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偏执狂的诊断鉴别

偏执狂的诊断鉴别

时间:2022-01-13 02:02:38

相关推荐

偏执狂的诊断鉴别

偏执狂,偏执狂的诊断鉴别,偏执狂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往往人们都毫不在意。它通常是由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而引起,防治它要从点滴小事开始了解。琴Jean107接下来向大家分享些偏执狂相关知识,一起来了解了解偏执狂的诊断鉴别吧!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可能是异质性的,遗传、人格特点及生活环境在起病中的相对作用尚不能确定。临床特点为意识清楚,其妄想结构较为系统,妄想的内容变异很大,很少或不伴有幻觉。人格保持相对完整,病情虽迁延,甚至持续终生,但较少有精神衰退。本组疾病在分类学上存在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偏执性精神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变异形式,也有人支持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

1偏执狂的症状

(一)发病原因偏执狂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属于内因性精神障碍。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1.个性特点 当对某些患者的个性特点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时,显示其个性有不健康的表现。患者病前个性往往有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对他人怀有戒心、不安全感、好争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中心、自命不凡、对人吹毛求疵、对自己百般原谅、强词夺理、自我评价过高、野心勃勃、爱空想、遇事专断、情绪易激动、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等素质特点。这些个性缺陷,并不一定是发病的必备条件,可能当遭遇某种心理社会因素或内在冲突,自己不会妥善应付,而将事实加以曲解或长期耿耿于怀,则有可能逐渐形成偏执观念,导致发病。2.遗传因素 Krafft-Ebing和Kolle均认为偏执狂有遗传倾向。Miller调查400例具有明显偏执观念患者的亲属,约有2%曾患有偏执性精神病。但也有持相反意见者。可见遗传因素有待进一步探索。3.文化背景 有人认为,在某些少数民族中,偏执性精神障碍并非罕见。Margaret Mead在新几内亚多波(Dobu)少数民族中,观察到偏执人格似乎是当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之,文化背景与偏执性精神障碍之间有不可忽视的关系(夏镇夷,1984)。(二)发病机制偏执狂的发病机制,按照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认为本病以强而不可遏止型的人为多见。这类人的神经系统具有抑制过程不足,兴奋过程占优势的特点。当遇到挫折时,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就过度紧张,在大脑皮质形成了病理惰性兴奋灶。这个“孤立性病灶”与异常牢固的情感体验和意图有关,并且由于它的兴奋性非常强烈,通过负诱导的机制在其周围出现广泛的抑制,阻滞了大脑皮质其他部分对它的影响,因而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缺乏批判,这就是系统妄想形成的由来。

2偏执狂的治疗

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治疗,关键要针对病因及时彻底地治疗躯体疾病。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在大多数病例中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精神障碍可得到缓解。如积极寻找引起贫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继发性贫血首先在于预防和去除病因,不论原发或继发贫血都要预防和控制感染及防止出血,注意改善饮食,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饮食,适度注意休息,减少机体的消耗。给予含铁制剂及多种维生素治疗,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肝精等。可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或止血,可应用激素治疗。溶血性贫血 早期换血可望避免发生严重神经精神症状。同时要防止和祛除可能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某些药物等;G6PD缺乏症的患者避免食用蚕豆。同时,要进行躯体支持疗 法,如补充营养水分,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给予大量维生素及神经营养物质,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如给予谷氨酸、三磷腺苷 (三磷酸腺苷)、辅酶A、烟酸等。尤其治疗巨幼细胞贫血时,要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在恶性贫血或胃切除后的病人需长期接受维持治疗,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剂量要大。但补充叶酸可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此时患者血象可一过性改善,但中枢神经症状却仍存在或继续加重,故应用叶酸前要排除维生素B12缺乏的可 能。2.控制精神症状 由于精神障碍的存在会影响各类贫血的治疗,故在治疗开始须同时应用相应精神药物以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精神药物治疗原则与功能性精神疾病不同,①剂量宜小;②充分考虑药物的副反应和禁忌证,选用同类药品中副反应较少者;③精神症状缓解后即应停药。 应选用能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副作用小的短效药物,且用量宜小。对伴有幻觉、妄想及兴奋不安的患者应采用奋乃静(trilafon)、舒必利 (sulpiride)或利培酮(利哌利酮,risperdal)等药物治疗。对处于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可服用小剂量抗抑郁剂,以毒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 抑郁药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文法拉辛(万拉法新)和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lorazepam)、丁螺环酮(buspirone)等为宜。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催眠药及抗精神病药物,以免导致意识障碍的加剧。对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的病人可给予有振奋作用的药物,如舒必利(sulpiride)、奋乃静等。对失眠患者可给予易于排泄,且毒副作用小的催眠剂,如唑吡坦(zolpidem)或佐匹克隆(zopiclone)等。3.心理治疗 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即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顾虑tuLaOshi进行耐心解释,劝慰和鼓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疑虑。要对患者体贴和照顾,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认知疗法,即加强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识,消除不适当的猜测,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计划。心理治疗在早期合并应用时可减少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发生率,于清汉(1995)报道一组对照研究中,合并心理治疗组,精神障碍的缓解率为75.9%,遗留 人格改变者为5.1%,智能障碍者6.9%,而不合并心理治疗的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69%,10.6%,9.8%。4.护理 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护理直接关系到躯体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和结局。护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对躯体疾病的护理,又要做好精神科的特殊护理。环境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特别是当病人有意识障碍出现恐怖性幻觉或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更应加强护理,注意安全护理,以防自伤、摔倒、冲动和发生意外。对有抑郁心境的病人,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防止自杀。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轻柔,避免较强的不适刺激。

