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5万个横店群演里 也走不出一个王宝强

5万个横店群演里 也走不出一个王宝强

时间:2018-12-09 23:32:20

相关推荐

5万个横店群演里 也走不出一个王宝强

“在横店当群演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横店遇见底层的横漂。”

“横店影视城一年真的能杀7亿鬼子?”

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关于横店,你能在知乎上翻出不重样的问题至少二十个。

很多怀揣着演员梦的草根,都把王宝强当成人生里程的标杆。而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横店,每年都有着不计其数的群众演员投身其中,因为那里,被称为“横漂的圆梦之地”。

作为草根明星的代表,王宝强虽然不是横漂出身,但却是很多横漂们梦想的寄托。几年前尔冬升导演的《我是路人甲》,里面全是横漂演员,也道尽了横漂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有人做出了这样的总结:想当明星,别来。想学演戏,别来。为了梦想,可以考虑来。想体验生活,可以来。没有基础,没有颜值,没有热情,千万别来。热爱表演,喜欢表演,哪怕失败也不后悔,一定要来!

真的是这样吗?

相比正规的电影戏剧学院,再看看远方的好莱坞朋友的造星实力,横店在来来去去的不同剧组里,似乎并不是生产明星的好地方。

但奇怪的是,它几乎很少制造出巨星,很可能年复一年,你都还只是在最底层的群演和出入各种影视剧的只负责躺尸的龙套。即便如此,它的人流量依然巨大,依然不断有人前仆后继,抱着《喜剧之王》的心态,在练习着演员的自我修养。

横店的生态究竟是怎样的?去到那里的人,都是抱着怎样的心态?

抱着这种好奇,我们在横店的“鸿运照相馆”开始了第十一个三天的观察。

经营八年,开店以来迎来送往的“横漂”们不计其数。除了拍照和编排个人资料,横漂所需要的各种剧组信息也都在这间照相馆集散。

小演员的梦想和生存状态,几平米的小小照相馆,几乎就能看尽横漂百态。

关于“周星驰”的传说

《喜剧之王》里,周星驰渴望成名,却一直在当跑龙套的小演员形象深入人心。大概是他拍戏惯有的‘以乐写苦’,搞笑之后又让人抹一抹眼泪的套路,让他成为横漂们口中,经久不衰的传奇。

特型演员满足了一部分外型欠佳的人的需求,王玄令就是其中之一。

外型虽然不好,但胜在十分有特色,他运气很好地被周星驰选中,参演《美人鱼2》,很快就要去到深圳拍戏。能够被周星驰选中,是很多人可遇不可求的事。而在我们眼里会非常看重和介意的外貌,一旦遇上这样的机会,再大的问题都不成问题。

“我只能演特型,导演(周星驰)只要我这张脸。你看他的电影里,都是这种样子的脸。”

王玄令从前在工厂里上班,因为外貌被人嘲笑。世界有时就是那么肤浅,因为丑陋的皮囊而否定不管多有趣的灵魂。现实生活或许会对你冷嘲热讽,但在横店,这个时不时会有反转和魔幻的地方,就能带给你机遇。

“以前在厂里,好多人都说,你看你长得那个样,谁用你啊?周星驰选角色,他选的都比较特型一点的,所以说,这给我们长得特别丑的人,一个机会吧。”

被主流社会歧视的外貌,因为横店这个地方,境遇发生了改变。他反而能比其他人接到更多的戏,翻看他的简历,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早在很多影视剧里看过他的身影。

《倚天屠龙记》、《七星鬼镜》、《少年方世玉》、《奇门相术》、《边境保卫战》、《失落帝国》……

虽然大多都是村民土匪的角色,但好歹在横店,王玄令算是找到了自己的市场。

横店除了给想演戏的人提供一个遇到机会的地方,还有一些人,会借着横店的猎奇属性做直播。人气高的直播可以换来客观的收入。当我们遇到这位20岁的主播陈祥,和他聊天时,他用了一句话形容横漂这个身份。

“感觉他们有点不正常,飘飘然,说白了就是在横店漂疯了。”

这是一个和很多人不一样的观点,但吐槽归吐槽,他又从心底对这些人有着敬佩的心态。

“追梦的人很多,我喜欢他们那种精神,当然不是很多人都这样。大多数人躺着玩手机,躲起来偷懒、混盒饭。片场可以学习啊,这边消费低,不那么受限制,很自由。”

他用一句话概括了横店的生态:“这个地方养闲人,你想去拍戏,就拍戏,发了工资就去泡网吧,没有特定的工作时间地点,想拍戏就去报戏,很自由。”

说完,他又笑了笑,说了一句模棱两可,似乎是用来形容自己的话。

“打工是不可能的,做生意又不会,只有靠跑龙套,躺躺尸来维持一下生活。”

旁边围观的人笑:“这就是你吗?”

他赶紧摆摆手:“这不是我,这不是我。借星爷的一句话,努力!奋斗!”

