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脏腑的生理:喝冷饮 早上洗澡 熬夜⋯⋯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脏腑的生理:喝冷饮 早上洗澡 熬夜⋯⋯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

时间:2021-02-18 11:02:00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脏腑的生理:喝冷饮 早上洗澡 熬夜⋯⋯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

因为早晨人体在升发阳气,洗澡会大量的消耗阳气。这就相当于一天阳气还没用呢,就已经消耗了,然后还有一整天的事情需要去操劳,就只能消耗库存的气血了,那这就是在伤害自己了。

另外,早上还没吃东西就去洗澡,等于还没有补充能量就去消耗能量。早晨空腹洗澡,造成气血亏虚的病人非常多,哪怕他平时没什么太坏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身体虚寒,百病丛生。

早上洗澡的生活习惯是从西方传过来的,那么西方人有没有受伤害呢?也有,只是对西方人的伤害没有对东方人大,因为西方人体质偏热,他们本身就是一个阳气偏旺盛的民族。

西方人和东方人是两个品种,先天差异很大,本来就应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而现在我们照搬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

2

喝冷饮

邹燕勤:家族三代都不准碰冷饮

▲邹燕勤我国中医肾病学泰斗邹云翔之女,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

伤寒论所述为循经传,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指导意见 若欲作再传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就是在向阳明经传变之前针刺阳明经穴位来预防,针足三里可以预防传变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伤寒论》作者张机,字仲景,约生于公元150~2,南阳郡涅阳人。少时随同郡张伯祖习歧黄技,好学多思,终至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成为著名医家,与华陀并称于世。因其对临证医学的卓越贡献,而被后世医家奉为医圣。

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邹燕勤一家三代,都是肾病学专家,虽然家族饮食原则没有什么特别,但有一条,不能破,就是邹燕勤的父亲邹云翔先生立下的家规: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

夏天那么热,还要拒绝冷饮?“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对胃伤害大。人体的气血、五谷营养,都要靠脾胃来吸收运化;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所以保护好脾胃和肾脏非常重要。

无论什么年纪、什么性别,都要少吃冷饮。

青岛一男子因豪饮冰啤酒,没想到回家睡到半夜突然大汗淋漓,最终诱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而女性不但要一年四季少碰冷饮,冷水澡都要少洗,不然痛经、月经不调都会找上门,长期冷饮影响月经,还会造成口臭。

孩子如果长期吃冷饮,脾胃也会受伤,继而让肾受伤,孩子体质也渐渐变差,导致经常感冒,生长速度变慢,厌食挑食,而且发展出慢性病,如鼻炎、咽喉炎等。

3

吃海鲜、大闸蟹···

罗大伦:你真勇敢!

▲罗大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原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

现在又到了吃小龙虾、大闸蟹、海鲜的季节,但是,现在的肉包括海鲜的问题太多了。

有国外的学者统计,说目前往家畜身上使用的各种药物,包括激素和抗生素,有两千七百多种,这些药物保证了,动物可以快速、安全地长大,长得肥胖,肉多。

但是,各位想想,这些东西最后可都是我们跟着吃了啊。

螃蟹,大闸蟹以前都是秋季才有黄啊,后来我发现,如今任何时候都有黄了,我的母亲曾经连着买螃蟹吃,说都有黄,我突然醒悟,这个季节怎么会有黄呢?绝对是用激素了,后来一打听,果然如此,于是坚决不让母亲再买了。

所以有人说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实不算勇敢,现在敢吃螃蟹的人,才是真的勇敢呢!

4

“闻鸡起舞”去锻炼

王陇德:早晨是“魔鬼时间”

▲王陇德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夏天到,很多人天刚蒙蒙亮就去公园跑步或爬山,但这样做隐含很多危险。早晨空气里氧含量较少,特别是在树林里,因为植物在夜里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寒冷会刺激身体,诱发血管痉挛,使突发事件增多。

另外,清晨血粘度高,血压容易升高,早晨还是中风、梗塞等疾病的“魔鬼时间”。下午4—5点是一天中最适合锻炼的时间段,而上班族最好在晚饭后2—3个小时锻炼。

还有人喜欢清早去爬山,认为“爬山是最好的锻炼”。但是,人老腿先老,爬山的时候负重非常厉害,因为有一个腿从弯曲到伸直的过程,在伸直的过程会造成一些关节断裂,或者是关节软骨软化,过度负重活动会加速其退化和磨损。

尤其中老年人尽量少登山、爬楼。还要注意,锻炼要循序渐进,一次大量的剧烈运动,不能替代其他几天运动所带来的健身结果。习惯静坐生活的人,突然做出大力气的体力活动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最大。

锻炼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必须经常坚持。

细心的读者发现了没有,我们几天前就发过王院士的文章。 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腰间盘突出、脂肪肝,我吃了两年药没用,做了一件事好了 。

5

熬夜

许良:对身体的损害补都补不回来

▲许良 上海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

夏天很多人喜欢熬夜,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经常现象,很多人认为熬夜后昼补就行了,这是不正确的。

近来,因熬夜累极等造成的“过劳死”或猝死现象,严重的后果现已普遍暴露出来。

一天中睡眠最佳时间是晚上10时到凌晨6时。至早上5-6点为正常睡眠时间,一夜睡7-8小时,一般不得少于5-6小时。只有这样尊重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才符合人类的生理规律。

如果一天9-10小时工作,没休息或午睡时间,上下午也没有工间间歇小休一会,从早到晚在封闭式大楼里,电脑面前操作。这样的劳动工作制度脑力活动耗尽“脑汁”,体力活动几乎处于禁止状态,长期体脑二者活动很不均衡。

长期熬夜的人,皮肤受损也会非常严重,皮肤休息最好的时间就是晚上,晚睡会增加皮肤的负担,引起一系列皮肤问题,肤色暗淡,起痘;熬夜者喜欢吃夜宵,夜晚进食使人难以入睡,还会白昼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诱发肥胖。

6

生气

郝万山:不生气就不生病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夏天心火旺,很多人动不动就生气、上火,很多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一个健康的人,能够用理智控制情绪和一切行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他们就患有“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病”。我们总在问,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最重要。但如何保健康呢?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发现,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所以我要和大家说,病由心起,魔由心生。

