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 1200件艺术品亮相中华艺术宫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 1200件艺术品亮相中华艺术宫

时间:2018-07-25 00:18:42

相关推荐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 1200件艺术品亮相中华艺术宫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这几天上海什么活动最热闹?毫无疑问,三年一次的中国艺术节。仅从展览来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首次将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三大展览在同一场馆展出,便是一次创举。

进入中华艺术宫,你可以一次性饱览艺术家们近三年创作的610件全国优秀美术作品,319件书法篆刻和270幅(组)摄影作品,分别占据0米层8个展厅,5米层3个展厅及B2层全部展厅。整个展览面积2万平米,全程展线4000米,翻译一下就是:如果你1分钟看2件作品,需要10个小时...不多说了,一场豪华的视觉艺术盛宴已为你开启。

据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介绍,在展览的3个月期间,中华艺术宫还为参观十二艺节展览的观众开辟了特殊通道,路线清晰,不会再让观众有“中华艺术迷宫”的感受。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三大展览开幕现场

首次举办“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是第九届艺术节,随后第11届艺术节增加了“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和“全国摄影作品展”,至此中国艺术节艺术门类更加齐全、内容更加丰富。三大展览不设评奖,而是突出呈现艺术家们的最新优秀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司长诸迪介绍,参展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均关注现实题材,彰显时代精神。从策划到作品遴选,紧紧围绕“逐梦新时代、向国庆献礼、向人民汇报”主题,坚持严格艺术标准和价值导向,确保展览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示范性。

本次艺术节展览1200件作品和3个月展期,也是目前整体规模最大且展期最长的国家级专业大展,“这对观众参观、学习交流提供很好的机会,既能让观众享受到艺术发展的成果,展览的社会效益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诸迪表示。

中华艺术宫展厅现场

展览艺委会委员、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美协副主席吴洪亮现场导览

三大展览均采用征集、推荐和邀请等方式相结合,参展作者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展览涵盖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既罕见呈现了靳尚谊、全山石、詹建俊、何家英等艺术家的最新作品,也推出不少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年轻作者的最新创作成果,成为艺术节展览的亮点之一。

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现场

书法篆刻作品展现场

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

相比往届,本次参展作品有诸多创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题材上也出现了大量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观念、新视角作品,尤其针对城市生活变迁、边疆地区广大农村等重大历史主题和现实题材上。而全国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也很好体现了现实生活的丰富性。

作品突出时代主题的现象,在范迪安看来,是中国美术新的发展态势,“视觉艺术是直接的,只有时代的动人之处才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下笔有情感,作品才会有温度。艺术家到最后并不是技巧比拼,而是检测自己与时代的关联。”

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水彩(粉)画现场

从表现手法来看,艺术家们并不基于客观事实的图像描绘,而是表达各自心理感受。吴为山告诉雅昌艺术网,“这些中青年艺术家作品与过去老艺术家作品,拉开了距离,他们并没有沉浸在过去固定隔断的现象,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标记。”

对于作品整体面貌,他觉得,“作品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因素、中华审美从萌芽成长至新苗,已有了鲜明的文化自信,艺术家从根本上发展了中华美学。”

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版画现场

现场三大展览既保持各自独立的特点,又用不同艺术形式阐述同一主题,不管是从作品内容还是展呈设计,“最重要的是通过作品,看到背后审美本体与艺术和人的关系,用视觉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表示。

为了观众更好了解展览,中华艺术宫将陆续举办名家讲座、现场课、儿童教育互动等公共教育活动。为此雅昌艺术网也将提供讲座直播以及线上作品导览等,让观众不错过任何精彩。

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现场

展览0米层的中心展区的“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紧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汇聚了610件老中青几代美术家的最新创作,其中,中国画206件、油画147件、版画108件、水彩(粉)画63 件、雕塑86件。

0米层序厅

值得提醒的是0米层序厅中,特别呈现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第一批38件优秀作品和上海“时代风采”主题美术创作部分优秀作品纳入展览。这批作品聚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现实题材,生动呈现了精准扶贫、生态保护、互联网发展、科技进步、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和成就。

