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草莓叶片特征(草莓叶片的作用特点)

草莓叶片特征(草莓叶片的作用特点)

时间:2023-07-15 12:02:23

相关推荐

草莓叶片特征(草莓叶片的作用特点)

草莓叶片特征

草莓的叶为三出复叶,由托叶鞘、叶柄和叶片三部分组成。

草莓托叶明显,叶柄细长可达10~20厘米,基部密集轮生于新茎上。复叶一般是以3小叶着生在叶柄的先端,但在叶柄的中部还对生有两个很小的叶,草莓长成后,也有着生4、5个小叶的。小叶为圆形、椭圆形和倒卵形等,因品种而异。

草莓的叶缘有锯齿状缺刻,缺刻数为12~24个左右。缺刻先端有小的水孔,在土壤水分和肥料适宜时,可见到溢泌现象,有小水滴附着其上。叶的表面均生有很细的茸毛,茸毛的着生方式因品种而异。叶柄的基部对生2托叶,包着新茎的颈部。草莓的叶是由新茎的颈部作叶簇状发生的。叶序为2/5,第一片叶与第六片叶重合。休眠期叶柄短叶片小,生长期叶大,长7~8厘米。新叶最初由3片小叶向内卷叠在一起,从新茎的顶部发出,以后随叶柄的伸长很快展开。在20度的条件下,每隔约8天就能展开一片新叶,一株草莓一年可发出20~30片叶。

草莓叶柄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叶片,并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输导。从叶柄的横切面看它是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叶柄的横切面呈半圆形,它的突出特点是3个维管束呈三角形排列,中间的一个大,两边的较小而对称。中间大的维管束在叶柄的背面,这有利于支持叶的生长。叶柄的纵向输导组织发达,而且木质部导管多于韧皮部筛管,这是因叶片的蒸腾量大,需水分较多的缘故。

草莓的叶片由上表皮和下表皮及叶肉组成。表皮上有表皮毛和皮孔,叶肉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栅栏组织有两层细胞,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海绵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在气孔的内方有比较大的孔下室。叶的这种构造,不管老嫩叶都一样,但是随着叶的增大、展开,厚度不断加大,到30天的叶为最厚。嫩叶的叶肉组织细胞间隙小,叶长成后,细胞的间隙增大,与展开后第五天的嫩叶相比,后者为前者的5倍。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也是30天的成叶最多,30天以后逐渐减少。叶有呼吸、蒸腾和同化3种作用。

草莓叶片蒸腾特点

草莓叶片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占植物体90%的水在体内保持平衡和运转,能够把从根部吸收上来的大部分水排出体外。

光合作用是把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同从根部吸收的一部分水,通过叶绿素在阳光照射下制成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的作用亦即同化作用。

草莓的呼吸作用是把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与从气孔等处吸收空气中的氧,在体内经过酶的作用,不断地进行复杂的反应,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借以产生能量的生物化学过程。呼吸作用吸收进去的二氧化碳与被排出来的二氧化碳二者并无直接联系,排出来的二氧化碳是由碳水化合物分解时产生出来的。而且,呼吸作用不只是在夜间,白天也在进行,但是在白天有光的情况下,一般光合积累远远大于呼吸消耗。呼吸时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会使光合作用生成的碳水化合物减少。要想使其少消耗碳水化合物,唯有减少呼吸作用。草莓因光呼吸排出二氧化碳的情况,来自遗传方面的居多,要抑制这种呼吸,则受温度、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夜间呼吸时因光合作用停止,体内一部分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使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应在不发生低温生理冻害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温度。草莓夜间的适合温度是3~8℃;其次,加大二氧化碳的浓度,也能抑制呼吸作用。为使光合作用能在早晨尽可能早些进行,还可实行二氧化碳施肥,这时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1500微升/升为好。

草莓的叶面有气孔,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从根部吸收上,来的水,大部分也由气孔排出去。实际上,气孔对叶的水分蒸腾也起调节作用。当空气湿度达100%时蒸腾即停止,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汽已呈饱和状态。在密闭的大棚里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来蒸腾作用是由叶中的水蒸汽压力与空气中水蒸汽压力之间的压差造成的,空气干燥,蒸腾作用就旺盛;相反,湿度大时,蒸腾作用进行的就缓慢。