7

穿凉鞋、过早露脚

温长路:脚受凉,会引发多种疾病

▲ 温长路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和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随着天气一天天炎热起来,爱美的姑娘们纷纷穿上了夏装,换上了凉鞋。

但是切记:寒从脚下生!脚位于躯体的末端,

离心脏较远,血液的供应较少,加之脚的表面脂肪层较薄,保温能力较差,脚部的皮温相对较低。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5~37℃,而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

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脚掌受凉,可反射性地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明显削弱。有人实验,把双脚放在4℃的冷水中,黏膜温度就明显下降,几分钟后就会有鼻涕、喷嚏出现,感冒则接踵而来。

寒邪侵犯脚之后,还会影响心脏,亦可引发胃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腰腿痛、阳痿等。

手三阴下降:

手太阴肺经(3:00-5:00寅时),

手少阴心经(11:00-13:00午时),

手厥阴心包经(19:00-21:00戌时)。

手三阳:

手太阳小肠经(13:00-15:00未时),

手少阳三焦经(21:00-23:00亥时),

手阳明大肠经(5:00-7:00卯时)。

足三阴上升:

足太阴脾经(9:00-11:00巳时),

足少阴肾经(17:00-19:00酉时),

足厥阴肝经(1:00-3:00丑时)。

足三阳下降:

足太阳膀胱经(15:00-17:00申时),

足少阳胆经(23:00-1:00子时),

足阳明胃经(7:00-9:00辰时)。

刘先银题写《见贤思齐》

冬至为始,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数九”。

1月9日进入“三九”天,一年中最冷9天来了。

一九,万叶枯萎,鸿雁南飞

二九,单衣觉寒,群鸟夜投高宿,鲤鱼游入深潭

三九,朔风凛冽,荒原地冻,水面结冰犹如冰桥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黄帝内经:3个止汗穴 让你夏天少出汗

一到夏天,胖人们就容易汗流浃背,一天下来至少浸透两三个背心;爱美的女性也苦不堪言,脸上滴汗,让精美的妆容肆意“凌乱”。虽然适当排汗有助于人体健康,但排汗过多还是会让人感到烦恼。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三个穴位,正确按揉可以有效“止汗”。

其实,出汗是正常生理现象,它有助于调节体温、促进体内“毒素”外排,盲目抑制排汗反而对健康不利。出汗过多往往是一些内科病的外在表现,如甲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患者常出现自汗、盗汗等异常现象。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按摩下面3个穴位,有助于止汗。平常汗多的人,也可照此按摩,防止过度出汗。

1.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

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现代研究表明,按揉合谷可达到使汗腺收缩的效果。

按揉要点: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

“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

按揉要点: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3.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解读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刘先银题写书名

谏治学者十思书

凡医之神者,必怀其仁德;凡君之圣者,必念其众庶;凡学之成者,必明其心志。德不高而通药石之性,民不安而求社稷之固,志不立而欲学业之成者,吾虽鄙陋,知其不可,而况于贤达者乎?夫药石、社稷、学业者,术也,仁德、民生、心志者,道也。失于道而精于术,自古及今,未有成者也。夫学者盖修身冶性之法,为行道济世之途。不树高远之志,慎思笃行,斯亦摒仁而欲疾去,弃民而求国安也。

凡治学者,寒窗数载。有志者始繁,竟成者盖寡。此知之易行之难也。志之初立,必勤以自勉;功之稍成,则慵而懈怠。勤则众人可为鸿儒,怠则江郎亦有才尽。虽胜人以聪颖,求道于捷径,终玉外而絮中,负名而无实也。志不在多,所畏惟恒。朝三暮四,所宜深慎。

诚能见圣贤,则思其善以自省;见不肖,则思其过以自戒;学于师,则思莫耻于切问;观于事,则思莫止乎皮毛;好安逸,则思天道自行健;惧劳苦,则思磨砺以忍性;虑壅蔽,则思博学以兼听;恐杂乱,则思明辨而慎取;扰于物,则思清心以戒躁;苟有成,则思道远而毋骄。总此十思,兼修德行,矢志而不渝,自强而不息,则身修而性冶。天下治学者皆类此,则道行而世济矣。

《黄帝内经》原文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上述内容就是歧伯给黄帝讲解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用现代语言讲解也就是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行于太冲部位的经脉,叫做少阴。

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结于晴明穴,因太阳为少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名叫阳明,阳明经的下端起于族大指侧次指之端的历兑穴,因阳明是太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

厥阴为里,少阳为表,故厥阴之表,为少阳经,少阳经下端起于窍阴穴,因少阳居厥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少阳。因此,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阴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阳。

上述内容说明了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也体现了古代医学辨证而治的医学理论主义,同时也提醒现代人,生活要协调、滋补要有序,凡事都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违反阴阳协调的规律。

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合天九之极,应土生金之意,胃属土,45属金,90属金,也可译为经络生穴位之观点),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古人的方子能治今人的病吗?

我在学习《黄帝内经》的时候,仿佛与古代名家交流学术思想,与圣贤对话,自己能够穿越时空,看到古圣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感觉到古圣先贤向后世的我们投来的期待的目光。

其实,我们前人在医学领域的探索已经是很极致的了,现在有的病,其实古代也会有(除了部分化学污染引起的病症),比如各种情况引起的慢性咽炎,在古代也有啊,古代的医生们难道会不关注这样的病吗?不会的,他们也会尽全力去探索的,而且他们会把自己探索的结果写在自己的书里,希望我们后人能够吸取他们的经验,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现在您去每个医院,几乎大部分医生都对慢性咽炎摇头,其实,这都是很对不起古人的啊,同时,这也非常的对不起现在的患者。

张景岳早就关注到了类似的情况,他创立的镇阴煎的方子主要是补足肾水的,同时,方子里还用了一点补阳的药物,这叫引火下行,使得肾经之火重新回到自己的地方。

方子是这样的。镇阴煎:熟地60克、牛膝6克、炙甘草3克、泽泻5克、肉桂3克(研未冲服)、制附子6克。比张景岳稍晚傅青主也根据这个思路创立了一个方子。叫引火汤,也是可以治疗咽喉部的此类症候的。那么效果如何呢?患者王局长在服用的第二天早晨起来,就感觉嗓子已经基本清爽了。

后来在他复诊的时候,我注意到,他舌头上的剥落的舌苔已经开始长全了,这就是肾精开始充足的表现(这里面有个舌诊的诀窍,这个患者的舌质的红的,如果患者的舌质的淡白的,没有多少红色,那么就很有可能是肾阳虚导致的,则需要直接补阳,那与此证正好相反)。

王局长非常高兴,他说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似乎连他情绪都因此而一振。

其实,如果我们多读古人的书,认为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比古人那个时候强多了。因此他们大有要把古人的东西统统丢弃的架势,这是什么呢?这是学术虚无主义的思路,面对古人殚精竭虑的思考视而不见,面对古人撰写的如山般的著作充耳不闻,这实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如果您能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前进。岂不是进步得更快吗?

