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甲型病毒性肝炎如何诊断

甲型病毒性肝炎如何诊断

时间:2020-10-03 14:23:49

相关推荐

甲型病毒性肝炎如何诊断

甲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症状,甲型病毒性肝炎如何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往往人们都毫不在意。它通常是由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而引起,防治它要从点滴小事开始了解。奥利奥接下来向大家分享些甲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一起来了解了解甲型病毒性肝炎如何诊断吧!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1甲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症状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年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

1、急性黄疸型

(1)潜伏期: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粪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

(2)黄疸前期起病急,多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可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3)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周。

(4)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IgG介导的免疫系统建立。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

较黄疸型少见。起病较缓,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体征多有肝肿大、有轻压痛和叩痛,脾肿大少见。转氨酶升高。一般在3月内恢复。

3、瘀胆型

旧称毛细胆管性肝炎,现证明其原发病变在肝细胞泌胆机制而不在毛细胆管,故原称病名已不用。主要是急性甲型肝炎引起的肝细胞裂解导致胆汁分泌下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和胆酸浓度增加,引起黄疸和全身皮肤瘙痒。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消化道症状较轻。该病病程较长,黄疸持续2~4个月。

本型为黄疸型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特点是胃肠道症状较轻,发热时间较长,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较久(数周至数月),可有腹胀、皮肤瘙痒、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尿色深呈浓茶色、肝肿大、有压痛。需与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鉴别。

4、亚临床型

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肝功能轻度异常。

5、重型肝炎

较少见。成人感染HAV者年龄愈大,重型肝炎发病的比例越高。

6、暴发型甲型肝炎

本型占全部病例的0.1%~0.8%,但病死率甚高,达50%。本型起病甚急,可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频繁呕吐、极度乏力等明显的消化道及全身中毒症状;黄疸逐渐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腹腔积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表现,直至出现深度昏迷、抽搐。患者多因脑水肿、脑疝、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周。

2甲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急性黄疸型

(1)黄疸前期:感染者经15~45天(平均30天)的潜伏期,大多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倦怠无力、肌肉tulAOshI酸痛、食欲缺乏、恶心厌油、呕吐及上腹不适等,持续数日至2周。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体征有肝区压痛及叩击痛。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增高,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尿胆红素阳性,ALT升高,抗-HAVIgM阳性。

(2)黄疸期: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肝大,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ALT升高,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持续2周至4个月,少数有达6个月者。

2.急性无黄疸型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易忽略,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亚临床型),可有肝大。抗-HAVIgM阳性及ALT升高,总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下。

3.急性淤胆型甲型肝炎起病急,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尿色深黄,巩膜、皮肤明显黄染,可有灰白便及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等明显升高,ALT中度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少数达3个月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外梗阻性黄疸者。

4.重型甲型肝炎急性重型起病急,发展快,病程在10天内,黄疸迅速加深,频繁恶心呕吐、高度腹胀、极度乏力、出血倾向,并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体征有意识障碍、扑翼震颤,及肝浊音界缩小等。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低于40%,胆碱酯酶活力、C3、血清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均明显降低。但亦有黄疸不明显或无黄疸而先出现精神症状者。病程在10天以上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急性重型。重型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如下。

(1)肝性脑病:常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程度分为Ⅳ级。Ⅰ级:睡眠障碍,精神紊乱,行为失常,表情淡漠或兴奋;Ⅱ级: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计算力下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有扑翼样震颤及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电图改变;Ⅲ级:昏睡状,呼之能应,压眶反应迟钝,痛觉存在,肌张力增强,有扑翼震颤,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异常;Ⅳ级:昏迷,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有严重改变。

(2)脑水肿:较常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烦躁、血压升高、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变小,中等度散大,忽大忽小,不等大)及呼吸改变甚至呼吸骤停等,常与肝性脑病并存。

(3)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鼻腔、口腔、牙龈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或尿血,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

(4)肝肾综合征:肝功衰竭时,肾血流量降低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的小血管高度痉挛,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1.流行病学史有食用被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史,特别是被污染的毛蚶、蛤蜊等半熟食品,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消退后,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黄疸、肝大等临床表现。

3.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在黄疸前期即开始升高,2周内达高峰,重型及淤胆型可达171μmol/L以上;血清ALT在潜伏期后期开始上升,AST亦可升高。重型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进行性下降。

4.特异性免疫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AVIgM是确诊急性甲型肝炎最可靠的方法,病后8周内保持高滴度,并持续至恢复早期。

3甲型病毒性肝炎吃什么好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比较常见的肝部疾病之一,本病具有传染性,为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在此为广大患者朋友推荐下面的食疗方:

1、茵陈鲜菇粥

用料:嫩茵陈叶20克,鲜蘑菇片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鲜茵陈洗净沥水,鲜蘑菇切薄片,等粳米煮熟后,先把鲜蘑菇放粥内略烫,再加入鲜茵陈叶5分钟后即可,温服。

2、香附茯苓山药鸡

用料:香附、茯苓各15克,山药30克,鸡1只。

制法:鸡去内脏,把香附、山药、茯苓放入鸡腹中,隔水蒸熟,去药渣后服用。

3、枸杞山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白糖少量。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温服。

4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甲肝属中医“肝瘟”、“急黄”范畴。其证多属湿热瘀结肝胆,治当以清热利湿、凉血化瘀、败瘟退黄为法。

中医用急黄汤(升麻、苍术、茵陈、龙胆草、车前子、滑石、通草、郁金、柴胡、赤芍、虎杖、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加减。舌红、苔黄腻、身热汗出、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后下;舌淡胖、苔白腻、畏寒便溏者,去龙胆草,加炙黄芪、土白术;腹胀、呕恶、厌油、纳呆者,加炒白术、炒枳壳、莱菔子、清半夏。日1~2剂,水煎2~4次,分3~次温服。连用15~30天。

方中升麻、土茯苓上下分消,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虎杖、蛇舌草败瘟解毒,重用赤芍凉血化瘀,茵陈、龙胆草、车前子、滑石、通草清肝利胆,除湿退黄,极宜于湿热瘀结肝胆的治疗。

5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急性黄疸型肝炎宜住院隔离治疗,一般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即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1年。

点击查看全文

如果觉得《甲型病毒性肝炎如何诊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