3偏执狂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偏执狂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属于内因性精神障碍。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1.个性特点 当对某些患者的个性特点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时,显示其个性有不健康的表现。患者病前个性往往有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对他人怀有戒心、不安全感、好争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中心、自命不凡、对人吹毛求疵、对自己百般原谅、强词夺理、自我评价过高、野心勃勃、爱空想、遇事专断、情绪易激动、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等素质特点。这些个性缺陷,并不一定是发病的必备条件,可能当遭遇某种心理社会因素或内在冲突,自己不会妥善应付,而将事实加以曲解或长期耿耿于怀,则有可能逐渐形成偏执观念,导致发病。2.遗传因素 Krafft-Ebing和Kolle均认为偏执狂有遗传倾向。Miller调查400例具有明显偏执观念患者的亲属,约有2%曾患有偏执性精神病。但也有持相反意见者。可见遗传因素有待进一步探索。3.文化背景 有人认为,在某些少数民族中,偏执性精神障碍并非罕见。Margaret Mead在新几内亚多波(Dobu)少数民族中,观察到偏执人格似乎是当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之,文化背景与偏执性精神障碍之间有不可忽视的关系(夏镇夷,1984)。(二)发病机制偏执狂的发病机制,按照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认为本病以强而不可遏止型的人为多见。这类人的神经系统具有抑制过程不足,兴奋过程占优势的特点。当遇到挫折时,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就过度紧张,在大脑皮质形成了病理惰性兴奋灶。这个“孤立性病灶”与异常牢固的情感体验和意图有关,并且由于它的兴奋性非常强烈,通过负诱导的机制在其周围出现广泛的抑制,阻滞了大脑皮质其他部分对它的影响,因而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缺乏批判,这就是系统妄想形成的由来。

4偏执狂的鉴别

本病主要应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相鉴别。1.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精神分裂症以原发性妄想为主,内容既不系统而又荒诞,且往往牵连较广,有泛化现象。常出现各种幻觉、被害观念以及其他精神分裂症特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随着病程的迁延晚期往往导致精神衰退。2.心因性妄想症 本病是由于应激源长期存在或长时间处于困境中而诱发的症状。且妄想的内容常与应激源有一定联系,具有现实性和容易暴露的特点。从预后来讲,心因性妄想症明显良好。3.偏执状态 其妄想没有偏执狂那样系统化,程度也较轻,预后也较好。4.偏执型病态人格 虽有敏感多疑等个性特征,但不形成妄想,可与偏执狂鉴别。

5偏执狂的预防

人类在预防精神疾病的工作中已迈出了历时数的艰巨历程,许多精神障碍,通过治疗与康复措施是可以达到治愈的目标的。历史上被认为预后不良的精神分裂症,在20世纪80年代中已被社会精神病学家认为系可治之症(Syuzo Naka,1985)。但这只是在社会和临床实践水平中进行探索的一个可喜的但也只是较原始的一个开端。由于精神病学在整个医学中发展较晚,也由于本专业自身基础理论的复杂性,有相当多的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再加上旧观念的影响,精神病的病因长时期地被认为是神秘莫测的而受到忽视,从而妨碍了精神病预防工作的开展。实际上,精神病人一人患病往往累及家庭和集体,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劳动生产。有些病人还会给社会上增添长期负担,甚至造成危害。因此,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不单单是医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发展社会文化和办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至于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完善的预防措施还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然而值得强调的是,探讨病因和揭露内在的发病规律,恰恰是科学的预防工作的最终目标。

点击查看全文

如果觉得《偏执狂的诊断鉴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