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池塘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源于太湖 走向全国

池塘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源于太湖 走向全国

时间:2019-06-07 08:13:51

相关推荐

池塘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源于太湖 走向全国

记者  吴耀华

 

浓绿如墨,腥臭扑鼻,湖水犹如绿漆。太湖蓝藻暴发,不复范蠡西施泛舟的浪漫美丽。曾经的爱情圣地,却教人掩鼻匆匆而过,没有丝毫留恋与感怀。

太湖之毁,源于水体富营养化,而这也是目前水产养殖面临的难题。

在太湖蓝藻事件暴发后,为寻求解决方法,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五里湖(太湖北部伸入陆地的一片水域,紧邻无锡市区,沿湖支河较多)为示范研究基地,探索“以渔治水、以渔养水和以渔净水”技术。通过4年的努力,五里湖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明显好转,水质有了显著的改善,为太湖流域大水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池塘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正是在治理太湖的方法和实践中孕育而生的。

 

池塘养殖污染多危害大

我国的池塘养殖模式成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仍以“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为主要形式。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池塘产量也随之增加。

不过这样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饲料投入、鱼类代谢产物的积累。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湿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形式排出。

据了解,池塘中氮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90%-98%,磷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97%-98%,饲料中氮、磷除小部分供给养殖鱼类的生长外,大部分沉积于池底, 造成浪费和污染。

由于追求高产量,如今池塘的水产品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当池塘中水产品达到一定密度后,过多积累的代谢产物将抑制其生长和限制单产,要想提高单产,必须定期更换新水。如池塘养殖梭子蟹,其日换水量不低于20%。

定期频繁大量换水,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淡水资源,还会加剧周围湖泊、河流等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有资料显示,鱼塘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大量饵料、肥料后,水中氮、磷、有机物和藻类含量明显高于周边的水库。据测定,池塘中磷含量为0.25-1.34mg/L, 是不受污染水库磷浓度的8-43倍。

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品容易发病,而养殖户不可避免要使用预防治疗药物。大量的化学药品添加在饲料中或直接泼洒使用,其中一些如红霉素、氯霉素、孔雀石绿等为禁用渔药, 但有些养殖者还在使用。这些有毒物质残留在水体中, 影响野生种类免疫力, 还造成生物残留,尤其是抗生素,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水产养殖已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破坏了湿地、红树林及其他敏感的水生环境;农业用地转化为池塘后导致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半咸水池塘废水排放、泄漏及清淤工作导致陆地土壤和水体的咸化;为灌溉池塘而过度抽取地下水或其他淡水资源;疾病扩散对自然环境中的水生动物健康造成威胁;养殖的非本地物种逃逸后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以及对鸟类和其他种群的潜在破坏等;与水体资源其他使用者的冲突及对养殖场附近居民的干扰。

 

三级净化废水可再利用

在上述负面影响中,池塘废水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引起公众投诉最多。因此,对养殖废水净化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对池塘养殖模式的升级改造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池塘养殖模式的升级就是要改变“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的形式,即改变“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这一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以“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这一循环型物质流动模式来替代。

相对于前者的传统经济活动,后者被称作循环经济。淡水池塘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就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它将同一养殖体系分为多个功能不同的模块,并将某一养殖模块排放出的养殖废水作为另一模块的物质资源来利用的同时,使养殖废水得以净化,进而达到水资源循环使用、营养物质多级利用的目的,彻底实现淡水池塘养殖废水“零污染”的目标。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组在江苏常州武进水产养殖场构建了一个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项目组因地制宜,将该养殖场原有的进水渠、池塘、排水渠改造成为水源净化、池塘、养殖废水湿地净化的循环水养殖模式。

在养殖过程中,由养殖池塘排出的废水首先进入生态沟渠进行一级净化处理,然后再流入二级净化塘和三级净化塘,经二、三级净化后,被泵入养殖池塘,到下一个换水周期,养殖池塘的废水再次排入生态沟渠,进行上述处理。至此,整个养殖过程形成了循环水利用模式。

据了解,一级净化处理系统主要是生态沟渠,以进水河道为主体,在河道(中间行船)两边种植凤眼莲、水花生,同时放养河蚌、青虾、鲢、鳙等,形成一个天然的水质净化系统。

而二级净化塘是用浮床种植空心菜,搭配种植少量水生植物,如睡莲、狐尾藻、菹草,在2级净化塘中也放养河蚌、青虾、鲢、鳙等。二级净化塘是整个循环水净化系统的主体,养殖用水主要在此得到净化。

三级净化塘以种植挺水植物为主,同时也有一定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如狭叶香蒲、藨草、芦苇、小香蒲、菖蒲等,水生动物有河蚌、青虾、鲢、鳙等。三级净化主要利用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来抑制富营养化藻类,如蓝藻的生长,同时大量生长的水生植物在很大程度上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根据、两年的养殖试验的结果显示,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较为显著。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庚东检测,养殖废水经3级净化后,、连续两年,循环水养殖模式总氮去除率在80%以上,总磷去除率平均高达90%以上,在容易出现水华的9、10月,总氮与总磷水平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以上标准,尤其是总磷,均值远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限量值,基本实现了养殖废水的循环再利用的目标。

 

各地纷纷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

据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介绍,全国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于-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开展了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农业部将通过实施养殖生态环境修复示范项目,推动全国55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强化养殖生产设施条件改造和生态环境修复,提高标准化健康养殖场水平。

据了解,自常州市武进水产养殖场承担实施江苏省“太湖流域武进池塘水循环利用养殖技术示范工程”项目以来,武进区以点带面广泛开展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广。目前已有13家单位建成循环水养殖系统,完成面积10900亩。此外,-还有6家单位在建此项目,在建面积为4200亩。

除了江苏常州武进地区,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因其环保、高产,不少地区已开始推广该模式。据统计,江苏新实施池塘循环水养殖示范工程3万亩。

山东省政协委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肖天认为,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主模式的开放式养殖已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是海水养殖和育苗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转变增长方式的解决方案,也应是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高起点的、具有快速成长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他建议设立循环水养殖技术与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及循环水养殖工程技术中心,带动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今年鄱阳县遭受罕见旱灾,湖水水面下降,养殖用水严重缺乏,给周边的水产养殖带来沉重打击。不过,在当地的复产过程中,采用了节约水源的循环水养殖模式,从而使全县养殖户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年的损失。

如果觉得《池塘循环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源于太湖 走向全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