中医千万不要拿着金饭碗讨饭

有位熟人的丈夫,四十来岁,是个知识分子。他的妻子因为感冒,我开了个方子,一服药就好了,所以全家开始热衷于中医,他被妻子带来,是想要调补身体。他的身体问题很多,他认为看书比较虚,种种症状比如腰酸,乏力,不耐劳作,眼睛容易花等都有,我给他诊断了以后,也判断这是个虚证,但是该从哪里着手呢?

我正在思考,他突然说这几天嘴里出现了几个溃疡,很痛苦。

于是我不让他张开嘴,观察他口腔里的黏膜情况,这一看不要紧,简直是吓了我一跳,只见他的嘴里,大大小小的布满了很多的溃疡点,可能他自己感觉疼痛的就那么几个大的溃疡点,所以他认为是几个溃疡,实际上有很多,他自己已都不知道。

这里就提醒我们,在给患者观察舌象的时候,要让患者张大嘴,顺便看一下口腔里的情况,其实很多诊断要点是可以观察出来的。我刚刚也看了患者的舌头,但是由于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是简单地让他伸舌,没有让他张大嘴巴,差点遗漏了重要的诊断信息啊。

其实当我看到他满嘴的溃疡。心里就有数了,为什么呢?因为前天是冬至节气啊。

他说他的口腔溃疡出现的日期,正是前天。

一个中医。必须是按照节气来分析病情的,同样的一个病,在不同的节气里,反映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

冬至,就是冬天到头了,那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里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黄帝内经》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从这天开始,白天就开始一天天变长,黑夜开始变短。中医认为这天虽然是阴气最盛的一天,但是“一阳始生”,是阳气开始生发的一天。

中医认为阴阳是互生的,阴生阳,阳生阴,阴阳互相依托,抱在一起,各位看看那个黑白两色的八卦图就知道了,如果一个人的阴气不足,那么他在阳气开始生发的这个冬至日里,就会出现种种病症。

1.控制疾病传变:运用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规律,可以判断五脏疾病的发展趋势。一脏受病,可以波及其他四脏,如肝脏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他脏有病亦可传给本脏,如心、肺、脾、肾之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肝: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处理外,还应考虑到其他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气太过,木旺必克土,此时应先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伤,则病不传,易于痊愈。这是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阐述疾病传变规律和确定预防的治疗措施。至于能否传变,则取决于脏腑的机能状态,即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既要掌握疾病在发展传变过程中的生克乘侮关系,藉以根据这种规律及早控制传变和指导治疗,防患于未然,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而辨证施治,切勿把它当作刻板的公式而机械地套用。2.确定治则治法: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现象,综合四诊,推断病情,而且也可以确定治疗原则和制订治疗方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临床上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多属母病及子,其次为子盗母气。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所谓“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

补母:补母即“虚则补其母”,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而致肝阴不足者,称为水不生木或水不涵木。其治疗,不直接治肝,而补肾之虚。因为肾为肝母,肾水生肝木,所以补肾水以生肝木。又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脾之健运而导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土生肺金,所以可用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治疗。针灸疗法,凡是虚证,可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如肝虚证取用肾经合穴(水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水穴)曲泉来治疗。这些虚证,利用母子关系治疗,即所谓“虚则补其母”。相生不及,补母则能令子实。

泻子:泻子即“实者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肝木是母,心火是子,这种肝之实火的治疗,可采用泻心法,泻心火有助于泻肝火。针灸疗法,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火穴)少府,或本经荥穴(火穴)行间治疗。这就是“实者泻其子”的意思。

临床上运用相生规律来治疗,除母病及子、子盗母气外,还有单纯子病,均可用母子关系加强相生力量。所以相生治法的运用,主要是掌握母子关系,它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凡母虚累子,应先有母的症状;子盗母气,应先有子的症状;单纯子病,须有子虚久不复原的病史。这样,三者治法相似,处方则有主次之分。

根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养肝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者肝阳偏亢之证。表现为头目眩晕,眼干目涩,耳鸣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弦数等。

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表现为畏寒,四肢不温,纳减腹胀,泄泻,浮肿等。 这里必须说明,就五行生克关系而言,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脾土。但是,我们所说的“火不生土”多是指命门之火(肾阳)不能温煦脾土的脾肾阳虚之证,少指心火与脾阳的关系。

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是用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又称补养脾肺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肺虚脾弱之候。该证表现为久咳不已,痰多清稀,或痰少而粘,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四肢乏力,舌淡脉弱等。 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金水相生是肺肾同治的方法,有“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时病论·卷之四》)。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表现为咳嗽气逆,干咳或咳血,音哑,骨蒸潮热,口干,盗汗,遗精,腰酸腿软,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临床上由于相克规律的异常而出现的病理变化,虽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反克之不同,但总的来说,可分强弱两个方面,即克者属强,表现为功能亢进,被克者属弱,表现为功能衰退。因而,在治疗上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并侧重在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另一方面强盛而尚未发生相克现象,必要时也可利用这一规律,预先加强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抑强:用于相克太过。如肝气横逆,犯胃克脾,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克土,用疏肝、平肝为主。或者木本克土,反为土克,称为反克,亦叫反侮。如脾胃壅滞,影响肝气条达,当以运脾和胃为主。抑制其强者,则被克者的功能自然易于恢复。

扶弱:用于相克不及。如肝虚郁滞,影响脾胃健运,称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以加强双方的功能。 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必须分清主次,或是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是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但是又要从矛盾双方来考虑,不得顾此失彼。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属此法范畴,适用于木旺克土之证,临床表现为胸闷胁胀,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或秘或溏或脘痞腹痛,嗳气,矢气等。

