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在《祝福》中 为什么说鲁四老爷被看作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在《祝福》中 为什么说鲁四老爷被看作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时间:2023-07-18 20:45:50

相关推荐

在《祝福》中 为什么说鲁四老爷被看作杀死祥林嫂的“凶手”?

鲁四老爷之所以被认定为谋杀祥林嫂的礼教“凶手”,原因无非有三:一是祥林嫂在拼死抵抗再嫁时,原文中有一句话说明其顽抗和主人读书有关:“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二是因为歧视寡妇再嫁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对她在大家敬神祝福时去世,非但没有同情反倒骂她“可见是一个谬种。”三是因为他的学历“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所以被认定是维护礼教欺压百姓的剥削阶级,购买雇工劳动实现自己养尊处优。

针对以上三种理由,需要回望历史抛开各种先入之见,客观评估鲁四老爷在祥林嫂之死中所扮演的角色分量,以及庸俗思想的非儒本质。第一,置祥林嫂于死地的主要罪凶是拐卖妇女罪而非“孀妇不嫁”之恶俗。关于祥林嫂的悲剧,人们一般认为“孀妇不嫁”思想难辞其咎。可一旦具体客观从文中细节寻找论据时就会发现,这种判断明显受到诋毁传统文化的先入之见影响,并不真实。

关于祥林嫂不愿改嫁的细节在文中主要出现三次,把这些内容分析为受“节烈”影响而自愿牺牲,完全不符合原文内涵。在丈夫去世之后,人们习惯于批评她宁愿独自谋生承担生活艰辛,逃到鲁镇打工也不愿改嫁。实际上,从原文推测,她应该是受到生活所迫而无法改嫁,初到鲁镇那年她大约二十六七岁,“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她在婆家的生活一定很艰苦,青春少妇却“脸色青黄”,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日子刚刚发生变故之际,来到鲁镇不久她的面貌与精神就发生很大改观,她很能吃苦耐劳,“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虽然很繁忙,“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甚至为主人节约一个短工,但她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不料,正当她逃出婆家惊魂甫定开始享受自由生活时,强迫她卖婚的婆家人就找上门来。

到此为止,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指责她不愿改嫁,因为文章中没有蜘丝马迹的论据可以证明她不愿改嫁,相反从文章细节可知,她是因恐惧被婆家拐卖才偷跑到鲁镇做工,即使想改嫁也没来得及。其次,当她被前夫家抢劫逼迫卖婚又拼命抵抗时,那种对传统文化的指责完全找错了对象,难道祥林嫂面对如此惨无人道的遭遇,连一点反抗都要受到批评家指责甚至愚昧无知的嘲笑吗?今天,我们一定要冷静面对这个惨烈场面找出真正的杀人凶手。

在这场买卖婚中,最主要的罪凶是婆家人的民间恶俗,他们把儿媳当成私有财产,在儿子去世之后强抢民女,“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又强行卖婚,“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

并且,为了多卖钱“就将她嫁到山里去。倘许给本村人,彩礼就不多;唯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彩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从人之常情看,与嫁入深山狼虫虎豹出没之地相比,祥林嫂显然更愿意生活在比较自由的鲁镇,所以,面对婆家粗暴的卖婚行为,她自然会做出宁死不从的抵抗,“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

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捺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对于以上这些无知乡民所犯下的野蛮暴行,批评家竟然指责受害人反抗是受到“节烈观”毒害,其漠视事实之主观臆断,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从后来的遭遇看,她不愿嫁到深山的确自有道理:容易生病又不能及时治疗,虎狼出没危及人身安全。果然,新生活刚刚开始三年左右,丈夫却暴病身亡,儿子也被狼吃掉,祥林嫂遭遇人生如此风浪,特别是儿子惨死完全击溃了她刚强的精神力量。

在她又一次走投无路之际,虽然雇佣关系经常被理解为阶级剥削,但,毕竟还是鲁四老爷给她一条生路。只是她的状况已经大不如前,“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此时,对于心灵创伤如此深入骨髓的她,事实上已经神情恍惚,“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如果还有人嘲讽她受到传统思想毒害,宁愿打工受苦也不愿再嫁,这种推论简直是不可理喻,即使她想嫁人有人敢收留她吗?

从以上细节分析可知,给祥林嫂造成致命伤害的文化,是乡土社会自发产生的野蛮恶俗:逼迫她被卖到深山中,如果她自由自在生活在鲁镇,或者按照法律许可自愿改嫁,她的生活道路应该是另一种可能。因此,对于祥林嫂悲剧主要应该予以谴责的,是民间买卖人口恶俗,而不是儒家仁义之礼,何况鲁四老爷作为一个浅薄的读书人,他歧视寡妇的只言片语,恰好与儒家“礼”文化“礼敬”待人思想背道而驰。退一万步说,即使祥林嫂受到“夫死不嫁”思想影响,那也违背儒家“礼”学宗旨,要详解此点,还需从鲁四老爷的表现并不代表儒学观点说起。

第二,鲁四老爷歧视再嫁寡妇的庸俗的确给祥林嫂造成精神伤害,但其思想与儒学礼教精神风马牛不相及。批评家习惯认为,鲁四老爷作为一个剥削阶级代表,就是鲁镇一切悲剧的罪魁祸首,其实细读原文,即使明察秋毫也找不出他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坏事,反而两次虽然不高兴,但都毕竟默许夫人收留了走投无路的祥林嫂。

当然,他的一切罪孽在批评家看来,即使没有在文中出现也可由身份地位以及文中细节加以推测,这些论据主要集中在他对寡妇的歧视上,比如当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丧夫之后初次来到鲁家被卫老婆子引荐来做工。“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当她第二次守寡流落乡间无处立身,儿子被狼吃掉已经使她精神有些错乱再次来到鲁家时,“四婶起刻还踌躇”,待到听完她的悲惨遭遇“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

鲁四老爷“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并且从文章细节看,鲁四老爷对寡妇的歧视的确对她造成极大伤害,在冬至祭祖四婶因为寡妇不净大声阻止她拿祭器时,“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关于以上细节被用作论据来证明鲁四老爷以“礼”杀人,其逻辑至少有两点不合情理:首先,鲁四老爷的学识不足以代表儒家伦理;其次,如果他熟读案头的《近思录集注》,就不应该对寡妇再嫁表示任何异议。

如果觉得《在《祝福》中 为什么说鲁四老爷被看作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