草莓的烧叶现象,就是因为早晨阴天,大棚密闭,接近中午突然天晴,阳光强烈,大棚内温湿度都升高,这时如果马上进行换气,空气湿度骤降,叶子会很快失掉大量水分,变得很弱,容易发生烧叶。所以大棚通风换气工作,即便阴天也应尽可能早点进行,而且换气要缓慢进行,绝对不要使温湿度发生急剧变化。一般在一天当中,草莓叶片蒸腾最旺盛的时间是温度高、湿度低的下午。这时叶含水量最低,往往会引起初发的萎蔫(细胞含水量低,肉眼不易发现)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气孔还是开着的,如果再进一步干燥,就要发生白天萎蔫,即暂时萎蔫。夏天的下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这时细胞水分减少,气孔闭死,借以自卫自控。膨压逐渐提高后,还能恢复。如果再进一步就成了永久性的萎蔫到了这时,根的吸水力与土壤保水力相等,根要再多地吸水是办不到的。这与受涝灾烂根的情况相同,根无力吸水,而叶却在那里展开着,所以受害较大。蒸腾作用在一天当中是有变化的,白天比夜间旺盛。这是由于气孔的开闭是受光、今温、湿度的影响而引起的。光照射叶即进行光合作用,这时气孔张开,在吸进二氧化碳的同时,把水蒸汽蒸腾出去,光的亮度达到1万勒克斯时,蒸腾作用加快进行,亮度再增加,则蒸腾相对缓慢下来。

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0~25℃,30℃以上光合作用就要下降,而蒸腾作用到30℃以上却更加旺盛,同样,呼吸作用也旺盛。所以,在夏季高温季节,要想减少蒸腾,采取降温措施很有效。大棚里栽培的草莓要通过换气调节,把温度保持在20~25℃,另外,蒸腾作用也受风的影响。蒸腾作用排出的水蒸汽如果长时间停留在草莓叶面附近,会使叶的水蒸汽压与空气中水蒸汽压之间的压差缩小,影响蒸腾作用的顺利进行。大棚里最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这也与草莓叶片气孔的开闭有关,因为无风时光合作用也受抑制,所以大棚里搞好通风换气是非常重要的,通风并不是要求强风,强风反而会使气孔关闭。最好是弱风。

草莓叶除了蒸腾作用外,叶的尖端或叶缘也能把水聚成水滴排出去,这就是溢泌现象。溢泌现象只有在早晨才能见到。夜晚当根大量吸水,大棚里的湿度又接近饱和状态,蒸腾作用受到抑制时,这种溢泌现象发生得多。溢泌现象是由根的吸水本能通过导管中产生的根压进行的。溢液从叶缘的叶脉末端的水孔排出。

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特点

草莓的光合作用是草莓叶的叶绿素把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同从根部吸收上来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合成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过程。同时、还把与吸收的二氧化碳中同样容积的氧排出去。

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掉,一部分成为淀粉和纤维素,一部分转化为脂肪,一部分转化为有机酸与由根吸收的氮合成氨基酸蛋白质等。

光合作用受光的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在条件所左右。由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时光的强度叫做光补偿点。光的强度再增大,光合作用虽然还能有一定比例的增强,但一直达到光的强度增加而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增加时,就到了顶点。这时光的强度叫做光饱和点。草莓的光饱和点是2万~3万勒克斯,比其他作物能在光较弱的条件下达到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下,光的强度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但到了饱和点,再增加光的强度,光以外的条件就成了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如二氧化碳浓度为360微升/升时,2万~3万勒克斯即达饱和点,但二氧化碳浓度为800微升/升时,6万勒克斯也达不到饱和点。

其次,从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看,草莓在气温15℃,光照2.18万勒克斯时,光合作用最旺盛。可见草莓是比较适宜低温、低照度的条件下栽培的作物。不过照度低到1万勒克斯或高到5万勒克斯时,同化作用均以15℃时为最高,到了25℃便开始降低,30℃以上即急剧降低,以至降到被偿点以下。所以草莓在照度为1万~5万勒克斯的范围内,冬天不管晴天还是阴天均应把温度保持在15~25℃范围内为宜。

草莓叶片从展叶到枯黄不同叶龄其光合效能是不一样的。30~40日龄的叶光合作用速度最高,50龄的叶仍较高,以后便开始降低。从叶面积看,40日龄以后仍继续稍有增加。这时的叶面积为75厘米左右,这种效能高的叶,从植株的中心算起,基本相当于第三至第五片叶。其他叶效能较低。这是在温度较低的秋冬季的情况下;在夏季温度高的情况下叶老化的要快些,所以育苗时要把叶片数控制在4~5片,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在实际生产中,为提高叶的光合作用效能,首先光的强度要适当。10、11月3、4月晴天的光最适宜,所以要力争把这段时间的光利用好。11~12月采收的春香和3~5月上市的半促成栽培的达那、宝交早生品质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光照好。其次,是要搞好保温、换气和适时打底叶工作。这些都是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工作中的重点工作。

如果觉得《草莓叶片特征(草莓叶片的作用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