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从王晖团队看中医传承与创新 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样本意义

从王晖团队看中医传承与创新 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样本意义

时间:2021-12-16 06:24:45

相关推荐

从王晖团队看中医传承与创新 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样本意义

“三药三方”、中西医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让世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价值。目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疫情治疗方案开始走出国门,让越来越多的各国人民对于中医药有了新的认同。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中医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中医人才缺乏问题,继承不足,创新不够,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一大障碍。为培养多层次中医药骨干人才,破解中医人才培养难题,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以此推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

,王晖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成立,这是宁波首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年来,王晖名老中医工作室在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创新,对于如何借助现代技术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有效培养中医药人才起到了表率、引领和样板作用。最近,甬派记者走访了王晖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对王晖领衔的中医团队进行剖析,以期为宁波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启示。

研究型继承,是传承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对医院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如何挖掘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一直是我们中医院面临的重大课题。”宁波市中医院院长崔云在接受采访时说,名老中医工作室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传承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完整地继承就谈不上创新发展。因此,王晖工作室成立以后,宁波市中医院就结合王晖学术思想、临床专长开展研究型继承工作,并以此作为打响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品牌的第一步。

王晖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50余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辨证治疗体系,尤其擅长应用《内经》“气学”理论,并将其升华为“气化之道生命观”和“气病学说”,结合临床创立了“调畅脏腑特异气机”“推动机体气化”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眩晕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科疑难杂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医临床诊治开拓了新思路。

王晖根据《内经》“气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针对糖尿病中医病机病理提出“治未病”学术思想,在临床采用“四期辩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这一中医辨证方法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临床路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得到了较大的反响,成为宁波市中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科的重要科研研究方向。

据了解,王晖名医工作室成立9年来,参与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以及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次,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三等奖2次;发表专业论文50多篇,出版专业著作3部,还整理了多个诊疗方案、临床治疗样本……

据介绍,为真正发挥中医传承的作用,推动高层名医人才的发展,王晖工作室的这些科研成果,以及带教看门诊的部分典型病例,同步传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络平台上,以供更多同行或学医者了解、学习。

在整理、传承王晖学术思想的同时,王晖工作室还培养了4位省市级名中医,而且有继承人还建起了自己的传承工作室,陈霞波就是其中一个。

陈霞波师从王晖以来,先后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师、宁波市首批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宁波市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期间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如今的她已成为内科杂病及疑难病,尤其是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糖尿病)疾病的专家,并于设立了浙江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带教了一批徒弟。

不断创新,名老中医传承发展的关键

(6月18日,王晖带着徒弟们门诊 徐能/摄)

9年时间,王晖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培养的学生遍布宁波及周边的三甲医院、基层医院;与此同时,工作室还整理、出版了3部王晖名老中医学术专著,其中一本著作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工作室接受评估验收时被评为“优秀”。

传承是中医发展之根,创新是中医发展之魂。“工作室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工作室秘书、市中青年名中医张业介绍说,工作室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创新带徒模式,坚持中西医结合,探索中医现代化。

虽学生众多,但王晖坚持亲自带教,他带教徒弟不只是让学生抄处方,而是创新性地实施专家会诊式的探讨模式。

6月17日上午,宁波市中医院王晖门诊室。正是看病高峰期,主诊室内放着一张可供8至10人使用的长桌,桌上摆着4台电脑,王晖和6名徒弟围坐在桌旁。

“患者属于功能性疾病,还是器质性疾病?”

“望而知之谓之神,该患者望之属于何种体质?”

“归纳患者的基本病机、阶段病机、兼夹病机、潜伏病机、即时病机分别是什么?”……王老刚刚看完一个病人,但他没有急着开处方,而是开始考问6名徒弟。

徒弟颖杰告诉记者,每次门诊,王老师都会一边为病人把脉问诊,一边给徒弟们讲解:为什么要这样问诊、把脉、施治、用药等。若是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他就带着学生对药物的剂量和病情的诊治共同进行讨论,有时候,围绕一个疑难病例,他们会探讨1个多小时。

“每看一次病,就是老师对我们这些徒弟的一次现场带教。”如今已成长为宁波市中青年名中医、主任医师的龚文波深有体会地说,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师生探讨中,我们从王老师那学会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来灵活处理病理临床证候,如何辩证地看诊、治疗疾病。

