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切忌用“爱的回收”惩罚孩子 治标不治本

“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切忌用“爱的回收”惩罚孩子 治标不治本

时间:2018-12-16 12:09:16

相关推荐

“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切忌用“爱的回收”惩罚孩子 治标不治本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01父母育儿杀手锏——"爱的回收",为何其威力如此强大?

路过有个堆叠着一盒盒精美洋娃娃套装的商店橱柜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其跟前嚷嚷着妈妈要买一盒套装,这位年轻的妈妈先是语气温和地劝说着小女孩,想半"忽悠"地说:"妈妈今天没带钱来,我们叫爸爸今晚下班再来买好不好?"

这个小女孩也是古灵精怪的,回道:"妈妈不是可以用手机还吗,我们可以现在买嘛,不用等爸爸的!"

妈妈见到忽悠不过孩子,便换了种严厉地语气说:"走不走!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妈妈伸出手,试图让孩子跟她一起走。

孩子见状,只好憋屈着她的苦瓜脸,告别她的洋娃娃。

"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啦!"

"你再哭你自己留在这里,我不管你自己走了!"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去其他叔叔阿姨家里!"

等等此类的"抛弃"孩子的威胁式用语,是否常常出现在你警告不听话孩子的时候。

是的,如今家长们渐渐掘弃了体罚孩子的惩罚方式,开始尝试用心理战术诸如"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倒数三二一,或是在情绪和行动上冷落孩子的方式,"逼迫"孩子乖乖就范。这种速战速决的手法很多家长把他们视为育儿的杀手锏,而且屡试屡胜,但却忽略了种行为背后给孩子心理影响,甚至是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关于“爱的回收”心理学家霍夫曼在研究惩罚对于孩子的影响中,提出"爱的回收"这一概念。"爱的回收"字面上的解释是,父母从孩子身上收回他们所给予的爱,以及出于爱的源点而做出的一系列行动。

说的具体一点它所指代的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抛弃式"的"不要你"之类的话语,对孩子的表现一脸冷漠,故意冷落不搭理他们的行为等等类似的心理处罚。

"爱的回收"这在大人看来这是出于想要孩子服从他们指令的幌子,并不是真的会这样做,但是这话在单纯简单的孩子看来是才不是一句玩笑话他们是会当真的,他们所收到的大脑反馈是"不如我不照着爸爸妈妈的话做他们就会不爱我把我丢弃"他们认为大人真的会这么做!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他们的全部依托,离开了父母是不敢想象的世界,就像你的船只在大海上漂泊,你不会掌舵不了解海上的一切只能依赖于他人,如果你面临着被抛弃的危险你会不会惊恐万分而选择无条件顺从。

一样的道理,你利用了孩子心理的恐惧,所以你的话才那么具有震慑力。你的话对你而言可能是轻描淡写的存在,而对孩子可能会就此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格。

02"爱的回收"是表面上的生效,实际是增添心灵上的伤害!

有相关的研究表示,儿童在3岁前,大脑神经元时时刻刻都在建立新的连接。3岁前人类大脑就会建立一个独一无二只属于这个人的脑结构,若一个孩子常有被丢下的"恐惧",也会成为这个结构中的一部分。

幼小的孩子并不会理解父母的真实意图,他们只会记得"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带来的恐惧和伤害,并且深深埋藏在意识和心灵深处。

"表面上的生效"即治标不治本小军是个调皮的孩子,因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恶搞老师,在做手工时将胶水涂在老师的常做的椅子上,害得老师上课的裙子弄到胶水出了糗,老师气冲冲地找家长去幼儿园投诉一番。小军妈妈因为自己的孩子的调皮捣蛋被老师叫去已经不是头一回了,体罚也用过了,可是这个孩子就是不怕,"死性不改"。

于是这次妈妈就换了招,她表现出失望至极的样子对小军说:"你也知道小勇的爸爸是怎么教育他,你这么不受管教,我跟小勇他爸爸商量下,干脆把你送到他家里好了,我们不想要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并决定冷落孩子一下。

孩子已经再三地跟妈妈求饶:"不敢了不敢,我以后不这样做了好不好妈妈,不要送走我。"他妈妈还是不为所动地等到吃完晚饭才肯跟他说话。从那以后孩子不敢再幼儿园给她惹事了。

你们说,这是家长们都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吗?这算得上高明的妈妈、成功的教育吗?

我对此表示怀疑态度。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抱着"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的这种结果导向心理是行不通的,不是只要达到孩子以后不敢犯错的目的就是好的,对孩子,需要多一点耐心,同时也得讲究科学的育儿方式。

我们惩罚孩子的真正目的,是要他们能反思自己错在哪里,让他们在惩罚中得到经验教训,明白是非对错的道理,而家长们只顾着速战速决直接斩断孩子自我反思的过程,直接告诉他们:你这是不对的,你需要改正,如果不改正后果很严重。

迫于强势,孩子是会改正,而后呢?他知道他弄胶水在老师椅子上是错的,知道惹怒老师的行为是错的,但是他真正反省过要尊敬师长,不要因为自己的贪玩去做坏事的道理了吗?显然他只改变了表面行为,却改变不了问题的本质,他今后在其他人其他事上,他可能又会犯这样的错误。

"更添心灵上的伤害"即给孩子的心理蒙上灰色。"爱的回收"会破坏亲子依恋关系。

心理学资料表明,幼儿依恋关系遭到破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比如孩子容易出现退缩,性格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等。很多孩子都有过被丢下的经验。但父母并不知道,那个孩子正在经历怎样的恐惧,当然也更不会知道,这样的恐惧情绪,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爱的回收"会让孩子安全感缺失。

当父母总是将把孩子抛弃放在嘴边时,孩子难免会有种"是不是我对他们而言可有可无",造成孩子自小对母爱或者父爱患得患失。会让孩子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不利于亲子间安全感的建立,在以往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及来自父母的安全感对孩子而言多么重要且不可缺代。

孩子幼时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孩子的同伴关系,甚至伴侣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03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能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这需要科学的管教方式。

首先,在采取剥夺式惩罚中,把剥夺"爱"换成孩子的喜好之物。比如有些孩子有胡乱扔玩具的习惯,家长可以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没收起来,并且告诉他什么时候改掉了乱扔玩具的习惯,什么时候再还他的玩具。让他明白这样的习惯不好,从小就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再如孩子很喜欢打游戏,如果他犯错误可以惩罚他没收游戏机几天。

使用这种剥夺性惩罚的好处是:你要为你的错误承担一定后果,而这个后果是有针对性的,用你喜欢的事物来交换,以此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不会发生伤害。

其次,要做到先教后罚。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有时候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是不自知的,家长需要明确地指出他们哪里做错了,并且给出正确的做法。

有一次坐电梯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在喝水时故意将水倒在地上,然后用脚去踩水玩。他妈妈反复一句话在教训孩子,"你看你在干什么?"孩子一脸茫然,自己玩得开心,哪知道错与对。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非常明确地告诉孩子,他倒水的行为是错的,因为在电梯里倒水是十分危险的行为,指出错误,并且挑明为什么错了,才是看到孩子犯错时的正确做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的,家长应该对孩子多一点耐心,用科学的育儿方法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块成长,我想,也是为人父母的一大乐事吧。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如果觉得《“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切忌用“爱的回收”惩罚孩子 治标不治本》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