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黄帝内经》:嘴里发甜的人 可能是脾胃的问题 试试一物调理

《黄帝内经》:嘴里发甜的人 可能是脾胃的问题 试试一物调理

时间:2021-02-20 02:55:09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嘴里发甜的人 可能是脾胃的问题 试试一物调理

《黄帝内经》:嘴里发甜的人,可能是脾胃的问题,试试一物调理。

正常情况下,在没有进食的时候,我们的嘴里是感觉不到特别的味道的。可是,有的人即使刚刷牙漱口完,也会觉得嘴里像吃了糖一样发甜。尽管“甘甜”是一种让人喜欢的味道,但有过这种感觉到人都知道,这种自发的嘴里发甜,也确实挺苦恼的。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这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口里发甜叫做“脾瘅”,是由“五气之溢”引起的。正常情况下,饮食入胃,经过初步消化,再由脾输布到全身。如果脾脏有热,失去正常功能,则津液停留,向上泛溢,就会让我们觉得口中发甜。这是因为饮食过于肥美引起的。这种人,他们平时多数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因为厚味使人生内热,甘味使人胸腹满闷,食气上溢所以出现口甜,时间久了,可能会成为“消渴”,也就是现代的“糖尿病”。

这段话其实很好理解,有别于内经其它原文的晦涩难懂。简简单单不多的文字,从病名、病因、症状、病机、发展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部说了个明白。也让我们从中得到了而几个重要的信息:口里发甜的原因在于“脾中有热”,其根源在“多食肥甘厚味”。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这里说到的“嘴里发甜”,是指没有进食的情况下,甚至刚漱口完后,嘴里也觉得一种“甜腻”。内经说到的原因是“脾热”。脾虚我们听得比较多了,脾热应该大家都比较少说到,那么究竟什么是“脾热”呢?

其实,在我看来,脾热也是脾虚的一种。原因有两点:一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只要邪气能伤及机体,都说明正气有不足,只是、“正气不足”有没有成为引起身体不适的原因而已;二是脾热虽然是由“饮食厚味”而来,常常简称为“脾胃湿热”,但这时候的“脾”,一定有某种程度上的虚弱,不能及时运化食物了。

所以,口里发甜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1、脾胃湿热:因为喜欢进食辛辣油腻厚味,比如辣椒、火锅等等。这类食物,有的本身就性味辛热,能灼伤脾胃阴津,并引起中焦火盛。有的尽管自己并没有多少温热之性,却不容易消化。进食之后,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被脾胃消化,如果脾胃稍有“懈怠”,它们就“郁而化热”了。

2、脾胃虚弱:因为内经说口里发甜的原因是“脾热”,因此,很多人都只关注“热”而忽视了脾胃的运化是否强健,也就是否有脾虚的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内经也提到“五气之溢”。“五气”是什么?就是饮食五味化出来的“气”,也就是说,口里的甜味,本质是食物变化出来的气与味。

按理说,食物被我们吃进去之后,被胃腐熟、脾运化,就转化为机体必须的气血津液,不能吸收的糟粕,则从大肠而排出体外。为何会有“饮食五味”变化出现“嘴里发甜”呢?当然是脾胃运化不足、脾胃虚弱,不能腐熟、运化食物而成。

了解了上述两点,那么,当我们感到嘴里有点发甜的时候,就需要健脾养胃、并去除脾热,让饮食及时被消化吸收,也就不能“五气之溢”、嘴里的甜味也就消失了。

怎么健脾养胃并去除脾热呢?可以试试佩兰。

佩兰,是一种香草,也是一种普通的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味辛平,能入脾胃肺三经,可以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对嘴里发甜有很不错的调理效果。

如果能采集到新鲜的佩兰,采集回来洗干净之后,可以直接熬水代茶,每天喝3到5杯即可;如果是干品,可以用来泡茶,因为佩兰质地较轻,一般每杯茶水里加一小撮就行了。佩兰泡水味道芳香,饮用后能醒脾开胃,有利改善食欲,消除嘴里的甜味。

总之,嘴里发甜的问题,一般都是脾胃的问题,有脾虚也有脾胃湿热,我们应该及时调理,以免发展成内经所说的“消渴”。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嘴里发甜的人 可能是脾胃的问题 试试一物调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