面对这批作品,展览艺委会委员、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美协副主席吴洪亮认为,除了视觉冲击,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将把现实植入历史之中,保持历史的鲜活性。”这些现实题材主题创作的重要性也许并不在今天,而是十几年后再去回看这段历史。

中国画展区

序厅左侧主要展示体量较大的中国画,现场可以看到参展艺术家中年轻人占比大,大多为院校刚毕业时间不长或年轻教师或研究生。总体而言,展览给人“眼”目一新的感受,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评价,艺术家们思维活跃,作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与五六十年代传统中国画语言不同,有鲜明时代感。

展览现场

郭怡孮 芙蓉丽草图 92×123cm

艺术家郭怡孮是“赋彩”领域非常成功的一位花鸟画家,他的“重彩写意和技法重组”构建了一个理想主义的平台,尤其把“墨与色”的关系淋漓尽致地发挥到了一个高度,是生活色彩与自然色彩的代言与心声。《芙蓉丽草图》描绘了生机盎然的夏日荷塘景色,在艺术家创造性地选择蓝色描绘荷叶,朵朵粉色荷花穿插在蓝色荷叶和绿色水草之间,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响亮。他将传统中国画的功力学养和现代审美情趣融为一体,将重彩与写意相结合,从而创作出灿烂如锦、气象万千的花鸟画新境界。

潘公凯 野香图 97×179cm

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文化意象,也是潘公凯不倦表现的对象。《野香图》以横卷展开,硕大的荷叶占据了一半的画面,画家以浓重笔墨描绘了依风摆动的残荷,看似信笔涂鸦,实则繁而不乱。整幅作品章法布局疏密有致、墨色层次丰富,在水墨的挥洒间,让观者迷醉于意象的抽象美当中。物象被转化为心像,花非花,叶非叶,可窥得画家摄情、观景、造境之间高超的艺术手法。

潘公凯在“实验水墨”等新领域,通过大块面的布局,间以点线之呼应,在构图、节奏、墨色反差诸大格局上强化气势,然仍保持着文人画传统的承接性,讲究笔墨情趣性。此种艺术价值取向及把持,皆基于其对传统艺术认知高度上的思考。

田黎明 山上阳光 292×130cm

田黎明的水墨人物画中常常呈现阳光、水、空气的自然景象。画中人物于阳光之下,山水林泉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一切凸显了画家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心寄托,从而把他对光与影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的色彩淡雅,让人感受到宁静、舒适。虽然从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印象派对他艺术的影响,但又拘泥于印象派强调的对事物微妙色彩变化和瞬间印象的捕捉。画家以光斑闪烁的浅淡彩色块,为观者营构出一个光色虚淡空灵、人物静谧怡然的诗意空间。他在创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极大拓宽了当代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何家英 岁月年轮 160×70cm

何家英用水墨画手法表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彝族老人,她经历了从奴隶到解放的全过程,旧社会的苦难生活给老人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岁月遗痕,标注着她一生复杂而苦难的经历。虽然她已经迈入了新生活,但是苦难的岁月痕迹是无法磨灭的,她深深地镌刻在老人的脸上,形成了一道道岁月的年轮。

李传真 夕阳颂歌 230×400cm

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任重道远,李传真选择集餐饮、住宿、娱乐、医疗四位体的医养结合的现代社区养老模式,这也是未来养老一大主体方式。画面中画家选取了老人们每天在练歌房唱歌的场景,满头银发的老人们个个神采奕奕、干净利索,歌声高亢嘹亮,一曲曲红歌老歌令人振奋,让大家相信未来所有的老人都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冯远 心幡 146×268cm

雪域高原的圣洁世界吸引了画家冯远多次前往体验采风,他立足现实土壤,创作出一系列表现藏民生活的作品。作品《心幡》以仰视的视角描绘了一位伫立于玛尼堆前藏民,他若有所思遥望远方,背后飘动的经幡和天空涌动的云朵,加强了画面的动感,使人物具有雕塑感,传达出震撼心灵的浑厚雄奇之美。

