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缪迅:那些年 我看过的“内部电影”

缪迅:那些年 我看过的“内部电影”

时间:2023-03-21 09:32:41

相关推荐

缪迅:那些年 我看过的“内部电影”

原创 缪迅 上海老底子

那些年,我看过的“内部电影”

文/缪迅

前些日子,在为老同学庆生的聚会上,有一位老同学谈起她当年毕业后,为了圆上“出国梦”,经常会去看一些原版外语片和“内部电影”,以此来强化外语听力与理解力。她的这番话,也勾起我在过往的岁月里观看所谓“内部电影”的一些模糊记忆。

在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后面,狭小而拥挤的宁波路、广西北路口,有一家很老牌的新光电影院。这是一个外墙华丽、带着巴洛克回旋柱和装饰艺术的涡旋纹饰的电影院。

新光电影院

作家陈丹燕曾对新光电影院有这样一番描述:“像20世纪初的欧洲工业建筑一样用红砖。它是那样华丽和张扬,在挤满了歪歪倒倒的1929年小房子的窄小街道上,好像一块落进灰堆里的豆腐一样突兀而困惑,但却非常符合它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使命。那时,它几乎成为上海专门放映不公开放映的西方世界电影的电影院,所谓内部资料电影。”

大约从1985年开始吧,我经常有机会去新光电影院观看内部电影。那时,我家住在浙江北路桥北堍附近的石库门弄堂里,出门走十几分钟就到新光电影院了。我本人并无“路道”弄到那极为抢手的票子,全靠在外语学院教西班牙语的大姐,那几年她经常会去电影译制厂帮忙做一些为原版片翻译和同期配音的工作。其酬劳嘛,就是能得到“内部电影”票子。

想当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光是以放映内部观摩电影闻名上海滩的。上海人都以能拿到一张新光的内部观摩票为荣为乐。正在谈恋爱的小伙子如果能搞到两张新光的票子,那他一定会讨得女友的欢心,不仅是“扎了台型”,其恋爱的“工程进度”也会因此加快一大步。

所谓内部观摩片其实大多是外国电影。那时,除了《庐山恋》有点突破地有张瑜和郭凯敏的接吻镜头,大多国产片里表现男女恋爱啥的,最多也就是一起逛逛马路或手牵手而已。也只能在外国的电影里,常能看到接吻、拥抱和暴露尺度较大的镜头,或许,这也因此成为这些片子只能“内部放映”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我在新光看过的内部片大概有几十部了吧,大多是美国好莱坞的片子,如今大多也如烟消云散,连片名也不甚记得了,还能记得的有《转折点》《金色池塘》《蝴蝶梦》《卡萨布兰卡》《年轻的妈妈》《翠堤春晓》《现代启示录》等。不过有两部美国片我至今还记得蛮清晰的。一部是《青春之恋》,一部是《芳华虚度》。这两部老片都是好莱坞拍摄于40年代的经典。《青春之恋》情节大致是:一个苏联老资格外交家的女儿爱上了一个美国外交官,当然在那个年代这两位年轻人的恋爱是其各自国家都万万不会允许的。但真挚炽烈的爱情战胜了“政治”,这对情侣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险阻,最终为了爱情逃离了各自的国家。影片最后的镜头很让人震撼:在浩瀚无际、浪涛汹涌的大海上,这对逃离各自国家的情侣在一个橡皮艇上紧紧地偎依着,眺望着前方……

电影《青春之恋》海报

看了《芳华虚度》,则让人很是为女主角的悲催命运扼腕痛惜。影片中,性格开朗而单纯的姑娘本来是一点也不愁嫁的。人生路上也从不缺追求者。但有一个已经结婚有家室的男人一直对这位姑娘死缠烂打,而姑娘也是一直下不了决心和这个已婚男一刀两断。每当姑娘快要和某一位追求者结成正果时,这个已婚男就会“及时出现”,一番“爱的表白”,硬生生地把那位即将步入婚姻的姑娘拉了回来,继续和他的那段“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恋情”。影片中有个镜头:姑娘已经坐上火车去参加属于她自己的婚礼,就在火车拉响汽笛,就要启动的一刹那,那家伙又出现并跳上了火车,一番甜言蜜语把那姑娘拉了下来。于是,姑娘又稀里糊涂地和这个很不道德的已婚男继续那段永远不会有结果的恋情。姑娘的终身大事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那个“已婚男”搅黄。最终,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终老一生。影片最后,那个已经七老八十的已婚男死了,其儿子来到这位可怜的、已是满脸皱纹的“老姑娘”那里告诉其父的死讯,面对着这位因他的父亲而被耽误一生幸福的女人,那位儿子也不免潸然泪下。

电影《芳华虚度》海报

除了新光电影院放映内部片,安福路上的上海电影资料馆也是看内部片的好去处。我只去过一次,在那里看了根据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的《布拉格之恋》,是一部由菲利普·考夫曼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朱丽叶·比诺什等主演的“政治爱情片,于1988年2月5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风流成性的脑外科医生托马斯和女招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1989年获第4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布拉格之恋》的暴露尺度,何止是“少儿不宜”。不过,既然是内部放映,似乎就没啥要紧的。

电影《布拉格之恋》海报

记得在华师大读中文专业期间,尤其是最后的两年里,为了提高《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选》和《比较文学》这几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让我们这些学文科的同学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我们在任课老师安排下,在师大礼堂看了解禁不久的电影《红与黑》《叶甫盖尼·奥涅金》《复活》《牛虻》《脖子上的安娜》和《白夜》等影片,当然,这就不能说是在看“内部片”了。

我还在师大礼堂看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时间是1984年的2月吧。这两部日本电影和另外一部《日本海大海战》,70年代初在上海也是放映过的,不过是作为“内部批判片”放映的,是为了揭露和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那时还是个中学生的我当然是没有资格看的。记得那时候报纸上刊登出了好几篇“痛扁”这三部日本影片的批判文章,有的文章的篇幅几乎就是一个版面。

时光如梭,往事如烟。这些年来,有时候会很忽然、很没有来由地想起曾经看过的某一部电影,脑海里瞬间闪现出了影片中的某一个镜头或男女角色的形象。说不清其中的缘由,或许就是普希金诗里说的:那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配图来源:网络

鸣谢:缪迅先生赐稿分享!

缪迅先生热文

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⒆⒇(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缪迅:那些年,我看过的“内部电影”》

如果觉得《缪迅:那些年 我看过的“内部电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