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脑干梗塞的诊断

脑干梗塞的诊断

时间:2023-01-07 16:05:43

相关推荐

脑干梗塞的诊断

脑干梗塞: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环障碍。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1脑干梗塞是怎么引起的

脑干梗塞: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环障碍。最常见于脑桥。主要病理改变是脑软化。多见于中老年,常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史。发病较急,主要表现偏瘫或四肢瘫,吞咽及发音困难,高热,意识障碍(昏迷、缄默症等)。由于受累血管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的梗塞,表现各种交叉性瘫痪。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因为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小时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脑梗塞痊愈率达到70%至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有任何后遗症。

2脑栓塞发病原因有哪些?

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的栓子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叫做脑栓塞。由于栓子阻塞了脑血管造成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这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下的青壮年多见。起病急骤,常于数秒钟至2~3分钟达到高峰。

脑栓塞的栓子种类很多,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血管而诱发。而心脏病是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扩大,心脏血流缓慢、淤滞,易使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当血流不规则或心房纤颤时,这种附壁血栓容易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脑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由于内膜或内膜下病变,细菌常附着在内膜上繁殖,与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等集结成细菌性赘生物,脱落后随血液进入颅内,也可发生脑栓塞。心肌梗塞时,心房和心室内膜可受到损伤,而受伤的内膜易发生附壁血栓,在心房纤颤等因素的作用下,血栓脱落形成栓子,也常造成脑栓塞。另外,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心脏手术等,也是造成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

非心源性的栓子,较常见的是脂肪栓子和空气栓子。当长骨骨折时,或因骨折手术,骨髓中的脂肪球进入血液,容易形成脂肪栓塞;而气体栓子则常见于胸部、颈部开放性外伤及外科手术、人工气胸、气腹以及潜水员、飞行员不适当减压,形成氮气栓塞;另外,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也是造成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脑栓塞查不到栓子来源,称为来源不明性的脑栓塞。

3脑栓塞

脑栓塞是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占脑血管病的15%~20%。

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占脑栓塞的60%~70%,14%~48%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栓塞;心肌梗死、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脏手术时易诱发本病;非心源性栓子见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外伤骨折或气胸、潜水或高空飞行减压不当、孕妇生产等。

4脑栓塞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是什么?

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的栓子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叫做脑栓塞。这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下的青壮年多见。起病急骤,常于数秒钟至2~3分钟达到高峰。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脑栓塞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病情如此剧烈?

(一)发病原因

根据栓子来源,病因可分为:

①心源性,占脑栓塞的60%~75%;

②非心源性;

③来源不明,约30%的脑栓塞不能明确原因。

1.心源性 引起脑栓塞的栓子来源于各种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维颤动脑栓塞位居首位,约占半数以上;其他常见的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伴有房颤,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和心脏手术合并症等的栓子脱落。

关于炎性物质或赘生物进入脑血管,多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细菌附着在病变的心内膜上繁殖,并与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等结成细菌性赘生物,脱落后即可随血流发生脑栓塞,心肌梗死时,心脏内膜也常产生附壁血栓而脱落成栓子。

近年来心脏手术的发展,增加部分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机会,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的栓子,经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直接进入颅内动脉而引起脑栓塞,称为反常栓塞。

2.非心源性 非心源性栓子引起的脑栓塞有明确病因,证明栓子是来自心脏以外,常见的非心源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主动脉,颈动脉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内膜溃疡斑块脱落,造成脑栓塞,此外颈部大血管外伤,肺静脉血栓脱落等。

(2)细菌性栓子: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其心脏瓣膜上常形成含有大量细菌的赘生物,该赘生物性质松脆而易脱落成栓子。

(3)脂肪栓子:常见于肱骨,股骨及胫骨等长骨骨折或长骨手术时,骨髓内脂肪组织被挤压进入血液中,形成脂肪栓子。

(4)空气栓子:如在胸部手术或颈部手术,人工气胸,气腹,皮下气肿伴有血管损伤时,空气进入血液循环中形成气泡,便成为空气栓子,还有潜水作业者上升过快或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高压氧舱减压过快时,溶解在血液中的空气游离出来,在血液中形成气泡并相互融合,也可形成空气栓子。

(5)其他栓子: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形成的栓子,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肢体感染,败血症),肿瘤物质脱落形成的瘤栓子,寄生虫或虫卵,羊水等均可引起脑栓塞。

3.来源不明性 还有部分脑栓塞利用现代手段和方法,虽经仔细检查也未能找到栓子来源称为栓子来源不明者。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正常人体血液呈流态,虽然血液内含有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大分子物质,但是它们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变形顺利通过微循环,如果血液内成分如红细胞聚集,形成缗钱物,也容易阻塞血管。

人体血液循环中某些异物(称为栓子)随血流流动,如来源于心脏的栓子,上述凝血块,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的碎斑块,脂肪组织及气泡等,栓子进入脑循环,绝大多数(73%~85%)栓子进入颈内动脉系统,因大脑中动脉实际上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伸,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容易受累,左侧大脑是优势半球,血液供应更丰富,所以左侧大脑中动脉最易受累,椎-基底动脉的栓塞仅占10%左右,大脑前动脉栓塞几乎没有,大脑后动脉也少见。

一般栓子脱落容易阻塞脑血管是因为脑部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脑重占体重的2%,而在正常氧分压和葡萄糖含量下,有心脏总输出量20%的血液进入脑血液循环,脑的血液来自两侧的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动脉系统主要通过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3/5部分的血液,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通过两侧的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及后下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的血液。

