蛮话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及上海分中心。后来经苍南县文化局审批,民政局登记,正式成立了苍南县蛮话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经过十年努力,创办了《世界蛮话人》刊物,出版了《蛮话童谣》《蛮话方言史》《蛮话词典》《锦绣江南垟》和《蛮话俗语》等工具书和专著。

4月蛮话方言被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立项,并拨款资助。经过两年多努力,《汉语言文化研究典藏·苍南卷(蛮话篇)》已顺利通过验收,并已结项。其他五种方言也在不同程度上做了各自努力,也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

除了蛮话被国家语言委列入保护语种之外,其他五种方言是否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专家评审组来苍南开展中国童谣之乡评审活动

我们国家将带有地方方言的传说、曲艺、说唱、快板、民歌、童谣等文艺形式加以保护。比如用温州话演唱的《温州鼓词》、《卖技》、《参龙》,用闽南话演唱的《渔鼓》、《单担布袋戏》、《花鼓》等曲艺项目都已经列入省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了。比如温州鼓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艺种类,在温州地区影响深远,现在就保护的很好。鼓词主要乐器有大鼓、大锣、扁鼓、牛筋琴、三粒板、小抱月等,它的唱腔板式和戏曲一样,轻重缓急、错落有致,虽然叫温州鼓词,却用瑞安话演唱的。因为瑞安话听起来声音洪亮,唱起来朗朗上口。除了温州鼓词,还有各种方言的童谣在苍南流传甚广。

童谣,它是一代人成长的记忆摇篮,也是一个区域历史的口头呈现。为进一步推进苍南童谣的保护和传承,9月4日,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叶舒宪带领中国童谣专家评审组一行深入苍南县各乡镇,就童谣进校园、童谣文化传承和保护等工作进行考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多样化是文化多样化和生活多样化的必然。每种语言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值得我们珍惜和尊重的。一种语言的消亡,也就意味着该语言所代表的漫长时间内所形成的文化遗产的消失。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普通话的推广,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员大量迁徙,去方言的现象尤为突出。如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地方方言将面临失传的危险。

最后,我呼吁全社会人人行动起来,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果觉得《苍南的6种方言!隔一条河 话就不一样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