不同于很多老中医,王晖摆脱传统中医的门户之见,提倡中西医结合。

他善于学习掌握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现代西医理论的新兴学说,并用于中医理论的推陈出新和指导临床诊疗。他认为,人的生命是非常复杂的,单用中医的宏观观察或西医的微观研究都有失偏颇。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中西医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让中医由约到博的归纳领悟思维与西医返约的切割还原思维交互融合,才是医学发展的创新之路。

每次,王晖到病房查房,总是用中西医两套理论分析诊断病情,常常令一些资深西医大夫大为叹服。

“主体发展、开放兼容。”王晖名老中医工作室一直致力于中医现代化的探索。

在主诊室的对面设有一个示教室,示教室里装有视频。经常是王晖在主诊室接诊患者,一群前来观摩、学习的医生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王晖在主诊室如何问诊搭脉,如何开方,都实时在屏幕上显示。

“王老师虽已年过八旬,但他热衷于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张业告诉记者,工作室从成立始就建立了这一现代化教室,这种视频实时显示的教学方式在当时很少见,这几年,随着远程视频的推广,宁海、象山等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在当地就可以参加视频实时学习。

王晖名老中医工作室还尝试跨学科合作。目前,工作室正在与宁波大学“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实施跨学科合作,尝试从中医整体观出发,视人体生命为“脏腑、经络、阴阳、气血”运变的“现象状态模型”,结合波传播理论,最终实现将生命能量以波的形式在血液中传播的整个系统。

据介绍,王晖和宁大教授还计划研制造福人类的中医机器人。这一跨学科合作的成果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

服务民众,中医传承发展的落脚点

(王晖正在给徒弟们授课)

在王晖名老中医工作室有一副对联:“为人处事不忘牢记你我他”,“诊病治病虚怀灵变一二三”,横批“做人做医”。这是王晖教导激励学生的对联,也是他奉行己身的座右铭。

为让更多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名中医,王晖工作室积极响应“双下沉两提升”,依托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先后在宁海县中医医院、贵州黔西南州中医院、江北区中医院建立了3个二级工作站。其中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和宁海县中医医院以该工作室分站建设为依托,结合当地常见病种,分别成立了糖尿病专科及内分泌科,为两家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发展、中医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为当地百姓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这些二级工作站成为王晖工作室服务基层患者的基地,王晖或工作室骨干定期到这三个基地坐诊、查房、培训,不仅方便了基层患者在家门口看名中医,同时还将王晖的学术思想、诊疗体系辐射到了基层。

“王老师经常教育我们,‘既定医业,必先民医’。”学生周开告诉记者,几年前,王老师因一场车祸几次手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但他坚持每周3次专家门诊,每年门诊逾万人,坚持每周1次病房查房。

尽管已80高龄,但王晖坚持早上7点不到开始门诊,他说:“我早到一刻,就能多一刻诊察病人,还能多看1个病人。”慕名找他看病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对于没挂到号的患者,王晖往往都会给他们加号,所以常常坐完诊已是下午一两点钟。这期间,为保证门诊质量和门诊时间,他一直保持同一个坐诊姿势,极少饮水,避免如厕。

“王老师身体力行,让我们明白,为医就要心系苍生。”,陈靓成为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中医医生,并开始师从王晖,成为王晖工作室的一员。在王晖手把手的教导下,陈靓很快成长起来,如今在江北区很多患者眼里,年纪轻轻的她已拥有不小的名气。每周5个工作日,除了一天跟着王晖学习以外,另外4天都在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常常一天的门诊量有100多人次。其实,陈靓曾有机会可以上调到市区大医院,但是她放弃了。“基层原本就缺医生,这里的患者需要我。”年轻的陈靓笑着说。

受王晖的影响,他的学生们一个个立志“做老百姓的医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晖工作室的两位工作室成员龚文波和张业,走进宁波市诊治新型冠状肺炎定点医院重症病房,直接为患者们辨证处方,名老中医王晖则亲自指导,拟定专方,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闻多一点

中医药产业主要政策盘点

2月,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30年)》,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并描绘出高达8万亿元的中医药市场的蓝图。

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其中提出“到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中预测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中药及相关产业市场接近5万亿元,约占三分之一。

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法律层面明中医药的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6月,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100项行业标准,实现20-30个中成药品种在EMA或者欧盟成员国作为传统药物注册,完成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药品注册。

8月,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广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内容主要包括: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三、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五、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六、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编辑:杨公允

如果觉得《从王晖团队看中医传承与创新 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样本意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