施大畏 高原的云 50×50cm×6

施大畏是当代中国画界重要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以夸张的造型、恣肆雄健的笔墨塑造出六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他们脸上深深的皱纹诉说着无言的岁月,他们坚韧勤劳,他们洞悉世事,他们大智若愚,他们是一代中国劳动人民的缩影。

施大畏在长期的笔墨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个性,他的作品以极强的造型能力、遒劲的用笔、反复的积墨叠色而呈现出水墨雕塑之感,他饱蘸热情铸造民族魂,歌颂平凡劳动人民,使作品具有纪念碑般的崇高之感。

范春晓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飞机 206×503cm

C919的研制凝聚着中国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心血,是“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作品通过对C919的描绘,旨在营造一种飞机即将冲出画面,飞向无穷天际的强烈视觉冲击力。红、黄大色块的采用,左右散点透视展现的对称格局,细节处对研发人员一丝不苟,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的描绘,既是在向中国传统审美情趣致敬,也阐述了画家对“内圣外王”大国气象的理解。

孙震生 雪地情 200×300cm

孙震生《雪地情》表现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画家抓住其中一个点,以点带面。他以军民共同雪地救人为主题,以塔吉克护边队的真实故事为背景,表现了军民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不怕困难、不惧艰险,舍己救人的精神。

王奋英 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 240×450cm

作品以习近平考察湘酉特困苗寨——十八洞村,首创“精准扶貧”的第二年春天,十八洞村招开貧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场景为切入点,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以水墨形式表现该村干部、扶贫工作队长与村民们一起疑心聚力、发扬民主、落实精准识别贫困户公示帮扶的情境,从侧面反映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对贫困落后山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温暖有力的扶贫情怀,同时表达村民们对脱贫致富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柳翔彬 《对话》 210×140cm

朱晶 《童话》 175×185cm

王云鹏《蓄势待发》 210×150cm

张雪林 《送文化下乡》 240×170cm

油画展区

序厅右侧的油画作品均以西方语言为基础,融入中国时代和传统文化,形成中国文化语言。对“西方语言怎样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问题,许江认为,展览充分体现了几代艺术家在这方面的努力。

展览现场

詹建俊 云天行——飞鸟 125×195cm

詹建俊以瑰丽的想象、明丽饱满的色彩,构画出在云天中驰骋的骏马和前后拥呼的飞鸟,画面洋溢着自由、昂扬、浪漫的气息。他提倡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油画,主张“汇中融西”,赞成在技术层面上学习、掌握和改造西方油画技法,在文化层面上注重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精神,从而创造出一种富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感的个性化的油画风格,对构建中国油画学派也有一定的探索价值和示范意义。

靳尚谊 学者肖像 95×95cm

靳尚谊以微妙含蓄的冷色调、有力而细腻的笔触、弱化光影的平面化造型,塑造了文静、深沉的当代学者形象。学者戴着眼镜、身着西装、手捧书卷,展示了其学养深厚、孜孜不倦、求知进取的学者形象,画家敏锐捕捉到学者的神态,呈现了人物自信、坚定、执着、宏大的内心精神世界。

靳尚谊在油画创作中,吸收了西方油画从古典到现代在用笔上的特点,同时在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的优势融入油画语言的表现中,从而在二十世纪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历程中留下了一幅幅杰作。

许江 春风·红日 281×201cm

密集高耸昂扬的葵,饱含着对生命的颂赞。自从在小亚细亚高原与一片葵园不期而遇之后,近十余年的创作都围绕着“葵”展开,他以葵为一代人立像。葵是这代人的独特的历史境遇,他们的生命体验,都通过葵这样一个曾经浸泡着青春印记的物种意象得以彰显。