你看,每一个在横店提到“周星驰”这个名字的人,都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无限接近演艺圈

如果把横店形容成一个职场,那么这里的演员们,其实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晋升规则的。

最底层的是群演龙套,没有台词,没有角色,70多块一天。

比群演收入高一些的是可以露脸的特约演员,这其中又分为没有台词的哑特和有台词的大特。300块往上走的酬劳,高的话甚至可以有3000多一天。

如果再往上走,就是有人物性格,能够串起故事的角色。能跟组,剧组包吃包住,收入高的有一万多一个月。

想成为明星或许很难,但如果想要在横店获得更多机会,却并非没有办法。除开陈祥所说的那些混盒饭打发日子的人,其实还有很多人愿意在这日复一日的躺尸、演鬼子、跑龙套的日子里,走出自己坚持的梦想。

那是一种自己正在“无限接近演艺圈”的美好感觉,虽然坚持真的很辛苦。

曾经有人在知乎上写过一个回答。大夏天拍战争戏,如果天气不太热,就能偷点懒,管你旁边有没有炸弹,躲在战壕里不出来能睡一个下午。但如果现场布置了炸弹,为了制造很牛逼的效果,有时能连续二十多个弹珠炸了出去,而躺在战壕里的群演们,就会被炸得满身泥土。大热天的太阳再一晒,晚上回家,发现脸已经洗不干净了。

留着长头发长胡子的张林松,就是一名特约演员。如果不问年龄,我们谁也猜不到他居然才28岁。

有些剧组会在照相馆设置简历收集箱,他就是在投简历的时候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群演需要在群头拉的几百人的微信群里报戏,群头发通告,然后自己主动报名。但像张林松这样,已经成为特约演员的,是不用通过这种方式的。他们都是投完简历之后,等着剧组打电话来通知。

“我一般都不报戏的,他们那种群众演员才报戏,我们这种的话,是有合适的导演和剧组,会直接打电话来通知的。”

听上去似乎是比群演要高大上一点的等级,但张林松说,自己今年都还没有接到过一部戏。

横店的房租不算贵,如果两个人一间屋,差不多平均6、700一个月,算上水电费,可能一个人一个月400就够了。在横店租房五年的张林松说,现在住的400块一个月的房子,是自己找过的最满意的房子。

他邀请我们去家里看看。房间很小,最里面摆放了一张床,用木板隔开。有人来了家里,他也只让他们坐凳子,因为不想床被人坐了去。

“这是我睡觉的地方,因为我很多朋友来,我都有凳子,害怕别人坐我的床。”

房间里还摆放了一颗松树,听他说是捡来的。

“这棵树是我前年捡的,路过的时候发现可能是人家不要的,然后我就捡回来了。我觉得挺好的,灯可以差点,很亮。因为我名字叫张林松嘛,正好这是颗松树。”

听上去是个对生活有点讲究的人,自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而在演戏这件事上,他也一度坚持自己是特约演员的“高级”身份。

但正如之前所说,今年以来还没接到剧组的电话,身上的钱又快花光。也因为很久没跑群众,和群头没有联系。即便是微信群没退,他在群里报戏,由于长期没有互动,群头也不会在几百人里挑选他。

降低标准除了去报戏,还有一种,就是去“捡鸽子”。

横店有很多,只有在这里演戏生活的人才听得懂的专业术语,比如“捡鸽子”。

其实就是去群演集合地碰碰运气,那些报上了戏的人如果临时放了鸽子,如果正好碰上,你就可以去找负责集合群演的群头,说不定能捡到一个顶替的机会。

张林松去了,但也很失落地空手而回,被人嫌弃头发胡子过长。为了生活和梦想一再地降低标准,也没能换来一个跑龙套的机会。

“如果今天没有捡到鸽子,准备怎么过这一天?”

“回家煮饭吃,去山上逛一逛,练一下我的功夫。”

在横店,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大家早已习惯。张林松也能够想得明白,每天进出横店的剧组那么多,总能有一次被自己遇上。

重点在追求,而不是实现

年轻人向往着远方和梦想,但谁也不能说,拥有这种向往就是年轻人的专利。

这大概是我们在横店的三天里,感触最深的地方。

去年大热的网剧《河神》,不知道多少人对第三集里出现的黑市稳婆还有印象。

杜红军(左)

已经68岁的杜红军,就是那个饰演稳婆的人。她家住在长春,想来横店试试当演员,就骗家里人说自己去到外地养生。让人帮忙查了来横店的路线,于是一个人单枪匹马,风风火火地到了这里。

“我让一个年轻人帮我查,是有横店这个地方吗?然后去义乌倒车,一点一点过来的。”

退休前是当地文工团的独唱,但老奶奶始终觉得,有生之年,总要和别人不一样、要站在能让更多人看到的地方才好。

“我有时候在家,哼哼唱歌什么的,儿子就会说:妈你真可惜了。”

很晚才开始追梦的人,总是对过去抱着不甘愿又不得不放下的豁达。杜红军那一代,可不正好就是《芳华》的年代。

“年轻的时候坎坷,没赶上好时候,好时候都过了,晚了,如果能年轻十岁就好了。”也许是想起了什么,她悄悄抹起了眼泪。

“现在是好时候,只要你有本事,你就能展示。比别人强一点的话,虽然达不到那个高峰,但是也算还行吧。我很羡慕那些年轻人,你们都好好干吧,还年轻呢,时间还长,有机会好好展示的。”