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是用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药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方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候。

若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常见于水肿证,这是水反克土。治当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所谓培土制水法,是用于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所致的水肿胀满之证。如以脾虚为主,则重在温运脾阳;若以肾虚为主,则重在温阳利水,实际上是脾肾同治法。

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是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肝清肺法。临床上多用于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之证,又称“木火刑金”。表现为胁痛,口苦,咳嗽,痰中带血,急躁烦闷,脉弦数等。 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该证表现为腰膝酸痛,心烦失眠,遗精等。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本法为泻南补北,这是水不制火时的治法。 但必须指出,肾为水火之脏,肾阴虚亦能使相火偏亢,出现梦遗、耳鸣、喉痛、咽干等,也称水不制火,这种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的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3.指导脏腑用药:中药以色味为基础,以归经和性能为依据,按五行学说加以归类:如青色、酸味人肝;赤色、苦味人心;黄色、甘味人脾;白色、辛味人肺;黑色、咸味入肾。这种归类是脏腑选择用药的参考依据。

4.指导针灸取穴:在针灸疗法上,针灸医学将手足十二经四肢末端的穴位分属于五行,即井、荥、俞、经、合五种穴位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精神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情志疾病。情志生于五脏,五脏之间有着生克关系,所以;隋志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由于在生理上人的情志变化有着相互抑制的作用,在病理上和内脏有密切关系,故在临床上可以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所谓以情胜情。

由此可见,临床上依据五行生克规律进行治疗,确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并非所有的疾病都可用五行生克这一规律来治疗,不要机械地生搬硬套。换言之,在临床上既要正确地掌握五行生克的规律,又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如:

①肝木乘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②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

③肾助脾(火生土),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肾阳的帮助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肾阳虚导致脾阳虚,临床上出现脾肾阳虚证,产生腹泻、水肿等证。治宜温补肾火,资助脾阳(温肾健脾)的方法。

④脾益肺(土生金),脾气健运,将饮食精微运输给肺,从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虚精微不升,废浊不降,容易产生痰湿,出现痰多,咳嗽等肺的症状,治疗则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方法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

⑤肾济心(水火相济),肾主水,心主火,肾藏精。正常时,心肾互济,心助肾以阳,肾助心以阴,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状态,中医叫“心肾相交”。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如肾水不足,则不能滋润心阳,就会引起心火亢盛的症状,出现“心肾不交证。”治疗应当滋肾水(阴)降心火,使病证得以痊愈。

总之,懂得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医病因,病理的理解。治疗方面,同样利用五行关系,指导临床实践,仍有一定意义。

经脏辨证参照表

手太阴肺经

肩背上肢内外侧酸痛,掌心发热,大指无力,尿量少而频,尿色清白或黄赤卒遗矢无度(大便次数突然增多)肺胀、胸满、咳上气、短气、心烦、口渴,缺盆中痛,口中有金属气味

手阳明大肠经

齿痛、颈肿、鼻干、鼽、衄、口干、肩臑痛、食指酸软无力泄泻肠鸣肠绞痛、鼓肠腹胀转矢气

足阳明胃经

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恶寒发热善呻数欠,尿黄、沿经脉所过有肿痛处或身以前有寒热感,中(应作次)趾酸软无力。面痈食不下或消谷善饥,善恶、心下急痛、呕吐拒按贲响腹胀

足太阴脾经

舌本强、身体沉重无力、下肢内侧或有肿痛、大趾酸软无力左胁下胀痛,口甜、溏泄身黄

手少阴心经

嗌干舌强、渴而欲饮、臑臂内后廉痛、掌中热心痛、心动悸、脉结代、盗汗、自汗、口苦、下肢浮肿

手太阳小肠经

耳聋、颊肿、口舌糜烂、颈肿、肩臑肘臂外廉或有肿痛脐腹绞痛、泄痢、尿赤

足太阳膀胱经

头囟、项背腰髀腘等处,或有酸痛拘急、目胀痛鼽衄多泪少腹胀痛、尿频尿急或癃闭

足少阴肾经

口热咽干舌舞、目昏视物不明,咳唾有血、喘促惊惕、不安、心悬若饥、饥不欲食、口咸腰痛、腰部叩击痛、小便短少、颜面及全身水肿

手厥阴心包经

面赤腋肿,肘臂挛急掌中热。心烦,心痛,心中谵儋大动,胸胁支满

手少阳三焦经

耳聋腋肿,喉痹,目锐眦痛,颊肿痛,耳后肩臑肘臂外侧痛、四指酸软无力全身水肿,小便不利

足少阳胆经

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颈腋下胸胁肋髀膝胫外踝或有肿痛、或四趾酸软无力,多汗畏寒口苦、胁痛难转侧

足厥阴肝经

狐疝、遗尿、癃闭胸满、呕逆胸肋痛、右肋下肿胀、痞块、黄疸主导五行声音给人的感觉情志发怒的原因

木火土金水五行

木 吼出容易动怒遇到不公正;

火 快乐、温暖容易喜悦被欺骗;

土 像唱歌似的,委婉动听容易给人安全感、归属感付出得不到回报;

金 悲伤容易给人感觉忧郁不被尊重;

水 听着让人感觉想睡觉警惕、不安、容易隐藏自己受威胁。

五行应用种种

“五行”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可谓尽人皆知,但凡接触社会者都能说出它的具体内容。甚至木、火、土、金、水的顺序都不会错乱。然而五行在术数中的应用却十分繁杂,即便是精通此术的大师们也不一定能够做到了如指掌。[L]由于五行在风水、术数中被广泛应用,加之时间久远,派别繁多,其立意用法又不大相同,在长达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认识,因而在天干、地支、方隅五行属性形成了不同流派,根据古籍记载分列于后,以便习者明之方家鉴之。

一、河图五行(又名大五行)自来第一五行祖,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分四方,中央戊己守造化,至此见根宗,五行方才有,世人不识是河图。

河图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此乃天地生成自然之数。地理家以金、木、水、火、分东西南北,而土居中,是从河图而来,谓之大五行。