杨飞云 节日 230×150cm

“节日”是以象征手法而非故事描写来表现庄严喜庆的节日主题的。画面主体是一位端庄典雅的青春女子的正面肖像,来象征一种蓬勃向上的希望。充满画面的各式花朵与多样花纹图式交相辉映,构成喜庆的节日氛围,加之丰富的浓绿植物烘托出健康生命的勃勃生机,整个画面以不同的红色为主调,并强调了不同程度的红绿对比,突出了中国人以红色为喜庆的主调这一特点,画面的各种道具与人物装饰采用了东西方的对照,使之融为一体,表现出在开放的新时代,民族文化与审美在现实中的新特点。

范迪安 惟余莽莽 200×520cm

范迪安描绘了沐浴在暖阳下的黄土高原壮丽景色,画面采取俯视视角,前景以黄棕色调的群山为主,山峦如巨龙般盘旋,星星点点的窑洞散落在各处山坳里,远景的山峦逐渐交融在蓝色天空下,呈现出紫棕色调。整幅作品以开阔沉稳的构图、丰富微妙的冷暖对比、坚定有力的笔触、浪漫的诗情构筑起大气磅礴、雄奇壮丽的黄土高原风光,激起观者感受与画家同样的家国情怀。

王沂东 远方的太阳 80×150cm

王沂东这幅作品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位依靠在炕上读信的新嫁娘:她头挽发髻,身着红衣,双手持信,神情专注而恬静,红被、红床单、房间里悬挂的红绸花,都暗示着她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幸福中。整幅作品以饱满响亮的红色调为主,色彩整体而丰富,笔触细腻生动。横向构图里的人物居于画面中心靠左位置,人物配合动作及服饰形成正三角形的稳定构图。床沿将画面做了分割,阳光从左侧照进来,增加了画面的光感和通透感,而背景较暗,背景单纯的暗色调与前景人物饱满响亮的红色调服装、床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前方的主体形象,烘托了人物气质。再加之人物动作幅度较小,使得整个画面意境上较为典雅而宁静。

全山石 昆仑山青年——洛孜伊明 120×95cm

全山石是中国二十世纪油画民族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之一,这幅作品是全山石先生远赴昆仑山采风时所画的人物肖像画,画面中洛孜伊明头戴毡帽,身穿深蓝色羊毛大衣,手端着水碗,他目光坚定,果敢,在暗红色的背景与深蓝色服装衬托下,人物的脸庞、白色衣领和白色水碗彼此呼应,格外醒目和突出。这幅画造型坚实,色彩微妙,笔触轻松洒脱,尤其是人物衣领的描绘,轻松地体现了衣物的质感,展示了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任哲 《远眺CBD》150×100cm

白蒂 《梦文字》 180×140cm

何小薇 《“中华第一街”上海南京路》 238×200cm 油画

雕塑展区

分散在展厅中的雕塑作品以历史、民族、红色、当代4种题材为主,从表现形式有写实、写意、抽象、装饰;材料包括木雕、石雕、青铜综合材料等;其丰富性和多元创造意识非常鲜明,体现时代的需求,展示了时代特色。

曹春生《聂耳像》 高80cm、长30cm、宽20cm

聂耳像是曹春生应国家大剧院邀请,创作的“音乐家雕塑创作项目”首期作品之一,历时约三年完成。作品展现了聂耳这位国人最为熟知的音乐家,指挥创作时的状态,该件作品注重于表现聂耳艺术生活的写照、创作状态、演出瞬间等,既展现了雕塑家眼中音乐家的形象,又传递出不同艺术表现形式间的共性与联系。曹春生曾表示,能有机会做这样一个中国音乐界、文化艺术界元老级的如雷贯耳的人物,为国家写作了这样好的国歌的作曲家,他感觉很振奋。

盛杨《张老三》120×45×40cm

张老三形象来自著名的《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作曲是冼星海,作词是光未然。盛杨取用曲中张老三的形象,聚焦眼部,立体地塑造了张老三的雕塑。在眼部之上压着厚重的山峦,似乎象征中国人民所受到的苦难和压迫,又似乎代表着国人共赴国难,不屈斗争,共同抗日,取得胜利的坚定决心,配以近处的黄河形象,一股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你仿佛置身音画同步的场景,听见张老三的歌声。