在来横店前,杜红军的演艺经历也有很多。文工团独唱,又演过话剧,老伴之前是政府公务员,退休之后被人请去打理公司当副总,可以说是生活优渥不愁。但她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

这“一点”也是她为什么住在三层楼有暖气的小洋房里,却还是坚持到南方来的原因。

冬天的横店,出租屋里不会有暖气,但老奶奶在这不停的追逐里,找到了自己栖身横店的理由。

她告诉我们,他们那一代在年轻的时候,比《芳华》里拍的,更不可思议。

天全黑的时候,两位装扮精致的阿姨正坐在照相馆里,看着手机讨论演出服装的事情。

横店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它包容五湖四海对“做演员”有着自己看法的人们。但来这里的人,却很少有结伴一起的。除了年轻的小情侣,大家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然后在这当中,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冯晓琴(左)、郝敏(右)

年龄稍微大些的冯晓琴已经70岁了。年轻一点的那位叫郝敏,也有55岁,来自上海。

“我们两个准备去参加旗袍秀,正在推敲服装呢,怎么样让自己更美更年轻。”冯晓琴说。

她们告诉我们,在横店看到的很多人,尤其是像她们这样年纪偏大的人,都很追求美。每天起床出门就要收拾自己,这是摆在第一位的。

“这是作为女人起码的修养。不管在哪里,内在的外在的都应该统一。”

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些长年累月在横店“漂”着的人,他们不用照顾家庭的吗?孑然一身的人自然不用,但大部分都是像这几位老太太一样,在家乡有自己温暖的家,甚至原本几代同堂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郝敏说:“我孙女都4、5岁了,现在在托儿所。我不用帮忙带孩子,不然我怎么在这里,我们都是奶奶啊。”

“当演员”这种听上去不接地气的职业,可能很难得到家人的认可。但这些老太太们,似乎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

“我们家里也比较理解我,不强求我。你愿意干的事你就去干。家庭是一个整体,我应该是在家里好好地完整地做一个真正的母亲,好的妻子,可是我没有,因为我有想法。”冯晓琴这样告诉我们。

但世界上哪有完全正确的选择,无非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博弈。

不跳广场舞不带孙子。被内心更大的声音召唤,才背离原本的轨迹。不是说安稳的生活不够好,只是总想着要竭尽所能活得绚烂,才不算辜负时间有限的人生。

明白这点并不算难。在横店,老年人和年轻人区别只是在于,领悟时间的早晚,和是否有条件去实现。

有老演员,自然也就有小演员。

接触拍戏不到一年,但却已经参与了九部影视作品的龚一诺,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

自己喜欢演戏,有着做演员的梦,也得到了妈妈的全力支持。在他这个年纪的小孩,总是会被父母要求把学习摆在第一位。像这样费时又费精力的爱好,能够获得理解,是很难得的事情。

不像一般家长,只是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当成小打小闹,在一诺妈妈眼里,表演是一件非常值得敬畏的事。

“我也不知道哪来的这股猛劲,花了三天时间所有的34个剧组全部跑遍,全部资料发掉。而且孩子的资料,我将近花了八九百做了一千多份。因为我不知道要多少资料,我以为只要去发就行了,哪知道这么省的,只要三十几份就发完了。”

一诺热爱表演,把孩子看得比事业重要的妈妈便每周开车从义乌来到横店接戏。一诺也像那些已经成名的小明星们一样,带着作业本,抓紧空余时间写作业。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有聊过天。他说妈妈你不用担心我,如果我身高不够,我可以演幕后啊,我也可以演喜剧,你完全可以放心。”

小朋友的内心有多么干净单纯,即使进入到欲望横流的大人世界里,也丝毫不担心未来的路。

“所以啊,我也是这么跟他讲的,我说我支持你走这条路,陪同着你,但是能走多远,妈妈也不知道。”

为什么不知道还要走呢?因为没有去走,哪里来的路。

“走这行的人太多了,包括有些正规院校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他们不一定能持续做演员,那就慢慢地走着呗。”

横店的人太多了,有人懒散短视,也有人拼命前行。有些人在这里投机取巧,也有些人在这里视死如归。它不是造星的地方,但它能造梦。

一个镜头,一句台词,或者只求不被辜负的人生。

快离开的时候,冯晓琴唱了一曲《梨花颂》。翘着兰花指,一个小小的照相馆,就是她的舞台。

这个和外面世界不一样的神奇之地,来的人大都不同,也大都相同。心里总是相信着某个东西,觉得这里能带给自己些什么。

可能最后就像《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三句台词三个字,紧紧抓住的只有指甲盖那么大的小纸片。

有人问,你当群演,一没钱,二没未来,三没尊严,四可能也没爱情,到底图什么?

因为他们自己也清楚,大概要非常非常难,才能成为第二个王宝强。

也许就是想弄明白,做人如果没梦想,到底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可谁又知道答案是什么呢。

如果觉得《5万个横店群演里 也走不出一个王宝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