二、天卦五行(又名挨星五行)以龙脉所属查九星,第二五行名天卦,顺逆四十八。但看历家十二将,分金度数样。天卦自子至亥旋,地支从天干,东西南北三船因此行天下。出自《天王经》江东一卦,江西一卦,震兑始交,共一父母。江南江北一卦,坎离交偶共一父母,合东西南北三般卦,拟名天卦。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属木,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属金,子癸丑艮属水,午丁未坤属火。查到龙脉四经,一顺一逆四十八局。天卦以墓、绝、胎、养、生、沐、冠、临、旺、衰、病、死求九星中贪狼、巨门、武曲三吉之水,而顺逆数法皆自子癸至亥壬,地支从天干故曰天卦五行,亦曰挨星五行。合观十二月将,子癸同宫曰玄枵,亥壬同宫曰娵訾,以至一百二十分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俱以子癸一宫、亥壬一宫,分布二十四山,可见此卦所重在天干也。

三、地卦五行 则双山三合五行歌曰:亥卯未乾甲丁贪狼一路行;申子辰坤壬乙文曲从头出;寅午戌艮丙辛位上起廉贞;巳酉丑巽庚癸尽是武曲位。第三五行地卦,天干从地支,但看透地龙六十其盘亦如是,此卦壬子至乾亥,不出五行外,从此三合论顺逆,四十有八局。出自《平沙玉尺经》乾甲丁亥卯未属木,坤壬乙申子辰属水,艮丙辛寅午戌属火,巽庚癸巳酉丑属金。阳生阴死,阴生阳死。丙乙乙丙墓戌;壬辛辛壬墓辰;庚丁丁庚墓丑;甲癸癸甲墓未。一顺一逆四十八局皆从四库,全龙以三合四经数之。如丙丁不得乙水之墓而反得丁辛癸之墓,名曰阴错;乙不得丙水之墓而反得甲庚壬之墓,名曰阳差;乙宜得丙水而反得乙水,名曰二女同居;丙宜得乙水而反得丙水,名曰两男共处;乙丙水宜出戌而至亥始出,名曰阴阳过交;乙丙宜至戌而至酉,即出名阴阳不及;丙不生寅而生辰,乙不生午而生未,名曰夫妻路遇;甲得乙之墓,丙得丁之墓,名曰兄妹乐交谓之龙生;两片阴与阳水对,三又生、旺、墓其间数法,自壬子至乾亥俱天干从地支,故曰地卦。但观六十透地龙壬子同宫、癸丑同宫谓之透地,其为地卦,可知按三合之意本于黄钟隔八相生隔九相合之理,自子至未隔八位,至申隔九位,故曰同类娶妻。隔八生子从此五行各有三合,皆隔九位也。

四、四经五行 又名公孙子母五行以四龙所属查墓气,第四五行名四经,举世不曾闻。五行之中不用土、金、木、火、水,天卦、地卦名。四经者天宝、龙子、玄女、宝照经之名。虽不得其故,而金、木、水、火则一定而不移四经,依次布列于子午卯酉之四正,寅申巳亥之四生,辰戌丑未之四库,乾坤艮巽之四维。甲、丙、庚、壬、乙、辛、丁、癸之八干以次隶属。子寅辰乾丙乙属金,为公为一龙;午申戌坤辛壬属木,为母为二龙;卯巳丑艮庚丁属水,为子为三龙;酉亥未巽甲癸属火,为孙为四龙。金非金,木非木,水非水,火非火此何说哉?天玄地黄,天空地实,五行形依于地,而五行之气丽于天,以形附气,以地载天,天玄地空四行无定,得土而定大玄空,不以土名犹在定不定之间,故从东西南北四方命之,曰金、木、水、火。而言东必兼南,言西必兼北,言南北必兼西东,定不定之间可见矣。今观四经之名,一立以查九星,则顺为阳逆为阴而天卦以陈。以查三合,则顺为左逆为右而地卦以列,已查顺逆则一至四四至一,而吉凶以分。以查公位则一而二三而四而次序已定。以查黄泉则乾坤艮巽为八干之长生,而四路八路十二地支及救贫黄泉一一不夹。真地理之关键而不可易者,后人不知见子母公孙,遂属孟仲叔季专为折水分房而设,岂四经之义哉?寅墓戌乙丙亦墓,戊子阴金生辰阴金墓同以西方为库,乾者西方之关故属金。申墓辰辛壬亦墓,辰午阴木生戌阴木墓同以东方为库,坤居后天之巽位,为东方之关故属木。己墓丑庚丁亦墓,丑卯阴水生丑阳水衰同以北方为库,艮者北方之关故属水。亥墓为癸甲亦墓,未酉阴火生未阳火衰同以南方为库,巽即后天之坤位,为南方之关故属火。乾艮阳位自处,坤巽阴位交易。按此五行人鲜有用者,然既有其例亦不妨存其说。

五、双山五行(即三合)双山五行在三合五行之内,如亥卯未三合属木,乾丁甲从之。其中乾亥甲卯丁未一干一支一阴一阳双双而起五行。亦从三合属木谓之双山。既设三合又设双山者何?盖以三合查水双山查龙,龙行入首其脉单出者阴阳易辩,若阴阳二脉双行到头穴中混受其气,则阴阳驳杂矣。务宜祥审以乘真气毋使驳杂,谓之收山。收山者只收一山之气,如乾亥双行,乾阳玄阴,穴中惟乘亥气,便是收的山。不乘乾气,便是出得煞。亥脉作壬山丙向,挨过左边微加乾位半分,以右耳乘接亥气使无遗漏,此之谓葬乘生气。故收山以双山五行论入出煞。以玄空五行论,总之收山出煞穴中第一功夫。