吴为山《大草原》青铜 113×64×121 cm

《大草原》是吴为山全新创作的民族题材雕塑作品,来自于他去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写生后的创作,在写生中,吴为山跟当地的百姓一起交流,感受到他们身上具有的高原气质,草原精神,感动于他们最淳朴的情怀、最直率的性格。作品中,蒙古族汉子身形圆厚壮实,面部表情坚毅自然,裤袄、皮靴造型的塑造凸显了民族特色。

申红飚 乌兰牧骑

申红飚这件雕塑作品入围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项目,是参加中国美术馆雕塑专题班的结稿作品。这件作品表现了乌兰牧骑演员们送戏下乡,正在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父老乡亲表演文艺节目。人物分别表现了马头琴、长调、蒙古舞等文艺活动,人物塑造自然生动,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

李象群《孔子》56×36×22 cm

此件作品塑造了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因其艺术成就和极富传奇色彩的流传故事而名满天下。在这件人物雕塑的创作中,李象群运用雕塑造型语言准确捕捉了黄公望的人物特点,以神代形,因形赋神,同时又赋予其飘逸质感,让观者一眼就与脑海中的黄公望形象紧密相连。李象群十分注重将文人精神、人文主义注入其作品中,使得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这件黄公望的雕塑也带给人这样的观感。

黎明 深圳速度——走进新时代

这件《深圳速度——走进新时代》是一件运用新材料、新手法创作的主题性创作作品。黎明 根据深圳特区发展的特点,借用火车这一物象,取材火车枕木和钢轨,表现了飞速发展的深圳犹如快速奔跑的火车头一般,走进新时代,立意、手法都可见作者的匠心独具。细微部还可以见到与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和深圳发展息息相关的年份,如1848年大革命的年份,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后初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19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还有20、30等无限延伸,预示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深圳作为中国发展的缩影不断前进的象征,是一件精彩的雕塑佳作。

版画展区

版画现场

广军 节日小街 92×69cm

广军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承前启后的优秀版画家的代表,这幅作品采用套色木刻来表现节日期间的街景,前景熙熙攘攘的人群,以棕黑色调为主,人物省略了五官,造型概括朴拙,最前方穿白色大衣的女士,点亮了整幅画面;中景的街道房屋以棕色调为主;远景淡淡的灰绿色角楼,书写着这个城市的沧桑历史。整幅作品造型洗练,色彩素雅,在平淡中见真趣。

王超 秀美家园、悠悠乡思 240×540cm

王超在作品采用中国木版水印方式,描绘地处江南的生态文化村和新兴特色产业小镇。制作材料为宣纸和水墨,视觉呈现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条屏样式,以更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水彩(粉)展区

不管是具有时代气息的水彩画,还是版画,这些作品均彰显艺术家抒写时代、礼赞生活、讴歌人民的蓬勃激情,也按照画种展现当代美术创作的活跃态势和生动实践。

吴长江 夏吾才让夫妇 187×112.5cm

吴长江从1987年第一次踏上青海泽库高原牧场写生、创作,至今已去过了三十余次。《夏吾才让夫妻》是在草原现场完成的写生作品,作品着力刻画这对相依相伴、顽强果敢的夫妇,他们在坚毅中透着野性,画家用这对平凡夫妇的肖像,传达他对人民的尊重和热爱,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颂赞。作品完成之后画家请这对夫妇在画面上签名,留下了他们的印迹。

铁扬 山之韵 76×103cm

作品描绘常见的北方山景,近景黄棕色的草地上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远景是蓝紫色如波涛般涌动起伏的群山。这幅作品以小见大,尺幅不大的画面却充分展示出山景的雄壮和广阔。作品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其具有书写性的笔触,是艺术家融合了中国传统书法用笔及西方绘画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大气、拙朴而又灵动的艺术特征。

