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高三班主任分享:高考考前14天安排!太详细了 值得家长孩子借鉴

高三班主任分享:高考考前14天安排!太详细了 值得家长孩子借鉴

时间:2020-03-03 03:25:03

相关推荐

高三班主任分享:高考考前14天安排!太详细了 值得家长孩子借鉴

高三班主任分享:高考考前14天安排!非常详细!值得家长孩子借鉴

距离6月的高考时间仅有14天。

高考对于每一位考生都非常的重要,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同学们应该怎么样去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状况,以及怎样去高效的复习,用最佳的状态去迎接高考呢?

距离高考14天

理清思路、保持状态!

越是面临重要的考试,心态就越重要。

考生的心理状态或许会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考生们需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这时候也别说什么过量的练习了,做一些基础性习题,保持状态,每天过一遍重要的知识点。而且对于自己没有记住的知识点再不用去死记硬背,反而会影响前面记住的知识点,打乱自己的阵脚。

距离高考13天

注重对短板学科的弥补!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总有一些课程是考生们的短板,比如我们的数学和物理学科。

数学和物理课程的知识点的灵活性非常的强,需要同学们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并不多,所以这样的课程反而是最有提升的空间的。

那么最好的提升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根据考纲将对应的知识点都争取弄明白,标注出重难点,主要去攻克重点知识,对于难点的知识其实并不建议多花时间,因为往往难题拿到满分的几率是非常小的,所以有时候是花了时间也并没有效果。

再则就是建立“错题集”,将在平时学习中课本上和真题试卷以及模拟试卷中的易错的重点的题型归纳在一本错题集上,并且做好批注。这些错题就是自己的短板之处,所以如果将这部分的知识点都能够吃透了,相信这门课程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同学们每天可在每一学科上拿出15至20分钟的时间,专门查缺补漏,弥补短板。

距离高考12天

翻阅错题集和各科整理的笔记!

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想要将所有的知识都全部完整的学习一边的几率是不大的,既浪费了时间,又还没有效果。

而最佳的做法就是将前期整理的各科笔记和错题集拿出来过一遍,保证重点知识和易错重点题型能够熟练掌握。

并且每天可以将各科的真题试卷或者模拟试卷做一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及时的查漏补缺。当然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全模拟高考的时间和状态。

距离高考11天

清晰认识科目考察方向!

对于语文科目。最重要就是要多积累在作文中会遇到的素材,学会押题,根据历年来的作文的出题模式和模式试卷的出题,猜测今天会出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另外就是掌握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以及其他题目的答题规范。

对于物理、数学科目。首当其冲的就是将公式都记熟,并且保证能够灵活的运用到题目当中。对于基础题和大题部分一定要多加注意,除了压轴题。压轴题题可以适当去冲刺一下。

对于英语科目。每天都要做适量的题目,尤其是要对作文和阅读理解多加练习,作文也是可以背万能句式的,在考试中是可以直接套用。对于阅读理解其实也是有技巧的,运用老师教的技巧自己一定要多加练习。

对于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学科。最重要的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能够弄清楚,想要全部将这部分知识都记下来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所以可以记忆大概知识,在考试中结合自己的见解灵活的发挥。

距离高考10-6天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越是在面临重要的事情时,人们就会变得越紧张,心态不正确,往往容易出错。

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在学习了一天过后,晚饭过后最好是出去散散步,让自己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促进血液循环,当你再回来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效率会高得多。

距离高考5天

保证睡眠质量

在考前一周,许多考生对会表现出诸如烦躁、做题时出现无谓失误等状况,这些现象都是由长时间身心疲惫造成的,所以要改变这些状况,在高考前的一个星期左右,调整原来的作息时间,最好是能够在每天十点就睡觉,保证一个充足的睡眠。

会有同学问:“躺在床上睡不着怎么办。”

就算躺在躺床睡不着也要闭眼休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自己的大脑放松。

经常会有考生在考前出现感冒、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考试失利情况,其实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所以请一定要保证有一个充足的睡眠时间。

距离高考4-0天

做好考前准备,熟悉考场!

在最后的几天时间里,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考试需要的工具,提前去熟悉考场。

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充满信心去迎接考试。

最后,祝愿考生们在高考这场战场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如果觉得《高三班主任分享:高考考前14天安排!太详细了 值得家长孩子借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