六、玄空五行丙丁乙酉原属火,乾坤卯午金同坐,亥癸艮甲是木神。戊庚丑未土为真,子寅辰巽辛兼巳,申与壬方俱水神。丙丁火而乙酉何亦属火?乾金而坤卯午何亦属金?亥甲木而癸艮何亦属木?戌丑未而庚何亦属土?壬子水而寅辰巽巳申辛何亦属水?学者求其故而不得,遂谓以向查水之墓,不知此五行专为出煞而设,非以向消水也,无他辰戌丑未四金煞。例如辛乾夹戌,癸艮夹丑,乙巽夹辰,丁坤夹未俱占金气谓之双金。一犯此煞其祸立见,仙翁因设此以查之。故挨星三合以金、木、水、火顺逆查九星,而此顺数挨星三合以胎、养、沐、冠、临、旺、吉,衰、病、死、墓、绝一并入数。挨星五行顺查九星乙沐、丙临、丁旺,三合五行顺查九星丙旺、丁衰、乙冠,而酉为二行死地也,从墓数至死金库丑。挨星五行顺查九星午沐、坤冠、卯胎,三合五行顺查九星午冠、坤临、卯胎,而乾为二行病地,从墓数之病也。木墓未挨星五行顺查九星,亥生、癸沐、艮冠、甲临,三合五行顺查九星,亥生、癸冠、艮临、甲旺,从墓数之养也。土墓辰挨星五行顺查九星,庚生、戌冠、丑衰、未养,三合五行顺查九星,庚沐、戌冠、丑衰、未养,从墓数之养也。水墓辰挨星五行顺查九星,申生、辛沐、壬临、子旺、寅病、辰墓、巳绝,从墓数之绝也。惟照此数去,戌不犯辛乾,丑不犯癸,艮辰不犯乙巽,未不犯丁坤,双金之煞自然出矣。盖胎、养、生、沐、冠、临、旺为十四进神,衰、病、死、墓、绝为十退神。进者生入克出固吉,退者生出克入亦为为凶。以此无数出煞方,尽然金、木、火、土各四,而水独居八者,因水加病、墓、绝。挨星五行巽与辰同宫,三合五行巽与巳同宫,多次四位耳。然金、木、火、土不加病、墓、绝而水独加者,以水流于未盛潮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凶谢。其流萦纡亦吉,非如金、木、火、土逢病墓绝之全凶也。此煞加以阴阳相射,如乾属阳巽水射之,辛属阴乙水射之看煞射何方分房而决,慎之!慎之!

七、二气五行(净阴净阳)乾甲庚乙是何方,坎癸申辰一样装,更有离壬寅与戊,和山和水一齐阳。艮丙巽辛何处寻,兑丁巳丑尽同林,更有震庚亥与水,和山和水一齐阴。甲乙辅震丙丁辅离,庚辛辅兑壬癸辅坎,丑寅辅艮辰巳辅巽,未申辅坤,戌亥辅乾,列之为二十四,而四维与四隅始备,此山向一定之位,乃其分为阴阳者,俱以纳甲论。乾纳壬甲,坤纳乙癸,离纳巳,坎纳戌,四卦属阳,故纳甲亦自然属阳;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四卦属阴,故纳甲亦自然属阴。地支申子辰寅午戌属阳,巳酉丑亥卯未属阴,而三合五行因之以此五行分布二十四位,一阳一阴了然自明,阴不杂阳阳不杂阴,名曰净阴净阳。

八、正气五行(老五行)歌曰:乾金坤艮土为宗,辰戌丑未土相逢,亥壬子癸北方水,寅甲卯乙巽木东, 巳丙午丁南方火,申庚酉辛与乾金。正五行乃天地自然之理气,八卦不易之方位,寅甲卯乙东方属木,巳丙午丁南方属火申庚酉辛西方属金,亥壬子癸北方属水,辰戌丑未四季属土,乾坤艮巽各从本卦此一定也。查来龙进脉过峡,入首皆用此正气,不得用双山三合选择扶补,亦同此理。入首者乃进穴之小节,正龙系龙身之长处,或转折变剥而此一节,独多是谓正龙,所谓龙行十丈始成龙是也。世人多补入首一节其实正龙为重补入首之龙发福快,补正身之龙发福缓而可九。又查墓龙变运,先以正五行格定龙身,看其所墓得何音;又以月建入中宫,分二至顺逆飞遁,看龙运所泊何宫,泊生旺冠临之宫吉,泊衰墓死绝之宫凶。

九、洪范五行 又名宗庙五行歌曰:甲寅辰巽九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

艮震巳山原属木,离壬丙乙火为宗。

乾亥兑丁金生处,丑鬼坤庚未土中。

洪范五行尽从先天八卦方位而来,故其气因之而不变。

八卦乾坤为大为父母,其气老亢而不变,坎离震兑藏于子午卯酉四正之中亦不变,艮居东北衰丑丙寅之间,土不能自立只得随寅而变木;巽居东南衰辰病巳之间,木不能自立且喜随辰库而化水。甲纳于乾,乾于坤对以坤之爻上下交换,乾之上下爻化成坎象,甲随坎化故属水。乙内于坤,坤与乾对,以乾之爻上下双换,坤之上下爻化成离象,乙随离化故属火。丙纳于艮,艮与兑对,以兑之下爻交换艮之下爻化成离象,丙随离象故属火。丁纳于兑,兑与艮对,以艮之上爻交换兑之上爻化成乾象,丁随乾化故属金。庚纳于震,震与巽对,以震之下爻交换成坤象,庚随坤化故属土。辛纳于巽,巽与震对,乃与震之上爻交换巽之上爻化成坎象,辛受坎化故属水。壬纳于离,离与坎对,以坎之中爻交换离之中爻化成乾象,壬随乾化理应变金,奈金畏火烤不能自立,乃退而就离故属火。癸纳于坎,坎与离对,以离之中爻交换坎之中爻化成坤象癸随坤之化故属土。戊己不倒方隅先天无纳卦,不在所化之列,此八干纳卦之变。然细祥之乾坤以上下交者,取象于天地交泰之意故曰天地定位。震艮以上爻交于巽、兑者取象于咸恒之意,且震长男、艮少男,男道处乎尊也。巽兑以下爻交于震、艮者,取象于捐益之意,巽长女、兑少女,女道从乎卑也。离坎以中爻交者,取象于既济之意,又离坎之上下各禀乾坤正体而中爻各得乾坤之正气,又以后天进先天而代乾坤之位,故以中爻交,仍復乾坤之本象也。此八卦香蕉之意也。其十二地支寅列东北隅木初未盛,且随北而化水,亥列西北隅水初未盛,且随西而化金。巳列东南隅火初未盛,且随东而化木此子从母化。申列西南隅金初未盛,理应从土,奈土无正位只得从北化水,是母从子化。丑未阴湿之土主静不变,辰戌阳燥之土主动,喜水润,又水土同生故化水。