赵龙 子夜 100×150cm

生活在哈尔滨的画家赵龙,钟情于表现这种城市的景观。作品选取了俯视的视角,描绘了子夜时分的城市。画面中一条宽阔的马路向右前方延伸,逐渐消失于天际线,整个城市都静默于夜色之中,画面以灰蓝色调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而天空中呈放射状排列的云朵泛着微微的橙色,仿佛要冲破这冷寂的深夜,在平静中孕育着躁动,清冷中蕴含着希望。

黄铁山 爱晚亭 140×177cm

黄铁山出生于湖南,长期生活于长沙,对爱晚亭有特殊的情感。作品中红色的爱晚亭被一片绿色森林拥抱环绕,亭前的蓝绿色的深潭、白灰色的坡石、往来的游人丰富和点缀了画面的色彩,水彩画的“水性”和“彩性”在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色调和谐、统一,色彩润泽、透明,意境静谧悠远,是一幅水彩画佳作。

书法展区

书法展厅现场

0米层楼上的“书法篆刻作品展”是作为中国艺术节品牌展第二次亮相,共展出作品319 件,包括书法249件,篆刻70件。

书法展厅布展前,展览艺委会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根据中华艺术宫空间特别调整展线及布局,试图打造出独特的立体感、节奏性、震撼力,“我们希望展览能够涵盖当代书法篆刻的不同样式、风格,集体呈现当下中国书法创作的最高水准。”

书法展厅现场

展览还特邀善于写大字的书家创作巨幅作品,最大作品长15米高4米,也有小字的扇面,涵盖了书法史上甲骨文、钟鼎文、草书、行书等所有书体,诸多流派和风格,百花齐放。

现场也能看到部分探索性的现代表现作品,刘洪彪认为,这是展览非常重要的信号,说明传统书写方式正向现代艺术表现转化。除此之外,在书法社会功能和生存环境逐渐转变为纯粹艺术的情况下,本次展览也是书斋文化和展厅艺术的完美结合,因此“继承弘扬3600年书法传统,塑造书写新时代书法精神,是展览主要目的和动机。”

篆刻展区

篆刻展厅现场

篆刻展厅的70件作品一部分由艺术委员会提名,另外也采用向社会征集公开征集,因为“展览征集是发现新人和培养新人比较好的机会”,展览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表示。

参展作品内容包括了古今诗文以及《习近平用典》等,现场采用统一尺寸镜框,并首次加入原石,让观众更加直观看到作品的载体技法上的特征。

韩天衡 天衡近作篆刻 136×34cm

孙家谭印屏 136×34cm

赵熊印屏 136×34cm

篆刻作品整体风格多样的,但参加艺术家却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体现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篆刻艺术传承保护的成果。

摄影展区

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现场

在0米层序厅的对面是“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入口,进入b2展厅,270件(组)摄影作品分为复兴的新征程、新篇章、奋斗新风采、幸福新生活和美景新天地5个部分。

作品征集中,单幅、专题和影像技术均有相应要求,做到真实性与艺术相结合,文献与欣赏相交融,展现近年来摄影工作者从观点、视觉手法和形式等多个方面的创新。

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现场

如何以摄影表现时代性,展览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摄影是因为技术而紧跟时代,因为现场性能够留下时间的痕迹,因其客观性而能确证曾经的存在,因为瞬间性而能够开辟细节,因其选择性而能够表达思想,因其直观形象而让人过目不忘,而形成记忆性的视觉记忆。

郑州轨道公司

中车人风采

中马友谊大桥正式开通

最忆是杭州

云南怒江州独龙江乡孔当特色旅游小集镇全貌。王靖生摄

对于视觉的需求,人们可以更多便捷方式来获取,但如何保持美术创作的思想和语言的深度,体现的视角、语言、艺术性,都是衡量今天美术的重要尺度。中国艺术节也通过3年一次的检阅,不断促进中国美术的发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4日,现场扫描展签二维码,可以了解更多作品背后的故事。

第十二届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05-21 - -08-14

展览机构:中华艺术宫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161号

如果觉得《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 1200件艺术品亮相中华艺术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