风心病伴发心房纤颤引起脑栓塞的机制:是由于瓣膜病变使左房扩大,心房壁尤其左心耳处肌肉收缩无力,引起血液在左房流动缓慢而淤血,再者,心房纤颤使血流更易产生旋转,与粗糙的内膜摩擦容易形成附壁血栓,特别是在风心病合并心衰时,形成附壁血栓的机会更多,当风湿活动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脏瓣膜上的炎性物,细菌性赘生物均可脱落进入体循环,而导致脑栓塞,在其他非瓣膜性的心脏病,由于长期的心房纤颤致心肌劳损和室壁运动异常,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当心衰时,血流迟缓,增加了血栓形成与脱落的机会。

Thurmann等分析了心房纤颤的心电图,以f波振幅大于0.50mV定为粗颤,结果表明,心电图V1导联粗颤者风心病占87%,粗颤者左心房导管测定,左心房压力增高,X线有左房增大,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张,说明风心病心房纤颤f波振幅与左房大小呈正相关,风心病和非瓣膜性心脏病在左心功能障碍,室壁运动异常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心房纤颤,形成附壁血栓和发生血栓脱落的机会甚大,所以,积极治疗心房纤颤,及时纠正心衰,可以预防附壁血栓的形成和脱落,是防止脑栓塞发生的关键。

2.病理生理改变 当栓子阻塞脑血管后,引起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脑组织软化,坏死,栓子停留一段时间后可溶解,破碎并向远端移位,原阻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因受损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可有大量红细胞渗出血管,使原来缺血区有血液渗出,形成出血性脑梗死,脑组织容易引起缺血后坏死,是因为脑代谢活动特别旺盛,对能量需求最高,而脑组织几乎无氧及无葡萄糖贮备,能量完全由循环血流连续供应,正常人脑的重量约为1400g,平均脑血流量为(50±5)ml/(100g脑组织·min),脑组织需能量为33.5J/(100g脑组织·min),葡萄糖脑耗量为4~8g/h,24h 115g,血液如果被完全中断,8~12s氧耗尽,5min神经细胞开始缺血坏死,所以虽然缺血短暂,但是后果严重。

供应脑组织的血液由两大系统通过两侧大脑前动脉由前交通动脉互相沟通,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由后交通动脉互相沟通,在脑底形成脑底动脉环(Willis环),此动脉环对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两大供血系统之间,特别是两侧大脑半球血流供应的调节和平衡,以及对病态时侧支循环的形成极为重要,如果血栓逐渐形成,侧支循环容易建立,由于栓子突然堵塞动脉,侧支循环常难迅速建立,引起该动脉供血区产生急性脑缺血,当栓塞脑血管局部受机械刺激时,可引起程度不同的脑血管痉挛,所以起病时脑缺血的范围较广,症状多较严重,因此出现的临床症状不仅与栓塞部位有关,而且与血管痉挛的范围也有关,当血管痉挛减轻,栓子碎裂,溶解,移向动脉远端,以及侧支循环建立后,均可导致脑缺血范围缩小,症状减轻。

3.脑栓塞的病理特点 脑栓塞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尤多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少见,脑栓塞病理改变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由于栓子常多发,易破碎,有移动性或可能带菌(炎性或细菌栓子),栓塞性脑梗死多为多灶性,可伴脑炎,脑脓肿,局限性动脉炎和细菌性动脉瘤等,脂肪和空气栓子常导致脑内多发小栓塞,寄生虫性栓子在栓塞处可发现虫体或虫卵,除多发性脑梗死,躯体其他部位如肺,脾,肾,肠系膜,皮肤和巩膜等亦可发现栓塞证据,骤然发生的脑栓塞易伴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缺血损伤较血栓性脑梗死严重。

脑栓塞合并出血性梗死(点片状渗血)发生率约30%,由于有血液渗出,故而出血性脑梗死也称为红色脑梗死,红色脑梗死常提示脑栓塞,这可能是由于栓子暂时堵塞稍大动脉造成血管壁缺血变形甚至坏死,当栓子分解后,小栓子顺血流流向远端较小动脉,由于原栓塞处血管壁受损,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当血流恢复时,便容易发生渗血,病理损害的范围常较相同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梗死的范围要大一些,可能是因为脑栓塞的发生速度比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快,侧支循环难以即刻建立所致。

对于脑栓塞这种疾病,主要是要针对可能的病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和颈动脉狭窄等应尽早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值得提醒的是脑栓塞病患复发栓塞的可能性极大,应该做好预防措施。

5脑栓塞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脑栓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作为一个脑科疾病,它的病发肯定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脑栓塞的相关知识并不为大家所熟知,那么,这里就和大家一同来了解不同原因的脑栓塞的发病特点。

脑栓塞是指颅外其他部位各种栓子随血流进人颅内动脉,阻塞不能容栓子通过的动脉而发主脑梗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其患病率约为13/10万。占脑卒中的15%~20%。

病因按栓子的来源可分为三类:

1.心源性:最常见。风湿性心脏病并心房颤动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粘液瘤,心肌梗塞;心肌病及心脏手术等,

2.非心源性:主动脉弓以及发出的大血管的动脉粥祥硬化斑块和附着物脱落;其他还有败血症;长骨骨折的脂肪栓子;胸腔手术、人工气胸、气腹或减压病的气体栓子;癌性栓子及异物栓子等。

3.来源不明:有些病例虽经仔细栓查仍未能发现栓子的来源。

大脑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原因,脑栓塞的病发影响了我们脑部的功能,如果没对脑栓塞及时治疗,那么后果就会是很严重的。所以,对脑栓塞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我们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希望朋友们多加重视。

如果觉得《脑干梗塞的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