(以上出自彭氏论谈)。

十、纳音五行旧书以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惟亥巳四干支照数以五除之。用其零数以一火、二土、三木、四金、五水为序。今不若以八卦纳甲数之,犹为至明而目捷。八卦除乾坤两父母卦不入数,其余六卦各看所纳之甲。以本日之干数至纳甲之干,得几数以一土、三火,五水,七金,九木为序如:子午在震,纳甲得庚,丑未在巽纳甲得辛。

自甲至庚、乙至辛七数,七为金故甲子乙丑属金;(甲子乙丑海中金)丙至庚、丁至辛五数,五为水故丙子丁丑属水;(丙子丁丑涧下水)戊至庚,巳至辛三数,三为火故戊子己丑属火;(戊子己丑霹雳火)庚之庚,辛至辛一数,一为土故庚子辛丑属土;(庚子辛丑壁上土)壬至庚,癸至辛九数,九为木故壬子癸丑属木。(壬子癸丑桑柘木)其余寅申在坎纳甲戌;卯酉在离纳甲己;辰戌在艮纳甲丙;巳亥在兑纳甲丁。各照此法数之六十甲子不差矣。其一土、三火、五水、七金、九木何也?坤艮属土,坤六数艮五数,共十一数,用十除余一故一为土;乾兑属金,乾三数兑四数,共七数故七为金;震巽属木,震五数巽四数,共九数故九为木;坎为水,得五数故五为水;离为火,得四数,以火性之燥烈宜减一数以抑之故,乘三数故三为火。纳音始于鬼谷子,与地理无涉,而选择则用之多矣。穿山、透地、分金、坐度、山运、龙运化命年月生克,确不可离至海中、砂中金,金谓不能克木不必忌之非也。

十一、十干化气五行天干之数逢七则克,逢六则合,甲至己、乙至庚、丙至辛、丁至壬、戊至癸皆六数,一阴一阳各相配合,甲与己合,丙与辛合,戊与癸合,然甲己何以化土?乙庚何以化金?惟龙能变化,辰龙也,用五干遁,甲己还加甲遁至辰得戊辰,故甲己化土;乙庚丙作初遁至辰得庚辰,故乙庚化金;丙辛从戊起遁至辰得壬辰,故丙辛化水;丁壬庚子居遁至辰得甲辰,故丁壬化木;戊癸起壬子遁至辰得丙辰,故戊癸化火。又逢六作合,一位管五年,五六三十,故古有男子三十而立,皆顺天地自然之数,圣人制礼不出阴阳五行之外。

十二、八宅五行从翻卦生来,以生、五、延、六、祸、天、绝復为序,生为生气即贪狼;五为五鬼即廉贞;延为延年即武曲;六为六煞即禄存;天乃天医即巨门;绝为绝命即破军。歌曰:要知八卦配九星,六文天巨五廉贞,祸禄绝破延武曲,生贪復位本宫寻。乾山一局初上爻一则翻为兑,次变中爻为震故五在震;次变下爻为坤故延在坤;次变中爻为坎故六在坎;次变上爻为巽故祸在巽;次变中爻为艮故天灾艮;次又变下爻为离故绝在离;次又变中爻中爻则復乾本位矣。其余七卦皆照此变法,用翻掌诀从对翻处起生,中起中落,弦起弦散,此阳宅用以开门辩宅数吉凶。取生、天、延三方吉,余凶。乾六天五祸绝延生,坎五天生延绝祸六,艮六绝祸生延天五,震延生祸绝五天六。巽天五六祸生绝延,离六五绝延祸生天,坤天延绝胜祸五六,兑生祸延绝六五天。

十三、宿度五行五子金木水金水,五丑土水金木土,五寅水火金水土,五卯木金水土木,五辰火水土木火,五巳金木火土金,五午水土木火水,五未金土水火金,五申木火水金木,五酉土水火木土,五戌金土水金火,五亥木火土火木。宿者二十八宿之经纬度者,三百六十五度之一。专论分金界度五行相克,双界为关煞,以论分金坐度吉凶。此与纳音五行不同,祥其意而不可得,遍翻古籍亦莫寻其根源。

十四、星盘五行查五星定命主,以起十二宫。子与丑合二宫属土;寅与亥合二宫属木;卯与戌合二宫属火;辰与酉合二宫属金;巳与申合二宫属水;午未太阳未为太阴。午未日月天也,子丑属土地也,寅亥属木春也,卯戌属火夏也,辰酉属金秋也,申巳属水冬也。人命中不离天地四时之理,故五行从之。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的形体结构和功能特征,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运用五行的生克及制化关系,阐释人体五脏系统之间的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局部的相互联系;运用五行的母子相及、相乘相侮,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自然界五运六气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五脏系统的影响。并对临床诊断或预测疾病的发展转归、指导治疗和养生康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中医学在五脏配五行的基础上,用比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与六腑(实为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相配合,联系五脏支配的五体(筋、脉、肉、皮、骨)、所主的五官(目、舌、口、鼻、耳),以及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五华(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结构系统,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

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分属于五行系统,进而用五行的特性来解释五脏的部分主要功能。从而将五脏及其相关组织等,归类于五行系统之中,确立其脏腑的五行属性。如木性曲直,畅顺条达,有升发的特征,用以类比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气机的特性和功能,故肝的五行属性为木;火性温热,以此类比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故心的五行属性为火;土性敦厚,生化万物,以此类比脾胃消化饮食,转输精微,营养全身的功能,故脾的五行属性为土;金性清肃、收敛、清洁,以此类比肺及大肠、皮毛对人体所具有的清除废料,保持人体洁净的功能,故肺及大肠、皮毛的五行属性为金;水性润下,有闭藏特性,用以类比肾主藏精、主水液的功能,故肾的五行属性为水。

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医学运用五行相生、相克,以及生克制化的理论,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协同、互相制约的关系,进一步阐释人体的整体联系。用五行相生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协同关系。如用木生火关系,解释肝脏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参与生血,辅助心完成推动血液循环运行的功能;用金生水关系说明肺主行水,协助肾完成水液代谢;用水生木关系解释肾精化生阴血以滋养肝的功能等等。用五行相克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五脏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协同的资生关系,还存在着彼此制约关系。如肾阴制约心阳,防止心阳偏亢,即体现了水克火的关系;肝气条达疏畅,可疏通脾胃之壅滞,即体现了木克土的关系;脾运化水液,防止肾所主的水液泛滥为患,即体现了土克水的关系等。

4.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行学说的归类方法,不但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分属于五大系统之中,同时还将人体与自然界的相关事物或现象进行了五行的属性归类,如把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分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加以横向联系。这就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反映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例如春应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万物滋生,生机勃勃,人体的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从而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

(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1.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是指五脏间的相生关系遭到破坏所导致的病理过程。临床上存在“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传变形式。

(1)母病及子母病及子是指疾病从母脏波及到子脏的传变。例如脾胃(土)虚衰日久,病人在长期食欲不振、脘腹疼痛不适、便溏或泄泻的基础上,反复感冒,进而出现咳嗽、咯痰、气喘等肺(金)病证,即属于母(脾土)病及子(肺金)的传变过程。

(2)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是指疾病从子脏波及到母脏的传变,又称为“子盗母气”或“子病累母”。例如肝病日久,累及于肾,出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夜梦遗精,或月经不调等肾虚病证,这一病理传变过程即属于子(肝木)病及母(肾水)的传变过程。

2.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是指五脏间相克关系失常时所导致的病传现象。临床可归纳为“相乘”传和“相侮”传两种类型。

(1)相乘传变相乘传变是指疾病从所不胜之脏波及到所胜之脏的传变。例如肝病患者,在有胁肋疼痛、口苦、黄疸等症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脘腹胀闷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的脾胃失健病证,此即为肝木乘脾土的“相乘”病理传变过程。

(2)相侮传变相侮传变是指疾病从所胜之脏波及到所不胜之脏的传变,又称为“反悔”、“反克”致病。例如咳嗽、气喘、咯痰的肺病患者,日久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舌色青紫之心病证候,此即为肺(金)反悔心(火)的病理传变过程。

(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其功能紊乱时,可以通过诸多途径反映于体表的相应组织器官,在色泽、声息、形态、脉象等诸多方面显现出异常的变化。医生即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以搜集资料,运用五行学说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作为诊断内脏病变的主要依据。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临床根据五行归类的理论,对病人临证中所表现的五色、五脉、口腔所感觉的五味等,进行五脏定位诊断。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或口泛酸水、脉见弦象,就可诊为肝病;若口苦、心烦面赤、脉洪数,即为心火亢盛等等。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临证中常根据五行生克理论,从脉象与面色的五行属性,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又见弦脉,是为肝木乘脾土(土虚木乘);肺阴不足之证,面见赤色,脉见洪象,是心病传肺(火乘金)等。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临床实践中可以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从病人的病色病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推测疾病的预后。如《灵枢》说:“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如肝病面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为“相胜之脉”,即为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提示病重;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为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提示病轻等。

(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运用五行学说指导治疗,主要体现于控制疾病的传变、确定治疗原则、指导脏腑用药,以及指导针刺取穴等方面。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在疾病过程中,一脏有病常会在不同程度上波及其他四脏。因此在治疗时,除对所病之脏进行治疗外,还应考虑到其他相关的脏腑,应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采取相应的阻断病传的措施,以控制疾病的传变,防止因病情传变而加重病情。如肝脏有病时可通过相生途径影响到心、肾,也可通过乘侮途径波及于脾、肺。尤其肝气亢盛病证,最常发生的病传是木亢乘土,或者木旺侮金,故在肝病未发生乘脾、侮肺之前,在消除肝气偏盛的同时,还应兼补脾土,或扶助肺金。脾或肺气得以顾护,就阻断了来自于肝的乘袭或反侮之邪,故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

2.确定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所谓治疗原则,是指治疗疾病时的总体思路。运用五行学说的相关理论分析五脏病变的关系,以确定正确的治疗原则,有如下两方面:

(1)根据相生理论确定治疗原则主要针对五脏之间属于母子关系两脏失常的病证。就疾病性质而言,母子两脏关系失常,主要有虚证和实证两类,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所谓“补母”,即是针对母子两脏关系失调中虚证的治疗原则,此时当以补母脏之虚为主,如肝阴虚,可通过补肾阴(属水,为肝之母脏)以生肝木。所谓“泻子”,是针对母子两脏关系失常中实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此时应以泻子脏之实为主,如肝热证,可以通过清心泻火治之。

(2)根据相克理论确定治疗原则主要针对五脏间属于相克关系失常的病证。而且相克关系失常中的“相乘”或者“相侮”病变,都有一方过盛,或者另一方虚弱。因此必须抑制过强的一方而扶助虚弱的一方,才能使其复归到正常的相克关系,此即为“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例如肝气(木)亢盛乘脾土,治疗时就当用疏肝之法,以抑肝木之强;同时用健脾补脾之法,扶助脾土之弱,方可使肝脾复归到正常的相克关系。

3.制订五脏疾病的具体治法在治疗原则确定之后,针对具体病证,还可根据五行理论制订出具体的治疗方法。在“虚则补其母”的治则指导下,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补养肝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肝肾阴虚证,或肝阳上亢证;培土生金法,是健运脾土以补益肺金的方法,适用于肺脾气虚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肺养肾的方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证等。在“抑强、扶弱”治则的指导下,常用的治疗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有: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旺脾虚,或肝气犯胃证,即疏肝健脾法或疏肝和胃法;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肝旺生热,热灼肺金的肝火犯肺证,即是清肝火以除肺热的方法;泻南补北法,适用于心火亢肾阴虚证,即是清心火兼滋肾阴的方法等。

4.指导针刺选穴运用五行学说的理论指导针刺选穴,是根据“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和五行生克理论来进行。“五腧穴”是十二正经各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其中五脏阴经的腧穴从四肢末端向近心端,依次的名称分别是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仍然遵循“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穴刺治。临证中又有同经子母补泻法和异经子母补泻法两种。此外可根据五行学说的相克理论,运用“以情制情”的精神疗法,治疗某些因情志内伤所致的一些慢性疾病。其中所用的原理是五志。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子午流注口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阴阳五行脏腑的生理:喝冷饮 早上洗澡 熬夜⋯⋯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